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222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docx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学生

 

2017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目标: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考点解析:

一、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二、古代诗歌知识详解

(一)按题材分类

1.边塞诗常用词汇: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常用词汇: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

3.送别诗常用词汇:

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常用词汇:

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常用词汇:

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常用词汇:

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常用词汇:

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常用词汇:

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常用词汇:

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包罗万象。

意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强。

蝉——高洁;

莲花——清纯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远大志向;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达离愁别绪;

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三)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

是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亦称“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12.点化:

(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

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13.用典:

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14.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15.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

①欲扬先抑法;②欲抑先扬法。

16.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18.意象组合:

(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19.白描与工笔:

①白描:

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②工笔:

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20.借代:

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

借喻:

跟借代差不多。

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

三、古诗诗词赏析思路与答题步骤

(一)题型一: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题型二: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般是哲理诗。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题型三: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题型四:

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题型五:

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⑴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⑵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六)题型六:

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答题步骤:

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四、例题分析:

一、读下面的古诗词材料,按要求作答。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

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

(2分) 

    

(2)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试加以说明。

(2分) 

(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       )出发,沿着(  )行进,路过(      ),到(    )去。

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       )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   )的情景。

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       ),诗中称作(      )。

 

(4)这首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5.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唐】王昌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首句中写出了,等意象。

 

(2)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3)这首诗中“”一词,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的关怀。

 

2.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 

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3.“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

襄邑道中【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请简要回答。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7.颔联中“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

(4分)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

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成的?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

理由是: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此言遭到反驳。

你认为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田园乐(其六)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本诗绘形绘色,突出了景物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

2.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请举例说明。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相应练习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

2.“可怜

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

答: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分)

答: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7题。

(5分)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终。

以“”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17.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3分)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1分)

(2)赏析:

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下阕抒情。

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的艺术风格。

2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

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

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古诗词鉴赏

8.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

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柳枝词(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6.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毛滂(宋)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

浙江衢州人。

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

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4分)

附李白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东坡(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

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

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

名;居士,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2.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1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3分)

社日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

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②风溪细细纹:

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

煮芹为羹。

④田父:

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

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⑥东皋:

水畔高地。

⑦举趾:

举脚,下田。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