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常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6304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沟油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沟油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沟油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沟油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沟油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沟油常识.docx

《地沟油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沟油常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沟油常识.docx

地沟油常识

地沟油常识

发布日期:

2010/4/19

地沟油及其分类  

地沟油摇身变成食用油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

  地沟油可分为三类:

  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执法人员检查时,使用食用油酸败快速检测试纸,对比所检测油的过氧化值、酸价是否超标,一旦超标就能确定是问题油。

“地沟油”五大流向

  1.酒楼→收集者→酒楼、餐馆(低价购买)→顾客餐桌

  2.流入矿山作为选矿捕收剂(新技术)

  3.养殖场(牲畜的饲料)

  4.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5.工厂和学校食堂

地沟油可生产生物柴油

  

“地沟油”回流餐桌是一件令人伤透脑筋的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如何“变废为宝”呢?

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设备从废弃的动植物油中成功提炼出了生物柴油,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产业化。

  2000年,福建漳州籍的民营企业家叶活动到奥地利考察,欧洲正在推广的从动植物油中提炼生物柴油的做法让他大开眼界。

回国后,他们于2001年创办了研发型生产企业——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组织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如今企业已形成年产4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

  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表明,福建卓越公司生产的生物柴油“具备了0号柴油内燃机燃料的性能要求,是一种清洁液体燃料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上海内燃机科研所的专家指出,这种生物柴油含硫数值比0号化石柴油低得多,16烷值比化石柴油更高,不含芳烃和重金属,含氧值11%能保证燃烧充分,几乎没有污染。

“地沟油”是品质较差的动植物油,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每年从餐饮业中产生的“地沟油”有2600多万吨。

此外我国每年差不多有8000万吨至9000万吨的棉籽油、菜籽油、猪油等油脂找不到销路。

全国每年废弃或闲置的动植物油总计在1亿吨左右,以目前1吨动植物油约提炼800公斤生物柴油计算,可生成8000多万吨生物柴油。

  “地沟油”变生物柴油,产业化后的市场前景广阔。

收购一吨“地沟油”需要2300元,提炼加工成生物柴油直接成本为每吨3600元,产品市场售价为每吨4400元,每吨售价比化石柴油便宜1000多元。

  据专家介绍,地沟油加入反应罐后,通过一种微酸性催化剂技术,使得其醇解和酯化可同时进行,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

另外,通过一种金属盐处理剂,解决了利用废旧动植物油脂生产柴油残留酸值高的关键问题。

这两项关键技术可以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使得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走进了生产车间。

这种燃料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有良好的环保性,柴油车使用后排放的尾气中不含二氧化硫,而且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也大大降低。

  在目前石油价格高涨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生物柴油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从2002到2005年短短三、四年间,中国的生物柴油产量已迅速增加到6万吨。

在技术上,我国在用隔油池垃圾为主的高凝点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以及用野生树木种子生产生物柴油等方面已经具备系统创新的优势,但是生物柴油原料的收集问题,尤其是地沟油的处理仍阻碍着产业的发展。

  地沟油是家庭或饭店、宾馆等洗刷餐具过程中随水流入下水道中的各种油脂、食品残渣(包括米饭、面条、各种菜叶、辣椒、花椒等)以及木筷等形成的组成复杂的混合物。

这些物质经过生物发酵,形成一种褐色、粘稠、具有恶臭的粥状体。

据专家介绍,如果经过特殊的处理,隔油池垃圾也是一种资源,但是对这种结构复杂的体系,世界各国目前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

相反,目前,一些不法商贩却将隔油池垃圾简单加工成食用油,再流通到市场上直接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技术人员在研究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课题过程中,发现如何从隔油池垃圾中提炼出废弃油脂是阻碍课题发展的一个难关。

隔油池垃圾是以面食以及不明絮状物为主体构成的连续相。

在这个连续相中,不同食物对于油脂的吸收情况也不同:

面食类物质的吸附规律可以总结为“吸油不吸水,吸水不吸油”。

油炸食物如油条、猪肉等进入水体后不再吸收水分;面条等经过水煮形成的面食熟食,不再吸油,油脂只是黏结在面食的表面;馒头、饼、米粒等不经过水煮形成的熟食,或者经过水煮的面食经凉晒脱水后,进入隔油池中由水与油脂形成的混合体系后,动物性油脂将吸收了水分与植物油的面食与其他物质黏结在一起。

辣椒、菜叶、木制品、花椒、瓜子等物质如经过油品炸制,则不易吸水;若没有经过炸制,则易于吸水,吸水的速度大于吸收植物油的速度,这些对油、水分别形成饱和吸附或对水与植物油共同形成饱和吸附的物质,悬浮在面食与油脂构成的混合体系中,并被油脂黏结在一起;性质不明的胶状物对水分与油脂形成饱和吸附。

当胶体破坏后,固型物中约50%可沉入水中,且基本不含油。

这种以油脂为黏合剂将水、胶质和固型物(主要是面食)联系在一起构成的连续相,分离非常困难。

  经过对地沟油特性的研究,技术人员在模糊数学与生物化学指导下,开发出零能耗、零污染的绿色隔油池垃圾处理装置。

在不做任何预处理、不进行任何分离、不人为输入能源、不破坏胶体的情况下,依靠新型分离材料实现固液分离,在这一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气味,不排放任何污染物。

冀博士指出,传统的分离技术需要破坏胶状体,逐步分离出液固物系中的各种物质。

由于隔油池垃圾包括固、液、胶状三系,各系又分别包括水、油,亲水、亲油等不同性质的物质,分离时很难做到充分破坏,离心、过滤等常规手段都难起作用。

而新方法直接进行物系与物系、不同相之间的分离。

分离过程中,胶状体起到过滤介质的作用;分离结束后,胶状体则已被自然破坏。

  首先在地沟油中加入破胶剂,迅速破坏胶体,降低隔油池垃圾黏度,废油浮到表面。

地沟油分成3层,上层为油品,中层为细小颗粒的淀粉、蛋白质与油品组成的混合颗粒,面食颗粒与一些蔬菜残渣沉入水底,面食颗粒与蔬菜残渣中不含油。

这是由于破胶剂与水、废油在面食中进行竞争吸附,破胶剂与面食是强吸附,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水与油品。

为测试破胶剂对油品、水与面食吸附的影响,采用先将分离出的面食真空干燥,然后将油品、水加入,发现在破胶剂存在的情况下,水的吸附减弱,面食不吸附油品。

这说明破胶剂改变了油脂与水在面食中饱和吸附的比例与方式,降低了水、油脂与面食的相互作用。

同时,破胶剂中含有的变性蛋白质可以吸附隔油池垃圾中的蛋白质,使蛋白质迅速凝聚,从而达到分离隔油池垃圾的目的。

分离过程产生的水,经过实验室的小试,可以用来浇灌蔬菜;固形残渣经过进一步发酵可作为肥料,也可热解成燃料油;油品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破胶剂可以经过回收再次利用。

  实验室开发的破胶分离隔油池垃圾的机械,包括破胶剂的回收系统、隔油池含油垃圾抽取系统、破胶剂和水及地沟油分离系统、破胶分离系统、废水排放系统、残渣压缩包装系统等几部分。

目前,这种装置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单机每天7吨油/天,相当于一天处理20吨隔油池垃圾,油品分离率达到98%,已经达到实用阶段。

[2]

大量地沟油流回了餐桌

“泔水油”的收集

在多数城市,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

一位农夫模样的人骑着一辆满载泔水的小货车,在街头慢慢前行,一路淋漓不尽的泔水和一股股不断散发出的馊臭味,令路上的行人掩鼻避之。

而这些令人作呕的垃圾1小时以前或许还堆积在的某个餐馆里。

这位农夫每天晚饭后都会骑车赶到这里,然后将泔水集中运走。

在这些餐馆厨房里,掀开废水井盖,就会看到里面漂浮着一些粘稠的褐色东西,那是清洗碗碟后的油脂、洗洁精和饭渣混合物。

人们称这些废油脂为“地沟油”。

而这位农夫来此的目的就是收集这些废弃油脂。

他用大勺一点点地把地沟油掏出来,再混入装泔水的黑铁桶里运走。

据北京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仅北京市就大概有宾馆、饭店和食堂近5万家,每天产生的1600多吨泔水和120多吨的地沟油中,有50%会被私人捞走。

每到晚饭时间,大部分的餐馆饭店门前就会停着这样的泔水车。

这些泔水会被运到郊区某处民居,泔水和地沟油被混在一个大锅里,锅底下是熊熊燃烧的火苗,农夫用大勺将飘浮在上面的油脂一点点刮出来,倒进旁边的另一个容器里。

他们提炼出来的油会有人专门来收购,进行加工处理后再转手卖出去。

据知情人介绍,仅在北京地区,像这种“炼油”的农户有上千家。

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

“黑油”的加工过程

 北京大兴区旧宫附近,有一处被认为北京最大的私人“黑油”集散地,600平方米的院落中摆放着上百只庞大的油桶,里面装满了从各处收购来的地沟油和泔水油。

据该家老板介绍,从他爷爷那辈起他家就开始干这一行,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

仅仅是地沟油,他一天就能发出四五十吨。

在北京做这行生意的,数量最多的就是他家。

在那些肮脏破旧的油桶中,有一个桶里装着的是清亮透明很像食用色拉油的液体,那是他们自己“精心加工”的准备卖给粮油市场供人食用的“成品油”。

这种“成品油”闻不出任何的异味,令人难以想像的是这种清澈而无异味的液体竟然就来源于那些污秽肮脏的下水道。

大连开发区翠竹山城火锅后身的小区路上

进入大院里,只见四周荒草丛生,一片杂乱,院中几条狼狗见到陌生人到来不停地狂叫,这里就是加工车间。

在那里,记者目睹了他们加工提炼“成品油”的全部过程。

第一步是脱色,他们将大量的泔水油和地沟油倒入过滤机,接着加入一种“白土”产生化学反应,原本的褐红色液体转眼间就变得清澈透明。

而在这个步骤里,据他们讲,油的酸价(酸价是衡量油品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酸价越低表明油越好)还会被大大降低。

经过这样的“处理”后,那些油很容易逃脱卫生部门的检查;第二步就是水洗,他们把那些经过脱色的油倒进一个大水池后不停搅拌,并去除杂质,再进一步脱色;而最后的一步是真空,就是把油放进一个真空罐加温后”去除异味。

  据这位老板讲,在他的车间里,总共有两套这样的加工设备,是他自己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研制出来的,方便好用。

他们每天都这样不断地加工,而且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来这里拉油。

十几年了,一直销量都不错。

地沟油加工成“链条”

  

据知情者介绍,“地沟油”加工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一条龙”式的链条,从收购到加工再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很多人乐此不疲。

这种以饮食垃圾炼油的行业是个暴利的行业。

  据一位收泔水的人介绍,他们平均每3天就能生产1桶(约180公斤)泔水油或地沟油,每桶平均价格都在580至600元。

那么按此推算,他们每月能赚到6000元,如此暴利,那些不法商贩怎能不“趋之若鹜”呢!

  而对于那种集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油贩子来说,利润更是极度丰厚。

据前边所提到的那位大兴区的老板介绍,他们收购的地沟油每吨是3400元,加工后的“成品油”就可以卖到每吨5000元。

去除各种成本后,纯利润每吨在1000元左右。

  另据了解,那些找油贩子收油的人把油运回去以后,为了更好地掩人耳目,蒙混过关,还会往那些油里勾兑入大约1/3的色拉油和1/3的棕榈油,就这样,这些混合物被装入小瓶,随着那些“正品油”混进粮油市场,流向人们的餐桌。

我国每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

10顿饭有1顿就会吃到地沟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

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

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面对记者这样说。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

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而中国人1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检测和鉴别地沟油的手段。

掏油每月能赚上万元

  

地沟油生产形成了产业链

在调研的过程中,何东平与他的学生们了解到,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人民币左右。

利益驱动是地沟油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掏地沟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上七八十元。

一个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炼之后,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场价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赚1万多元,相当于高级白领的收入。

有人告诉学生们,在这一行,就是打杂的小工,每月也有2500元工资。

在武昌水果湖附近的一家餐馆,老板称每天有至少有50桌左右的客人,餐厨垃圾大概有两大桶,然后由环卫工人每日统一运送处理。

武汉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称环卫工人从未运送过这家餐馆的餐厨垃圾。

像这类不愿主动“上交”餐厨垃圾的餐馆,似乎并不在少数。

作为业内人士,以餐厨废油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企业武汉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炜就曾表示:

“不少餐饮店的餐厨废油的收购权都已经承包给专人,收购方和餐饮企业间建立比较稳定的购销关系,外人不得插足。

”据报道,某大型酒店,一年仅卖餐厨垃圾,就能赚200万元。

  据何东平测算:

每1万人每天可产生1吨食品垃圾,经过提炼可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售价仅为普通食用油的一半。

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地沟油一年的总利润达到15亿—20亿元。

  对于餐厨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厨废油每吨成本大约1000元,每吨废油能够提取0.8吨食用油,加工环节的成本仅300多元,而现在市场食用油的价格每吨超过6000元,按市价打对折售出,一吨的利润接近2000元,利润率接近百分之两百。

暴利的驱使,地沟油交易火爆便不难理解。

废弃油脂利用是政府的责任

  

“搞油的人”都知道一句话:

“油掺油,神仙愁。

”在科研工作者看来,治理地沟油的难点在于,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后,单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区分地沟油和普通油。

不法商贩通常还会把地沟油掺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较少,更是难以检测。

  何东平教授从事地沟油的研究已经有7年,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同时承担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课题——“城市餐厨垃圾中废弃油脂再利用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能够检测鉴别地沟油的有效手段。

  身为一名从事油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何东平却始终认为,地沟油的治理并非检测手段或标准所能决定的,关键还在于政府管理。

  他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

每1万人每天可以产生1吨食品垃圾,而这些食品垃圾在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加工流程后,又可以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当它返回到市场出售时,价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

那么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地沟油一年的总利润能达到15亿元20亿元。

  然而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却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

因此何东平的设想是,“必须由政府集中收购处理餐厨垃圾,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

据这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估计,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

  

肛肠专家解释,“地沟油”确实是人们健康的大敌,尤其是对人们的肠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力。

  1、“地沟油”会导致消化不良:

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砷,就是其中的一种,人一旦使用砷量巨大的“地沟油”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

利益+黑心=地沟油

2、“地沟油”会导致腹泻:

“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达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人们腹泻,重者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3、“地沟油”会引发强烈腹痛:

“地沟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涤剂,经过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炼,根本无法除去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

所有的“地沟油”都会含铅量严重超标,是个不争的事实,而食用了含铅量超标的“地沟油”做成的食品,则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

  4、“地沟油”可导致胃癌、肠癌:

令人作呕的炼制过程,是地沟油毒素滋生的原因。

“地沟油”是对从酒店、餐馆收来潲水(泔水、残菜剩饭等)和地沟油进行加工提炼,去除臭味而流到食用油市场的成品油。

潲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肛肠专家提醒广大的消费者,一旦在饭店、大排挡或是小摊贩处进食后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到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对您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戏说“地沟油”

  

杜甫:

正是虎年好风景,奈何脏油又逢君。

  李商隐:

生活无限好,惜有“地沟油”。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地沟油”多烦忧!

  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地沟油”,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地沟油”上餐桌,最难将息。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地沟油”之来袭,独怆然而涕下。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地沟油”歇,举世俱欢颜。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分辨“地沟油”。

  莎士比亚说:

吃,还是不吃?

这是个问题。

  拿破仑:

不想抵制“地沟油”的人不是好人。

  但丁:

吃自己榨的油,让“地沟油”绝迹吧!

  顾炎武:

“地沟油”控防,匹夫有责。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地沟油”大流行。

  比尔·盖茨:

你最感兴趣的“地沟油”里,隐藏着你生活的秘密。

  荷尔德林:

人,充满劳绩。

然而人,却不能诗意地栖居在“地沟油”里。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地沟油”之蔓延。

  张爱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却流满了“地沟油”。

  艾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地沟油”恨得深沉。

  至尊宝:

曾经有一个饭局,我没有来得及参加,等到我知道饭菜里有“地沟油”时我兴奋不已,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

  保尔·柯察金:

当一个人回首生活时,会不会因为吃了“地沟油”而悔恨,会不会因为制造“地沟油”而感到羞耻?

  霍去病:

“地沟油”未灭,何以为家?

  

地沟油的鉴别

  

鉴别:

“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要学会感官鉴别。

根据经验,食用植物油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一看。

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颜色对比

二闻。

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

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

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

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

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

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

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

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地沟油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快速准确地检测:

利用金属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油的电导率即可判断油中金属离子量。

多次实验表明,潲水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倍至7倍,由此可以准确识别出潲水油。

“地沟油”快速检测

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利用金属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油的电导率即可判断油中金属离子量。

多次实验表明,潲水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倍至7倍,由此可以准确识别出潲水油。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紧急通知

针对“地沟油”问题,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食〔2010〕25号)。

《紧急通知》指出:

近日,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加工“地沟油”。

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切实保护消费者饮食安全,请迅速组织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餐饮服务单位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

同时,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及时对举报线索进行核实,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采购的食用油脂来源不明,或者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应监督餐饮服务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并销毁,同时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紧急通知》还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务于4月底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

各地严治“地沟油”冒充食用油

福建省

2009年11月26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福建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若干规定》,以地方立法形式,要求从事收集、运输、处置废弃食用油脂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为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法人,并依法申请经营许可证。

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单位,应当将其提供给经依法许可的单位。

违者将被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被依法暂扣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

不管是产生还是收集、运输、处置“地沟油”的单位,都应当建设、安装和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并建立台账,记录每批“地沟油”的产生和处理情况,保存备查。

扬州市

2010年3月31日,扬州市长谢正义召集卫生、工商、环保、商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和部署加强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工作,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进行部署,采取措施,切实严防地沟油等废弃食用油脂进入餐饮环节。

扬州市食安委办公室高度重视对废弃食用油脂的管理,要求各成员单位加强对食品安全各环节管理,防止地沟油等废弃食用油脂流入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领域。

并将组织专项检查,了解全市废弃食用油脂的情况,确保监管取得实效。

市工商局专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全系统“地沟油”等废弃食用油脂整治工作,采取四大措施贯彻落实: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

将把与地沟油等废弃食用油脂的收集、加工、熬制、销售相关的企业和经营者,纳入监管范围。

二是严格市场主体资格准入。

重点加强食用油销售商的监管,确保销售的食用油“来有源头,去有踪迹”。

三是积极参与市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专项整治行动。

四是开展无证无照餐饮小吃店查处工作,缩减废弃食用油脂需求市场。

市环卫处对此作出了三项部署:

首先,环卫处与餐饮单位可签订协议。

餐桌上的垃圾以及地沟中难以处理的废物,每天交给环卫处,由相关人员送往垃圾焚烧处。

其次,餐饮单位和地沟油等废弃食用油脂处理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处理,环卫办进行监督。

最后,废弃食用油脂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或以其他方式随意倾倒,如果违反《城市垃圾管理办法》,将给予5万元以下罚款。

市政府通知要求,环保部门督促餐饮单位建立隔油池、隔渣池等排污设施,达标排放污染物,将其产生的废弃油脂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按规定要求自行处置或委托符合条件的废弃油脂收购、加工单位进行处置,并建立处理记录。

对此,市环境保护局将对地沟油等废弃油脂的收集、处置企业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餐饮企业排污做好规范化管理。

市质监局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要求企业在进货时做好油品原料的登记,同时要做好索证索票工作,把好所进油品原料的质量关,防止废弃油脂流入食品生产环节。

内蒙古自治区

2010年3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要求内蒙古各地严防地沟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