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368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docx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中考要求:

①体会思想情感②鉴赏语言特色③把握意象、意境④赏析表达技巧

目标:

1、弄清中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3、分类别鉴赏:

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

4、解题指导—“三懂”

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一、古典诗歌中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是客观题;

二、中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一般指的是在唐代创格定型的绝、律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一般不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三、选材力避两点:

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一、思想情感、语言特色

1.体会思想情感

常见的情感类型如下:

(1)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2)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3)忧国伤时

①反映离乱的痛苦②同情人民的疾苦

(4)建功立业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壮志未酬的悲叹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

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

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

文天祥《过零丁洋》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

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

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

姜夔《扬州慢》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方法宝典一:

1.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2)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诗眼”的含义。

(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

(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

2.鉴赏语言特色

语言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

一是锤炼字词;二是佳句赏析。

锤炼字词:

重点关注的是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彩的词。

佳句赏析:

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独特意境,有时也要求分析其语言技巧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

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语言自然且极富诗情。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脉脉绵绵,写出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例2: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所遇者: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1: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

例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2)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例1:

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息流畅,韵味平添。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例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4.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面感,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

两个黄鹂鸣画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渲染气氛。

①欣赏时,或抓住能表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②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例2: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考查【解析】鉴赏诗歌的语言,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与作品的风格联系在一起。

【复习方略】要对学过的诗人的艺术风格进行大致的归类,并结合具体的作品来理解:

如自然、质朴、平淡、工丽、委婉、流转、直率、奔放、雄奇、雄浑、沉郁、清幽、风趣等。

方法宝典二:

2.鉴赏诗词的语言特色可视具体题型从下列方法中选用解题: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写象(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检测练习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v“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v“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

“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v“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

“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独坐敬亭山》)

v“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v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二、意象意境、表达技巧

1.把握意象、意境

诗词中所绘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2.赏析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特殊“手段”,包括:

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构思等。

(1)常用表现手法:

白描、用典、象征、想象、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2)常用抒情方式:

①直抒胸臆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③托物言志。

(3)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通感、互文等。

方法宝典:

1.

(1)把握意象的方法、步骤:

把握意象→找意象→分析意象→总结意象意义↗分析感情

↘分析哲理

(2)体悟意境的方法、步骤:

体悟意境→描图景+点氛围+析情感

2.赏析表达技巧可采用以下格式: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谋篇布局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本诗中“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本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后一句离情入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使诗情得到升华。

【考查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其实质涉及整首诗歌的谋篇布局,谋篇布局主要考虑的是形式。

【复习方略】考生要了解诗歌常见的谋篇布局:

开头的不同形式、层次和层次间的连接、结尾的不同形式。

本题的实质考查结尾的方式之一——“以写景作结”。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营造意境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释本诗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复习方略】写作诗词要注意创造意境,欣赏诗词要注意领会意境,意境是诗词必不可少的,但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诗词中有不同的形式。

考生要了解下面的这些形式: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分列、景略情在、借事明理、托物言志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3.运用修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本诗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衬托)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考查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其实质涉及诗歌的修辞手段。

诗歌往往借助一些修辞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复习方略】考生要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段:

省略、倒装、互文、借代、双关、比喻、夸张、对偶、衬托、重叠和反复、连珠和连环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4.化用典故

前人在评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折柳”曲的笛声中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复习方略】用典,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应用。

对用典的考查,一般不会超过考生学习的内容,考生只要熟悉自己学过的文学、历史知识,一般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但考生要了解诗词中用典的不同形式:

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传说、明用历史故事、暗用历史故事。

诗歌鉴赏的三“懂”

1、懂密码——理解内容

2、懂审题——明确指向

3、懂表达——准确表述

1、懂密码

密码1.注释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

(2)题。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密码2——意象

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山水烟花雪月风,包罗万象。

意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强。

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

坚贞、孤傲

鹧鸪——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

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鸾、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

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子规夜半还啼血)。

2、懂审题

明确指向——怎么样(技巧手法的使用)

是什么(确认内容、意象等)

为什么(分析原因、情感等)

3、懂表述切入准确、答题规范

抓点准确、无一遗漏

分层清晰、一目了然

(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3分)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24题。

(一)(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

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

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②画梁:

彩绘屋梁。

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分)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2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

(4分)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2分)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

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

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

为什么?

(2分)

二、诗词品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2.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3.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请简要回答。

(4分)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

(4分)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2分)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2分)

十一、(温州)

《除夜①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

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分)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十二、(丽水)

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

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

(1)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分)

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

(2分)

十三、(江西)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8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2分)

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分)

【答案】

8、答案示例:

"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

3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要点:

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评分:

2分,答出一点即可。

10.答案示例:

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7.答案:

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

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

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

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

意思对即可。

8.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

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二)(4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

(大意相同即可)(2分)

㈠(4分)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符合题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评分标准:

第18题2分,意思对即可。

第19题2分,答出“烘托”的意思即可。

二、诗词品读(8分)

2.(共4分)

(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

(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1分,意对即可)

3.(共4分)

(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2分)

(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意对即可)

八、1、“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评分标准:

每答出一个要点,得l分。

意思对即可。

共2分。

2、【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评分标准:

回答正确,得2分。

共2分。

十一、1、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十二、1.

(1)斜阳

(2)半日(2分,每空1分)

2.“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

(2分,意对即可)

十三、1.A

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