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287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概要1

1.2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3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5

2.1承办单位基本情况5

2.2实施规划6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7

3.1项目背景7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第四章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12

4.1现代农村物流发展趋势12

4.2发展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存在的问题13

4.3发展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的对策15

第五章申报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特色17

5.1申报项目的主要内容17

5.2建设项目的特色18

第六章项目区基本情况20

6.1项目区概况20

6.2自然条件20

6.3交通条件21

6.4工程、水文地质21

第七章现有基础条件及目前实施情况23

7.1基础条件23

7.2目前总体实施情况24

第八章项目实施方案25

8.1指导思想、原则25

8.2建设农副产品服务体系27

8.3良种繁育方案27

8.4加强科技推广28

8.5建立科技培训基地28

8.6社会化服务信息网络建设30

8.7配套服务实施30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33

9.1环境质量标准33

9.2措施34

9.3绿化34

9.4安全生产34

第十章节能措施36

10.1原则与要求36

10.2节能措施37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39

11.1组织机构设置39

11.2实施管理39

11.3保障措施39

第十二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安排41

12.1项目管理41

12.2实施进度安排41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42

13.1投资估算42

13.2资金来源与筹措43

第十四章工程招标方案44

14.1总则44

14.2招标内容45

第十五章实施项目预期目标、经济和社会效益等46

15.1经济效益及预期目标分析46

15.2社会效益分析47

15.3社会评价结论48

第十六章风险评估49

第十七章结论和建议50

17.1结论50

17.2建议50

附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

2、建设地点:

某乡镇

3、建设单位:

某养殖专业合作社

4、项目负责人:

****

5、项目建设宗旨和原则

(1)项目建设宗旨

“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大事,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好事,是为农民服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办的实事,同时也是供销系统适应现代流通要求,强化自身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其生存之需、发展之要。

”国务院文件这些强调性的规定,说明“新网工程”是一副历史重担,是一种历史责任,关系到供销合作社荣辱兴衰。

毋庸置疑“新网工程”是供销合作社系统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

这是历史的规定、现实的需要、未来的希望所在。

(2)项目建设原则

项目建设必须以“四个坚持、四个实现”为指导原则,即坚持因地制宜,实现“小超市、大连锁”;坚持以点带面,实现网络整体联动;坚持点面结合,实现区域集中发展;坚持梯度推进,实现东西互动发展。

其建设模式是:

以供销并举为着力点,致力于农村的双向流通:

以县域市场为切入点,夯实县乡村网络基础;以联合发展为立足点,走直营店带加盟店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6、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承办单位从培植特色规模农业,以“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算、引导农民干、激发农民赚”为出发点,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农副产品超市及购销网点

以某乡镇为起点,在全区建设30个农副产品超市及购销网点,主要经营种鸡、苗鸡等农副产品销售。

添置电子磅秤及结算系统,逐步发展建设覆盖某县全区和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超市及购销服务体系。

(2)建设物流配送中心

项目建设农副产品物流中心2000平方米,配套5辆运输车辆,为农户提供苗鸡销售过程中的运输服务,并与屠宰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减少了农户生产销售中间环节的费用。

(3)引进良种进行良种繁育,并建设良种供应点

兴建鸡良种繁育场,本项目新建鸡舍及其他辅助用房5000平方米,在全区范围内构建良种供应点,每年可为农民提供1100万羽优质鸡苗,购置必要的良种繁育及防疫设备。

(4)加强科技推广,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

购置放映设备、农业科技图书等,采取不定期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把农业科技、养殖技术等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建立农业科技培训基地,聘请农业专家进行农业科技、农业技能、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组织专业人员下乡为鸡看病,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用科学武装农民的头脑,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为农民提供养殖技术信息、良种信息、产品销售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为农民了解产业政策、把握政策提供支持,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化。

(5)配套服务设施

配套建设综合管理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并购置所需办公等设备。

6、投资构成与资金来源

项目计划投资17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39.52万元,流动资金160.48万元。

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0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600.00万元。

7、建设期限

规划建设年限:

2012年——2014年

8、预期效益估计

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提高某县的农业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程度,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的建设可以直接增加200个就业岗位,项目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项目的收入主要来自农副产品超市及购销网点收入、物流中心、良种繁育、科技培训及技术信息服务收入等,预计年均销售收入3000万元。

1.2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安徽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某统计年鉴》(2010);

(6)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的合同书;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2、研究范围

(1)通过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2)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图布置方案研究;

(3)对建设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对场址的选择方案进一步论证;

(4)对工程技术及设备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

(5)对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进行研究;

(6)对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提出研究方案;

(7)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种效益指标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8)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2.1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前身为某养鸡场,法人代表xx2001年起以饲养鸡800只起步,多年来,经开拓性滚动式发展,该社现已成为以种鸡饲养、苗鸡孵化、养殖信息咨询、饲料兽药经营为一体的“供销社+基地+农户”模式的龙头企业,现有员工60余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人。

某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已正式注册成立,该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推广生态养殖适用技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该社在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在科技进步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在养殖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作用,在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作用。

该社制度章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主要带动合作社员和农户从事种鸡饲养等系列服务。

拥有农户130户,拥有固定资产700万元、流动资产200万元、现代化种鸡场5座、育雏场1座、孵化车间1300平方米、智能孵化设备30余台套和自动供电、供水、解剖化验、检疫、消毒等配套设备,年存栏饲养种鸡10万套,每年可提供商品苗鸡1100万羽。

目前,该社苗鸡已销往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湖北等地养殖市场。

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并向环保部门申请,建立大型沼气池,将鸡粪进行无公害处理,引进符复合有机肥料生产线,生产优质水产饲料和有机肥料,进行循环性发展,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法人代表xx响应国家号召,致富不忘乡邻,带动周边养殖农户1500户,成立苗鸡售后服务部,为养殖户传递养殖生产经验,在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24小时无偿专业服务。

2008年11月,**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入某县禽业养殖协会,成为禽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xx被禽业协会推举为副会长。

2011年3月,该社向市农委申报产业化龙头企业。

2.2实施规划

**养殖专业合作社计划在今后五年内将逐步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现代化鸡舍30000平方米,流转土地1000亩,进行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更好地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为某农业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合作社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并向环保部门申请建立大型沼气池,将鸡粪进行无害化处理,引进复合有机肥生产线,生产优质水产饲料和有机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全市及周边重点乡镇肉鸡饲养为依托,带动当地农村规模养殖。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3.1项目背景

1、产业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2)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粮食现代物流工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水利技术服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金融、政策性保险和信息服务。

2、某县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现状

从整体上看,目前某县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上还存在着流通方式较为落后、基础比较薄弱,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消费、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等问题。

(1)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仍然较为落后。

一是传统流通方式居主导地位,现代流通业态和经营方式发展不足。

目前,食杂店仍是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农村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滞后。

二是交易方式落后。

据了解,该市农产品销售绝大多数是由农户自己销售或卖给个体商贩,只有少量是通过订单销售。

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交易技术采用率极低,目前仅有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副产品交易采用电子商务交易技术。

同时,由于流通技术的滞后,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较大,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5%的水平。

(2)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目前某县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陈旧,电子信息、冷藏等设备设施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服务功能单一,大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

(3)市场规划、管理滞后。

农村市场重复建设和市场缺失并存,有的地区市场布局过多、浪费严重,导致“有场无市”、“空壳市场”;有的地区市场建设严重不足,沿街叫卖、沿街为市、占道为市的现象比较普遍。

市场管理落后,重收费、轻服务现象存在,使农村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农民消费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4)农副产品超市、农副产品配送网络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整合。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内涵非常丰富,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上述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横向看,物流服务是一个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带动效应。

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能够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物流相关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现代流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和分散农民经营风险;推动农村市场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

2、是解决我国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强,鲜活量多,不易储藏运输,这就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家整体实力缺乏,在广大的农村并未真正开始信息化建设。

(3)农村物流分散。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要是由大量的农户进行的。

这些农户的生产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因其分布地域广泛,导致农村物流的分布面广、物流服务对象的数量庞大,物流规模普遍较小。

一方面,物流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千千万万的个体农户,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具体每家每户,其物流规模却又很小。

由于农村物流的分散性,使得农村物流服务的地域范围必然扩大,这将对支持物流的信息系统提出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

(4)农村物流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是全国短缺人才之一,据估算,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约为20-30万,加上中级、初级物流人才数量很大。

而我国农村物流的人才更加匮乏,从而制约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物流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此,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物流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项目建设是减小农民承受市场风险的需要

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和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把一些每家每户共同的重复性生产环节分离出来,从事某些专业性社会服务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某一家包销农副产品的做法已经适应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

过去由国家统购的几十种农产品已经放开,产多产少都由农民自己找出路,因而农业生产服务就应包括产前、产中、产后这种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程服务,服务的范围和领域都可以相应扩大。

同时,产品由包销定价、国家统管,随行就市、价格围绕市场需求上下波动。

这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风险越来越大,所以客观上也需要某一社会组织来承担这部分分工。

4、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农村市场自身的特点及难点的要求

第一,农业本身的特点要求。

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决定了农产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需求的小量性、多样性以及需求弹性小等特点。

第二,农副产品物流要求高。

农副产品往往是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要做到不污染、不变质,同时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气温差距比较大,还要做到保温、防冻,以降低损耗,这对农副产品的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农副产品物流难度大。

由于农副产品大多体积大、规格不一,难于分等分级、标准化程度和价值相对较低,造成包装难、运输难、仓储难和加工难。

正因为农副产品具有上述各方面的特性和农村市场自身的特点与难点,这对传统意义的物流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按照现代物流的发展构建思路,才能为参与农村物流的组织寻找新的出路和发展的空间。

5、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相对落后,物流成本大。

我国的物流领域存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力,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可以促进农业人口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目前,农村迫切需要完善的产品服务,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信息服务,包括科技普及知识等的传播以及其他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这些都要求建立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农村物流体系。

另外,农民整体购买力水平较低、市场分散,加上物流配送成本高,企业一般不愿意到农村开店。

商务部调研统计表明,物流企业在城市投资与在农村等额投资的毛利比约为3:

1。

第四章现代化农村流通体系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4.1现代农村物流发展趋势

农村物流的主体由农村、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三部分构成,其主要特点为农产品物流量大、农产品物流的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农产品物流点多面广。

加工增值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内容。

在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趋势:

1、农村物流加快发展的趋势

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村物流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效应的扩大,无疑也会促进农村消费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农资物流的发展,这给众多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抢先进入这一领域就有获得“第一桶金”的机会。

2、农产品市场化、专业化、商品化、工业化趋势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市场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农村专业化分工会进一步细化,农产品的商品率会大大提高,农业的“工厂化作业”会出现,农村物流量会成倍增加。

3、农产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

随着以农业“工厂化作业”为内容的农业现代化的出现,需要农村物流体系与之相适应,使之形成价值链,产业的增值性将会得到体现。

4、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趋势

一是农产品商流的现代化。

农产品商流过程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支撑完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是农产品物流现代化。

采用多种现代化物流技术,如运输技术、库存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集装箱化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采用多种配送技术,如电子票签拣货技术、自动识别技术、EDI技术、GIS技术、交叉配送技术、准时制配送技术、ABC配送技术、配送管理系统、JIT技术、GPS技术、RFID技术等。

三是农产品信息化、现代化。

农产品信息系统和交易平台建设,使之成为真正引导农产品生产、交易、消费的作用。

四是农产品资金融通的现代化。

主要是农产品交易的电子结算、商品交易市场的电子化管理等。

5、农产品消费的现代化趋势

农产品标准是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基础,农产品标准的建立和健全,使得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做到无缝链接,由于农产品的多种多样,需要采取有多种标准,同时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6、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将升级

我国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快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提高标准水平的基础上,将力争把一批我国具有优势的特色产品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与此同时,将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标准。

7、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将促进“三品”生产

一是全国已有3044家企业的721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实物总量达4988万吨,产地监测面积611万公顷;二是已有14088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认定有规模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16679个;三是已组建214个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10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了2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个出口示范基地,已建设各类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近3500个,示范面积8000万亩。

4.2发展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环节损失较大

近几年,全国病虫草鼠害年均发生面积达54亿亩,虽经防治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但每年仍损失粮食4000万吨,约占粮食总产量的8.8%,其他农作物如棉花损失率为24%,蔬菜和水果损失率为20%~30%。

2、农产品物流损耗较大

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在5%以下。

另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如此之多的农产品足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些年里我国每年损失大约450亿公斤粮食,如果将从生产到收获、从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我国每年至少可节约粮食200亿公斤,相当于我们开辟了3000万亩无形粮田。

3、农资物流环节较多

当前农资物流环节多、假冒伪劣产品多、秩序混乱等许多问题,阻碍了农资物流的发展。

4、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

农产品质量标准滞后、标准混乱、标准无法沟通、标准不完善、食品质量检测标准不统一、我国食品流通检测及环保体系仍不健全等问题较多。

5、农村物流的“二元鸿沟”相当严重

农村物流“二元鸿沟”相当严重,城市现代化的物流与农村落后的物流不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二元鸿沟”越来越大,外资投资城市原有城市物流基础较好,并且工业与商业物流相对农业物流较发达,而农村物流落后,对农村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

曾经出现过“东北粮食走廊”走不起来的怪现象,一方面是世界银行的“现代化投资”,一方面是县级以下粮库落后的物流基础。

农业物流总值在社会物流总值中的比重很小,远远低于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7%的增长幅度。

近两年农村物流开始引起社会的重视,但是农村物流仍然在拖“三农问题”的后腿!

农产品加工物流薄弱。

我国农产品加工物流相对落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间的比例为1:

3~1:

4,而我国仅1:

1或稍多一点,农民种植农产品得到的收入有限。

轻视农村物流研究与队伍建设。

在现代物流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一是许多外资“扎堆”投资东部、大城市、港口物流,忽视中西部、农村、公路的物流;二是普遍不重视农村物流投资和研究;三是不重视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使用,导致资金、人才严重不足。

农村物流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该看到农村物流的巨大的市场潜力,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农村物流经验,不断加强对农村物流的建设与研究的重视,消除城乡“二元物流鸿沟”。

同时,重视以农产品物流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性物流,即产前、产中、产后物流,为农村提供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化、一体化服务,促进物流产业与生产和消费紧密结合,形成“较长、较粗”的农村供应链系统。

4.3发展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的对策

针对现有农村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物流水平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撑,公路运输是广大农村地区最基本的运输方式,直接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

2、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各基层政府要着手建立为农产品交易提供平台的农网;为农民、基层的信息服务站、市场需求者之间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加强广播、电台、电视、电话、邮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更切合实际;现在农村的电视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农户电话(含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也达到了60%。

电话的作用已经为人们所接受,电话可在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3、组建多元物流模式

农户自产自销,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不了解市场状况,往往失利。

国际上通行两种农产品物流形式。

一是农民组成合作社,专门从事运销。

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是典型。

这相当于生产企业自营物流。

二是由经纪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事物流业务。

在现阶段“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实行订单或成片租赁开发的公司,可以自营物流,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来从事物流业务,结果都可以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产品更快的进入流通领域。

4、落实相关政策培养物流人才

我国的物流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从德国、美国、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