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236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PublicEconomics

课程编码:

学分: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必修课

计划学时:

50其中讲课:

50实验或实践:

0上机:

0

适用专业:

经济学等商学各专业

推荐教材:

参考书目: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思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和执行经济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求学生站在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高度去审视公共经济活动,全面系统地掌握以公共产品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和运作机理,同时结合中国实际,调查和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经济问题。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做习题和结业考试相结合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分析公共经济和公共经济政策的方法,了解公共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

1.教师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注重联系中国的实际,尽量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多与学生开展互动式讨论。

2.每位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具体事件或现象,运用所学的公共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撰写一则小案例。

必须对该事件或现象有自己的见解,观点明确、结构合理、文句通顺。

3.课件、课程作业等通过“本科教学课程中心”上传与下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 公共经济学导论(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联系及其特点,理解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了解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范围,公共部门的收入和支出的基本形式,对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有总体上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政府。

它与一般经济实体之间的区别在于规模巨大,具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的。

2.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经济的公私结构。

财政学的基本课题是政府活动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将这些事做好。

3.财政学有两种分析方法。

一种是实证分析,目的是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

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会怎样”以及“为什么”。

另一种是规范分析,目的是分清是非,它回答的问题是“该怎样”。

4.在财政学的分析框架中,国民经济被分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二者的比例结构体现了一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

公共部门是政府的组织体系,分为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业部门两个部分,前者依靠税收取得收入,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后者则通过销售产品和服务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5.公共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是衡量公共部门规模以及考察政府活动内容的指标。

公共部门取得收入的方式有税收、价格或使用费以及公债,支出的方式有购买支出和转让支出。

要全面了解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必须将各种形式的隐性收支纳入财政学的分析范围。

6.公共提供、公共生产以及收入再分配是政府在消费、交换、生产和分配各个领域中的活动。

确定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公共生产与私人生产以及市场分配与政府再分配的适当范围,选择与目标相符的活动方式是财政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经济政策目标的分类,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含义,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观念和理论标准,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与衡量方式,效率与公平的权衡的有关理论框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共经济学中有关评价财政好坏标准的理论称为规范分析,它确立了财政政策的目标。

从微观来看,财政目标可以分为资源配置效率和收入分配公平;从宏观来看,财政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和发展。

2.效率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

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没有任何可行的调整能使得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使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资源配置要实现帕累托效率就必须同时满足生产效率、交换效率以及产品组合效率,即任何两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相等,任何两个消费者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以及每一个人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3.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各种不同的含义,主要是规则公平、起点公平以及结果公平。

财政学中通常以结果公平作为与效率相并列的一个目标。

公平的程度可以用贫困指数和基尼系数来衡量,但后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公平的程度。

4. 效率与公平这两个目标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财政政策往往需要在这两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

一个社会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放弃效率而获得公平取决于伦理观念。

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以及折衷主义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公正的社会选择只有在无知的面纱后面才能显现出来。

 第三章政府与市场(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实现公共经济政策目标的两种基本思路。

认识完全竞争市场的有效性以及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在规范理论中的重要性。

认识现实市场与理论上的理想市场之间的区别,明确市场缺陷的含义以及它在现实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思考通过政府计划途径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认识政府缺陷,理解混合经济中确定市场与政府职能界限的基本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福利经济学的两条基本定理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结果可以使资源配置实现效率,只要能够调节各人之间的初始分配,完全竞争市场就可以在任何一种收入分配状态下实现效率。

从这一观点来看,政府应该做的只有一件事,即调节收入分配。

2.现实中的市场存在着一些缺陷,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市场缺陷指的是现实中的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不相符的那些方面,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竞争失灵、信息失灵、交易成本以及宏观经济失调。

另一类市场缺陷是指伦理方面,主要有消费者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

3. 计划体制要实现效率和公平必须假定政府计划者无所不知,政府组织体系中的所有个人都一心为公。

但现实中的政府难以满足这些条件,政府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信息不灵,政府组织体系中的个人以权谋私以及公共决策缺乏一个能反映社会所有人要求和愿望并且合乎逻辑的偏好体系。

4. 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包含着不同的伦理观念。

市场机制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愿望和要求。

计划机制则以集体主义为基础,其实质是让社会中一部分人服从另一部分人。

财政思想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之中,其中心问题是在一个社会中究竟哪些事该让政府来干。

5. 三百年来,政府活动的范围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

但近20多年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市场与计划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市场化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第四章政府与消费(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考虑的中心问题是哪些产品或服务需要公共提供。

要求了解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不同性质,掌握公共产品、混合产品、私人产品的概念,能够用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来分析和评价各种产品的提供方式,理解公共产品、混合产品有效提供的理论标准和主要分析因素,能够应用理论来分析实践中产品的提供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根据社会产品在消费上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公共产品,混合产品以及私人产品。

这一分类为分析哪些产品该由政府出钱,哪些产品该由个人或家庭自己出钱提供了基本线索。

2.公共产品若通过市场来提供会产生搭便车问题,从而使得公共产品的提供量大大低于效率所要求的水平,因此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最为重要的职责。

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的规模应满足这样的条件:

所有社会成员的边际效用之和等于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且边际成本按每一个人的边际效用来分担。

在实践中,由于不存在让人们充分显示自己偏好的激励机制,政府很难了解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规模可能会偏离效率。

3.具有非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市场提供的方式,政策的选择取决于收费成本和收费的效率损失与税收成本和税收的效率损失之间的比较。

收费的难易程度以及产品的需求弹性是影响收费成本以及收费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

对于具有外部效益的产品,不论公共提供还是市场提供都会造成效率损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混合提供,即根据该产品的外部边际效用对它进行价格补贴。

4.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哪怕是部分的公共提供都会产生效率损失。

在无限量公共提供的情况下,这种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即使在限量的公共提供条件下,由于政府的信息失灵以及限量机制的问题,效率损失也难以避免。

对于优值品的消费实施公共管制可以避免市场提供的效率损失。

第五章政府与生产(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着重讨论政府在生产领域中的职能范围以及干预经济的方法。

要求了解政府干预生产的主要方式,生产领域中存在的主要市场缺陷,能够分析在各种存在市场缺陷的场合政府干预经济的利弊,并将理论分析方法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生产过程中的市场缺陷主要表现有垄断、外部成本、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生产者的盲目性。

政府对此进行干预的主要形式有税收、补贴、公共管制以及公共生产。

2. 垄断会造成效率损失。

公共定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垄断在产品组合效率方面的损失,但不足以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反垄断立法对于恢复市场竞争能够起积极作用,但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这一解决办法在生产效率方面的损失过大。

对于自然垄断一般采取公共定价的办法来抑制垄断的危害。

3. 生产中的外部成本会使有关产品的产量偏离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

产权的明确化有助于解决一部分外部效应问题,但大部分外部性问题仍要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

庇古税和产量管制是通常用来治理外部成本的措施。

4.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造成效率上的损失。

尽管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政府的干预仍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干预的程度和方式。

信息管制、质量管制以及资格管制在干预市场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注意管制过程可能出现的政府缺陷。

5. 生产者的盲目性会使产品组合效率以及生产效率带来损失。

克服这一弊端的一个设想是实行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

但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会产生计划者信息失灵的问题,而且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失灵所造成的危害小于市场自发竞争时的情形。

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本身不能解决生产者盲目性问题,从所有者之间、所有者与社会管理者之间以及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来看,这一生产方式存在着一些影响效率的特殊因素。

 

第六章政府与分配(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政府干预收入分配的主要方法,能够分析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的性质用公平准则来进行评价。

理解公共生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了解在市场条件下决定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以及市场缺陷,了解并且能够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政策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政府政策通常都具有收入再分配效应,本章从公共提供、公共生产和社会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分析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2.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取决于税收的方式。

累进性的税收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由于高收入者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通常比低收入者大,因此,提供公共产品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取决于税收的累进性与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之间的关系。

当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大于1时,即使税收是累进的,公共提供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也可能不能实现公平目标。

此外,提供公共产品不能帮助低收入者解决他们最为迫切的问题。

混合产品以及私人产品的价格补贴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些产品的消费对象。

3.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可以实现公平目标,但在效率方面的代价过于沉重。

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是否能够实现公平目标取决于公共资产和收入是否能为社会成员共同享有。

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公共资产和收入的大量流失,成为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因素。

4.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体系上实现公平目标的重要方式。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个人选择不当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是造成一部分人生活困难的三个主要原因。

政府相应的措施是社会救济,强迫储蓄和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是这三种方式的某种混合。

各种方式的成分大小决定了社会保障体系再分配功能的强弱以及对效率的影响程度。

采用现收现付还是完全基金制将对收入的代际分配产生影响。

第七章公共选择(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公共选择与个人选择的区别,理解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了解在一致同意规则、多数票通过规则和独裁决策模型条件下财政决策结果的产生过程和一般规律。

了解在间接民主制度条件下政治家、管理者、利益集团以及选民的行为和相互关系对财政决策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假定为基本前提研究民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

公共决策在偏好体系、偏好的表达方式等方面与私人决策有所不同。

公共决策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公共支出的项目、规模以及成本分担方式。

2.全票通过原则中决策成本非常高,而且很难产生决策结果,但它所产生的结果必定是帕累托改进。

如果对全票通过原则做某些限定,采用渐进的方式,那么全票通过原则能够产生确定的结果,这一结果取决于社会成员中的最低位投票者。

3.在多数票通过的情况下,公共决策是否能产生均衡结果取决于投票者的偏好是否满足单峰形。

在投票者偏好都是单峰形的条件下,多数票决策能够产生稳定的结果,投票结果由中位投票者决定。

如果存在多峰形偏好,多数票决策就会出现投票悖论,因而不能产生稳定的决策结果。

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没有任何一种投票规则能够将众多个人的偏好综合成为具有理性的集体偏好。

4.集中决策的优点是可以降低决策成本。

在这种制度中会产生怎样的决策结果取决于当权者的偏好。

由于当权者在承担公共产品成本以及对公共产品的效用评价方面的特殊性,集中决策很可能使公共支出的规模大于效率的要求。

5.在间接民主制度中,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以及管理者都对决策结果有重要影响。

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容易形成这样的倾向:

公共支出过度增长,公共债务沉重,公共部门规模不断扩张。

第八章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内涵、意义以及局限性,尤其需要把握公共支出项目的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的内涵和思考方法,并对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中所包含的公平问题予以关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内涵,即公共支出计划、项目或者某项公共政策实施所产生的全部效益和所有成本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此为参考或依据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

2、由于公共支出项目时间跨度长,成本、效益的发生通常都处于不同的时期。

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将成本或效益进行贴现,使得成本和效益的比较在同一时间基础上进行。

3、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的评价标准有净效益现值标准、内部报酬率标准和效益—

成本比标准。

4、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第一,选择贴现率时必须考虑公共

资金的机会成本。

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它应该等于资金在私人部门的收益率。

第二,确定成本或效益范围时,不但要考虑到内部成本、内部收益,同时还必须考虑外部成本、外部效益。

第三,用来计量成本和收益的价格,应该反映真实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

当存在价格扭曲的情况下,必须运用影子价格来计量成本或效益。

5、收入分配适当均衡化的问题。

在进行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通过适当低于市

场利息率的社会贴现率以及赋予不同个人或地区的效益以不同分配权数等办法,来反映社会的价值判断。

 

第九章国防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特点和范围,了解我国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的历史、现状以及改革趋势,能够应用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现实中此类支出的规模、结构,并用效率和公平准则来评价这项支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所必需的经费支出,属于公共支出范围,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行政管理支出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原则上需要应以税收方式来为它筹集资金。

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是否合理须视其是否为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所必需而定,但何为“必需”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2.国防支出是我国公共支出的重要部分,此类支出的经济效应如何?

其合理的规模是多少?

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第十章文教科卫支出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科教文卫的现状,对我国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大概的了解。

应用财政学基本理论分析教育支出、文卫支出的性质,对教育等服务的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能够进行分析,并效率和公平为标准对我国现行教育运行体制、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以及卫生政策等做出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加速增长,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的筹资方式已由以往的政府承担全部责任改为社会多元筹资,因此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占总教育经费比重则持续下降,形成了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投入的教育投资格局。

2.我国的研究和发展支出占GDP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002年达到了1.2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仍然较低。

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科技的支出在绝对额上不断增长,但从占GDP的比例以及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上来看则有显著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投入来源的一个明显变化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正在逐步由政府转向企业。

第十一章社会保障支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构成,着重了解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现行制度。

能够应用财政学基本理论对各种制度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了解我国目前对社会保障的主要热点问题和各种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保障是政府通过其组织,采用法规的方式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的保障。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5个项目。

2.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养老主要采取国有企业发放养老金的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养老保险已经逐步社会化,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基金的管理拟由小范围逐步过渡到较大范围乃至全国范围的统筹。

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我国已对养老保险的资金的管理、覆盖范围、给付标准等作出了规定。

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以及如何实现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基金制过渡。

3.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服务可采取医疗福利的形式,由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金,并免费或基本免费地为社会成员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对于效益内部化程度较强的那部分医疗服务可采取医疗保险的方式。

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应谨慎地确定保障的水平,同时对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必要的管制,实行医药分离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

4.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失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改革必须处理好进度问题。

社会救济是对社会成员中生活发生特别困难的那部分人的资助。

确定适当的救济水平,选择合理的救济方式是社会救济政策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第十二章社会基础设施支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财政基础设施支出的现状,能够运用财政学基本理论对基础设施的筹资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了解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的主要环节和我国近年来改革的措施和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基础作用的社会基础设施是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有了显著提高。

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具有资金需求量特别巨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加上政府财政资金的紧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寻求一种既能使资源耗费最少,又能保证质量、满足消费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筹资和建设的方式。

2.基础设施的筹资方式主要根据它在消费中的性质来决定。

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资金来源。

在消费上具有可排斥性的基础设施可以考虑通过收费的方式来补偿成本。

BOT、TOT和ABS等方式是利用政府外部的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

3. 基础设施的生产通常不必由政府设立的企业来进行。

为了使基础设施的生产过程具有效率,以市场化的项目招投标方式来选择生产者是必要的。

要使招投标在实践中发挥预期的作用必须坚持充分竞争的原则。

政府的集中采购有助于降低建设成本。

4. 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加强政府监管、建设单位监管以及施工单位的监管会对提高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产生有益的影响。

设计必要的制度,保证各个监管环节的有效性是财政基础设施支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章税收概论(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明确税收的性质,知晓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了解税收的一般原则,理解税收的效率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税收效率的各种因素。

理解税收的公平原则,掌握纵向公平,横向公平,受益原则,量能原则以及有关税收公平的一些基本理论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税收制度由税收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是课税权主体、课税主体(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课税环节、计税单位以及税制结构。

税收要素的规定性决定了税收的具体形式。

根据税收要素的各种不同设计,可以将税收分成多种类别。

2.好的税收制度应有助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

税收应是充分的、有弹性的,能够使社会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配置实现产品组合效率;税收应是节约的、便利的,以满足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税收一方面要避免对市场的扭曲性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对存在显著市场缺陷的产品进行矫正,实现私人产品之间的组合效率以及生产效率。

3.好的税收制度应该是公平的。

然而人们对公平有不同的理解。

受益原则是对公平的一种解释,认为税收应该按每一个社会成员,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来分担公共产品的成本。

如果这一原则能够得到贯彻的话,税收就如同公共产品的价格,每个人根据他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来支付这一价格。

这种价格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这种以规则公平为基础的观念,忽略了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

4.能力原则是对税收公平的另一种解释,它要求按每一社会成员支付能力的大小来分担公共产品的成本。

客观说主张根据可观察、可衡量的客观指标来判断支付能力的大小。

主观说则认为应以个人的福利状况来衡量支付能力,对于不同境遇的人应如何不同对待,主观说也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均等牺牲、比例牺牲以及最小牺牲几种,它们在再收入分配方面的强度有所不同。

 第十四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3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的概念,了解影响税收负担最终归宿的主要因素。

能够应用局部均衡模型来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中税负归宿的一般规律,理解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对税负归宿的影响,理解不同的税收方式对税负归宿的影响,能够应用理论方法对税收政策的收入分配影响做出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市场经济中税收会影响价格,纳税人可以通过价格的变动将一部分或全部税负转嫁给他人。

研究税负转嫁和归宿的目的在于弄清税收是从哪些人的口袋里来的,它对收入分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市场结构、供求弹性以及税收方式是决定税负归宿的主要因素。

2.在竞争市场中,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由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等量关系决定。

税收会使边际效用曲线或者边际成本曲线在税后发生变动,税后的价格和产量取决于税后的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的交点。

价格的变动幅度决定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自承担税负的比例,具体情况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

3.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面临一条向下倾斜需求曲线,生产者的边际收入不再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价格与数量由垄断生产者的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等量关系决定。

税收会使边际收入曲线或边际成本曲线在税后发生变动,从而使税后的价格提高。

由于在垄断条件下生产决策有别于竞争市场的情形,因此价格变动的幅度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