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737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0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docx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建设事业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山东省建设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建设系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干事创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坚持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布局不断优化。

全省设市城市数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9个增加到48个,城镇人口由959万增加到4380万,城镇化水平由13.4%提高到46.8%,年均增加1.1个百分点。

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85平方公里增加到4142.2平方公里,扩大了13.5倍。

全省现有5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12个中等城市、85个小城市和1314个小城镇。

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通过编制实施区域性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布局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为“一体”,以黄河三角洲和鲁南城市带为“两翼”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加快城市道路、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城市燃气、园林绿化、防洪排涝等设施工程建设,全省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

1978年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仅为1.9亿元,到2007年投资总额已达534.1亿元,是1978年的280多倍,年均增长21%。

目前,全省城市人均道路、绿地面积达到18.7平方米、13.3平方米,分别是1978年的5.07倍、6.8倍。

城市和县城自来水、燃气、集中供热普及率96.4%、91.3%、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36.6%、67.1%、59.4%。

全省拥有17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9个国家级节水城市,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城市获联合国人居奖,3个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三)村镇建设蓬勃发展,村镇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到2007年底,全省1314个小城镇和71980个行政村,完成村镇建设投资647.6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200倍。

目前,全省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村村通汽车、通柏油路、通自来水已分别达到99.6%、95.7%和80.8%;农村户用沼气达到了100万户;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69平方米;小城镇建成区总面积2796平方公里,10个建制镇入选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95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把村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各地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规划为龙头,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长远目标,突出抓好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山东省成建制的建筑企业,1978年仅有159 家,从业人员不到15万人,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5亿元。

2008年,山东省建筑企业数量达到 9000多家,从业人员300 万人,特级资质企业13家,一级资质企业343家,完成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 4300亿元,比1978年翻了近9 番,实现增加值1550亿元,实现利税 280亿元。

30年来,山东省累计获得建筑工程鲁班奖95项,国优工程71项,全国装饰工程奖79项,分别占全国获奖总数的8%、7%和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到2007年,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1.5亿平方米,完成投资151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目前城市和县城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9.8平方米。

建筑业、房地产业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每年所提供的税收占全省地税和财政系统征收税收的1/3以上。

  (五)安康居住工程深入实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和延续。

1998年,以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山东省正式启动,1998到2007年十年间,全省累计为4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

高度重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1999年和2000年,山东省政府制定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2004年起,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安康居住工程。

1998-2007年,全省累计投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473.7亿元,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153.5万平方米,37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搬进了新居。

全面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到2007年底,全省所有市(县、区)全部建立并全部启动廉租住房保障,为2.8户城市低保家庭实施了廉租住房保障,对符合条件、提出申请的低保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到2008年8月底,全省累计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2.8亿元,对4.1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廉租住房保障。

  (六)建设事业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工程建设体制改革率先推进,招标投标、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安全监管制度全面实施。

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以市场化为主体、政府住房保障为辅助的住房新体制正在形成。

截止目前,全省已累计出售公有住房2.65亿平方米,归集售房款240余亿元,发放住房补贴人数已超过200万人。

住房制度改革的积极稳妥推进,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城市规划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科学民主决策、集中统一管理、依法组织实施的规划运行方式普遍实施。

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绩斐然,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机制基本建立。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所有市县都实行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执法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

建设企事业单位改革进展顺利,建筑业企业改制、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建设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改制”全面完成,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稳步推进。

  (七)着力推进依法行政,行业作风建设卓有成效。

高度重视建设行业立法工作,提请省人大、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建设类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全省建设法规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普法工作全面开展,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普遍推行,执法检查力度加大,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清理行政许可工作按期全面完成,全省共建立200多个工程报建、房产交易、建设行政审批等服务大厅,部分城市实现审批事项网上申报和办理。

行业作风建设卓有成效,创建了一大批文明工地、文明小区、文明窗口和文明机关。

目前12个城市开通了12319服务热线,建设行业形象不断提升。

山东省建设事业取得的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

根据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工作始终突出发展这个主题,着眼于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及时转变工作指导,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正确处理了“好”与“快”、宏观调控与加快发展、保护与开发、建设与管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建设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良好载体,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维护群众利益。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做好建设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几年,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摆在建设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住房、拆迁、清欠、旧住宅区和棚户区整治、城市安全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建设平安山东、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各界对建设行业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第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源泉。

近年来,始终坚持改革方向,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快重要行业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不懈地推进规划管理、城市建设投融资、城市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等各项改革,为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增添了活力。

为提升城镇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连续6年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不仅带来了城乡面貌的显著变化,也带动了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协调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在继续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把抓小城镇、中心村工作提上重要日程,不断加大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推进村庄整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空间载体和硬件支撑。

山东省小城镇已日益成为农村区域性经济中心、吸纳非农产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第五,必须坚持集约发展,更加注重促进节能减排。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建设系统在推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中担负重要任务。

近年来,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集约式发展的路子,坚持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把节约和珍惜各种资源作为各项建设的重要前提,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着力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为生态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六,必须坚持“两手抓”,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和行风建设。

依法行政、行风建设是抓好业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始终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加快立法,强化执法,深入普法,建设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连续7年召开全省建设系统行风建设工作会议,每年突出一个主题,推出一批典型,行风建设逐年深化。

不少部门在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建设系统良好的行业作风,既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密切了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也优化了建设事业发展环境,保证和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山东省建设工作总体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好字优先,坚持城乡统筹、建管并重、提升内涵,突出抓好城乡规划、住房保障、环境整治、节能减排、城市管理,进一步提高建设经济运行质量,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确保建设领域和谐稳定,实现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山东省建设工作总体发展目标

  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村庄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协调的发展格局;基本建立起城乡全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形成引导和制约有效的规划监管体系;基本建立起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综合防灾设施体系和运营机制;基本建立起健全的住房保障制度,形成完善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起较完善的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市政公用市场行为规则和监管机制,形成基本成熟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世博山东馆

山东馆内部空间设为序厅“城市智慧”、主展厅“城市家园”和尾厅“城市畅想”三个板块

“齐鲁青未了”作为山东馆的主题

从外形上看,山东馆巧妙地将齐鲁大地山的厚重和大海的灵动融为一体。

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视觉元素,营造青山绿水、金碧辉煌的文化胜景。

勾勒出山东“海岱交融”的地理形胜,形象表达了“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文化传承不息”的意境。

整个外形运用了泰山、大海的设计元素,表现出文化山东的气魄。

在色彩上以蓝绿色为主调,突出我们对蓝色经济发展的科学规划,突出我们城市发展的生态理念,展示了山东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从内容展示的角度看,我们把山东馆内部分为序厅“城市智慧”、主展厅“城市家园”和尾厅“城市畅想”三个展区,让观众在放松、愉悦的馆区环境中体验“登泰山观日,听圣贤教诲,到齐鲁人家做客”的意境。

整个山东馆由“鲁班锁的营造智慧开启美好家园”开始,以“孔子登岱而小天下的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最终以“花如意的和谐理念畅想美好生活”收尾。

鲁班锁入口处把门

“鲁班锁”作为山东馆主体要素,其中有哪些内涵?

答案:

使用鲁班锁的符号,首先是凸现山东先人的营造智慧。

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树立让我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知道,鲁班锁是春秋时期鲁国工匠公叔般发明的一种木制卯榫结构,这种结构就是中国传统木架构建筑构件斗拱的基础,鲁班锁智慧地运用卯榫结构与和谐理念解决了人类居住的现实问题,中国古代的城市营造文明正是在这种智慧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而影响东方城市营造的格局和风格。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山东馆“以鲁班锁的营造智慧开启美好家园”的设计理念。

以鲁班锁为象征的“城市智慧”,展现出齐鲁文化的博大厚重以及对城市文明进程提供的强大智力支撑。

在“城市智慧”的序厅中展示了山东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与现代科技的对接:

齐民要术与登海科技育种、刘洪算盘与浪潮计算器、扁鹊针灸术与海洋生物制药、蛋壳黑陶与高科技陶瓷新材料、现代足球起源-蹴鞠与和谐全运等,分别从农业与绿色城市、信息与数字城市、医药卫生与健康城市、科技创新与文明城市、体育与活力城市等五个方面,展示了古今齐鲁最具代表性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城市智慧”所带来的美好城市生活。

在鲁班锁的视屏上,结合先进的成像技术放映了山东17个城市的建设与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景象。

主展厅突出了孔子以及山东圣哲先贤的智慧,对提升山东形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孔子“和”的思想,恰恰体现了城市的灵魂,城市正是因为秉承了“和”的理念,才得以让生活更加美好。

结合以孔子为核心的“齐鲁名人档案”展项以及180度弧幕构成的沉浸式影院,让观众亲身体验“登泰山极顶,听圣贤教诲”的真实情景。

领略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展厅循环播映以“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影片,重点展示山东现代化城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文明景象,以及在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相辅相成、互促互补的生动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孔子讲到的“和而不同,同则不继”的和谐思想。

    在整个展示中,和谐的理念逐渐递进,在主展厅达到高潮。

城市的思想智慧是和谐生长的土壤,城市的科学创新是和谐发展的推手,城市的开放文明更是和谐的最高境界。

“和谐城市”的理念在山东城市发展的实践中步步深入。

●我们看到尾厅有一个巨大的“如意”,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尾厅的主题是“城市畅想”,选择了象征吉祥和谐的如意畅想装置——“花如意”。

如意是山东曲阜楷雕艺术中的精华,也是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

如意采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的金属工艺,既展示了山东对世博会的美好祝愿,也凸显了山东与世博会的未了情结。

“花如意”两端是采用雪野农博园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四季花卉,观众可以在浏览过程中自由摘取作为纪念。

这个展项设计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山东未来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新思路。

尾厅还表现了“泉水人家”和“滨海人家”以及海尔数字家庭的美好家园。

    “花如意”寓意未来山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家园生活必将如诗如画。

将“花如意”放置在“城市畅想”展厅,既是一件装置艺术品,同时也承载了齐鲁儿女对未来城市家园生活的美好祝愿。

●山东馆在整个世博会中国馆中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据官方公布的消息,已经有185个主权国家和46个国际组织正式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预计海内外有7000万人参观上海世博会。

所以,中国馆的建设具有了打造国家名片、激发爱国热情和振奋人心的意义。

而山东馆的建设,无疑会成为提升新山东形象的一个平台,既可以向全世界展示山东厚重的文化和悠远文脉,也是展示山东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成果,以及表现山东未来蓝色经济规划和科学发展的一个机遇。

世博会将会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文的发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非常契合当今生活的理念,也会让更多的人更加认同山东的“城市智慧”以及“城市和谐”的美好理念。

我想,在山东馆所体现出来的“齐鲁青未了”的主题以及生活理念的更新和变化,也会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山东,为山东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蓝色经济也进世博

    尾厅以城市畅想为设计理念,重点展示山东以“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特色的蓝色海洋文明;关注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和谐;突出山东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富庶、文明、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思路以及山东人向往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愿景。

    山东地图表现大交通、大港口、蓝色海洋经济区等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让观众体验到山东未来城市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未来数字家庭、缀满鲜花的巨型“花如意”造型寓意未来山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家园生活必将如诗如画。

●作为世博会山东馆设计艺术总监,在设计过程中,山东馆设计方案在反映山东发展面貌上进行了什么样的构思?

潘鲁生:

这次上海世博会总体一个理念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山东馆设计遵循这样一个理念,定位于“齐鲁青未了”,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孔子“和”的思想;第二是鲁班的营造智慧;第三,把齐鲁文化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轮廓,通过有限的展览空间表现出来。

整个外形突出以泰山为代表的山东特点,同时表现宏大的气魄,把和谐、富裕、文明的山东这样的理念融入主题中。

在色彩上以蓝绿色为主调,突出我们蓝色的海洋文化,突出山东现在发展的生态理念,体现齐鲁青未了,展示了我们当前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前进方向。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不断提升,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人有了更多的自信以及文化自觉。

我们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刚刚落幕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开闭幕式,以文化的要素展示山东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宏大的气势。

上海世博会同样也给山东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命题,这样一个背景下,山东的世博会如何宣传、推进我们的城市发展理念,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世博会不仅仅是文化的展示,更是我们老百姓共享的盛会。

●我们通过效果图看到世博会山东馆的分三个展区的规划简洁明了,这三个展区分别传达了什么内容?

潘鲁生:

山东馆内部空间根据“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分布,分为序厅“智慧长廊”、主展厅“城市窗口”和尾厅“齐鲁家园”三个板块,让观众在放松、愉悦的馆区环境中体验“登泰山观日,听圣贤教诲,到齐鲁人家做客”的真实情境。

实现历史与现实对接,过去与未来对话,城市与乡村交融的展示效果。

方案结合山东馆的实际位置、周边环境以及观者心理等因素,将人流动线设置为流处理方式,既满足消防疏散原则又最大限度的提高观众容量,营造开放流畅的经历式体验空间。

展馆外立面将齐鲁大地山的厚重和海的灵动融为一体。

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视觉元素,营造青山绿水、金碧辉煌的文化盛景。

勾勒出山东“海岱交融”的地理形胜,形象表达了“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文化传承不息”的意境。

●齐鲁大地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和谐发展的现代城市文明,山东馆在展示齐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方面找到的切入点是什么?

潘鲁生:

我们经过多次研讨,最终确定山东馆“以鲁班锁的营造智慧开启美好家园”的设计理念。

鲁班锁智慧地运用卯榫结构与和谐理念解决了人类居住的现实问题。

我们之所以在展馆设计中使用鲁班锁符号,不仅为了单纯的凸现先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要人为切断传统营造观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连接。

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成像技术和“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象征寓意,全景展示当代山东十七个城市山川的秀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以及社会的和谐。

同时,运用雾屏技术呈现的天鹅飞舞等和谐胜景,仿佛置身于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湿地或荣成浪漫的“天鹅王国”。

我们希望能够展现出齐鲁山水的豪情和山东人的热情。

●我们在序厅效果图中看到了您说的这个造型别致的鲁班锁,这个展厅的展示内容有哪些?

潘鲁生:

序厅紧密围绕世博会和山东馆主题,重点展示山东的“名物、名事、名人”。

“名物”展区分别从农业、科技、医药卫生、文化、体育、城建六个方面,陈列古今齐鲁最具代表性的智慧结晶,如:

齐民要术与登海科技育种、刘洪算盘与浪潮计算器、扁鹊针灸术与海洋生物制药、陶文“日月山”与蛋壳陶工艺品、现代足球起源-蹴鞠与和谐全运、城子崖遗址与清洁能源城市模型等。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由点到面,通过完整的产业链条详细了解山东六个领域不同时期所取得的重要创新成就和重大发展成果。

“名事”展区以实物配合幻影成像顺次演示鲁班锁卯榫结构、斗拱、瓦当、中式木结构建筑,直至形成城市群落,向人们讲述代表中国造城智慧的鲁班营造故事。

“名人”展区主要展示以孔子等为代表的圣贤智慧对启迪当代城市与人和谐共处关系的重要作用。

廊道尽头迎面矗立一尊孔子雕像,雕像背靠高耸的金色银杏树枝繁叶茂,让人重温孔子“杏坛设教”的历史画面。

一幅巨大的帛绢盘卷而上,上面依次出现诺贝尔获奖者关于孔子的感言以及孔子学院全球传承的文化盛景。

影院入口对面帛绢墙运用刻瓷技术组成的“齐鲁名人档案”,集中展现山东从古至今在不同领域涌现出的名人名家代表。

●“城市窗口”是世博会山东馆的主展厅,这个场馆将展示了什么样的城市文明?

潘鲁生:

主展厅是120度弧幕构成的沉浸式影院,影院环境主题为泰山。

泰山拥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诗词歌赋和摩崖碑碣,是齐鲁文化的重要载体。

登泰山“挂红祈福”自古以来就是民众“护国佑民”的重要体现。

进入主展区,整面内墙上挂满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红飘带,观众可以自己将赋予美好愿望的红飘带系在上面。

踏进摩崖石壁围合而成的岱顶影院,观众仿佛登上泰山极顶,地面上分布着多块大小不一由记忆海绵制作并构成山东版图形状的岱顶石,寓意“坐在山东看山东”。

观众可坐可倚可靠,姿态可以自由摆放。

造雾机云雾涌起,银幕上呈现泰山日出影像,观众能够充分体验岱顶观日的真实情景。

影院循环播映“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影片。

整个影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重点展示山东现代化城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文明景象,以及在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相辅相成、互促互补的生动关系。

重点展示山东以“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特色的蓝色海洋文明;关注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和谐;结合最新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山东人积极、乐观、健康、好客的文化生活品质,突出山东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富庶、文明、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思路以及山东人向往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愿景。

●世博会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齐鲁家园”厅呈现的未来山东的发展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潘鲁生: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尾厅呈现,是一幅象征着未来齐鲁家园生活理念的画卷。

展览尾厅“齐鲁家园”主要展现的是对山东未来城市发展的勾画,这个厅依托于影院外墙的山东地图,表现大交通、大港口、蓝色海洋经济区等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让观众体验到山东未来城市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尾厅弧形墙面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数字感应和全景画技术,并运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营造一种生机盎然、充满想象和活力的展区环境,集中表现科技、生态带来的健康、文明、诗意的理想生活。

出口处墙体以大面积蓝色的海底森林为背景,与对面的河南馆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强烈反差。

最后给人震撼的是一个近七米,象征“吉祥和谐”的“如意”装置。

“如意”既是曲阜楷雕工艺品中的精华,也是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

观众可以在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布满鲜花的“如意”上自由摘取。

而楷雕“楷(音同‘皆’)如意”寓意未来山东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家园生活必将如诗如画。

●和谐城市的理念是如何在展览中体现的?

潘鲁生: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示设计方案充分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齐鲁青未了”的展示主题,将山东“和而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天人合一”的城市家园理想作为两个重要诉求点进行设计切入。

“齐鲁青未了”,将自然气象和文化蕴含包容其中,内涵深邃。

整个方案紧紧围绕“智慧、创造、文明、和谐的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深刻把握古今关系、陆海关系和城乡关系,抓住山东“山、海、圣、城”浑然一体的特点,阐释了“现代城市向何处去”以及“如何处理城乡关系”两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