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461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

1.光源

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3.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5.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6.蜡烛发光过程:

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7.像蜡烛那样通过燃烧发光的光源:

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

8.细钢丝发光现象:

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9.像钢丝那样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

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10.闪电是碰撞摩擦发光。

烟花、炸药是爆炸发光。

11.学生活动手册:

给这些光源分类,是自然光源的在()里写“1”,是人造光源的写“2”。

太阳

(1)火炬

(2)闪电

(1)激光

(2)

篝火

(2)极光

(1)油灯

(2)霓虹灯

(2)

白炽灯

(2)手电筒

(2)萤火虫

(1)发光水母

(1)

12.学生活动手册:

是光源的在“□”里画“√”,不是光源的画“○”。

反光板发光水母广告牌

彩虹发光二极管油灯

13.实验一:

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

实验要求:

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究竟是怎样发光的。

实验现象:

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实验结论:

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

14.实验二:

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实验要求:

给钢丝通电,仔细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看看钢丝是怎样发光的。

实验材料:

钢丝球、带导线的鳄鱼夹、沙盘、电池等等。

实验方法:

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

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实验现象:

细钢丝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实验注意点:

整个过程中细钢丝处于高温状态,所以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触碰它。

两节电池最好放置在电池盒中。

实验结论:

细钢丝是通过通电发光的。

2.光的传播

1.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束射出,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2.关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这个实验,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就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称之为小孔成像实验。

3.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4.实验一:

探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

线香、透明的玻璃容器、激光笔、打火机等等。

实验方法:

①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②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实验现象:

光不管从哪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拐弯。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实验二:

探究光的传播途径实验

实验材料:

手电筒、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橡皮泥等等。

实验方法:

①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②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③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实验现象: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只有当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为什么只有在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光才不会被遮挡住,我们才能够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6.图片上的学生排整齐了吗?

你是如何判断的?

向左(右)看齐,是调整队列的基本动作,其要领是:

身体立正,头向左(右)摆动60°,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右)人员看齐,要求能够看到相邻人员的腮部,且看不到其后边的人,不能低头或仰头。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两千多年前,古代学者墨子做的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现象:

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沿着直线传播。

8.模拟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材料:

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剪刀、笔等等。

实验方法:

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纸杯口,用笔尖在纸杯的底部扎一个小孔。

点上蜡烛,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见清晰的图像为止。

实验注意点:

一定要慢慢的耐心的调整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一直到能够看到清晰的蜡烛图像为止。

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看到了清晰的蜡烛图像,蜡烛图像是倒立的。

9.为什么蜡烛图像是倒立的呢?

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0.学生活动手册: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择正确答案。

1.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B)。

A.人眼→准星→靶标

B.靶标→准星→人眼

C.人眼←准星→靶标

2.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C)。

A.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

C.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分别从蜡烛火焰顶端A和底端B画直线至小孔并延伸,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

我的解释:

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3.光的反射

1.镜子中的小姑娘脸看起来黑黑的,我们怎样才能用镜子让她的左脸亮起来?

我们可以用一面或几面镜子将阳光或者其他光线照射到她的左脸上。

2.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

白天看清楚路面,是因为路面反射太阳光。

在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因为水反射太阳光。

夜晚我们能看见月亮,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

我们能看清楚书上的字,也是因为光的反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就是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

“阳光接力打靶”游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用一面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4.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在众多的物体当中,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因为镜子表面非常光滑。

5.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月光是从哪里来的?

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所谓的月光不是月亮发出来的,而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6.潜望镜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7.制作潜望镜

所需材料:

硬纸盒、镜子、剪刀等等。

制作方法:

①再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②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斜线与纸盒底面保持45°。

③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

④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

⑤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⑥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8.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光沿着直线传播,经过两个反射镜,使光经两次反射之后而折向眼中。

9.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0.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当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或者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眼睛的折光部分,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图像,然后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产生视觉,人就看到了物体。

11.学生活动手册:

下面情形中,哪些属于光的反射?

在“□”里画“√”。

4.七色光

1.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彩虹?

洒水车洒水之后会出现彩虹。

小区里给草坪浇水的时候会看见彩虹。

在瀑布附近可以看到彩虹。

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

2.阳光明媚且光线具有一定的角度是形成“彩虹”的必要条件。

3.制造彩虹

方法1:

用镜子制造彩虹

所需材料:

镜子、一盆水、小石块、白卡纸等等。

制造方法:

①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

②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

制造出来的彩虹的颜色:

赤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

方法2:

用水雾制造彩虹

制造方法:

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

制造出来的彩虹的颜色:

赤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

方法3:

用三棱镜制造彩虹

所需材料:

三棱镜。

制造方法:

①手持三棱镜,让阳光能照射到三棱镜上。

②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地面上。

制造出来的彩虹的颜色:

赤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

4.三棱镜的特点:

三棱镜有三条棱,横截面为三角形,是透明的。

5.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利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7种颜色的光。

6.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7.用镜子制造彩虹,是利用水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

用水雾制造彩虹,是利用水雾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

用三棱镜制造彩虹,是利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

8.实验一:

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

所需材料: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三只手电筒、白纸等等。

实验方法:

①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

②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③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实验要求:

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再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实验现象:

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到的光斑是什么颜色?

红绿混合成黄色,红蓝混合成紫色,蓝绿混合成青色。

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的光斑是什么颜色的?

红绿蓝混合后就成为白色。

实验结论: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9.实验二:

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

实验材料:

圆盘、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等等。

实验方法:

①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

②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

快速旋转圆盘的时候,红绿蓝三种颜色不见了,看到的是白色。

实验结论:

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10.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什么?

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各种颜色的光混合成了白光。

11.学生活动手册:

写出彩虹的颜色和出现的方向。

从内圈至外圈按顺序写出彩虹的颜色:

紫、靛、蓝、绿、黄、橙、红

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热传递

5.热传导

1.冬天天气很冷,我们怎样才能使身体温暖起来呢?

用暖手宝焐一焐,身体就暖和起来了。

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

对着自己的双手哈一口热气,双手就会暖和起来。

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

到温泉中泡一泡,身体就会暖和起来。

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喝一杯热茶,热茶会让身体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