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307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市政设施公共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7月

目录

一、行业上下游的关系5

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5

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5

二、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5

1、资金壁垒5

2、经验壁垒6

3、技术壁垒6

三、行业监管7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7

(1)工信部8

(2)住建部8

(3)交通运输部8

(4)国家安监总局9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9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2

1、有利因素12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12

(2)不断增长的行业需求12

(3)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13

2、不利因素13

(1)对政府投资的依赖13

(2)行业融资手段单一13

五、行业市场规模14

1、市政设施投资规模14

2、城市发展规模15

六、行业风险特征17

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17

2、行业发展不够规范17

3、行业壁垒的风险17

4、宏观财政收紧的风险18

七、行业竞争格局18

1、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19

2、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

3、中路股份有限公司20

自199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每年都保持1.50%-2.20%的增长速度,城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已超过70.00%。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

市政设施行业承担着为城市提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重任。

国家在保持财政资金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的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和引导政策,改革投融资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有效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到2020年,全国总人口预计将达到14.50亿人,城镇人口达到8.10-8.40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6%-58%。

届时,我国将转变为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型社会。

到本世纪中期,我国将建成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城镇化率可望达到70%以上,城镇总人口将超过10亿人。

由于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将不断扩大。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率、发挥城市经济核心区辐射功能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鉴于市政设施完备与否是衡量城市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总体来看,市政设施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本行业企业的上游主要是钢板、钢管、铝材、玻璃、型材、油漆、电气等材料供应商。

材料和人工成本存在价格上浮的风险,为了控制价格上浮带来的风险,行业内企业一般采取如下两种措施:

第一,不与有关供应商订立长期供应合同或保证,而是按特定项目与供应商订立采购合同;第二,在签订合同时约定,如果原料成本上浮10%以上,工程造价款也要同比例上浮。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上游行业在合同期内原材料价格上幅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企业下游需求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系本行业的主要客户。

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的推动,市政设施的建设情况早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评判指标,但目前具有丰富运营经验、良好技术实力、可靠产品质量的公司还较少。

对于政府来说,购买何种类型的公共设施服务、相关价格及配置标准也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划情况、城市特点等息息相关。

二、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资金壁垒

目前,我国市政设施产品较多地采用了政府主导的模式,政府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客户,市场占比较高,因而政府采购的数量、价格、周期、管理制度等将对此类行业的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容易使该行业过度依赖政府的采购。

同时,政府基于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能够按时结算相关工程款项受制于政府本身的财政预算,可能会出现延迟结算等风险,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企业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发展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很难进入大型项目、多个项目的竞争行列。

2、经验壁垒

市政设施企业在拓展客户时,客户往往关注企业以往的业绩、已实施的成功案例等情况。

由于市政设施产品涉及领域非常广,任何单一企业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细分领域。

因此,具备在某一细分领域成功的设计和项目运作经验将对企业继续提升在该领域的市场地位,并且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早期进入公共自行车系统行业的企业,依托其前期的项目运营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较好地处理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性事件,满足市民健康、安全出行的需求,获得良好的市场口碑,这会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的重要砝码。

因此,先期进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企业容易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在市场竞争中形成“马太效应”。

3、技术壁垒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市民对于智能市政设施的需求,市场对于行业内的企业在产品的科学性、技术性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

企业需要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多项专业技能,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工程技术和大数据搜集、存储、分析、转移及运用技术进行研发、生产和运营。

比如,无论大中小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城市居民的“新常态”,单纯提供线路信息的公交站牌已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街头开始出现显示公交到站信息及语音预报,甚至可以观看天气信息、公交公司通告、公益广告等的智能电子站牌,从而解决了以往乘客等待公交车时的盲目。

再如,公共自行车停车网点的分散化布局以及便民性特点,要求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时能实现查询、租还、支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自行车系统需要具备较好的兼容性,能够融合手机终端等等。

上述行业属性及客户需求,对建设、运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高新技术人才的吸收引进、培育等,需依托企业良好的品牌吸引力及良好的软硬件设备平台等,这些对考虑进入该行业领域的企业会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三、行业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市政设施制造的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国务院下设的工业与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国家安监总局”)。

(1)工信部

工信部的主要职能包括:

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等。

(2)住建部

住建部的主要职能包括:

研究拟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住宅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进行行业管理;指导全国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测量工作;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查报批;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承担对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管理城市建设档案等。

(3)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的主要职能包括:

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等。

其下属各级交通局的相关职能包括:

负责制定市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规划,牵头协调组织市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牵头确定公共交通服务网点点位设置,并对公共交通系统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4)国家安监总局

国家安监总局的主要职能包括:

研究提出安全生产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的建议;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国务院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参与研究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科技发展等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和办理结案工作;组织协调特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协调全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承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近年来,市政设施行业作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而得到了国家众多政策的扶持,具体情况如下: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城镇化建设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并将带来一个巨大的市政设施市场。

此外,本行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对解决劳动力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因此,国家产业政策将继续鼓励和大力支持市政设施业的发展。

在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下,该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不断增长的行业需求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对于安全、便捷、高效、科学的市政设施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应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以公共自行车为例,公共自行车以外的其他城市公交系统,考虑到成本效益比,都有站间距较大的特点,如地铁的站距一般为一公里左右,公交车的站距一般为500米左右,上述距离已超过了舒适和快捷步行的距离;且地铁和公交车的站点较大,建设要求高,难以深入到小街巷和居民区内部。

而公共自行车的站点密度更高,站点可更加深入,能够补充地铁和公交车的缺陷,其是市民实现从住宅到其他公交站点的“最后一公里”交通、以及不同交通工具间接驳换乘的的理想交通方式。

同时公共自行车代表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引领城市文明出行新的风尚,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3)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

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在要求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实现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也为市政设施行业指出了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即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完善相关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催生与之相关和伴生的产业,使广告业务、移动增值业务等各种延伸应用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同时,公共自行车系统等市政新兴行业技术模式尚在持续优化中,拥有先发优势、先进技术、优秀管理的企业能够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脱颖而出,甚至参与行业标准和行业政策的制定,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市场地位。

2、不利因素

(1)对政府投资的依赖

中国市政设施制造企业数量众多,随着该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行业过度竞争现象已十分普遍,尤其在较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呈白热化趋势,行业利润率较低。

(2)行业融资手段单一

由于行业特点,市政设施制造企业在招投标阶段一般需要支付投标保证金、中标费、差旅费等,项目的运作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

但是,我国市政设施制造企业中的民营企业,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发展积累,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运营资金相对紧张,限制了行业内企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资金实力不强、以及某些行业对民营企业的非准入原则,导致在某些市政领域国有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如石油、化工、电力、供水、以及一些重大型高技术工程等。

企业若是要扩大经营范围至国有市政企业范围,会面临行业壁垒的挑战。

五、行业市场规模

1、市政设施投资规模

市政设施行业属于需求拉动型,其市场规模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度相关,且易受宏观经济政策所影响,周期性较显著。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三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情况,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增长明显放缓,但仍然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态势。

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12,020.65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501,264.87亿元。

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包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投资额86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6.5%,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3.1%,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3%,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6.6%,增速回落8.1个百分点。

市政设施行业由于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度相关,其投资规模会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增长也会正向攀升。

2、城市发展规模

我国的城市化程度一直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世界各国一般使用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来衡量自己的城市化水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的城镇化率为56.10%,而据2008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显示,发达国家2008年的城市化率平均约为70%,因此,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专家预计中国的城市化率在2030年将达到65%(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2010:

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将增加大量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这些都将给市政设施行业带来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

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

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与此同时,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

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当下,城市群建设正从三个层次推进,第一,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海峡东岸。

第二,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兰州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第三,7个潜在城市群,包括豫皖城市群、冀鲁豫城市群、鄂豫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浙东城市群、汕头城市群、琼海城市群。

其中,豫皖城市群、冀鲁豫城市群、鄂豫城市群均属于区域级城市群,豫皖城市群包含城市:

阜阳、亳州、商丘、周口;冀鲁豫城市群包含城市:

安阳、鹤壁、濮阳、聊城、菏泽、邯郸;鄂豫城市群包含城市:

信阳、南阳、襄樊、随州、驻马店。

到2030年,32个城市群将建设成熟,城市群人口达8亿左右,城市带人口达12亿左右。

六、行业风险特征

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市政设施企业数量众多,企业业务同质化较高,三级资质企业泛滥,因此在低门槛投标项目竞标中竞争激烈,大大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了长期以来行业利润普遍较低。

为了回收成本,获取利润,企业在中标后通过减少原材料的投入来降低成本,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给产品安全带来了莫大隐患。

随着各级资质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状态也将不断加剧。

2、行业发展不够规范

目前,市政设施行业从业企业数量众多,各企业实力和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存在“工程转包、挂靠经营”的情形。

行业发展的不规范对以诚信经营的市政设施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行业壁垒的风险

企业资金实力、企业资质以及工程质量是衡量市政设施企业的重要指标。

尽管在工程质量和资质方面,民营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甚至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在市政业务方面超越了国有企业,但由于资金实力不强、以及某些行业对民营企业的非准入原则,导致在某些市政领域国有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如石油、化工、电力、供水、以及一些重大型高技术工程等。

企业若是要扩大经营范围至国有市政企业范围,会面临行业壁垒的挑战。

4、宏观财政收紧的风险

由于市政设施行业是政府公益项目,其项目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金,因此,若未来宏观财政政策趋于紧缩,各级政府可能削减或延缓非刚性的财政支出项目,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影响市政设施项目未来的承接、开展以及回款工作。

七、行业竞争格局

鉴于市政设施产品和服务纷繁复杂,而公司的主要产品类别相对分散,包括公交候车亭、电话亭、公共自行车系统(包括自行车亭棚)等种类。

受西方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政府对环保出行等理念的倡导,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渐重视公共自行车的作用,加大了对该领域的规划和支持力度。

2008年5月,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启动,并在几年内不断扩大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树立了典范效应。

随后,公共自行车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苏州等全国各城市迅速扩展开来。

2010年6月,住建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其中包括重庆、济南、杭州、昆明、昆山、常熟6个城市;2011年12月,住建部对第一批“示范项目”进行了阶段性验收,同时在厦门、深圳、株洲、常德、三亚、寿光等6个城市启动了第二批“示范项目”;2014年6月,住建部启动了第三批94个“示范项目”,并确定安徽省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示范省,积极探索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示范项目多种形式的支持。

截至2015年3月,全国已有超过215个城市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并且此数字正在持续快速增加中;行业中的主要企业也已经形成了地域和市场的布局。

1、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成立,注册资本7200万元,江苏省常州市,公司拥有1个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和100多家分公司及运营中心,员工4000余人,2600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62万辆公共自行车及系统设备。

现有全国公共自行车会员1300万人,已累计承接150多个县区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项目。

该公司生产的公共自行车系列产品具有较好的性价比,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生产商和运营商。

2、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由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联合相关校企班底,以股份制注资的方式于2009年成立筹建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内公共自行车开发与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2015年7月,已完成了杭州市4000余个服务点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协助136个城市完成了本地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工作。

是目前浙江省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生产商和运营商。

3、中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自行车及零部件、助力车(含燃气助力车)、手动轮椅车、电动轮椅车等各类特种车辆和自行车相关的其他配套产品,从2010年左右开始涉足公共自行车行业,目前已经开展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分布在上海闵行区、绵阳、张家港、都江堰、启东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