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796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

《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docx

城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为例

摘要

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的道路交通存在公交形式单一、服务水平不高、停车位不足、道路较窄及畸形路口较多等问题,其规划应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政策,优化完善老城区的路网体系,适度增加停车设施及人行空间,以保证城市交通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老城区;机动化;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青岛

1引言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记载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活的纪念碑。

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长期的物质环境的建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文化积淀的过程,而历史文化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是历史、思想、政治、文化、艺术,以及世世代代市民生活形态的积累。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的老城区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丰富的古迹和遗产,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和祖先世代劳动创造的成果,也是整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完美体现。

然而,老城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及发展中的种种制约,往往成为城市中交通拥堵最为严重的区域。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做好老城区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及交通的整体运行状况至关重要。

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是青岛市欧式建筑集中的区域,也是体现青岛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典型区域。

该区域东起湛山五路、太平角六路、芝泉路,西至小港到团岛海岸线,北起大窑沟、四方路、胶州路、莱芜二路、齐东路、青岛山和太平山北麓,南至太平湾、汇泉湾、青岛湾、团岛湾海岸线,面积约为12km²。

该区域不但拥有太平山、青岛山、信号山等自然山体,而且依山傍海地建成了原胶澳总督府、迎宾馆、天主教堂、天后宫等省、市级优秀历史建筑。

该区域是青岛市百年历史沧桑的载体,体现了青岛市的城市特色(图1)。

图1区位图

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不仅拥有青岛火车站、轮渡码头等重要交通枢纽,在青黄跨海隧道建成后,青岛与黄岛之间大量的交通也将从此区域通过,加之北部的跨海大桥,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内部的各项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要满足自身的交通需求,还要经受大量通过性交通的冲击。

在保留历史风貌、尽量减少城市交通对老城区环境的影响,以及老城区功能变化的前提下,城市交通应该如何应对,区域内部交通又该如何组织等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区域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受自然地形的限制,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的路网采用自由式布局方式,道路相对狭窄,宽度一般为12~20m。

根据调查,区内现有道路242条,道路长度为106.28km,路网密度为8.85km/km²。

由于区内地形坡度较大,道路纵坡较高,故畸形路口较多。

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公交相对发达,共有42条公交线路通过,并有34条线路在区内设有停车场、首末站。

公交场站设施的不足导致公交车辆占路停车现象较为严重。

另外,从公交线路分布情况看,现有的公交线路主要沿前海一线分布,线路重复系数较高。

青岛市相关部门结合老城区线路狭窄、单行线路较多的特点,在很多道路上设置了公交专用道,但由于许多公交专用道允许出租车行驶,加之目前管理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原因,公交专用道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出租车、社会车辆挤占、侵占公交车道的现象普遍(图2)。

图2现状公交线路分布图

停车难通常是制约老城区发展的一个原因,青岛市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也不例外。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内除了近期新建的建筑外,其他建筑年代久远的民居基本没有配建停车设施,故规划区域的路内停车比例较高。

根据调查,规划区域内现有停车泊位约9000个,其中,路内停车所占比例约75%,且现状路内停车泊位利用率很高,已达110%。

与路内停车场相比,路外停车场利用率相对较低,全区停车场利用率为72.8%,远低于路内停车场利用率。

由于停车设施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中山路周边道路的路内停车现象严重,干扰了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

加之城市中心东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山路作为青岛市重要的文化宗教场所、市级商业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人气大不如前。

另外,由于青岛市旅游资源多集中于前海一线,因此,位于前海一线的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旅游客车无处停放的问题。

在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前海一线道路两侧诸如江苏路、安徽路、常州路、浙江路、湖南路、湖北路、莒县路、龙口路和山路等都停满了旅游大客车、私家车。

这既给游客带来了不便,更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混乱,甚至在关键路段造成交通堵塞。

从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道路交通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目前的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交形式单一,服务水平不高。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小汽车的拥有量也在直线上升。

相反,青岛市的公交发展却十分缓慢,公交车辆在近两年内的增加数量不到1000辆。

现有车辆中性能好、乘坐舒适的空调车数量较少,仅占总数量的7%,且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容量车型,服务能力相当有限。

目前,青岛市仅有常规地面公交,缺少快速公交和大容量、快速的轨道交通。

(2)停车位十分匮乏,占路停车现象严重。

由于配建车位不足及其他历史原因,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的停车位严重不足,路内停车使用率已经超过100%。

(3)路网系统虽然发达,但道路普遍较窄,且畸形路口较多。

从道路系统现状看,现状道路系统中支路发达,宽度多在12~20m之间。

由于受地形等条件的限制,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内畸形路口较多,而这些畸形路口往往是城市交通的拥堵点。

3 规划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政策

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重要的交通政策。

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内人口最为集中、用地最为紧张,相关的建设条件复杂、道路拓宽难度大,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仅受资金条件的制约,还将受到空间资源条件的严格限制。

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利用有效资源是改善城市中心区交通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内有必要优先加速发展公交专用线系统网络(如将主、次干道变成机动车专用道后改造断面,其外侧作为公交专用道,见效快且投入少,单方运量与轻轨的每小时2万~4万人基本相同,投资约为轻轨的1/10),其他车辆不得进入(或分时段进入)。

由于享有充分专用优先权和四通八达的网络,其可以凭借快速、准时及优质服务吸引大量乘客。

其次,在大城市里,市民对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线路是难以掌握的,他们需要线路搭接、同站换乘。

此外,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客流,还应不断改善乘车舒适度,缩短车站两端步行时间、候车时间及换乘时间。

在城市对外交通车站,也应与公交车站紧密衔接,这对外来旅客尤为重要。

3.2优化完善老城区路网体系

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属于历史风貌保护区,在进行道路系统改造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上考虑问题,并处理好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道路交通的关系。

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内道路系统中的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经多年的规划控制,其线形、宽度和平面位置已基本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宜做大的调整。

而对于支路,无论是规划还是建设都应加大力度,并综合城市各方面的建设条件,因地制宜,灵活设置。

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的主干路、次干路是承担老城区交通的主体,提高其主干路、次干路的道路服务水平是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之一。

①从根本上讲,单纯依靠道路建设来扩大道路容量是不可能满足无节制的交通增长需要的,这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

因此,应当采取适度的交通需求控制与管理对策,尽量通过规划、管理、政策和系统来综合解决交通问题,不要动辄只想到用工程措施保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②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的道路交通问题必须采用系统研究,不能只考虑一个点,如解决一条路或一个节点的问题时,应从周边的多条道路或多个节点来考虑。

③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内主干路、次干路的基本建成,很难通过对整条道路的路幅拓宽方法来实现通行能力的提高,因而可以通过对主要交叉口拓宽渠化、增加进口车道数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同时,在路段上增设公交港湾式停靠站,也可以减少公交车在站台停车阻塞和干扰路段交通的问题出现。

④需要确保系统性、交通性支路的贯通,为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提供辅助道路。

⑤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支路网的规划将涉及老城区内大量历史文物的保护,在满足道路交通通畅的情况下,应兼顾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原有道路网形成的历史,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加以保护。

3.3 适度增加停车设施,提高老城区停车设施供给比例

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应与动态交通容量相协调,适度满足小汽车使用的要求,逐步提高老城区公共停车和建筑物配建停车供应,形成路内、路外停车设施互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实现老城区车辆停放的平衡和有序。

为促进老城区服务业的发展,要保持商业中心、商业街等地区停车设施的总体适度供给;鼓励建设占地少、效率高、环境优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通过对新建公共建筑和居住地区严格按照新的配建标准设置停车位的方法,增加建筑物配建泊位总量;结合地区的更新和美化,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边角地,设置社会公共停车场;对远期存在停车矛盾的地区,应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作为对周边建筑物配建不足的补充。

3.4增加人行空间,设置步行街

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属于青岛市旅游景点密集的区域,每年有大量游客涌入该地区,不仅增加了老城区的人气,还给原本日渐衰落的中山路商业街带来了新的生机。

为了重现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的活力,把人流引入老城区,应该增加旅游景点和商业街之间的连通路径,把相关的街道根据不同的需求特点改造为步行街。

同时,改造现有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增加人行道的宽度,给行人提供适宜的步行空间。

4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4.1结合地块改造,改造畸形路口

结合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部分地块的改造,改造现有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大的畸形路口。

根据交叉口的实际情况,改变其交通管理方式,如只允许车辆右转,增加交叉口的通过能力;对转弯半径小的交叉口进行渠化改造,增加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数,提升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4.2增加公交场站规模,设置公交专用道

为解决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公交占路停放问题,增设3处公交场站用地,总面积约为30000m²。

同时,根据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的路网特点增设公交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分担比例。

4.3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增加停车空间

结合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地块改造,建设占地相对较少、使用率高的立体停车设施,增加老城区停车设施的供给,缩减老城区在停车供给和需求之间巨大的“剪刀差”。

同时,为了缓解旅游季节外地旅游大客车无处停放、乱停乱放的现象,规划在市南区中西部老城区建设3处旅游停车场,提供旅游停车泊位557个,解决老城区旅游大客车的停放问题。

4.4交通组织与管理规划

为了加强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减少小汽车的出行量,建议火车站、中山路周边的社会公共停车位引入计时设施,按停放时间的长短收取停车费。

结合全市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加大ITS的应用,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

近期应先行引入停车诱导系统、停车“咪表”收费系统。

5结语

老城区是城市历史沉淀与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它不应作为一个城市新时期发展的包袱,而应作为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去科学合理地加以保护和利用。

未来老城区的发展仍将面临着城市汽车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只有通过系统研究、综合规划,运用有序的交通组织、科学的交通工程设计、有效的交通管理和明确的交通政策等手段进行规划、建设、实施和管理,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找到改善老城区交通问题的方法,保证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