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142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docx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练习高考真题模拟

1.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答案:

B

解析:

原文大意是:

“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

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即是指统治者施以恩惠,采取有利于取得民心的政治方略。

题干中B选项儒家经典强调统治者用礼、义、信来治理民众,获取民心,故符合题意。

A中的民本是指以民为本,从百姓角度出发,故排除A。

C、D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内涵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学生易误以为②说法错误。

西汉时期不是自然经济的鼎盛时期,故不选④。

3.朱熹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皆此理之流得,无所适而不在。

”其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理”的社会实践就是三纲五常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

答案:

C

解析:

二程之时已经有“理是世界的本原”的说法,朱熹说这段话的目的在于将理直接归结为“三纲五常”,仁义礼智是天理的反应,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4.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艺)”。

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B.妇女地位低下

C.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D.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答案:

C

解析:

A、B、D都是表面现象,只有C言及本质。

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几位思想家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B.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C.结束了“理学”在中国知识界的主导地位

D.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答案:

D

解析:

明末清初三大家是对儒学,即传统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没有动摇其统治地位,传统思想地位的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

故不选A。

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经世致用”

C.“工商皆本”

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

C

解析:

本质,根本原因找经济。

ABD三项都收从思想和制度等上层建筑方面说的,均错误。

7.20XX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中,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如下图)以4.255亿元拍卖,这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

下列对这幅画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一幅继承古代创作风格的文人画

B.注重写实,并融书画为一体

C.“人生长寿,天下太平”的字体为隶书

D.画中“松柏”喻意气质高洁

答案:

A

解析:

文人画不注重写实,字体为小篆,松柏比喻长寿。

8.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普罗塔戈拉属于智者学派,其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神。

9.德国加里宁格勒的哥尼斯堡居民有一种奇异的风俗:

年轻人结婚时要带上一束鲜花放到某人的墓碑前,以纪念他不但给人们带来了自由结婚的权利,也给人们带来了思想的自由,由此判断该墓埋葬着()

A.康德B.卢梭C.孟德斯鸠D.伏尔泰

答案:

A

解析:

带给人们人生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是康德。

10.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墨家学派维护平民的利益,其尚贤节用的主张体现功利精神;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智者学派的诡辩既满足当时社会追求人自身价值的愿望,又为自己谋得生存之道;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其思想更具理性而非功利。

11.古希腊一位哲人说: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普罗塔哥拉

答案:

C

解析: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思想。

12.启蒙学说发展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B.宣传天赋人权

C.主张建立法制社会D.提倡自由平等

答案:

C

解析:

启蒙运动时强调法治,即在保障个人自由的同时以理性对个人进行恰当的约束。

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答案:

C

解析:

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故选C。

14.下列文学形式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赋—诗—词—小说

B、诗—赋—词—小说

C、赋—词—诗—小说

D、诗—词—赋—小说

答案:

B

解析:

西周至春秋的《诗经》—汉赋—宋词—明清小说。

15.京剧产生的原因包括()

①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②汉调、徽调合流并逐渐融入北京语汇

③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④“同光十三绝”的努力

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同光年间京剧成熟,④不选。

16.《左传》记载:

“(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

”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因此B项符合题意。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制天命而用之”是战国时期荀子的思想主张,故A、C、D三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均不符。

17.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答案:

D

解析:

选项A从题干引文中看不出来;从引文中的“蔑视”等可以看出当时女工在社会上仍旧受到歧视;从“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可以看出作者并未为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而斗争,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史观史学新观念。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战争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有效途径

B.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利于科技发展

C.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途径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答案:

D

解析:

战争并非摆脱社会危机的有效途径,往往会加剧社会危机,排除A。

经济危机的爆发不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采取措施发展科技,以便克服经济危机,排除B。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是唯一途径,排除C。

19.“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可知,该理论为量子假说。

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假说,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由此判断A正确;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时空本质属性,B不符合题意;量子论产生后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万有引力定律具有预测未知行星方位的科学价值,所以C、D也与题意不符。

20.右图为在法国取得发明专利的“汽马”。

这项发明出现的前提是()

A.马的驯养与使用

B.蒸汽机的改良与使用

C.电的发明与使用

D.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

答案:

D

解析:

从图片及“汽马”可知其动力是内燃机而不是蒸汽机。

21.某科学家曾这样评价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的意义:

“他如此清楚地出现在感官前,以致古往今来烦扰哲学家们的所有争辩立即为我们眼睛看到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所破除,从而使我们摆脱了有关这一科目的啰嗦的争论。

”该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C.普朗克D.伽利略

答案:

D

解析:

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实验科学。

2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

“(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材料试图说明()

A.以变革中国政治体制为最终目的

B.核心内容是改变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

C.与辛亥革命追求的目标一致

D.旨在推翻独裁政府,推动社会的进步

答案:

C

解析:

材料要表达的思想是,辛亥革命后人们发现其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而原因就在于旧思想的影响,因此进行思想变革的目的,就是要真正实现辛亥革命所追求的政治民主、国强民富的目标。

当时中国政治存在的问题是,在共和政体之下,实行独裁统治,因此需要变的不是政治体制,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而非暴力革命,D项错误。

23.有人指出: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第二次反思得到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实现中国的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答案:

C

解析:

新文化运动反思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得出要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思想支柱才能把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故选C。

2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

C

解析:

A属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B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保守主义者的观点;C属于维新派严复的观点,驳斥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科技的主张;D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民主与科学”的观点;C符合题意。

25.“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答案:

C

解析:

其含义是,主张以传统的伦理道德维护统治,学习西方虽然可以富国强兵。

但是对国家并不好,不利于统治,由此可知,则应该是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故此题应选C项。

26.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纲领,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资产阶级土地所有,故③说法不正确。

2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毛泽东思想中丰富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D.武装夺取政权思想

答案:

C

解析:

D是马克思主义中亦有的理论;B不属于毛泽东思想;A不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28.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溜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A.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

A

解析:

遵义会议时期已经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9.孙中山先生说:

“唯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

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

”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答案:

D

解析:

提取信息“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因此选D。

30.毛泽东同志指出: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B.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C.新中国成立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一观点应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故选C。

31.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答案:

A

解析:

按照文字发展的历程,隶书与篆书都是源于殷商的甲骨文与金文,故A正确;隶书是始于秦朝,但当时官方书体还是用的小篆,所以李斯书写《秦始皇廿六年诏铭》应该用的是小篆;隶书的书体方正质朴,不是最能表现书法写意的,最能表现书法写意的应该是行书、草书之类;“正书”是古代对于楷书的别称,故D选项不可选。

故答案选择A。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答案:

B

解析:

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

 

33.新华社电: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和相关所学,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次于苏、美、法、日。

34.《红色娘子军》是新中国最有影响的芭蕾舞剧,被定为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它诞生于()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十年探索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后

答案:

B

解析:

八大样本戏的确立是在1966年11月28日,文化大革命开始还没多久,从十年探索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加工而成。

35.1957年毛泽东说:

“有个电影叫《荣誉属于谁》,里面有一个铁路局长,是个官僚主义者,可是他的局长还照样当,这样的干部应该撤职。

为了治病救人,可以送他去学习。

这部电影那样写这个局长,叫做不彻底,缺乏彻底性,反官僚主义应该彻底。

”这表明()

A.毛泽东认为文艺应为现实服务 

B.中国共产党实行“百花齐放”方针 

C.文学作品创作受到不正常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答案:

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认为一个电影里面对官僚主义干部的描写表达了对官僚主义的批判。

但是这种批判在毛泽东看来,是不彻底的,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干部应该撤职,文艺作品在配合整顿党风方面需要改进。

故选A。

36.现代主义流派往往反理性、反传统,这种表现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的人们()

A.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社会心态

B.要求解放人性、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群体心理

C.消极、悲观、虚无、迷惘的群体情绪

D.在物欲横流下被金钱异化的变态心理

答案:

C

解析:

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37.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图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铃的少女》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向日葵》、《星月夜》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代表作;《有藤椅的静物》、《弹曼陀玲的少女》是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

38.16世纪英国作家斯宾塞提出,艺术活动是基于内在的“游戏冲动”而发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

根据他的艺术理论,如果他生活在19世纪,最有可能欣赏的画作是()

ABCD

答案:

B

解析:

莫奈的《日出·印象》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展现的是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的景象。

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符合斯宾塞的艺术理论。

39.“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报纸和广播B.铁路与飞机C.电影和电视D.网络与漫画

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20世纪前期”、“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山村”,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C、D两项不符合时间要求,B项不属于传播媒介。

40.罗素指出:

“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可见,浪漫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的信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