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085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

《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docx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试题3

深圳市菁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着知识.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出来暖洋洋”意思是人体接收的太阳能大于人体的热量B、“墙内开花墙外香”反映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融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D、“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2、在阳光下的松林中,部分氧气(O2)可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O2和O3混在一起属于纯净物

C、氧分子变成臭氧分子,分子没有变化D、相同质量的臭氧分子和氧气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3、(2008•莱芜)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就是与变化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4、(2011•宜宾)下列过程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天原化工厂用食盐水生产烧碱B、宜宾城区住户烧天然气煮饭

C、南岸建筑工地上倾倒鹅卵石D、五粮液厂用粮食酿酒

5、(2011•泰安)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B、水沸腾

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

6、(2011•临沂)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

A、石蜡融化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7、(2011•乐山)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粘土烧成陶瓷B、玉米酿成白酒

C、电扇通电转动D、铁矿冶炼成铁

8、(2011•荆门)下列过程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B、煤气燃烧

C、石蜡熔化D、大米酿酒

9、(2011•鄂州)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汽化

C、点燃蜡烛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10、(2011•德州)下列叙述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

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

11、(2010•綦江县)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大豆磨浆B、西瓜榨汁

C、猪肉切块D、木瓜酿酒

12、(2010•绵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

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

13、(2010•泸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柴折断B、镁条燃烧

C、石蜡融化D、固体粉碎

14、(2010•广安)下列语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B、积沙成塔

C、死灰复燃D、滴水成冰

15、(2007•长寿区)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16、(2005•雅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酒精燃烧

C、水蒸发D、冰雪融化

17、(2005•上海)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蒸馏水煮沸B、高粱酿成酒

C、铁制品生锈D、糕点变质

18、(2005•陕西)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B、用燃烧实验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C、净化水时的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D、维生素C将食品中的三价铁还原

19、(2003•天津)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20、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将石油进行分馏B、用海水晒盐

C、切割大理石作建筑材料D、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2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煤气爆炸B、植物的光合作用、酒精挥发

C、钢铁生锈、食物腐烂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灯泡发光

2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天然气燃烧

C、葡萄酿酒D、光合作用

2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B、煤矿瓦斯的爆炸

C、电灯发光D、湿衣服晾干

24、(2011•咸宁)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25、(2011•百色)下列各物质的自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26、(2009•威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盐酸用于金属除锈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D、以碱式碳酸铜为原料可制取金属铜

27、(2009•绥化)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28、(2008•威海)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天然气用作燃料B、盐酸用于除铁锈

C、氧气供给呼吸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9、(2008•揭阳)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生铁制铁锅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异味D、用16%的食盐选种

30、(2008•黄冈)下列有关对物质的性质的描述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D、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着知识.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出来暖洋洋”意思是人体接收的太阳能大于人体的热量B、“墙内开花墙外香”反映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融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D、“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只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判断.

B、根据分子的性质和应用判断.

C、根据雪融化时会吸收热量的角度分析.

D、根据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解答:

解:

A、人的感觉器官只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太阳出来暖洋洋”意思是人体接收到太阳能后体温升高了,所以错误.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花中分泌的有香味的物质分子运动到了墙外,所以正确.

C、雪融化属于液化,液化要吸收热量,由于这一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而是环境温度下降,所以正确.

D、蜡烛燃烧时,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所以正确.

故选A.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阳光下的松林中,部分氧气(O2)可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O2和O3混在一起属于纯净物

C、氧分子变成臭氧分子,分子没有变化D、相同质量的臭氧分子和氧气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考点: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B、根据混合物概念的微观解释判断.

C、根据氧分子和臭氧分子的结构判断.

D、根据物质质量与分子数目的换算关系判断.

解答:

解:

A、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氧气(O2)可转化为臭氧(O3),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构成的,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纯净物中只能含有一种分子,所以错误.

C、氧气分子式为O2,臭氧的分子式为O3,两种分子构成不同,所以错误.

D、由于二者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相同质量的臭氧分子和氧气分子中含有的氧元素或氧原子的总质量相同,又因每个氧原子的质量相同,所以氧原子的数目也必须相等.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体现化学学科考查以教材为根本的原则,符合中考方向.

3、(2008•莱芜)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就是与变化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对化学变化的辨析就是建立在对新物质的理解上的,只有准确把握新物质的内涵,才是对化学变化的真正的理解.

解答:

解:

化学变化过程强调的新物质,不是指不存在,而是相对于反应前的物质在组成和结构上不一样的物质.与具体的颜色或者形态的而变化没有关系,关注内在的组成和结构.

故选D.

点评:

新物质是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困扰学生的一个概念,其实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很好理解了.

4、(2011•宜宾)下列过程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天原化工厂用食盐水生产烧碱B、宜宾城区住户烧天然气煮饭

C、南岸建筑工地上倾倒鹅卵石D、五粮液厂用粮食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用食盐水生产烧碱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天然气燃烧时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倾倒鹅卵石的过程是鹅卵石位置移动的实质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酿酒过程中糖类变酒精的事实判断.

解答:

解: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其本质特征是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

A、天原化工厂用食盐水生产烧碱,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烧碱是氢氧化钠,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B、宜宾城区住户烧天然气煮饭,是天然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C、南岸建筑工地上倾倒鹅卵石,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正确.

D、五粮液厂用粮食酿酒,是种子中含的淀粉变成了酒精,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5、(2011•泰安)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B、水沸腾

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考虑: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食物腐败后就不能再食用,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水沸腾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菜刀生锈生成了含有氧化铁的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6、(2011•临沂)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

A、石蜡融化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石蜡熔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B、根据纸张燃烧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C、根据酒精挥发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D、根据冰雪熔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解答:

解: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前者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A、石蜡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冰雪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即只有B是化学变化,其它是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7、(2011•乐山)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粘土烧成陶瓷B、玉米酿成白酒

C、电扇通电转动D、铁矿冶炼成铁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其它物质.据此分析:

A、粘土烧成陶瓷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电扇通电转动,是利用电能带动风扇的叶片旋转,再把电能转化成风能的一种方式,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铁矿石炼成铁的过程中,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氧化物反应,从而生成铁的单质,所以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8、(2011•荆门)下列过程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B、煤气燃烧

C、石蜡熔化D、大米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铁锅生锈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煤气燃烧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石蜡熔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大米酿酒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解答:

解:

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A、在铁锅生锈过程中,铁、氧气、水变成了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B、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C、在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正确.

D、在大米酿酒过程中,糖类变成了酒精,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9、(2011•鄂州)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汽化

C、点燃蜡烛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B、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C、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点燃蜡烛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D、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解答:

解: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只是有异味的物质位置移动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

B、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

C、在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熔化时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燃烧时石蜡与氧气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正确.

D、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过程中,气体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0、(2011•德州)下列叙述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

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考虑: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指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是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缘故,有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在空气中氧化成硫酸,故C错误;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11、(2010•綦江县)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大豆磨浆B、西瓜榨汁

C、猪肉切块D、木瓜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大豆磨浆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西瓜榨汁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猪肉切块过程中只是形状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酿酒过程中糖类变成酒精的特点判断.

解答:

解: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其本质特征是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

A、大豆磨浆,只是物质的形态变化了,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B、西瓜榨汁,只是物质的形态变化了,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C、猪肉切块,只是肉的形状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D、木瓜酿酒,是木瓜中的糖类物质变成了酒精,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12、(2010•绵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

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与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与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的变化过程中是铜变成了氧化铜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与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的变化过程中是牛奶缓慢氧化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与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判断.

解答:

解: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其本质特征是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

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只是发生了物态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正确.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是因铜被氧化成了氧化铜,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是因缓慢氧化变质了,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最终葡萄糖要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13、(2010•泸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柴折断B、镁条燃烧

C、石蜡融化D、固体粉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火柴折断是形状变化的实质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镁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石蜡熔化只是状态变化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固体粉碎只是形状改变判断.

解答:

解:

A、火柴折断,只是形状变了,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B、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正确.

C、石蜡融化,只是石蜡的状态变化了,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D、固体粉碎,只是形状变了,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14、(2010•广安)下列语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B、积沙成塔

C、死灰复燃D、滴水成冰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与铁杵磨成针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与积沙成塔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死灰复燃的变化过程是炭燃烧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冰与水的关系判断.

解答:

解: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其本质特征是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

A、铁杵磨成针,只铁由块变成粉末掉下来,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B、积沙成塔,只是沙的位置变化了,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C、死灰复燃,是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该变化过程中有其它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正确.

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15、(2007•长寿区)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食物消化是把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便于人体吸收利用,这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人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