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809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docx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讲解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

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

“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

“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清代方薰也说:

“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2.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这主要反映了()

A.黄老之学在汉

代消失

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

3.观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情况表,由表中教席的增设可以得出()

A.神学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B.人文学科渐趋受到重视

C.大学课程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较大

D.高等教育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4.毛泽东曾说:

“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这反映出()

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

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

5.下图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

A.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不断深入

B.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曲折性

C.君主观念逐渐淡化直至被抛弃

D.民族危机程度直接影响着民主思想的宣传

6.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

“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

“画难

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清代方薰也说:

“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7.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这主要反映了()

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

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

8.“启蒙

学派的哲学家曾经哀叹中世纪是理智的谬误时代,而他们却怀着尊敬甚至留恋的心情去看待以往的年代,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浪漫主义者B.批判现实主义者

C.现代主义者D.革命现实主义者

9.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B.依法治国

C.隆礼重法D.君主集权

10.孟子提出:

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

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D.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11.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为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后,有人编出一副对联: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湖南士绅提出要开除他的省籍。

这表

明当时()

A.思想观念阻碍近代化进程B.知识阶层民族意识觉醒

C.清政府外派使节不得人心D.国

人强烈反对屈辱外交

12.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

由此可知汉代()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13.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但未能推行;1956年1月,新中国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前者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后者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建立

C.二者都迎合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

D.二者都是为了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

1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A.变法思想宣传B.实行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D.思想启蒙作用

15.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D.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16.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

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

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③

17.“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与普希金这首诗歌属于同一类文学风格的是

A.《西风颂》B.《战争与和平》

C.《红与黑》D.《苹果车》

18.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此书的主要贡献在于

①首次提出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

②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进化论

③阐明了物竞天择的进化法则

④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真实地展现了英国社会的黑暗,揭露了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了当时的“新济贫法”。

下列作家中,与狄更斯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

A.维克多·雨果B.普希金

C.列夫·托尔斯泰D.泰戈尔

20.下图是某人收藏的一份识字证书,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说明

A.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

B.“教育革命”在全国展开

C.“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21.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庭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至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卡斯特罗在此想表达的主旨是()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制止

22.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

这主要是因为()

A.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大量增加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23.李鸿章曾在奏章中说:

“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

②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③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导致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诸因素中,相同的是()

A.政府和议会已瘫痪

B.社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巨大冲击

C.军人占了主导地位

D.法西斯政党成为法西斯运动核心

25.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电力得到了广

泛应用B.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国家

C.人类进入了钢的时代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特别紧密

26.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

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B.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C.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D.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27.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

“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

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迪亚士的远航B.达伽马的远航

C.哥伦布的远航D.麦哲伦的远航

28.我国古代的漕运,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税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需,或作仓储。

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水运比陆运更为发达B.最高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偏离D.西粮东运,可顺长江而下

29.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的瓷器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摹本D.苏轼《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30.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

(据蚌埠新闻网20

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A.淮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丰富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D.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很发达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简答题(40分)

31.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

(2分)

材料二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董仲舒)对曰:

“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

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1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分)

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

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

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

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

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12分)(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33.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题共4小题,24分)

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

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

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

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

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

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的具体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

材料三人必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

——李贽《德业儒臣后论》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害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结合所学,分析他们主张产生的原因。

(4分)

(4)材料四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传统儒学的?

并根据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6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中不管是蔡绦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还是方薰的“画之不足,题以发之”都描述的是文学之诗与艺术之画之间的相互弥补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排除。

故选C。

2.D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诏书风格的变化,由“不讲究对仗”、“几近口述”到“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说明汉代诏书的风格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ABC三项均排除。

故选D。

3.D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显示在英国牛津、剑桥大学中增设的教授席位从“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到“几何学”、“自然哲学”、“天文学”、“数学”、“植物学”“化学”等自然科学,D项符合题意,正确;ABC三项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

故选D。

4.A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的观点是“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要“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或“修正主义的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排除。

故选A。

5.B

【解析】

试题解析:

如果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不断深入,那么“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的趋势应该是一度上升而不是象图表中那样几经波折,A项排除;解决此题应抓住关键词句“民主一词使用数量”,图表中的①是1864-1894年,此时处于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民主一词使用数量”很少,②是1894-190年间及甲午中日战争到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此段时间“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曾出现一个高潮,但很快回落,③是1900-1908年间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到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借立宪之名,强迫国民继续忍受君主专制制度,此段时间“民主一词使用数量”达到一个巅峰,还有一次小高潮,但还是又回落了,④是1980-1914年自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又有两次小高潮和一次低谷。

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了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和曲折性,B项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916年袁世凯还曾称帝,排除;D项中的“直接影响”不确切,排除。

故选B。

6.C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中不管是蔡绦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还是方薰的“画之不足,题以发之”都描述的是文学之诗与艺术之画之间的相互弥补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排除。

故选C。

7.D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诏书风格的变化,由“不讲究对仗”、“几近口述”到“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说明汉代诏书的风格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ABC三项均排除。

故选D。

8.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追求个性解放,既揭露现实,又憧憬未来,体现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想象力丰富,注重心理描写。

依据材料“……,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可知,反映的是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所以应选A。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又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故排除BCD

9.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根据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表明荀子认为重礼重贤可以称王,重法爱民可以称霸,但好利多诈则危,故C正确;AB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中的荀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

故C正确。

10.A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中的孟子将人的内心所存在的东西与天做比对,并阐明天也具有人的内心所具有的特质,这就将天在人心目中的神秘色彩用人性化的东西所取代,A项正确;BC两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宋代的理学形成了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所以不是孟子的思想形成的,D项排除。

故选A。

11.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阻碍近代化发展的因素,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时间1875年,中国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派遣驻英使臣,这是进步的,但是湖南士绅强烈反对,可见腐朽落后的观念在阻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正确的答案是A项,BCD项表述错误。

12.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学习

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可知汉朝熟读经学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通过学习可以正式入仕,即知识分子构成发生新变化,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百家思想,排除A先个,B项中的“彻底”表述错误,D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

13.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教育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是在1927年,不是1935年,排除A项,1956年以后是中国社会主

义教育的逐渐建立,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二战之后,不符合前者,排除C项,D项表述正确。

14.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的作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是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最突出作用”,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维新运动所起到的思想启蒙的作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符合题意的是D项,C项不是维新思想,BA项是维新思想主张,不是突出作用。

15.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李鸿章对外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李鸿章在谈及日本和英国在强调“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可知他没有看到自身落后的根本,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

16.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先哲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是“讲究实际功利”这一限制,其中墨家的节用等主张都带有功利精神,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色彩,所以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②④不含有功利色彩,排除。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解答本题关键是能正确判定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题干这首诗歌是浪漫主义风格,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正确;BCD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CD项错误。

考点: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达尔文继承和发展了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的思想,所以①表述错误;《物种起源》强调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生物界的意义,给上帝创造万物说致命一击,②③表述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没有直接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B。

考点:

近代科技与文学·生物学·达尔文进化论

19.C

【解析】

试题分析:

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故A项错误;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列夫·托尔斯泰属于现实主义作家,故C项正确;泰戈尔不属于现实主义作家,故D项错误。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信息“1958年,扫除文盲”可知符合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故A项正确;“教育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1995年,故C项错误;1986年7月1日《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故D项错误。

21.C

【解析】

试题解析: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说明了不合理的旧秩序的存在,“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则表明了其危害,故选C。

ABD不能全面概括其主旨。

22.B

【解析】

试题解析:

此时,国家大力发展工业,

大跃进运动正如火如荼,大办工业故而导致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B。

A不是主要原因。

CD分别分别出现于1956年和195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