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4
景胜中学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月考(9月)
高二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永州十年,柳宗元为派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发现许多美丽的景观,并且用生动传神的文笔加以描写,留下了最富于艺术性的永州文本。
永州文本发现和表现的自然美丰富多彩。
形象美是自然美的外在表现形态,事物的这种美,首先来自人们对外在形象的直观感受,山水风光尤其如此。
柳宗元永州文本中的山水之美,首先同样表现为由地质地貌、色彩线条、结构及其变化形式等构成的外在形象之美。
这种特征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他所写的永州山水多是首次发现,人迹罕至,又隐蔽于深山古树之中,没有俗世的喧嚣,静谧怡然,有超逸之趣。
另一方面与柳宗元的心境有关。
自然景物以什么形态呈现予文本之中,与创作主体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柳宗元在永州的心情是寂寞、忧郁而又孤傲的。
这种心绪在观察、选择和表现景物时必然会发生作用,那些清幽脱俗。
卓尔不凡的景物容易与他的心境产生同构,因而,他喜欢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似的清净幽邃境界现代文阅读答案《永州十年,柳宗元为派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现代文阅读答案《永州十年,柳宗元为派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
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使他的作品中飘荡着幽静的气韵。
幽静的境界,一般具有相对封闭、视阔较小,但景物层次感强、景观丰富的特点。
它处于围合空间之内,自成一体。
《钴鉧潭记》:
“其清而平者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树木环绕,把水潭围合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而树林之间,还有泉水飞挂,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色彩,使景观丰富而不单调。
但幽静不等于缺乏活力。
柳宗元毕竟是有着内在精神力量的文学家,他把这种力量投射于客体,使笔下的景物也表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感,这就是永州山水的生命力之美。
苏东坡曾盛赞《袁家渴记》中“每风自四山而下,震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的描写“造语入秒”(《柳宗元集》注引)。
这固然不错,但本段景物最激荡人心的应该是洋溢于其中的蓬勃生机。
被推为唐人五绝压卷的《江雪》也在表面的平静下积蓄着顽强的生命力量。
作品描绘了一个寒冷、空旷、幽寂的境界,表面看来似乎与禅家空灵之境一致,实际上作品并没有禅意。
渔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孤舟独钓的行为,曲折地反映出柳宗元不随波逐流的高贵品质,独立不倚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有的学者认为“《江雪》是一首无一禅字而通篇洋溢着禅意的佳作”,这种看法是及其表面化的。
禅家空灵之境,多一份平和,而少一份力量;多一份超逸,而少一份绚烂。
柳宗元承担了一份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但他的生活方式更能展示生命的丰富和光辉。
品格美是指永州山水体现出的一些人格特征,主要是特立独行,高洁脱俗。
永州山水因为处于所谓“蛮夷”“荒厉”之地,长期无人欣赏,这是它的不幸,但另一方面,没有俗人染指,却也保持了它的天然个性,所以超尘绝俗。
当它们向柳宗元等知音初次展现出来时,便风姿绰约,玉洁冰清,有一种让人惊叹的纯净、高洁之美现代文阅读答案《永州十年,柳宗元为派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阅读答案。
柳宗元把自己的人格理想投射到景物之中去,他也从景物中发现自身的影子当二者合一的时候,让他感到极度的舒展和自由,抑郁的情绪得到宣泄,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而自然完全同一。
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度自由舒展的精神状态。
永州有幸,遇到心性高洁、才华俊秀、知识渊博、审美感受力敏锐独到的柳宗元,经过柳宗元的发现、改造和提升,而使其山水风物乃至整个永州从蛮荒草野之中升腾起来,以光彩照人的形象呈现于审美领域和中国文化领域,有效地影响了柳宗元以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选自陈永康《永州山水诗文:
自然美的发现与提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州文本中所描写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独被柳宗元发现,这与他当时想要派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有着密切的关系。
B.永州山水的自然美来自柳宗元对永州山水的地质地貌、色彩线条、结构及其变化形式等外在形象的直观感受。
C.引用“千山鸟飞绝,万顷人踪灭”这两句诗的目的,是以此证明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使柳宗元的作品中具有幽静的气韵。
D.永州山水呈现于柳宗元文本中的形态,清幽脱俗、卓尔不群,这易与柳宗元的寂寞、忧郁而又孤傲的心境产生同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幽静的境界一般处于围合空间之内,其间的景物具有层次感强、景观丰富的特点,且能自成一体。
如钴鉧潭就是如此。
B.柳宗元把他内在的精神力量投射在永州山水时,永州文本中的山水景物便具有了静谧怡然且不乏活力的特点
C.苏东坡盛赞《袁家渴记》中的景物描写“造语人妙”,是因为它表现了景物的蓬勃生机,彰显了永州山水的生命力之美。
D.《江雪》虽描绘了一个寒冷、空旷、幽寂的境界,但并没有禅意,因为禅家的空灵之境比这首诗的意境更平和超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州山水在柳宗元的笔下不仅具有幽静而不乏活力的形象美,而且具有特立独行、高洁脱俗的品格美。
B.永州山水隐蔽于深山古树之中,很少被人发现,正因为如此,这里远离世俗的喧嚣,保持着它的天然个性。
C.当自然景物投射到柳宗元的人格理想中时,他从风姿绰约、玉洁冰清的景物中发现自身的影子,他感到极度的舒展和自由。
D.永州山水因柳宗元的不幸而幸,柳宗元也因永州山水的不幸而幸;永州山水成就了柳宗元,柳宗元也成就了永州的山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宫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二子:
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
jiào,改嫁。
②烝烝:
zhēng,热切的样子。
③游夏:
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
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
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
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8—9题。
(11分)
夜雨
黄景仁【注】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
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8.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来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 , 。
”
(2)庄周在《逍遥游》中谈及“小年不及大年”时,用“ , ”来说明“此小年也”。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通过孩子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天人交战的“盗火者”
王龙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成为彻底改变严复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
康有为在北京发动?
公车上书?
,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从来述而不作的严复,终于决定要化笔为剑,用文章来呐喊冲锋了!
新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发表了第一篇重磅文章《论世变之亟》。
他清醒地看到:
?
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
?
压抑多年澎湃已久的爱国激情,终于化作急迫的救亡使命感,他一口气写下了《救亡决论》、《原强》、《辟韩》等为人传诵一时的名篇。
这些充满激情的政论文章,抨击时弊,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是一次对中国专制政体从治统到道统、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清算,其宗旨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
尊民叛君,尊今叛古?
。
主要内容则可归纳为四句话:
帝王窃天下,儒术卫王权,八股笼士心,治术坏民智。
严复的这些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
戊戌维新失败后,严复躲进小楼,立誓?
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
。
对中华文化不曾一日消解的深层焦虑感,成为他不竭的精神动力。
十年中,这位孤独的圣徒扛着救赎的十字架,独自一人匍匐在精神孤旅之上。
1906年,在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当他译到专制政体?
彼将使之为奴才也,必先使之终为愚民也?
一语,不禁心生悲愤,涕泪长流。
中国千年的专制之痛,竟让一位遥远的西方人总结得如此精确。
拯救吾国,必先拯救吾民。
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了他只选择那些有助于改造国民性格的西方书籍介绍给中国人。
深受严译影响的鲁迅,后来也深为理解严复这种忧虑的心境,他感叹道:
?
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
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在严复是沉痛的?
三民论?
的呼号呐喊,到了鲁迅笔下则是痛极无声的那个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
中国的启蒙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涓滴成河。
1905年春,围绕改造中国的途径,严复与孙中山有一次正面的思想交锋。
严复对革命党领袖再次重申,在时机尚未成熟时革命,?
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
孙中山直言不讳:
?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
孙中山对书斋中的严复显然不无揶揄之意。
但这场对话显然也暴露了严复思想深处的矛盾:
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
1910年,他以?
硕学通儒?
的资格进入实施?
新政?
的清政府新设立的资政院,又获?
文科进士?
赏赐。
有人质问严复,为何还不与清廷划清界限?
他说:
?
今日政府未必如桀,革党未必如汤,吾何能遽去哉!
?
这句话背后充满忠臣孝子般?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无奈与侥幸。
1911年武昌起义前六天,严复还为清朝写了第一首国歌。
起义爆发当晚,严复在日记中痛惜地写下?
武昌失守?
四字。
1920年代,?
革命?
已取代?
进化?
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强势话语。
坚持改良的严复自然被淹没在革命的洪流之中。
在新潮人物的眼中,晚年严复已成为一个无法与同时代新人进行对话沟通的思想老人,充满精神的孤独。
1921年严复去世。
临终前,他的遗嘱第一条便是?
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
生前自题墓碑:
?
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
。
一个终生反对专制政体的启蒙思想家,却自甘把一个消失的王朝作为精神归宿,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
(摘编自《随笔》2014年第2期)
相关链接
①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1897发表译作《天演论》,以?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的进化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
191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重忧虑,曾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
②1879年,被康有为称为?
西学第一人?
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此后仕途不顺。
1885年起,为博取举人的头衔,严复接连八九年参加了四次乡试都铩羽而归。
苦闷到极点时,他甚至悔恨自己?
一肚子洋墨水全是多余?
。
其间,他染上了鸦片烟瘾。
(摘编自《国学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即使在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怀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严复依然为了改造中国国民性格,不断地选择、译介了西方许多典籍,如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等。
B.作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论”,并尝试着去实践,如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
C.严复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鲁迅笔下那个痛极无声的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实质上源自于严复和鲁迅精神的孤独。
D.严复与孙中山虽同是拯救中国,但由于各自政治主张的不同,即改良与革命的不可调和,最终使得二人在思想交锋中互相揶揄和攻击,直至不欢而散。
E.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仕途并不顺利,留学所学不能帮他科举登第,这使得他精神极其苦闷,一度怀疑自己的西学知识。
(2)严复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时期?
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加以概述。
(6分)
(3)严复给十九世纪末中国播下的思想启蒙“火种”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文中最后一段说“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严复的“悖论与谜题”的理解。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诗圣的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________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
②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
“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________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
③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当时只听到一声_______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
A.石破天惊 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B.石破天惊 震天动地 惊天动地
C.惊天动地 石破天惊 震天动地
D.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石破天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XX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大气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5公里高度的平流层,水汽含量已经极少。
因紫外线的照射,位于平流层顶部的一部分氧分子被分解为氧原子,再与未分解的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 。
逆温层的存在阻止了大气的上下对流。
A、逆温层由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升温而形成
B、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被臭氧吸收升温而形成逆温层
C、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而升温形成逆温层
D、臭氧大口大口地吞噬着短波紫外线来温暖自己,就这样逆温层诞生了
16.请按照要求完成写话任务(5分)
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
范围《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子夜》《堂吉诃德》和《三国演义》。
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
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推荐内容:
推荐理由:
考生注意:
只交答题纸!
景胜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月考(9月)
一、选择题(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二、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译文:
②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译文:
8.
9.
10.补写出其中的空缺句子。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2)
(3)
(4)
16.推荐内容:
推荐理由:
17.
(1)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3)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1)第一处句子成分残缺,修改的方法是:
(2)第二处“开创”这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3)第三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宜改为: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被尊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教授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
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
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
2.C
3.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B
5.【答案】A
【解析】“慷慨陈词,直接坦率”有误,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6.【答案】D
【解析】“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
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
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7、
(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师”、“方”为关键得分点)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敌”、“碎”为关键得分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8.颔联运用对比手法(2分),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的矛盾心情。
(3分)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亲友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
(3分)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
(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1【答案】BE
【解析】A1分,E2分,B3分,A目的表述不完整,文中还提到了“对中华文化不曾一日消解的深层焦虑感”。
D不给分,“彼此互相揶揄与攻击”与原文中的“孙中山”话中“不无揶揄之意”表述不符,且“不欢而散”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C不给分,强加因果。
(2)【答案示例】①维新运动时期,严复著书立说,抨击时弊,提倡变革,其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由此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
②戊戌维新失败后至辛亥革命前,严复大量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有关论著,介绍并提倡“西学”中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