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496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docx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辅导

先秦两汉部分

先秦部分

一、神话

我国现存远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解释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

《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诗经》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2、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1)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

如《豳风·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还会受到人身侵凌。

(2)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如《豳风·东山》、《魏风·伯兮》等。

(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

如《秦风·蒹葭》、《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4)此外,《周南·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景。

3、《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

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注意:

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由于兴中往往具有比的意味,后世诗评家往往分不清《诗经》中哪一篇是比,哪一篇是兴,于是就往往将比兴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指的是一种字面或诗面的意义与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之间不一致的现象。

后世诗人作诗,也很注意运用比兴手法以求得含蓄蕴藉的效果。

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不断遇到须从比兴手法的角度来赏析的作品)

三、先秦散文

1、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主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其中《春秋》《左传》属于编年史,《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史;诸子散文的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从论说文体制的发展来看,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墨子》则虽大多为语录体,但已见议论短文,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孟子》正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的论辩,《庄子》则由对话式论辩发展为专题论文;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荀、韩的文章已摆脱了语录、对话的形式,几乎全是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2、重点内容:

(1)左传》善于叙事的特点。

《左传》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

左传》尤其善于叙述战争。

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不紊,主次分明,曲折细致,并注重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揭示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

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绘,但也能写出战争的波澜起伏和紧张气氛。

例如:

《齐晋鞌之战》(节录)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勇猛的语言、动作的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负的原因。

(2)《战国策》长于辞令的特点。

《战国策》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

这些人物大多思想敏锐,长于辞令。

他们游说的辞令大多谈锋矫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

因此,全书中到处是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

《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为了增强游说效果,精心创作了许多譬喻和寓言故事运用于游说辞令中,使辞令显得既委婉曲折又机智幽默、生动有趣。

有的寓言故事至今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例如:

《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和营造“三窟”,反映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

(3)《论语》散文的特点:

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4)《庄子》散文的特点:

善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例如:

《庄子.逍遥游》先以鲲鹏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指出大小之间的分别,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

最后归结到庄子所理想的最高境界是顺应自然,忘其自我、超然物外、绝对自由,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是庄周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

鲁迅评论《庄子》散文: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5)《孟子》散文的特点:

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的。

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的危险。

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6)《荀子》散文的特点:

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

例如:

《荀子.劝学》

四、楚辞

1、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体”诗歌的创造者是屈原。

最早把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楚辞体作品辑录成集的人是西汉学者刘向。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叙性政治抒情诗。

2.《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和宏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政治理想和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

《离骚》倾吐了诗人赤诚的爱国信念和报国无门的极端痛苦。

诗人的理想是革新楚国政治,振兴楚国。

诗中一再提及要实现“美政”,就是要“举贤授能”和坚持法度。

诗中回顾自己为此不懈的追求和斗争经历,最后在救国事业走投无路之际,表示要以身殉国。

《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诗人反复强调“好修”和美德,歌颂美善与高洁,鄙视丑恶与污浊,用芳草香花比喻真善美,以恶木臭草比喻假恶丑,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鄙视流俗的性格。

他在诗中揭露统治集团的污浊,表示虽遭排挤、打击而决不同流合污,表现了自己坚持操守、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格和斗争精神。

 

两汉部分

一、两汉辞赋

1、赋是产生于汉代的一种新文体,是汉代文学的标志。

赋的鼻祖可推战国时的宋玉和荀况。

汉赋可以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三类。

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出来的,所以叫“骚体赋”。

贾谊的《鵩鸟赋》是他的代表作。

标志汉大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汉大赋具有“铺张扬厉”和“劝百讽一”特点

2、汉代各类赋的特点及代表作。

(1)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称作“骚体赋”。

它以主观抒情为主,从内容和风格都和楚辞相当接近,也多用带“兮”字的语句。

贾谊的《鵩鸟赋》是其代表作。

(2)从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盛行的一类赋,称作“大赋”。

它以客观描写为主,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内容主要是铺叙帝王贵族的京都、宫殿、林苑、游猎,辞藻富丽,具有“铺张扬厉”的风格特点。

汉大赋在大肆铺张的同时,总要对帝王贵族说几句规劝、开导的话,以此标榜作赋的目的是进行讽谏。

但由于它铺陈渲染而造成的倡导意义,要大大高出于讽谏的意义,因此有人称大赋的这一特点为“劝百讽一”。

汉大赋的形成标志是枚乘的《七发》。

(3)东汉中叶以后,取代大赋成为赋的创作主流的是“小赋”。

二、《史记》

1、首创纪传体史书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的体例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为历史人物传记。

《史记》中为避免重复,让不同的人物传记相互配合的叙事方法,称为“互见法”。

2、《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记载了上至轩辕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人物传记记录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生平活动。

其进步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歌颂圣君明主的同时,本着“实录”精神,揭露了上层人物乃至最高统治者道德品格上的缺点和弱点。

即使对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今上”汉武帝,也作了揭露批判。

(2)赞赏为国为民、深明大义的贤臣良将,憎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以及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对这种不光彩的内幕作了大量揭露。

(3)站在同情和爱护人民的立场上,对贪官酷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专辟《酷吏列传》,为那些以杀人为乐的官吏立此存照,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4)对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能不带偏见地给予公正的评价。

首先发动反抗暴秦起义的陈涉,虽是佣耕出身,被写入“世家”,与诸侯同列:

项羽虽然失败,但推翻暴秦主要是他的功劳,并曾一度号令天下,被写入“本纪”,与帝王同列。

(5)把一些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物写进史书,加以表彰。

专为小人物立传,称颂他们的精神品格和胆识才能。

3、《史记》人物传记善写人物的特点。

《史记》的人物传记,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物的个性鲜明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史记》的人物传记,还善于抓住矛盾冲突,营造紧张气氛,让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4、《史记》语言艺术的特征

《史记》的语言明白晓畅,极富表现力。

叙述语言通俗、简练,富有感情。

人物语言精彩传神,往往只言片语就能传达出说话人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征。

  

                  

三、两汉乐府诗

1、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配制乐谱、收集歌词的专门官署,后人将汉代乐府机关所采编并演唱的诗简称作乐府。

汉乐府最具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的部分是从民间搜集的歌词,我们所说的汉乐府,一般是指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的创作精神,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归结为八个字: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主要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这是一部收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

汉乐府中两篇最著名的五言叙事诗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和《陌上桑》,其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是长篇叙事诗。

2、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1)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的最突出特色,是叙事成分的增强。

首先,汉乐府中出现了《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等完整的叙事诗,对我国叙事诗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的出现。

其次,汉乐府中某些抒情诗,也带有很强的叙事性;这些诗歌往往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片断来即事即景进行抒情,具有生动真切的艺术效果。

(2)汉乐府艺术上的又一特点是。

在叙事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中,对话描写大量出现,还时常出现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都对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和表现作品主题起了很好作用。

(3)汉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的风格。

3、重点作品:

※《陌上桑》:

(1)本篇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载本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

(2)本诗的思想内容和罗敷形象。

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

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

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诗中着力塑造了罗敷美的形象。

她不仅美丽无比,而且乐观机智,自信自尊,是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鲜明形象。

在她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美的理想和斗争精神。

(3)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

故事以被侮辱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况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一个喜剧故事。

全诗三层。

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

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

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

第三层写罗敷夸夫。

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

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

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该描写罗敷资质之美了,但也许作者认为罗敷太美了,再美的语言都不能从正面把她的美充分表现出来;于是换了个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

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

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参看上文)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充满活泼、愉悦、轻松的气氛。

这是诗歌主人公的美丽、乐观、机智、自爱、自信的品质带来的,也是作者对这位主人公的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渲染出来的,又靠运用某些艺术手法来完成。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

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

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四、汉代古诗

1、《古诗十九首》是指《文选》中编在一起的19首汉代文人五言诗。

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无名文人的作品,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表现人际关系和探讨人生意义两类。

表现人际关系的作品都以感伤离别为主题,多写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相互思念,是东汉时期文人士子远离家乡亲人外出求取功名时的真情实感;探讨人生意义的作品拥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人生短促。

至于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人生,除了一两首诗说要谋名夺利以外,大部分作品都鼓吹及时行乐。

透露出这些文人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个人前途的极度失望。

3、重点作品:

※《行行重行行》:

②本诗的艺术特色

本诗写思妇对离家日久的游子的思念。

语言朴素自然。

全诗无一奇字奇句,甚至以穿衣吃饭之事入诗,全是家常口语,但却表达了极深沉曲折的感情。

抒情缠绵深挚。

本诗先忆别时情景,再说路远难会,后写相似之状,最后以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作结。

通过对思妇感情的发展、曲折的描写,十分细腻地表现了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恰切运用比兴。

诗中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来比喻在外的游子宁不思家,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抱怨之情;用“浮云蔽白日”来比喻游子可能在外受到诱惑而薄幸不归,写出了她的相思之情的颤栗。

这两处比兴含义丰厚,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思妇的情感,增强了本诗的感染力。

《上山采蘼芜》反映汉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地下。

《十五从军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

测试题

1.以《诗经》作品为例,说明什么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简析《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

3、把《卫风·氓》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4、分析《卫风·氓》中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5、《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一文,作者是怎样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的?

请根据全文,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准确地说出来。

6、分析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

7、简析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

8、《陌上桑》第一段刻画罗敷之美,历来为人激赏,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的,这样刻画的艺术效果怎样。

9、《陌上桑》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非常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10、《陌上桑》具有轻松活泼的喜剧气氛,说说这种喜剧气氛是怎样产生的。

11、分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思妇对于游子的思念中包含着哪些内容,她的情绪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12、把《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的比兴句子找出来,说明它们的比喻意或象征意。

13、简析《史记·项羽本纪》(节选)是怎样刻画项羽形象的,作者的倾向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4.司马迁写历史人物的传记,往往在传记的开头记载一两件人物早年的小事,请以《项羽本纪》为例,说说这些小事有什么作用。

15、简述屈原及其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6、简述《战国策》长于辞令的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部分

一、建安诗赋

1、基本常识:

(1)建安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最为辉煌的时期。

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还有女诗人蔡琰,曹操是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的作家。

曹操善于用乐府旧题写时事。

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

钟嵘《诗品》评价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

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王粲被刘勰《文心雕龙》誉为“七子之冠冕”。

蔡琰的代表作是五言《悲愤诗》。

(2)何谓“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的代表作家“三曹”、“七子”等都曾经历社会动乱,饱尝战争的忧患和颠沛。

他们的创作继承了汉乐府叙事和《古诗十九首》抒情的传统,一方面反映社会灾难和人民痛苦,一方面表达建功立业、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和实现国家安定统一的理想。

作品词采壮丽,骨气奇高,形成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特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久远的优良传统之一。

2、重要作家及作品

※曹操《短歌行》:

(2)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

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②曲折跌宕、反复咏叹的情感表现

本诗在谋篇构思上独具匠心。

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

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才的辅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

次写思贤若渴的心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思和即得的欢乐。

最后写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

一条线索,贯穿全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

③比兴手法

本诗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

如“明明如月,何时可辍”,把贤才比作明亮的月轮,表达了尊贤爱贤之心;再如“月明星稀”四句,比喻还有贤才无所依托,表达自己应广纳贤才的心意;又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

都起兴恰当,比喻贴切,使诗人思贤若渴的心情的表达更加曲折婉转,更有艺术感染力。

④语言形式特点

曹操的时代,《诗经》的四言形式早以衰落,而曹操却仍用四言形式写出卓越的作品,本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诗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鸣”四句,是引用《诗经》成句,引得自然,与全诗融合无间,无剽窃之嫌,有借助之美。

※曹植《白马篇》塑造了一个练就一身高超武艺,一心报国而不顾家庭,视死如归的游侠少年形象。

全诗感情激烈,斗志昂扬,表达了作者急于建功立业以拯世济民的思想感情。

曹植“生于乱,长于军”,在父亲曹操的影响和时代的感召下,早就立下了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

游侠少年的形象正是这种志趣和抱负的生动体现。

本诗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和铺叙手法,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为国杀敌而不惜捐躯的游侠少年形象,以抒发作者要建功立业、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和急切心情。

※曹植《洛神赋》这是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

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汉献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描绘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借以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

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然后写到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

“于是洛灵感焉,徒倚旁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通过这些动作的描绘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划得十分突出。

最后写到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赠珰而去,和诗人失意追恋的心情,有浓厚的悲剧气氛。

这篇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和神话色采很浓,艺术的魅力很大。

二、正始诗文

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

嵇康和阮籍是著名文人群体“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

阮籍的主要诗歌作品是《咏怀诗》82首。

他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由施展,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

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了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

他终日“饮酒昏酣,遗落世事”,作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

史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他把这种寓藏在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都在诗歌中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如“夜中不能寐”一诗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里的诗人内心苦闷,末两句更充分表现出他那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思。

“独坐空堂上”一首则典型地表现了诗人孤独索寞的感情。

  在魏晋易代之际,最刺激诗人心灵的是政治的恐怖。

“嘉树下成蹊”一首,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由繁华而零落憔悴的过程,形象地揭示出曹魏政权的由盛而衰,表现了自己生命难保的忧惧心情。

“一日复一夕”一诗更表现了诗人处于这种险恶环境中“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的战战兢兢的心理。

三、西晋诗歌

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是左思,《咏史》八首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诗并非一时写的,它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到消极的过程。

左思妹芬为贵嫔,他一生仍不得志,这主要由于出身寒微而得不到门阀社会的重视。

正是这样,诗人把笔锋转向了对门阀制度的揭露和抨击。

如《咏史》第二首,全诗前半以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揭露了门阀社会的不合理。

后半更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深蒂固,连古人的牢骚都给发了。

这就扩大了诗歌包含的内容,加强了诗的思想感染力量。

四、东晋诗文

1、基本常识:

东晋最有成就的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歌依题材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两大类,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陶渊明。

2、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1)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官场,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

所以他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

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场的黑暗。

(2)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大量地描写了农事劳动,将自己参加劳动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形诸歌咏。

(3)基于对农民思想愿望的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陶渊明晚年创作了《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的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这篇作品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人人劳动、没有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