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998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九年级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2.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

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

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

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

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

B.尽量往楼顶跑

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

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

4.如图,一只小猫安详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

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5.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煤燃烧发电

6.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7.下列加热试管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B.试管底部要接触灯焰中温度最高的焰心

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D.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要干燥

8.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D.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9.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10.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天然气燃烧放热

B.电灯泡通电发热

C.食物变质会放热

D.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1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2.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

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13.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

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

C.防止试剂挥发

D.防止液体流出

14.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1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__________,不要把鼻孔________________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品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药品。

若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是关于酒精的文字叙述:

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多种物质;④易燃烧;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酒精在灯芯燃烧时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___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_____

(5)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

18.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

经查阅资料可知: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

请回答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19.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

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

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1)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2)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三、实验与探究

2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

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23.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将烧杯正放,倒入澄清石灰水并震荡,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发生时人体会吸收一定量的氧气,呼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并代谢出一定量的水蒸气,所以空气中的氧气多于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少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水蒸气少于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

3.【答案】C

【解析】尽管二氧化碳密度比较大,但在玻璃杯很小的空间内,两支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了,会漂在上面,所以使上面的蜡烛缺氧先熄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滤出有害气体,所以A说法不正确;

B.楼房失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上升,且产生的烟等有害物质也会上升,不能向楼顶跑,所以B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会上升,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所以C说法正确;

D.因为是高层着火,跳楼会造成身体伤害,所以D说法不正确。

4.【答案】C

【解析】该题中利用高分子材料聚硅氧烷制成的隔热板,使这只小猫受到保护,能安详地坐在该板上。

这种材料是一种透明橡胶,具有隔绝强热功能,属于物理性质。

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考查了高分子材料的具体应用。

正确分析题中信息是关键。

5.【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燃起篝火烘烤食物,是利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太阳能热水器烧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煤燃烧发电时,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

故选B。

6.【答案】B

【解析】将蜡烛放入水中,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B项不正确。

7.【答案】B

【解析】在加热试管的操作中,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要干燥;酒精灯的灯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不是焰心。

所以答案应选B。

8.【答案】A

【解析】本题需把握好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臭氧与氧气是不同种物质,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气,生成物是臭氧,属化学变化;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9.【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石墨导电是利用石墨具有导电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粉尘爆炸是剧烈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金属拉成丝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活性炭吸附毒气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10.【答案】B

【解析】天然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化学变化;电灯泡通电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属物理变化;食物变质生成了新的物质,属化学变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镁和氢气,属化学变化。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瓷碗破碎,故A错误;B.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故B正确;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错误;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水加热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12.【答案】D

【解析】在甲装置中萝卜变得硬挺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是清水;在乙装置中萝卜变得软缩说明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是浓盐水。

13.【答案】A

【解析】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防止试剂腐蚀胶管,所以答案应选A。

14.【答案】B

【解析】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很明显是设计实验,故选B。

15.【答案】B

【解析】在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故A、C、D的操作方法均正确;所以答案应选B。

16.【答案】接触;凑到容器口;任何药品的味道;1~2mL;盖满试管底部

【解析】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明确规定,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不能用手接触,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实验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药品。

若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7.【答案】

(1)①②③

(2)④(3)⑥(4)⑦(5)⑤

【解析】本题需把握好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所以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都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酒精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18.【答案】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写出两条即可)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该材料描述过氧乙酸的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等均属于物理性质。

19.【答案】

(1)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2)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放出热量;(3)反应中放出热量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金属钠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放出热量;

20.【答案】

(1)无色透明特殊气味易挥发

(2)可燃性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酒精的物理性质是无色、透明、特殊气味、易挥发,酒精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

21.【答案】

(1)光合

(2)左移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

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22.【答案】

(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23.【答案】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解析】A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会观察到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