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019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x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贵州省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10-2020)

 

贵州省普定县林业局

2011年11月

 

前言

《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是在市、县林业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心下,通过安顺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和普定县林业局的共同努力,对普定县林地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整理了许多基础资料,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普定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围绕这些目标和重点,根据《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普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农业、水利、发改、住建等部门有关规划,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普定县的县情、林情编制的。

编制工作自2011年4月启动以来,历经制定编制工作方案——广泛收集资料——深入开展调研、座谈和野外实际勘查——起草文本与编制附表、附图——县级初审——修改相关内容等几个主要阶段,于2011年9月完成框架送审稿,11月底全面完成《规划》工作。

本《规划》是维护本县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全县林地总量动态平衡,对全县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总体安排。

规划期为2010年至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全县11个乡镇和太平农场共计109160公顷。

按照规划,普定县目前林地面积40950.45公顷,森林覆盖率36%,为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及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规划到2020年,林地和森林保有量为41480.48公顷,森林保有量49122公顷,全县林地征收占用预计1000公顷。

为提高普定县生态承载力,保障经济社会良性发展,规划对全县25°以上陡坡耕地逐步实行退耕还林,对石山、半石山等难利用地及废弃工矿用地进行造林,作为林地补充来源,以确保到规划期末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

《普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组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评价2

第一节区域概况2

第二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4

第三节林地保护利用综合分析9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11

第一节指导思想11

第二节规划原则11

第三节规划目标12

第四节规划期限与范围13

第五节规划任务14

第三章林地布局与分类17

第一节林地布局17

第二节林地分类区划20

第四章林地保护规划23

第一节林地保护分级23

第二节森林保护26

第三节林地恢复与补充规划28

第四节用途管制29

第五章林地利用规划31

第一节林地质量分等31

第二节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32

第四节林地生产率规划36

第六章实行区域差别管理37

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37

第二节区域差别管理38

第三节强化调控40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体系41

第一节完善规划体系41

第二节健全管理制度41

第三节强化基础建设43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区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隶属安顺市,东与安顺市西秀区、开发区、平坝县毗邻,南与镇宁县、六枝特区相接,西靠六枝特区,北抵织金县。

县城距安顺28公里,距贵阳118公里。

普定县行政辖区东西长51.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1091.6平方公里。

属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乌江南源三岔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海拔高度在1042~1846米之间,海拔1100~1400米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5%左右。

全县岩溶发育强烈,岩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4.27%。

2、地形地貌

地貌以岩溶地貌为主。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呈台地、山地、盆地坝子交错分布。

其中丘陵占全县面积的39.5%,山地占全县面积的42.2%,山间平地占全县面积的18.3%。

3、土壤

土壤主要以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为主,少部分土壤有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

4、气候

普定县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少,辐射能量低。

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时数1164.9小时,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1378.2毫米,属全省三大降雨中心地区之一。

农业气候具有春长、夏短、秋早、冬暖的特点。

5、水文

普定属乌江上游(长江水系)与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珠江水系)分水岭北坡,县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长度大于10公里或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三岔河、波玉河、高羊河、千峰河、猛普河、普定河、白水河、后寨河、脚当河、徐家包河、龙目干河、石臼河等十二条。

大小水库19座,水资源总量为7.68亿立方米,其中:

地表水5.9亿立方米,普定水库蓄水量4.6亿立方米,地下水1.78亿立方米。

二、社会经济概况

普定县行政区划为5镇6乡,317个行政村1个苗圃场1个农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为全县总人口的80%左右,苗族、布依族是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2010年底全县有户籍人口45.47万人(公安年报数),常住人口39.91万人,人口出生率12.5‰。

2009年底,全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588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13.44%,增速超目标任务2.94个百分点,在全市6个县区中排名第一。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11.16%、65.92%、22.92%,从生产总值看,全县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格局。

三、林业发展概况

1.林业发展历程

普定县林业发展始于六十年代初“三包四固定”,到70年代,县内各社队组织大规模植树造林,到1978年,共兴办118个社队办林场,经营面积8847.1公顷。

林业“三定”后,林地使用权落实到农民手中,同时国家实行贷款造林,1982年至1988年,普定县共完成人工造林9816.9公顷。

1989年至2000年,长防林开始在普定实施,县内在大力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林,共营造林5400公顷。

1999年以后,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相继在普定实施,至2009年,普定县共实施退耕还林10200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5666.7公顷,荒山造林3466.7公顷,封山育林1066.6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5017.87公顷,工程分布于各乡镇。

2、林业产业现状

普定是一个石漠化较重的缺材少林县,生态恢复难,农民增收更难,为“保生态促增收”,普定县自筹资金、整合资金,大力进行林业产业发展。

普定现有公益林地33227.2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1.14%。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3893.36公顷,地方公益林9333.88公顷;商品林地7723.21公顷,占18.86%。

商品林中:

用材林5221.06公顷,经济林2221.02公顷。

经济林中,以茶叶为主导的化处朵贝茶、鸡场坡煤山雾茶等食用原料林613.3公顷,以普定水库冰脆李、红花桃、二官黄金梨为主导经果林1607.72公顷。

第二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

一、林地资源现状

2009年底全县林地总面积40950.4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5%,森林面积39297.6公顷,森林覆盖率36%。

按类别分:

公益林地33227.6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1.14%。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3893.81公顷(35.84万亩),地方公益林9333.88公顷(14万亩);商品林地7416.73公顷(111250.95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18.11%。

按权属分:

国有林地53.72公顷,占林地的0.13%;集体林地40896.73公顷,占林地的99.87%。

按地类分:

有林地面积18285.87公顷,占林地的44..65%。

其中有林地中的乔木林18277.24公顷,竹林8.63公顷;灌木林20157.95公顷,占林地的49.23%。

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9744.52公顷,其他灌木林413.43公顷;未成林造林地761.62公顷,占林地的1.86%;苗圃地3.02公顷;宜林地1741.99公顷,占林地4.25%。

乔木林结构: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809148.4立方米,其中四旁树以及非林地上的有林地蓄积389180.4,森林蓄积占51.9%。

乔木林龄组结构:

幼龄林8802公顷,占乔木林的48.2%;中龄林3204.7公顷,占乔木林的17.5%;近熟林5361.5公顷,占乔木林的29.4%;成熟林591.5公顷,占乔木林的3.2%。

;过熟林317.4公顷,占乔木林的1.7%。

乔木林郁闭度:

乔木林平均郁闭度0.43,低于全国乔木林平均郁闭度0.56的水平;低郁闭度(0.2-0.39)乔木林8403.209公顷,占乔木林的45.58%;中郁闭度(0.4-0.69)乔木林6559.052公顷,占乔木林的35.58%;高郁闭度(≥0.7)乔木林3472.159公顷,占乔木林的18.84%。

二、林地保护利用措施及成效

1、以生态建设项目为依托,有效保护利用林地资源

以生态建设项目为依托,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国家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从1999年开始,我县开始实施天保工程,工程区内实施全面禁伐,活立木蓄积明显增加;从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将坡耕地变为林业用地;同时,全县实施农村沼气工程项目,开展改灶节柴、改燃节柴,“双改双节”率达到95%以上,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使全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2、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林地经济收益率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林地经济收益率,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普定县利用立地条件较好的坡耕地营造经济林,果木林面积大幅增长,林农收入大幅度增长,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实现最大产出。

3、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提高了投入林地经营的积极性

从2008年开始,全县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林权。

在明晰权属的基础上,推进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广大林农转变了观念,积极投入林业保护和建设,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模式,加大了资金和技术投入,有效地促进林地保护利用。

4、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大幅度减少木材消耗

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全县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目标,把发展森林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重点发展依托森林资源旅游项目,使广大林农认识到“看树”也可以致富,生态保护意识和建设更好生态的观念逐步形成和提高,由“砍树”转变成“护树”,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5、加强林地管理,防止非法侵占林地

加强林地管理,防止非法侵占林地,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利用管理,根据林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使林地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每年开展林地征占用调查,建立详细的林地资源档案,及时更新林地管理档案;抓好林地流转监督,做好林权登记工作,明晰权属,保护权利人合法利益;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规范执法人员行为;加大依法治林力度,组织开展林地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非法占地行为,有效地保护林地资源。

6、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到2009年底,全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防等林业重点工程以及植被恢复费项目等其他林业工程共完成12000公顷,其中人造林8000公顷,封山育林4000公顷,城镇、村寨绿化面积较2005年有所增加,全县森林面积、蓄积以及森林覆盖率有所增长。

7、石漠化治理初见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普定县地处黔中岩溶地区,石漠化严重,一直以来,县林业部门针对石漠化治理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2008年国家启动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普定县抓住机遇,科学合理布局各项石漠化工程,积极探索适合县情的治理模式,发展既能有效治理石漠化、又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经果林产业,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效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到2009年底,全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累计完成人造林300公顷,封山育林600公顷,石漠化治理区轻度石漠化得到了有效治理,石漠化等级有所降低,生态有所改善。

8、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结合公益林区划界定、普定县砂石厂取土场使用林地总体规划成果以及各类使用林地工程的管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林地资源。

目前,上报省厅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3893.81公顷(35.84万亩),已纳入中央财政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1506.7公顷(32.26万亩),生态效益补偿基金322.61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我县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虽然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提高空间有限,人均森林面积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从分布上看,全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南部的马官、白岩、城关等乡镇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严重不足。

2、森林质量不高,功效不强

森林经营管理集约程度不够,林分质量普遍不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44.27立方米/公顷,仅为全省平均水平(60.3立方米/公顷)的73.4%,低质低效林面积大。

绝大部分森林的生态功能较差,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林下植被稀疏,郁闭度低,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保土能力差,林分生态功效低。

3、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度大

普定县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石漠化面积大,大部分地区石漠化程度呈现加重趋势,扩张迅猛。

进10年来,由于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经过不懈努力,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目前尚有其它灌木林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及灾毁林地2917公顷需要封育管护和实施造林,加上25°以上坡耕地,造林任务艰巨。

待绿化的荒山荒地大多分布在石漠化严重或交通不便地区,地块零星破碎,土壤瘠薄,植被恢复难度很大、成本高,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

4、林业投入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贡献低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林产品供给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主要依靠国家投入。

但长期以来,林业建设投资一直是采取补助的形式,单位面积投资偏低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造林成本的需求,建设质量难以保证,局部造林质量不高。

总体上林地生产率低,林业产业发展滞后,区域特色不够明显,未能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没有应有显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较低。

第三节林地保护利用综合分析

一、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建立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支撑体系,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由于普定县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加之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石漠化和25°以上坡耕地治理难度大,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二、加强节能减排、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

2008年,我县遭受百年不遇特大凝冻灾害,林业损失惨重。

2009年秋至2010年春,又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灾害,受害严重。

做好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把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资源缺乏是我县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主要矛盾,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慢、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贫困程度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非常突出。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县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我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处理好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木材及其制品的消费在不断增长。

但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严重制约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林地保护利用工作,是统筹安排好木材及林产品生产用地,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其它林产品需求的必由之路。

五、加强扶贫开发、解决三农问题

我县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解决“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破解“三林”问题即林业、林区和林农问题。

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潜力在山、优势在山、希望在山。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木材等林产品的供给,而且可以拉长名特优资源培育、林产品精深加工和森林旅游业等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容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做好林地保护利用工作,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挖掘林业生产潜能,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确立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可持续利用

按照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严格保护现有林地资源,严格控制林地特别是有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坚持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优先,统筹兼顾

优先保障生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好林地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等公益性服务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力度,构建功能完备的“两江”生态屏障,确保国土生态安全。

三、分类指导,保障重点

遵循地域分异规律,根据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要求,分区施策,分别经营管理区域和经营管理类型,建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分类体系、多层次政策体系及技术管理体系。

四、优化结构,合理布局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多功能需求,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统筹生态、生产、建设使用林地需求,分区明确林地利用方向和重点,合理配置林地资源。

五、科学管理,提高效率,节约集约利用林地

创新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机制和政策,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林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林业发展和林地利用方式,科学使用林地,充分发挥林地生产率,促进林地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六、依法保护利用林地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贵州省森林条例》、《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加大林地保护管理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违法使用林地、毁林开垦等行为。

第三节规划目标

一、林地总量适度增加

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和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从2009年的40950.45公顷、占37.5%,到2020年,加上未利用地、坡耕地等补充林地,林地总量增加到48480.48公顷、占44.4%。

二、森林保有量稳步增长

到2020年,森林保有量和森林覆盖率从2009年的39297.6公顷、36%增加到49122公顷、45%。

三、林地保护利用结构逐步优化

到2020年,公益林地维持现状不变,商品林地比例从2009年的18.85%增加到19.89%,国家级公益林地、重点商品林地占林地比率分别调整为57.6%、5.7%。

四、林地生产率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控制消耗等措施,到2020年,力争乔木林地生产率从2009年的44.27立方米/公顷增加到53.98立方米/公顷以上;森林蓄积量从2009年809148.4立方米增加到1050000立方米。

五、建设项目征收占用林地面积预计

2011~2020年,全县征收占用林地预计1000公顷。

其中,水利设施建设使用林地预计100公顷,城镇化建设使用林地预计200公顷,交通设施建设使用林地预计100公顷,工业园区建设使用林地预计300公顷,工矿企业使用林地预计100公顷,其他项目使用林地预计200公顷。

表一林地保护利用现状与规划主要指标

时间

森林保有量(hm2)

林地保有量(hm2)

林地生产率(m3/hm2)

国家级公益林地比率(%)

重点商品林地比率(%)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m3)

2009

39297.6

40950.45

44.27

58

0

36

809148.4

2020

49122

41480.48

53.98

57.6

5.7

45

1050000

增减量

9824.4

7530.03

9.31

0.4

5.7

9

240851.6

注1:

衡量林地生产率的指标有蓄积量、生物量、生长率、经济产出等不同指标,在此选用单位面积蓄积量,重点针对有林地。

表中的指标指现有乔木林地的林地生产率。

第四节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以2009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范围涉及全县所有国土面积109160公顷,共5镇6乡,317行政村1个县级苗圃场以及太平农场。

第五节规划任务

一、总体任务

1、以严格保护为前提,确保林地规模稳步增长

力争到2020年林地面积比2009年净增530.03公顷,有效补充林地数量,确保全县林地资源动态平衡、稳步增长。

2、以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稳步增加森林面积。

以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力争从2010年到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9824.4公顷,确保森林面积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

3、以科学经营为核心,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

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力度,建立林地质量评价定级制度,科学利用林地,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将要实施的森林质量建设工程,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加大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大力实施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干鲜果品、茶叶等特色经济林工程,在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乔灌草合理配置,农林牧复合经营,积极拓展林下种养殖业,利用森林的休闲、游憩功能发展森林旅游,充分挖掘林地增产增收潜力,提高林地生产率,提升林业的综合效益。

4、以优化结构布局为手段,统筹区域林地保护利用。

分区、分类、分级确定林地保护利用方向、重点、政策和主要措施,保障“两江”生态屏障国家级公益林、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工程、木材及林产品生产基地等对林地的需求。

对不同区域林地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保护利用政策,规范林地利用秩序,促进林地利用的区域协调,确保全县林地保护利用整体效益最大化。

5、以创新管理制度为突破,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新机制。

完善用途管制、定额转用、分级保护、差别管理等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差别化补偿政策等;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改革和完善林地保护利用机制,形成有利于保护林地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林地保护利用宏观调控能力;强化规划实施执行力,建立和完善林地资源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森林资源是否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是否稳步改善、森林火灾是否逐年得到有效控制等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占用征用林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