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131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

《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docx

江苏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

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率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镇江新区物理研究课题组(执笔:

徐向平孙伟军)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1: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教学中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一要求的提出是物理学学科特点的体现,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肯定,也是教育与时俱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背景2:

现阶段初中物理课堂实验研究和教学不容乐观,当前初中物理课堂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相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没有实现完全统一,认为能让学生动手就行了。

②实验教学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忽视通过实验过程本身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受到抑制。

③实验教学中,实验往往被教师最大限度地框定,学生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学生失落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验。

背景3:

一方面,实验教学客观上是“低效”的,另一方面,广大老师很少静下心来研究“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大部分时候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应该说这是部分老师的不作为导致了物理课堂实验教学“具有高的价值取向”与“客观上低效”这一矛盾现状。

培养青年教师的科学实验素养和实验能力,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效率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大多数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了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

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将致力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为教师提供便于实践的场景抓手。

同时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符合认识、实践规律的理想环境,探寻“物理课堂教学皈依本源”的有效途径。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将对培养中、青年教师自身的科学实验素养、实验能力和驾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能力,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物理学习的品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课题理论依据和研究内容及目标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物理课堂实验:

指在物理课堂上利用一定的器材进行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结论或解决相应问题的系列活动过程。

中学物理课堂实验一般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和分组实验等。

2、效率: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本课题中的效率则指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方法、创新等多维度目标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的达成率。

3、策略:

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方案,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那么他亲自去把握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强烈”,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极大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能动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新课改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率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运用陶行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理论,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江泽民总书记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的指示,遵循中央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根据我区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率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⑴立足具体的课堂实验教学设计,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案例。

⑵研制“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率调研表”。

⑶努力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流程”。

⑷提高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促成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

⑸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

2.课题研究的内容

⑴立足具体的课堂实验教学设计,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案例。

研究中,以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册为依托,精选出几个实验作为编制案例的素材,在实施课堂实验教学前,对精选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类别(分组/演示、验证/探究)、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方法、创新等多维度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反复集体性论证,大胆处理实验,争取以正确的课堂实验组织形式为高效物理课堂实验构建“操作平台”。

⑵研制“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率调研表”。

“调研表”的功能定位在指导教师组稿实验预案,引导学生勇敢尝试,它强调实验预案中应能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性。

“调研表”要能起到推动课题向纵深发展的标杆,起到对课题研究在课堂实践的矫正作用。

⑶努力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流程”。

高效课堂的结构上要求教师遵循“预案”,细节处理上要求教师器材操作规范、充分尊重学生,以引导学生“尊重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和“勇敢尝试”的习惯和态度,最后达到“学会学习”。

⑷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成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探究式学习;从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转变为以过程理解为主的意义学习;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学习;从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转变为致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⑸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要能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具有提高效率的策略意识和能力,锻炼和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师,提高物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研究水平。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智慧境界,拓宽价值视野;查阅资料、搜集其他学校在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效率方面的做法。

2、调查研究法。

研究、整理初中物理每个章节中课堂实验的原理及所需要的器材和实验的方法,物理教研组或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研讨课堂实验的最佳效果,确定最佳方案;每堂课的实验都要认真填写“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率调研表”,并及时整理、收集典型经验,作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率的评价依据。

3、同期比较法:

就同一实验,与以往学生在同期学习时的效果进行比较,比较效果;第二阶段取得的成绩、提出的策略,需经过第三阶段的再次实践检验、比较,在多次改进后形成终结研究成果。

4、案例分析法:

研究过程总是以选定的课堂实验内容为素材、以预设的研究方案为基础,以构建课堂实验教学案例为切口。

在对已形成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及时反思、撰稿,再计划,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印证的研究之路。

5、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撰写阶段性小结。

积极参加市级教研活动,论文、教案评比活动;在校内开展公开课观摩学习。

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过程,采用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处理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实验从2009年9月起批准立项到2012年10月结束,过程中研究参与人员不断增多,从最初的1位主持人、8位研究人员,扩展到2为主持人、25为研究人员,最终研究对象几乎覆盖了我区全体在校的初二、初三教学班级,研究时间持续3年,中途无间断。

(一)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组成立后,首先组织全体成员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物理实验论》、《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以及《物理教师》、《物理教学》、《教学仪器与实验》等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陶行知的有关教育理论。

我们以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定期交流相结合,统一思想,提高研究活动的针对性;不断进行小结与反思,结合理论学习,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对照新课程的要求,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方向。

(二)认真组织实施

1、第一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

初步形成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办法。

这一阶段,我们旨在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教学研讨课、骨干教师展示课、观摩课等活动,深化课题研究的意义,立足课堂主阵地,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探索前进。

每一次研讨活动,我们通过对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课型的分析,本着研究探讨、去瑕存优、积累素材、服务课题的目的,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细节,广泛收集对研究可能有价值的多种信息,在研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这一阶段,我们共组织十余次这样的研讨活动,形成了成文的管理办法,整理出了典型的教学课例,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这一阶段的典型研究成果包含:

形成了初期的实验室管理流程、实验课教师管理评价表、物理课堂实验效率调研表、实验课案例等。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关键词有:

“感知”、“观察”(演示实验或生活现象)、“经历”、“体验”(简单操作活动);“关心”、“关注”(思考生成问题)、“尝试”(分析结论)、“敢于”、“乐于”(设计方案);“培养”(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思维意识)。

附录1:

实验室管理流程

1、学生进入实验室就坐的位置和教室里的座位相对应。

2、记住实验桌上的仪器物品摆放模式,桌面是否有刻画痕迹。

3、清点检查仪器物品的数量。

4、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之下,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进行实验。

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仪器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实验老师。

(管理员进行修理或更换,确保学生的实验顺利进行)

6、记录人认真填写分组实验记录。

7、实验完毕,必须清点仪器物品,在原处摆放整齐,是否有损坏,并有记录人验收登记,若有损坏需赔偿。

8、各人自觉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将桌凳放回实验桌下,各小组组长检查本组实验情况。

9、管理员检查并做好整理工作。

10、管理员填写实验课教师管理评价表。

附录2:

实验课教师管理评价表

201年月日班级第节学科教师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情况

1

仪器物品摆放是否符合要求

2

桌面是否有刻画痕迹

3

地面、抽屉、桌面是否有杂物

4

凳子是否完好、是否放回桌下

5

仪器物品是否有被学生私自带出室外

6

分组实验记录填写是否完整

7

仪器物品损坏及处理情况

8

管理员综合评价(满意或不满意)

管理员签名

附录3:

物理课堂实验效率调研表

实验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第_____节课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或结论

预料中的现象

 

你的解释或结论

 

新的现象

 

试着解决吧

 

不解的问题

课上老师的解答

课后你尝试解决的途径

 

 

网络搜索

查阅资料

询问老师

进一步实验探究

 

 

 

 

自我评价

操作过程

自己最得意之处

看别人,未动手

不顺利,现象不明显

操作顺利,现象明显

 

 

 

 

实验改进

方法改进

装置改进

借用的生活物品名称及用途

你尝试的结果

 

 

 

 

2、第二阶段(2010年7月~2011年6月):

初步探究提高课堂实验效率的策略;形成初期案例

这阶段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1)强化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操作的体验。

一些平时常见而未曾受到关注、思考的物理情景被通过实验操作的途径(课堂上老师的演示、学生的分组实验,室外直接观察)展现在师生的面前,从这些物理现象中引伸出来的物理概念更容易地被学生们的情感接受,学生们在“多看”、“多做”、“多想”的体验式学习中经常地受到美妙物理情境的熏陶,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和谐,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多看”是实验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多看”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学生在新发现中产生创新的萌芽。

研究中,姚中的庄欣宴、黄晓丹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前、中、后的观察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积极训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

研讨课上,庄老师给出适当的观察点,引导学生克服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庄老师在操作演示时细致规范,给学生留下了科学的、严谨的印象。

“多做”是实验的关键。

“多做”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接收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儒中的徐向平、王保志两位老师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每次实验教学课,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

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压缩空气引火”是一个操作简便、易成功、耗时少、趣味性强、安全无污染的演示实验,研讨课上,徐老师立足自主学习角度将这个实验巧妙地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增加学生动手的同时,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结论,收到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在刘顺、杨楠、黄小旦等研究人员的带动下,课本上、习题中出现的趣味小实验被运用到了课堂,成了物理课堂实验的生动素材,如“用牙膏壳探究物体的浮沉”、纸盒能将水烧开的小实验、不透明物体的后面有影子、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由于这些实验的融入,课堂实验的现象结论常常与生活经验相互印证,拉近了生活与物理的距离。

“多想”是实验效率提升的关键。

实验的高效取决于对实验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对生成性问题的进一步探究是建立在眼前已有事实和经验基础上的自然深入;探究中依赖“灵感性”、“刚性”的突变式思维少了,“连续性”、“逻辑性”的递进式思维多了,学生的探究动机油然而生、探究行为不由自主,整个物理课堂实验将和谐地融成一个有机整体。

“多想”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中得以激活,学生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师生共同“思考”的过程,常常伴随着对实验方案的调整和整合,许多实验的处理被改为边学边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就被配合“力的测量”进行边学边实验;学习“功率”时,教材安排的“登楼”测功率的小实验被改为边学边实验,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测量、计算自己登楼时的功率,加深了对功率概念的理解,较好地解决了“功率”这一教学上的难点。

(2)强化物理的研究方法体验。

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了内容标准,以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品质。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让学生掌握物理研究方法比物理知识更重要。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中需要涉及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归纳法,类比法、建模法等等,在课题研究中,贾建军老师所在的初二物理备课组在一学期中就有选择的计划好了两个完整的探究(“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他们是结合探究问题的需要,将这七个要素进行组合、改变顺序,引导学生熟悉探究的主要要素;孙伟军老师所在的初三物理备课组在一学期中也有选择的计划了两个探究(“探究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他们则是让学生体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直至交流评估的整个探究过程。

(3)强化物理概念的形成及物理规律的得出的过程的体验。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和科学抽象概括出来的知识,它反映了物理变化的状态和过程的联系。

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亲身体验、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物理学习就成了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强调:

课堂实验教学过程必须能看到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要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实现物理学习转变为以过程理解为主的意义学习。

以达成物理概念、规律的真正理解和巩固为目标,组织物理课堂实验。

大路中学的张明顺老师在“强化物理概念的形成及物理规律的得出的过程”领域做了有效探索。

在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节教学中,张老师让组织学生课前参考教材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研讨课上,有同学是借了实验室的其次模仿书上的实验,有同学是借助用橡皮筋自制的学具完成了探究,有同学从实验室借来弹簧和刻度尺组合完成了探究。

活动的交流阶段,同学们对自己活动设计的介绍、过程的分析内容各不相同,但全部同学均凸显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同学们突出了对质量和速度的控制设计、突出了对动能大小的检验设计。

课后张老师说:

我只是提醒同学们思考“实验中对球有什么要求?

”、“实验中对小球滚下的高度有什么要求?

”,并提醒同学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实验要求的目的。

张老师强调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体会、调整,而体会和调整的过程正是思维分析融入实验活动的过程,在实验活动中涌现的思维活动不仅仅是线型轨迹,还有许多是融合了知识和经验迁移的网状特征,但不管什么形式的思维活动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是学生自主体验的结果。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关键词有:

“调查”、“评估”(实验活动的有效性);“勇于”、“善于”(进行实验改进、创新);“养成”、“具有”(运用实验手段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第三阶段(2011年7月~2012年6月):

进行对比研究,完善并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就前阶段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初步形成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率的策略,同时也发现了“限制课堂实验效率提高”的共性问题:

如何使体验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如何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如何向深层次触及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等等。

通过多次研讨,在继续做好第一阶段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以下几点实践与研究。

(1)加强物理学史、现代科技,STS教育等与生活联系相关的素材的体验。

第二阶段研究中,课题组首先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物理教育教学的指导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以学校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构建STS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尽可能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了解自然现象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环境变革等STS教育素材信息,如纳米技术、超导现象、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大气及水污染等等。

这一举措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每个人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变化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课题研究过程中,徐向平老师积极收集物理史校本素材,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科学家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他的做法对学生拥有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储备、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

课题组老师广泛地对教材提供的素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处理这些内容,如演讲、自读感悟、小组讨论等都是穿插在课堂实验中的精彩环节。

《从物理走进社会专题复习课》是徐老师在参加的“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市级评优课时所上的课题,该课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2)鼓励学生自制学具、优化实验方案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

薛峰、赵玉祥两位老师在完成“激发实验研究的兴趣,培养改进实验的欲望”子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既定的研究计划,从《中学物理》、《物理教师》、《教学仪器与实验》等期刊资料上收集相关改进、创新实验的案例,让学生们从熟悉这些改进实验开始,了解到改进实验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一个仪器的换用”、“一个操作步骤的调整”,只要是缘于自己思维灵感的,那就是改进、创新。

没有水槽,就用脸盆代替;没有平底试管,就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代替;没有弹簧秤,就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没有溢水杯,就用玻璃杯套上二根橡皮筋代替;气体膨胀做功的演示器材坏了,就让同学用打火机的压电陶瓷和胶片盒组装。

这些举措在引导学生产生实验研究兴趣的同时,更培养学生改进实验的欲望和能力。

充分发挥经常会引导学生发现原有教科书中实验方案存在的问题或不足,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掌握的实验仪器、生活用品,根据课堂实验课题的需要去设计和自制学具、优化和改进实验方案。

改进的实验由学生本人亲自动手进行现场实验演示,学生不仅享受到设计实验成功的乐趣,而且发散性思维也得到训练和深化,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3)加强边学边实验,使学生思维活动的体验更充分。

边学边实验的模式避免了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的“两层皮”现象,而要达成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互渗透效果,设计、对比、迁移等思维活动必须能充分跟上。

课堂上,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带着学习和操作中的疑惑进行再实验。

在经历现象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借实验事实说明问题,既易于使物理规律贴近认知,使学生形成实验探究的能力,更能扎实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王红祥老师在区公开课“简单机械的应用”复习课中,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的体会,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当堂设计简单机械并演示阐述道理,学生学得灵活,学的扎实。

杭晓燕老师在初三“电磁继电器”教学中采用边学边实验模式,课堂上不仅让学生熟悉了电磁继电器的结构、了解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还完成了温度自动报警器的设计安装,整个过程显得十分从容。

吴海松、王芳芳、苏敏等老师在初二的“质量的测量”及分组实验“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教学中,也采取同样的边学边实验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研究人员要善于总结,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随着阶段性实践与研究的逐渐推进,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反思也随之走向“细”、“实”。

怎样的设计实验方案更为有效?

如何让学生保持实验活动持续的热情?

如何在实验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

这些反思牵引着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调整“研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①、为保证课题研究有效性的落实,研究人员要做到:

“新”、“细”、“实”、“活”。

新:

研究人员要有新理念。

“从生活走进物理”,生活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研究人员有了新的理念,研究才能密切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出新意、有新招。

细:

研究人员要严谨细致。

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是要学生的紧密配合才能完成的,因此,研究人员除了研制研究方案要细心,更要倍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在立足引导学生“多看”、“多做”、“多想”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地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创造思维的品质,从而实现课堂实验教学的超越。

实: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要紧密围绕提高课堂实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制定实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同时,在课堂实验教学实践环节中,更要注重实验的有效指导,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究,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清晰的像,所以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制定实验步骤,然后按有效地步骤让学生操作、观察,才能较好完成实验目标。

活:

“只有教学方法科学灵活,教学手段合理恰当,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辅助课堂实验教学,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创设快乐的课堂实验氛围,促进物理课堂实验效益的有效落实。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渐深入,老师们均逐渐形成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声音、动画模拟实验操作”的意识和习惯。

②突出实验活动必须是学生的主动行为。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实验活动的外部行为一定要引起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

课堂实验过程可以是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