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考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742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1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淀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淀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淀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淀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淀考题.docx

《海淀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考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淀考题.docx

海淀考题

12.“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引文的出处应为

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春秋繁露》

13.北宋城市繁荣,商业兴盛。

导致北宋商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交通发达,社会安定②长江流域的农业迅速发展

③政府宽松的城市管理④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17世纪晚期英国资产阶级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此时的中国

A.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加强皇权

B.思想家李贽著《焚书》挑战传统儒家思想

C.康熙帝击败沙俄签条约维护国家主权

D.雍正帝设军机处将皇权专制推到历史顶峰

15.阅读1844-1856年广州、上海对英贸易进出口额比较表(单位:

万元),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由英国输入贸易额

向英国输出贸易额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550

250

1790

230

1851

1000

540

1320

1150

1856

910

620

820

2580

A.广州地区的战乱环境不利于外贸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对外贸易的扩大

C.协定关税特权造成两地外贸地位的变化

D.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贸易口岸

16.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

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

“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

”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17.近代以来,有识之士不断传播新思想,开启民智。

新文化运动为此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①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民主革命②借鉴西方思想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③抨击纲常名教,提倡自由平等④促进近代科学精神的传播和普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右图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日对峙形势图。

形成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民党军队的奋勇抵抗

②共产党军队的敌后抗战

③国民党军队的消极避战

④共产党军队的积极反攻

A.①②B.③④

C.②D.③

19.总结概括是复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历史知识表格,下列选项与表格要求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国民大革命

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A.①中共一大召开②北伐战争③淞沪会战④重庆谈判

B.①国民会议运动②遵义会议③独立自主的游击战④三大战役

C.①国共合作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论持久战》④七届二中全会

D.①黄埔军校创办②国民会议运动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开国大典

20.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

“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

其所以如此,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21.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

这场变革的具体表现有

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开始形成②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③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④大量金银流入,造成了物价上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2.近代以来,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19世纪中期,促使德意志统一进程展开的关键性因素是

A.君主立宪的确立B.工人运动的兴起

C.普法战争的爆发D.工业革命的进展

23.右图为雅克·路易·大卫于1800—1801年创作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该作品体现的美术流派属于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37.(本小题36分)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既是古代政府稳定统治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隋主为君,不恤民事,君臣失道,民叛国亡,公卿贵臣,暴骸原野,毒流百姓,祸及其身”,“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摘自《贞观政要》

(1)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从民本思想的角度对唐太宗的言论进行解读。

(8分)

 

材料二机器的采用,把大量的小手工业者驱入无产阶级队伍,而工厂所吸收的工人却在相对地减少,结果造成经常的失业大军,马克思称之为相对人口过剩或产业后备军。

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和廉价童工、女工的使用,使工人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

“在1839年英国42万纺织工业工人中,成年男子不到1/4,而妇女占242,000人,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者超过80,000人。

”工人队伍中女工和童工比重的增大,意味着工人平均工资的下降。

以棉纺业为例,“1806年女工的平均工资比男工低63%强,童工的工资更少。

”——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下层人民的民生却日益恶化。

依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造成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

(8分)

 

材料三工人运动的发展,上街游行、罢工、流血斗争、工会组织、政党和运动。

所有这些,在各个国家改变了力量对比,工人阶级自此具备了分量。

这个新的力量对比,解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动人民的新利益。

在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力量对比导致了实际工资的增长。

德国实际工资平均增长了1/5,法国实际工资平均增长了2/5。

同时,劳动时间缩短的趋势也显著发生。

一些作者强调了在这个时期生产效率的提高,人均产值的增加,使得这些让步成为可能,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没有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些让步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

——摘自M•波德《资本主义的历史》

(3)19世纪后期以来,西欧工人的民生状况得到改善。

依据材料三分析改善的原因。

(8分)

 

年份

大事记

1953年

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

北京市实行面粉计划供应,凭“面粉购买证”供应面粉。

1955年

国务院公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的暂行办法”。

北京市开始使用地方粮票,全面推行粮食定量供应。

1984年

国务院规定,农民的粮食完成交售任务后可以上市,以后,国家逐步理顺购销价格,国家定价逐步转向国家指导定价,粮油出现多种经营局面。

1993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北京市取消实行了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凭票定量供应制度。

⑷阅读下表,以“论北京票证的兴废”为题写一篇历史短论。

(12分)

写作要求:

体现本大题的主题,结合史实,使用材料充分。

 

《史记·河渠书》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duì,同堆),辟(避)沫水(指岷江)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至于所过,住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此后,晋人常琚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

“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李可可《都江堰——我国传统治水文化的璀灿明珠》

图8

图9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举两例说明都江堰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

(10分)

 

现代学者把雅典民主称为城邦文明。

所谓城邦,是指“为了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其典型特征为小国寡民、自给自治,即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

公元前5世纪,(雅典)所有公民都过着一种自然状态的生活,他们有大量空闲的时间进城参加公民大会。

——禹露、郑进粘《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及利与弊》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对雅典政治制度的影响。

(6分)

12.朱子曰:

“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

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B.人性与天理一致

C.主张“知行合一”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13.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由此不能得出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B.棉纺织业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14.孙中山先生说:

“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

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

”此材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是

A.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和

C.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D.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15.《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

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材料显示

①受一战影响原材料价格大涨②一战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6.“介石先生慧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

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

……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

敬祝健康!

并祝民族革命之礼!

毛泽东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C.国民党正面战场坚持抗战 D.国共重庆谈判在即

17.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根据图5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图5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

18.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这表明

A.中美都反对苏联在亚洲的扩张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19.下列对古代希腊梭伦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②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

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十个地域部落轮流执政

④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③④

20.“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

”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

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

21.外国的侵略与挑战,或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常常成为引发大变革的动因或催化剂。

下列内容符合此观点的有

①克里木战争1861年改革②土耳其入侵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④“黑船事件”明治维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图6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

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有可能是

 

图6

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

C.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

23.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

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冷战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37.(36分)法律思想与实践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

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思想。

(6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步意义。

(4分)

 

材料二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判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法国《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

(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4分)

 

材料三(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豺狼。

……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倖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

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严复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严复对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

(4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这一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6分)

 

材料四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方针和改革措施,大都是通过立法活动得以贯彻和实施的。

罗斯福新政六年,其立法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自罗斯福就任总统至1935年为第一阶段,1935年至1938年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百日新政”内,有1933年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15个重要法律。

第二阶段的立法,以社会保障法、国家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关系法为标志。

——张永生《浅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立法活动》

(4)根据材料四,比较罗斯福新政两个阶段立法目的有什么不同?

(4分)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4分)

 

材料二新文化初期,李大钊说:

“夫代议政治,虽起于阶级斗争,而以经久之历险,遂葆有绝美之精神。

”“吾人于此,其当鼓勇奋力,以趋从此时代之精神,而求此适宜之政治也。

”……1919年春天巴黎和会召开之后,对西方的失望促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另外的方向。

李大钊宣布“在别的资本主义盛行的国家,他们可以用社会主义作工具去打倒资本家阶级;在我们这不事生产的官僚强盗横行的国家,我们也可以用他作工具,去驱除这一班不劳而生的官僚强盗。

——陈先初《五四时期国人理想社会模式的转型》

(3)根据材料,指出李大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变化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突破了一个“瓶颈期”,中国开始踩着历史的节奏,追赶世界经济潮流,每一步都没落空,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的节奏”,“追赶世界经济潮流的”?

(4分)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4分)

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高三综合练习

(二)

高三文科综合参考答案2013-3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C

C

A

B

C

A

D

B

B

D

B

D

C

D

C

D

A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

30

31

32

33

34

35

B

C

C

C

C

B

A

D

B

C

B

C

C

B

D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

(1)兰州比包头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流速较快(3分)。

开发方向:

此河段以水能的阶梯(水能)开发为主。

(2分)

(2)甲地形区:

河谷地区乙地形区:

山麓地带(河西走廊)

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称为河谷农业。

乙地形区是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该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分布在山麓地带。

(3)风速:

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

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

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

(任答两点即可)

(4)盆地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引水工程,城区用水充足;靠近机场并与兰州城区有高速相连,交通便利;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地价比较便宜。

(任答四点即可)

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截留部分拥入老城区的人口,促进城市的合理化发展。

(5)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7.

(1)思想:

主张实行法治;法治有利于巩固统治;法治是富国强兵的保障。

(6分)

进步意义:

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重大作用;对秦国统一全国和巩固大一统局面有积极影响。

(4分)

(2)原则:

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原则(4分)

意义:

确立了人们在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部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4分)

(3)观点:

中国古代法律服务于专制统治,具有不平等性。

近代西方的法律是君民共立共守之法;西方国家因立宪而强。

(4分)

背景:

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6分。

任答三点即给6分。

(4)第一阶段立法的目的是从挽救经济危机出发,整顿金融,调节工农业生产。

第二阶段是为了调整社会关系,确立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经济。

(4分)

影响:

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分)

38.

(1)图表明了2007—2011年随着我国人均GDP的稳定增长,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尤其2009年后增速加快,到2011年已超过城镇化的预期目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分)

表反映了2007年以来,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化率都有了提高,但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

(2分)

(2)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的发展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就业的重要举措。

(2分)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城镇化将促进城乡产业集群发展,引导生产要素的区域重组,有助于缩小城乡与东西部的差距。

(3分)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分)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分)

(3)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改革,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体制机制,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

(3分)。

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中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能破解各种阻碍城镇化发展的矛盾,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4分)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改革能进一步发展经济,保障粮食安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2分)

(4)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管理,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2分)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管理,有利于农民工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2分)③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农民工共同经历决策过程,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分)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

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有利于保障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3分)

39.

(1)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3分)

(2)(7分)有利:

有助于文化交流与传承,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就业。

不利: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对历史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3)变化:

从主张学习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变化为学习社会主义改造中国。

(2分)

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分,①②点必答给4分;后两点任意一点给2分)

(4)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2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强烈认同感。

(3分)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2分)④对传统文化要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

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

(3分)

40.

(1)海外产业首先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再从沿海转向内陆。

(2分)

(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8分)

(3)“追赶世界经济潮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l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分。

每点l分,答出3点且言之有理即可满分)

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扩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走向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等。

(4分。

每点l分,答出3点且言之有理即可满分)

(4)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

(4分)但无处不在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