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6448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docx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

档案文献编纂学

1.考试时间:

2013年1月7日8:

30-10:

30

2.考试题型

⑴名词解释,4、5个;20'

⑵列举,2题,20个;10'

⑶综合分析题,包括繁体转简体并加标点,解释某人或某一概念,找关键词,拟小标题;20'

⑷简答,5、6个;30'

⑸论述,2个。

20'

第一编方法篇

第一章档案文献

★(名词)档案:

①包括口述和以纸质等为载体的档案;②具有原始性、凭证性、可靠性三个特点;③档案一词,出现很晚,清初才有,之前叫典籍、简牍、文案等等。

★(名词)文献:

“文”指典籍,“献”指贤人,可理解为贤者的回忆、著述。

包括有文字记载的档案和口述档案,指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名词)档案文献:

以原始档案信息为基础,将档案信息内容编辑加工后,出版的各种作品。

★(?

简答)档案文献的种类:

一、口述档案文献

1.口述档案,亦称口碑档案、口述史料、口述史学、活资料等,即凭记忆保存、口头流传下来的档案。

2.种类:

口述传说、故事、轶闻;回忆录。

二、文字档案文献

㈠文物档案文献:

亦称实物档案文献,载体为文物古迹,包括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贝叶档案等。

(与文物不同,都有文字记载;不含文字的化石、石器、遗址等,都是文物,不是档案文献)

㈡纸质档案文献

三、音像、电子、磁盘、光盘档案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档案的国家之一,标志是甲骨文档案。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

☆传说中的典籍: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目前所知最早的档案文献书籍:

《尚书》(“尚”通“上”,书是对先秦档案史料的总称)

☆档案名称:

册→简牍,简册→典籍,图籍(文书,公文)→文卷,文案,案卷,案牍,文牍,簿书→档子

档案库房名称:

天府(周)→兰台,东观(汉)→史馆(唐)→架阁库(宋元)→皇史宬(明清)

☆魏晋以后,尤其到唐代,史学家们逐渐将档案(原始资料)和著述(撰写的)分开

☆档案一词,最早出现于康熙初年《起居注册》;对档案的词源有正式记载并做出详尽解释的,是杨宾写成的《柳边纪略》

☆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及思维活动中自然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产物。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首先使用了“文献”这一概念

☆档案文献记载的内容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最本质的属性是知识性,决定了档案文献的价值

○档案文献的信息特征,指以其所含丰富的信息内容而具有的知识性,主要有:

档案文献的信息内涵,是既逝性与启迪性的统一

档案文献的信息形态,是具体形象与抽象思辨的统一

档案文献的信息联系,是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档案文献的信息需求,是普遍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第二章档案文献编纂学概述

★(名词)编纂:

“编”指把简牍贯穿起来的皮条或麻绳,“纂”是汇集之意。

编纂是指收集档案资料并进行后期加工的工作。

★档案文献编纂的性质:

从编辑出版角度看,它是一种以生产档案文献出版物为特征的特殊的著作行为;

从信息管理角度看,它是一种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文献信息为特征的信息资源开发行为。

档案文献编纂具有的“研究性”,是它最主要的性质,决定了档案中记载的信息内容,以及档案的客观状况,决定或影响了编者的主观愿望。

因此档案文献编纂的性质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著作行为”。

档案文献编纂的研究性,具体包含:

一、档案的第二次整理

第二次整理工作是档案整理的高级阶段,体现档案整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对与编纂活动相关知识进行学术研究

1.编者要研究编纂专题所涉及的档案记载的信息内容:

鉴别档案真伪,研究史料价值,掌握编研知识

2.编者要研究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掌握每一个编纂环节的理论与方法

三、对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理论的研究

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大优越性和基本目的,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编纂者自身的研究精神

编纂者的研究精神必须贯穿整个编纂活动,档案信息制约着编纂者;

编纂者以自己的研究精神反作用于编纂活动,始终居于编纂活动主导地位;

编纂者编研结合,有别于单纯的著书立说,因而称之为“特殊的”著述行为是有道理的。

☆档案文献编纂的意义:

档案文献编纂的意义,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一是档案的信息价值对今日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档案原件的历史局限不适应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

上述二者之间矛盾的统一,即如何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使读者方便地获得档案信息,以实现其价值,便构成了档案文献编纂的意义。

档案的价值:

档案是认识历史的依据;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档案原件的历史局限:

档案实体浩繁;档案信息芜杂;档案载体局限,难以永久留存

☆中国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至迟可以追溯到孔子编订六经

☆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主要内容:

一、对档案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二、对档案文献鉴辨校勘

三、档案文献编纂规律总结

☆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

在深入研究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坚持编纂成品的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统一、档案文献的可据性与可读性统一的原则,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对档案文献信息内容的阅读和利用。

一、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统一的原则

二、保持档案文献可据性与可读性统一的原则

㈠保持编纂后的档案文献的可据性:

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应与原件相同,务必忠于档案原文

㈡保持编纂后的档案文献的可读性:

读者阅读和利用便利

○档案文献编纂的工作内容:

1.编纂选题;2.查找档案;3.挑选档案;4.加工档案;5.修拟档案标题;

6.编排档案;7.撰写汇编辅文;8.回忆录、地方志及谱牒的编纂;9.电子档案的编纂

○档案文献编研的工作内容:

1.编写档案参考资料

2.编纂公布档案文献

3.利用馆藏档案文献编史修志

○档案文献编纂与著作权保护P46

第三章编纂选题

★★(?

论述)编纂选题的依据:

P56-61(不可只看标题)

一、以材料为核心的物质因素

㈠了解有关档案的数量(摸底)

凡编纂具有一定规模的档案文献汇编,必须具有相当数量的档案以供选用。

编纂者应事先了解有关档案的大体数量。

一定数量的档案是编纂选题的物质基础,尤其大型汇编,编纂者对档案群数量了如指掌,才能确定编纂题目。

㈡掌握有关档案的价值

编纂者必须对有关档案的史料价值进行详细、深入研究,绝大部分档案具有编纂公布价值,再确定此题目。

如《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

㈢熟悉档案的保藏情况

编纂者要全面掌握、熟悉馆藏情况,防止因不熟悉某专题有关档案的分藏情况,而造成对某些选题“有档未选”或“欲选无档”,以及尽管选了某一题目,编纂过程中却对档案漏选、少选。

二、以人力、物力资源为基础的主观因素

主要指编纂者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专业特长、人员数量等主观因素,做到:

㈠尽量选择编纂者熟悉的专题作为汇编题目

有助于保证编纂质量,且编纂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㈡和有关专家合作编辑

由于档案浩繁,编纂选题领域广阔,编纂人员少,因而和专家合作不失为上策

㈢编前研究

编纂者要加强学习,尤其要开展编前研究,学习和本专题有关的科研成果,加深对编纂题目和相关知识的理解;学习《档案法》及相关方针、政策。

三、还包括根据不同读者的需要而汇编成册的档案文献资料

㈠实际工作需要

即人们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希望将某一专题编纂成档案文献出版物,直接作为各项实际工作的凭证和参考,亦称选题的实用需要。

这是编纂选题中编纂者要考虑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

如《慈溪光绪医方选议》、《北京老字号》。

㈡学术研究需要

1.为现实的学术研究需要服务

可以立即为学术研究服务的选题受到学者和读者的广泛欢迎。

如《顺治十八年征收辽饷档案史料》的公布改写了“清初废除明末‘三饷加派’”的历史。

2.为长远的学术研究需要服务

有的编纂选题未必是当前或今后一段学术研究中急需的,但此类选题在中国文化史上意义重大,学术价值很高。

如王国维利用简牍档案编纂了《流沙坠简》,利用封泥档案编纂了《齐鲁封泥集存》。

㈢综合需要

即多种实际工作需要或多个门类的学术研究需要互相融合在一起。

如《清初漕赋资料》、《苏州丝绸档案史料汇编》,在选题时都注意到了尽力满足各行各业读者对本汇编的综合需要,既为了实际需要,又满足学术研究需要。

★编纂选题的原则

一、针对性、预见性、计划性原则

㈠针对性原则:

所选的题目和所包含的内容应当针对特定的利用者、实际的需要选择和确定

㈡预见性原则:

对潜在的价值和未来的需求应当有预见性判断,只有这样,所选的题目和汇编出版的资料才具有更高的价值

㈢计划性原则:

对所汇编的档案在选题时应当制定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计划,既心中有数又有条不紊

二、具体操作步骤上,初次选择时要“大而全”,再次选择时要择取精华,包括选择新颖的档案资料在内

㈠初次选择应“大而全”

1.所选题目包含的内容应该广泛,确定的题目要给读者以较大的选择空间;

2.还要防止“头大体小”。

㈡再次选择时要择取精华,包括选择新颖的档案资料在内

1.确定汇编题目时,应择取精华,使题目内涵具有理论性和学术特点,使读者能从汇编题目中得到编纂者给予的理论指导与学术影响;

2.选择新颖的档案资料,防止“炒冷饭”,勿重复公布别人已编纂出版过的档案文献,避免“撞车”

★(浏览)编纂选题的意义P54

一、规范编纂角度

二、限定编纂篇幅

三、影响编纂效果

☆选题的基本条件

一、所选的题目首先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包括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选择新颖性的题目、选择符合编辑能力和出版能力的题目

二、还应当注意选题的角度(或者以人为核心,或者以事为核心,或者以特定的问题及其重要的文件为核心进行汇编)

三、选题的依据包括两方面:

材料基础和配备的条件,前者指自己所保存的有关档案文献资料,后者包括人力、财力等因素

四、选题的标准:

内容上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可靠性:

所选的档案真实准确;

2.典型性:

所选的档案在某一方面富有代表性特征;

3.新颖性:

以新的角度或对新发现的材料汇编;

4.适用性:

即适合国情、省情甚至县情的档案资料;

5.齐全性:

所汇编的档案在某一方面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内容丰富、品种齐全。

○编纂活动相关知识:

辨伪学,文献学(目录学、校勘学、辑佚学、版本学、训诂学),文字学

○《流沙坠简》:

敦煌及以敦煌为中心的西域发现的竹木简

○“三饷加派”:

明后期三种赋税,即辽饷(满洲)、剿饷(太平天国)、练饷(兵税)

第四章档案文献的查找

★查找档案文献的方法P72-86

一、对档案部门内保存档案的查找

在某一档案部门内就一个专题保存着丰富、复杂、分散的档案,要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地反映编纂题目,就必须运用正确、合乎实际的方法,广泛、高效地查找档案文献。

主要方法如下:

㈠查直接档案全宗

查找档案文献时,编者应首先从直接档案全宗入手,再查找其他的全宗予以补充

㈡查间接档案全宗

⒈查收文单位的档案全宗:

收文单位往往保存了发文单位有关作者的档案文件

⒉查偶然或片段的记载:

有的档案文件作者有时偶然或片段地记述的一些史实,往往史料价值极高

㈢根据编纂题目的时间断限查找

编纂题目的内容都有固定的时间断限,一般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查找档案文献即可

㈣根据编纂题目涉及的人物查找

⒈根据档案文献作者查找:

主要指名人专集

⒉根据编纂题目内容涉及的人物查找

⒊根据档案文献受文者查找:

受文者接受的文件很可能就是组成某编纂题目的重要材料

㈤查找不同种类的档案文献

不同种类的档案文献,在其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其史料价值也不同。

要查找不同种类的档案文献,通过不同的层次共同说明汇编题目

二、对档案部门外档案文献的查找

㈠从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查找档案文献

㈡对散落在社会上的档案文献的查找:

主要着眼点是私人手中珍藏的档案文献

㈢从新、旧著述中查找所需档案文献:

注意吸收前人成果,可信度高、保证档案文献的全面性

三、充分利用各种检索工具

㈠工具书

如《中国人名大辞典》、《汉语大词典》等

㈡四角号码

㈢按古籍的分类查找:

七分法、四分法

四、“求书八法”的运用

宋代学者郑樵在《校雠略》中总结了查找文献资料的八种方法:

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

★六分法、七分法:

早在汉代,我国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综合性分类目录,即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业编成的《七略》。

《七略》于北宋时亡佚,现存最早目录学专书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艺文志》。

我国古代书籍,《汉书·艺文志》依《七略》分类,称六分法,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继《汉书·艺文志》以后,梁武帝普通年间处士阮孝绪著《七录》:

一曰经典录,纪六艺;二曰纪传录,纪史传;三曰子兵录,纪子书兵书;四曰文集录,纪诗赋;五曰技术录,纪数术;六曰佛录;七曰道录。

《七录》之于《七略》,有所合并、分出和扩充。

★(名词)四分法:

四分法,即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图书分类法,盛行于六朝直到清末。

西晋荀勖最早将书籍分为甲(经)、乙(子)、丙(史)、丁(集)四部,东晋李充改乙部为史、丙部为子,唐朝正式确定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求书八法”:

宋代学者郑樵在《校雠略》中总结了查找文献资料的八种方法:

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

即类以求:

按各种文献所属的类别查找

旁类以求:

从与所需文献相关联的其他类别去查找材料

因地以求:

根据文献与地区的各种关系去查找资料

因家以求:

根据古籍文献所属的学派查找

求之公:

到公家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查找资料

求之私:

从私人处查找所需资料

因人以求:

根据文献的作者或文献内容所反映的人物去查找有关资料

因代以求:

查找文献内容所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

★(列举)“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魏书最差,“秽史”)《(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朝所修八部史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加上《清史稿》,则为“二十五史”。

★(列举)“十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查找档案文献的意义:

为挑选档案文献创造条件;丰富和充实汇编的内容

○查找档案文献的原则:

博、约

○六部:

吏、户、礼(科举,国家典礼)、兵、刑、工(工程技术)

○清代盛行编纂个人文集,有5000多种

○处士:

做学问的隐士;居士:

在家修行,尚佛教;征士:

未仕,在家做学问

第五章档案文献的挑选

★(了解)选材的意义:

在整个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选材是关键性环节。

除了编纂“全集”,可以尽其所有,将一切相关档案文献“竭泽而渔”外,编纂公布其他类型的汇编,编者都要“如数家珍”般地逐件逐字反复研究、分析档案文献,正确判断它的公布价值,才能保证汇编内档案文献的质量。

★(有印象)选材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与汇编题目有关的典型性材料

1.与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人物有关的档案

2.详细描述具体细节的档案

3.权威性的档案

4.多层面地选择典型材料

二、多方位、多角度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材料

㈠注意档案记载事物的不同角度

1.局部与全局材料结合选用2.虚实结合

㈡注意档案记载事物的不同观点

㈢注意档案的完整性

1.有往有复2.有始有终3.有疑有答

★档案文献的选本P97

一、选本的必要性:

一份档案文件存在不同的文本或版本,其内容也不尽相同,史料价值亦互有差别。

编者选材时,应认真比较不同文本或版本,将最能体现档案作者本人意图的文本或版本选入汇编,是谓档案文献的选本,它是选材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选本的要求

除借鉴历史上选择“善本”的标准外,还应结合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特点,选择精良的版本.方法如下:

㈠多方查找不同版本互校

我国古代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这是导致古往今来档案文献版本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㈡认真核对不同版本中文字的差异

发现同一件档案的不同版本,往往首先注意的是不同版本在文字上是否存在差异。

如果文字有不同之处,编者应通过考订,确定出哪种版本的文字正确,以保证汇编内档案文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㈢结合不同版本产生的历史背景选本

许多档案文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以致出现不同的版本。

选本时,不能简单地取此弃彼,而应以适当方式(如注释、按语、序言等)说明选择此本的原因,甚至应该说明其他版本的不同内容及产生不同内容的历史背景。

㈣版本互异时应选择祖本公布

祖本即一文诸版本中最早形成的版本,其余版本皆是祖本的派生物,因此祖本可视作原始档案。

为表现历史之真实,亦为防止错讹,应尽量选择祖本公布。

★善本:

古代尚未发明印刷术以前,将精良的版本统称为“善本”。

成为善本的条件:

1.足本(即无残缺无删削的版本);2.精本(即精校精注本);3.旧本(即旧刻、旧抄本)

★精本:

精校精注本。

★祖本:

指一文诸版本中最早形成的版本,其余版本皆是祖本的派生物。

★(列举)十种不同的版本:

一、按朝代分类:

宋本、金本、元本、明本

二、按国家分类:

高丽本、日本本(东洋本)

三、按机构分类:

监本:

国子监版本

经厂本:

由于经厂是明代司礼监管辖的特殊机构,所以所刻的书叫经厂本

内府本:

指明、清宫廷内部刻印的书,纸张精美、校勘精良

殿本:

特指武英殿,武英殿刻的书并保存在武英殿,叫殿本

书局本:

清同治光绪年间,各省设立书局而刻印的书

坊刻本:

书店刻的书,以盈利为目的

家刻本:

不以盈利为目的

四、按刊刻方式分类:

拓本

排印本:

活字排版印刷的书籍

石印本:

用药墨书写在特种纸上,制成板印刷的书本

影印本:

用照相、扫描技术

抽印本

五、按保存和传播方式分类:

祖本:

指一部书最早刻印的本子

翻刻本

原本:

包括刻本和写本

定本:

在稿本基础上加工形成的最后确定的本子

配本:

一部书有残缺,用其他印刷过的本子配齐印刷

邋遢本:

残缺破损的本子

百衲本:

用各种版本的残卷零页配合而汇成一部完整的书籍

○文本:

古称缮本,即档案文件原始稿本

○版本:

古称刻本,即档案文献印刷品

○四大注本:

《三国志注》《水经注》《世说新语注》《文选注》

○选材原则:

实事求是;政治性

○选材的方法:

1.集体研究,互相通报;2.主编统一各观点,最终决定材料弃取;3.将已选档案登录

○选材的步骤:

初选(博);复选(约);定选(精)

第六章档案文献的编辑

★(?

简答)加工的原则:

P104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档案文献必须和档案原件的文字高度一致,这和档案参考资料编写工作以及情报工作中的可以径自对档案原文改写、删节、编述等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工工作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一、存真原则——首要原则

所谓“存真”,即经过加工后的档案文献,务必保持和档案原件在文字和内容上的高度一致。

二、求实原则

即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慎改原则(原则上不改)

编者怀疑档案正文中存在问题,但没有把握,改无确据,或者档案中出现可改可不改的文字,则一律不要改动,只要不妨碍读者阅读和理解,应尽力保持档案原字原样,以少改为宜。

四、标注原则

凡经编者加工改动之处,皆应以加工符号或文字标示说明,以便读者可以明确区别,哪些是档案原文,哪些是编者加工,必要时还应以适当的方式交代加工改动的原因和依据,不可径直改动。

★★档案文献的转录加工P106

一、(名词)转录加工:

将档案的原文字符如实地转录到其他载体上去的工作,称为转录加工。

转录分两部分:

将档案原文复制(抄写或打印)出来,然后加工成稿

二、转录加工的要求:

㈠精心抄录,避免抄错

㈡准确辨认文字

辨认错误的几种情况:

1.不辨结构:

如帛书写本《战国策》中“触龙言说太后”,刻本误将龙、言合二为一

2.不辨形体:

戊、戌、戍

3.将异体字认作错字

4.不识避讳字

5.因自己漫漶、虫蛀、残损而难以辨认

三、行款格式的处理(次重要)

㈠抬头:

书写文件时,当作者遇到某个应尊崇的名称,不能与上文连写,通常另起一行,高于其他行书写,或者前空一格或数格,即为“抬头”。

清代:

空抬,空出一格至数格,而后书写;平抬,提行另起定格书写;单抬,亦称一抬,提行并高出一格书写;双抬,亦称二抬;三抬;四抬

㈡侧书:

作者在文中涉及自己名字时,以小字书于文内右侧以示谦卑,谓“侧书”。

㈢上款、下款:

民国以前的文书,上款为作者的职衔和姓名,下款是受文者。

㈣并书:

旧式公文可用一份底稿同时作为两份或三份正式文件的底稿,除相同部分外不同部分在一行中并行书写两行或三行字。

★(名词)避讳: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为了显示尊敬,必须回避君主、尊长的“名讳”,而在称呼或行文中以别的字代替的一种要求。

★(名词)句读/点断:

标点即阅读时在弄懂文义的基础上为方便诵读而给档案原文断句,并施加符号,古称“句读”、“点断”。

★(名词)校勘:

在转录和标点档案文献的过程中,对于讹、脱、衍、倒等现象进行处理,即为校勘。

★校勘的对象及相应的校勘符号和用法P123

一、(名词)讹文:

亦称舛文、误字,即档案原文中的错别字。

转录应保留讹文,转录应以“<>”将正字括于讹文之后。

二、(名词)脱文:

即档案原文中的掉字。

转录应在掉字处以“[]”将考证出的所掉字补于括号中。

三、(名词)衍文:

即档案原文中重叠多余之字。

转录应用“[]”将多余之字括起来。

四、(名词)倒文:

指档案原文中文字前后颠倒(如颠倒字数较多,前后位置较远,又称为“错简”)。

可用改正讹文符号“<>”恢复其字序。

★★(名词)校勘的方法:

陈垣“校法四例”P124

“校法四例”:

史学家陈垣先生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包括四个方面:

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是近现代以来校勘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

对校法:

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另外的版本)对读的校勘方法

本校法:

同一本书前后互证的校勘方法

他校法:

用不同的书校本书校勘方法

理校法:

遇到没有根据或者根据极少的资料,无所适从时,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有印象)拟制档案文献标题的要求:

一、标题结构要合理:

标题六要素:

作者、内容、受文者、文种、时间、地点

二、体现时代特色三、简明扼要四、用词准确

☆档案辨伪

一、作伪的目的

1.为了获得名声而作伪2.为了谋取暴利而作伪3.为了在争论中获胜而作伪

4.党派为了利益而作伪5.为了推卸责任而作伪

二、作伪的方法/手段

1.全部伪造2.局部伪造3.名义伪造

三、辨伪的历史

1.春秋,考订字词

2.刘知几对《史通》所写的《辨古》、《惑经》是辨伪的先河

3.宋·朱熹《古文尚书》

4.胡应麟《四部正讹》

5.清·黄宗羲,胡谓,阎若璩

6.民国·梁启超《古玉真伪及其年代》

四、辨伪的方法

1.外部辨伪:

载体,装订,用墨;笔迹

2.内部辨伪:

时间,地点,人物,用语

○档案文献加工的含义:

指编者根据编纂题目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将档案文献正文中的文字如实地转移到其他载体上去,同时将档案文献正文中一切不符合编纂要求的文字、符号、款式以及图形等,凡不涉及档案内容的外形部分,进行必要的技术性处理。

第七章档案文献汇编内辅文的撰写

辅文:

1.档案文献汇编,包括正文和辅文两部分,辅文主要有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