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200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docx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

 

荆州水利防汛有关情况

一、全市水利防洪基本情况

(一)河流水系及工程建设情况。

全市年平均降雨量1110毫米左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0多条,重点是长江、荆南“四河”、东荆河、沮漳河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120多万亩;主要沟渠5090公里,是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现有堤防总长3267公里,其中江河堤防2319公里(包括荆江大堤182.35公里、长江干堤450.12公里、南线大堤22公里、荆南四河1086公里、东荆河堤128.45公里),40多个民垸围堤及其他堤防长1948公里;建有荆江分蓄洪区、洪湖分蓄洪区两个分蓄洪工程。

现有单机30千瓦以上固定电力排灌站2986座、53万千瓦,其中单机800千瓦以上的排灌泵站19座、12.72万千瓦;万亩以上大型灌区49处,主要排灌渠道5090公里;建有各类水库66座,总蓄水能力8.89亿立方米。

(二)雨情、汛情特点。

荆州市属长江流域中游平原区,洪水发生时间和地区分布与暴雨紧密相连。

由于大气环流的活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带徘徊于长江干流两岸,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7月中旬至8月上旬,雨带移至四川和汉江流域,长江中下游进入大汛期;9月雨带南旋回至长江中下游,上游主要雨区中心从西移至川东,长江出现秋汛。

由于雨带及其强度和遭遇情况的不同就出现不同类型的洪水和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洪灾。

根据长期水文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灾性大洪水主要有两种:

一是全流域型洪水,为上游与中下游雨期重迭,暴雨面广、强度大,上中游干支流洪水相互遭遇,而形成时间长、洪水量特别大的洪水。

如1998年、1954年、1931年洪水和历史上的1848年、1788年洪水;二是地区型洪水,在上游和中游局部地区或某些支流上发生强度非常大的集中性暴雨,形成洪峰流量高、短时段洪量大的洪水。

如1935年、1981年、1983年、1996年以及历史上的1860年、1870年洪水。

这两类大洪水对长江中游平原区(包括本区)造成的洪水灾害都很重,对于荆州市区而言最为严重的局面就是外洪内涝,如1935年、1980年、1996年、1998年。

(三)荆江防洪形势。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以其流经荆州而得名。

举世闻名的荆江大堤地处荆江北岸,是江汉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

西起荆州区枣林岗,东迄监利县严家门,全长182.4公里。

保护范围内有武汉、荆州等大中城市和江汉油田、京广铁路等重要企业和基础设施。

江汉平原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荆江大堤成为长江流域最为重要的堤防,为国家确保堤段。

荆江河段蜿蜒曲折,河床土质松软,抗冲能力弱,崩岸严重,加上两岸堤防建筑在冲积土层上,基础复杂,容易出险。

据统计,荆江大堤从明朝初期到民国时期共有91次溃口,平均6年一次。

从1788年(清乾隆53年)到1954年的166年间,荆江两岸共遭受了6次特大洪水灾害。

1954年后荆州境内也多次发生局部洪涝灾害,其中1980年、1991年、1996年、1998年、1999年较为严重。

1998年,我市遭受1954年以来最为恶劣的组合型洪水的袭击,荆江河段高危水位运行达两个多月,先后出现8次大的洪峰,1900多公里挡水堤段全线超历史,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73.2亿元。

造成荆江河段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长江上游的洪峰流量大于荆江河段允许安全通过的流量,这是造成荆江洪水灾害的根本原因;二是洞庭湖调蓄洪水的面积、容积日益减少,这是造成荆江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三是荆江南岸“四口”向洞庭湖分流减少;四是荆江两岸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

目前,荆江河段依堤防只能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运用荆江分洪工程,也只能防御二十年一遇的洪水。

同时,还存在荆江大堤不直接挡水堤段尚未达标,部分堤段还存在基础差、堤身隐患和堤岸崩塌三大险情;荆南四河堤防治理未达标,国家尚未立项;分蓄洪区运用困难,尚需建设加强;众多洲滩民垸防洪能力偏低等诸多问题。

二、荆州水利防汛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我市江河堤防抗洪能力和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但由于荆江行洪能力有限、堤防基础土质较差;江南荆南四河堤防标准低,完整的防洪保护圈没有形成;江北“四湖”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工程建设未达标,一遇外洪内涝,仍然险象环生。

此外,荆州地理位置特殊,防汛排涝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洪涝灾害一直是荆州的心腹之患,防汛抗灾始终是荆州天大的事。

(一)江河防洪的问题。

一是长江防洪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峡工程的建成运行,使荆江的防洪标准从过去依靠荆江堤防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极大地提高了荆江的防洪能力。

但并不能解决长江防洪的所有问题,因为三峡工程主要是控制上游洪水,在长江上游没有发生大洪水的情况下,如果宜昌以下区域出现强降雨及湖南四水出现大洪水,我市也面临长江防洪的较大压力。

二是荆南四河防汛时间延长。

三峡工程在汛期进行调控,调峰控泄,这一方面使荆江水位得到有效调控,减轻了荆江的防洪压力,另一方面使荆南四河中高水位防汛时间延长,原来防汛的突击保卫战变成了现在的持久战、疲劳战。

三是堤防崩岸加剧。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后,清水下泄,使得我市长江干流及支流堤防崩岸频频发生。

长江干流崩岸情况:

三峡工程蓄水前,荆州市长江干流河道年平均发生崩岸险情15处,崩岸长度6558米。

蓄水后,荆州市长江干流河道年平均发生崩岸险情26处,为蓄水前的1.7倍,年平均崩岸长度17380米,为蓄水前的2.65倍。

长江支流荆南四河崩岸情况:

三峡工程蓄水前,荆南四河年平均发生崩岸险情28处,崩岸长度5244米。

蓄水后,荆州市长江支流河道年平均发生崩岸险情44处,为蓄水前的1.6倍,年平均崩岸长度15842米,为蓄水前的3倍。

据初步分析,造成崩岸的主要原因: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江水含沙量急剧减少,未饱和的清水下泄,流经荆江河段带走大量泥沙,造成近岸河床冲刷深切崩岸频发。

以沙市站为例,1956年~2002年年平均输沙量为4.34亿吨,2003年~2007年年平均输沙量降为0.93亿吨。

清水下泄,河床深切对荆江大堤影响最大。

四是水利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低。

一是荆南四河、东荆河等连江支流堤防尚未达标,全市完整的防洪保护圈还没有形成。

二是分蓄洪区安全运用困难。

荆江分蓄洪区分洪转移难、安全区不安全、安置房老化破损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内垸排涝的问题。

荆州的农业属抗灾农业,靠众多的水利工程保丰收。

目前,在内垸排涝抗灾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失修。

全市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兴建于六、七十年代,普遍标准低,运行年数已超过30年,设备陈旧,年久失修,老化严重。

尤其是四湖流域病险涵闸多,渠道淤塞严重。

二是排涝能力不足。

全市达到十年一遇标准的农田面积只占60%左右,平均水平仅在5~7年一遇水平上。

如四湖中区就差200秒立米流量的外排能力。

三是工程配套不全。

一级泵站与二级泵站比例失调,形成不合理的灾害转移。

四湖流域一级泵站装机容量为10.48万千瓦,二级站装机容量为16.7万千瓦,其比值为1.59,一级站的排涝能力无法满足二级站的排水要求,造成涝灾转为湖渠防洪紧张,规划的高地农田丧失自排机会,积涝成灾。

同时,由于受投资等原因的影响,规划中的工程未能完建,造成工程配套不全,如闸、站与排水渠系不配套,干渠与支渠不配套等,影晌效益发挥。

四是防洪任务艰巨。

在防洪上,长湖、洪湖规划标准为50年一遇,按城市防洪要求应达到100年一遇,现仅为20年一遇,险情隐患严重。

同时,受外江高水位和外排能力的限制,湖泊防汛持续时间长,动辄数十天。

(三)抗旱及用水安全问题。

荆州依长江而立,过境客水资源丰富。

同时,内垸湖泊多,修建了66座水库,在正常年景下,可保证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环境形成的抗旱问题。

第一,松滋、荆州等部分山丘区,引水条件差,易发生干旱;第二,在春、秋农业生产需水季节,由于长江水位低,引水困难和机灌能力不足而发生卡脖子旱。

二是三峡工程建设后引灌设施不能正常运用。

三峡工程建成之后,清水下泄,河床刷深,同流量下水位降低,给农业生产灌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荆江两岸依靠长江自流灌溉农田的保证率逐年降低。

如长江水位继续降低,大部分沿江灌溉涵闸不能进水,需要在闸外采用机电提灌方法引水,特别是春旱和秋旱因江水低引灌更困难,不仅生产用水得不到保证,而且会大大增加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成本。

三是水生态水环境恶化。

第一,血吸虫病流行。

“全国血防看两湖(湖南、湖北),两湖重点在四湖。

”四湖流域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也是长江中下游的源头地区。

虽然经过多年的综合防治,血吸虫病人有所下降,但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仍然很高。

特别是四湖流域属地势低洼的河湖渠网密布区,一遇大的内涝,极易造成钉螺新的扩散,使已有的治理成果毁于一旦,造成血吸虫病更大范围的流行。

第二,水污染问题很突出。

在四湖流域,污染主要来自城镇生活、工业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据估算,每年农村农药、化肥用量分别达2.3万吨和35万吨,畜禽粪便约250万吨)。

特别是少雨季节,水体置换缓慢,河渠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部分水体为Ⅴ类和劣Ⅴ类,水环境、水生态日益恶化;在四河流域,除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外,三峡工程蓄水运用,长江干流河床深切,荆南四河分流量减少,断流时间提前,枯水期时间延长,造成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水环境日益恶化。

特别是断流之后,水流不动,净不了,死水变污水,水环境水生态日益恶化,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三、近年来水利防洪工程建设情况

(一)堤防工程。

1998年大水后,荆州市境内900多公里长江堤防包括荆江大堤、洪湖监利长江干堤、荆南长江干堤、荆南四河堤防、南线大堤、松滋江堤等加固工程纳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投入资金55.8亿元。

经过1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全市长江干堤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累计完成土方1.8亿立方米,工程量相当于过去25年的总和。

新建和改建涵闸58座,堤身护坡180公里,修筑堤顶混凝土路面601公里;累计加固堤长900多公里,堤身普遍加高1到2米,堤面加宽3到5米,我市长江堤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长江治水的历史性跨越。

荆江、洪湖分蓄洪工程也加大力度,投入5亿多元进行了建设。

从工程运用情况来看,已经受多次洪水考验,长江堤防成为沿江人民的生命之堤。

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的堤防建设,使沿江人民群众从防汛抢险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沿江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长江堤防已经真正成为生命之堤、生态之堤、富民之堤。

(二)水库工程。

我市现有各类水库工程66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5处,小型59处。

水库总承雨面积1638平方公里,总库容8.8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4.32亿立方米,水库设计灌溉总面积126.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4.1万亩,总装机容量1.32万千瓦。

水库防洪保护下游耕地87.62万亩,保护下游人口78.22万人。

水库工程自建成受益以来,在防洪减灾、灌溉发电、城镇供水、水产养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益区的农业生产和水利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近几年在中央和省大力支持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绩显著。

我市66座大中小水库中,列入全国第一、二、三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国家投资计划的有22座水库。

至09年底全面完成了国家第一、二批在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计划建设任务,完成了8座小型水库溢洪道扩挖项目。

(三)泵站工程。

从2006年开始,湖北省分三批启动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荆州共争取改造和正在改造大型泵站18处(56座,装机347台套,14.74万kW),占全省更新改造计划的30%,投资规模8.9853亿元。

第一批改造已基本完成,第二批、第三批按“四制”规范有序进行。

今年初,湖北省启动第四批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项目,其中我市有3处泵站(荆州市莲花泵站、李家嘴泵站、荆州市孟溪垸排灌泵站),共44座,装机284台套,5.54万kW列入,现已完成前期工作,李家嘴泵站工程已开工建设。

(四)灌区工程。

全市共有万亩以上灌区49处、有效灌溉面积553万亩,其中大型灌区6处(江陵县观音寺灌区,监利县何王庙、西门渊、一弓堤、隔堤北灌区,洪湖市隔堤北灌区、市直洈水水库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38万亩,万亩以上中小灌区43处、有效灌溉面积315万亩。

“十一五”期间,国家已先后分批次启动了我市江陵观音寺灌区、监利何王庙灌区、洪湖隔北灌区、监利隔北灌区建设,截止目前,已上马的4个灌区累计完成投资逾2亿元,干支渠防渗衬砌及配套建筑物陆续兴建,极大地改善了灌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五)四湖流域综合治理。

近几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直各有关部门为四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国家立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省委、省政府把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全省“五个专项治理”工程之一,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四湖流域主要治理任务。

2008年5月,省批复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2008年度实施方案》,工程建设总投资4.52亿元,其中省财政专项资金3亿元,荆州市财政自筹1.14亿元。

2007年完成了西干渠水利血防工程,同时,按照人水和谐共处原则编制了《四湖流域综合规划》。

2007年至2008年完成了26公里试验段建设任务和彭家河滩闸扩建工程;2009至2010年完成了总干渠37.63公里疏挖整治。

(六)水利血防工程。

重点抓了四湖流域西干渠和总干渠总计长52.17公里的水利血防综合治理。

太湖港水系水利血防工程,总投资6713万元,已经全部完成。

公安、江陵两县成为全省血防整县推进试点县,公安的花基台地区成为全省血防综合治理的标杆。

(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全市农村总人口516.82万人中,饮水不安全人数360.38万人,占69.73%。

根据省总体安排,荆州市及分县市的“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人数为175.28万人,约占应解决人数的48.6%。

自2004年国家正式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我市积极行动,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强化督办,狠抓工程质量和进度,至2010年底全部解决了“十一五”规划175.2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解决农村、乡镇30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平均每年解决60.8万人。

(八)城市防洪工程。

最近几年利用日本协力银行贷款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完善荆州市中心城区防洪保护圈,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城市防洪工程,二是城市排涝工程;总投资为2.392亿元人民币,其中日元贷款21.4218亿日元,工期5年。

城市防洪工程西干渠疏挖整治了11公里;古城护城河整治11公里;长湖库堤整治工程于06年10月开工,完成11公里的堤顶公路施工。

(九)城区生态补水工程。

荆州城区护城河生态引水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荆州城区外部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引入活水使水体流动,从而达到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的目的。

城区生态引水工程于2007年开工建设,2009年完建,工程总投资850万元,2009年9月22日正式启用引水,实现了城区水体与外江连通、生态补水自由流动的目标。

通过引水,护城河、荆沙河、内荆襄河西干渠的水质得到极大改善,城区水体已改变原来的脏臭面貌,有力提升了城市形象,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人水和谐城市的战略构想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还远期规划通过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从长江引水入护城河。

(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每年汛后,各地针对近来年水利基础设施在防汛抗旱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与新农村建设、农田整理开发、水土保持相结合,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整合资源和资金,扎实推进农村水利、道路、生态和基本农田建设,努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每个冬春完成土方逾4000万方。

荆州市、江陵县先后被省政府评为水利建设先进单位,洪湖市的水利建设还受到了国务院表彰。

四、目前荆州水利防汛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荆州水利防汛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有荆江大堤和荆南四河堤防的防洪问题,四湖流域排涝问题,四湖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三峡工程影响问题包括崩岸问题、荆南四河水生态水环境改变问题、沿江引灌能力下降等,具体如下:

(一)荆江大堤的问题。

荆江大堤是国家一级堤防,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安全。

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家一级堤防的地位极不相称。

一是工程建设规划未完成。

荆江大堤二期加固工程,基本上是按照除险保安、基本控制险情的指导思想进行的,但缺乏全面、系统、长治久安的建设。

07年12月,二期工程通过了水利部主持的竣工验收。

验收鉴定书指出,荆江大堤虽经加固,但建设标准总体偏低,建议做好应急抢险预案,并尽快开展下一步综合整治前期工作。

加之,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清水下泄,崩岸加剧,近年来,荆江大堤及外垸堤防相继出现了文村夹、学堂洲、春凤垸、茅林口等重大崩岸险情,使荆江大堤防洪形势更严峻。

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需要国家尽早立项,尽早开工建设。

(二)荆南四河的问题。

湖北省洞庭湖区四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是长江洪水入洞庭湖的重要通道,对于确保荆江防洪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湖北省境内的荆南四河堤防总长1086公里,其中松滋河堤长469.069公里,虎渡河堤防长188.822公里,藕池河堤防长112.71公里,调弦河长10.072公里,涴里隔堤长17.233公里,其它串河及围垸堤防长约288公里,保护区涉及湘、鄂两省,在湖北省境内涉及松滋、公安、石首、荆州区四个县市区的15个重点堤垸,总面积3471平方公里、总人口197.91万人、耕地面积211.9万亩。

荆州防洪的难点在荆南四河,其原因有三:

一是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整险加固。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但多为应急整治,有的堤防只加固上游未加固下游(或只加固下游未加固上游)、只加固了左岸未加固右岸(或只加固了右岸未加固左岸),不能形成完整的保护圈。

目前仍存在堤身单薄矮小、堤顶高程普遍欠高、堤基土质差、穿堤建筑物年久失修、险工险段多及防洪标准低的问题。

二是荆南四河受洪水上压下顶的影响,洪水发生频繁。

长江发生洪水、荆南堤防要布防,洞庭湖及澧水发生洪水、荆南堤防也要布防,如长江和洞庭湖同时发生洪水,则荆南防洪形势就变得十分严峻。

三是受三峡工程影响明显。

清水下泄导致荆南四河堤防崩岸频发,三峡工程防洪调控使得防汛时间延长,荆南四河防汛形势更加严峻。

此外,三峡工程建成后,水环境水生态日益恶化。

因此,荆南四河综合治理工程急需纳入国家投资计划,尽早开工。

(三)四湖流域的问题。

四湖流域是江汉平原的重要区域,因境内原有四个大型湖泊(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而得名,目前仅存长湖、洪湖两大湖泊。

流域总面积11547.5平方公里,涉及荆州、荆门、潜江三市,人口510多万人,耕地面积650多万亩,水域面积344万亩。

流域主体位于荆州市境内,面积7974.3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70%,耕地面积402.5万亩,人口398万人。

四湖流域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008年全流域粮食总产量294.5万吨,棉花总产量8.5万吨,油料总产量41.5万吨。

常年粮食总产占全省15%左右,棉花总产占全省的20%以上,油料总产占全省15%左右,成鱼总产占全省20%。

四湖流域堤防是江汉平原和武汉等中心城市非常重要的防洪屏障,是长江非常重要的分蓄洪区和调蓄洪区。

长期以来,四湖流域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外洪内涝的情况下,为整个江汉平原及大武汉的防洪安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湖流域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工程建设标准低,区域内旱涝灾害、生态环境恶化、血吸虫病疫情等问题仍然严重。

素有“全国血防看两湖(湖南、湖北),两湖重点在四湖”之说,流域内大部分水体为Ⅴ类和劣Ⅴ类,水环境、水生态日益恶化,目前全流域排涝标准不足七年一遇,特别是中区仅五年一遇,尚欠200立方米每秒的电排工程未建,防汛排涝任务艰巨。

四湖流域的综合治理虽然引起了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流域整体治理任务艰巨、投资巨大,需要国家立项,进行综合治理。

五、我市水利“十二五”规划修编情况

目前,我市正在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进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合理设置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战略重点,以防洪抗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水利建设管理、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水利法治建设与行业能力建设等“七大任务”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十二五规划,指导未来五年的水利事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考虑继续深入开展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缓解水利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突破水利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基础上,超前谋划,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后三峡建设的契机,根据“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我市“十二五”水利发展需要,全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总投资696.27亿元,其中重大项目共44个,总投资294.12亿元。

同时,根据目前在防洪、排涝、抗旱、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的实际,除市县共同争取的年度水利建设项目外,重点争取纳入国家和省投资,并尽快实施建设的重点工程有九个项目。

一是洞庭湖区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

堤防加固706.03公里,下剩工程概算投资约43亿元。

二是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

2009年2月通过水规总审查,投资估算约15.19亿元。

三是分蓄洪区工程。

其中,洪湖分洪区东分块蓄洪工程,批复的总投资为61.8亿元,目前,可研报告正在编制中。

荆江分洪区工程,包括北闸南闸加固工程建设、分洪安置房改建工程、安全区堤防建设、安全转移工程建设等。

四是长江连江支堤加固工程,包括沮漳河堤防加固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

汉江中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东荆河),概算总投资为4.5亿元。

五是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本次规划共涉及重点中小河流36条,规划总投资3.25亿元。

六是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概算总投资为35.07亿元,目前,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可研报告已上报。

同时,为了解决四湖流域中区欠220秒立方米的外排能力问题,增加长湖排涝能力,“十二五”期间规划在洪湖市新堤大闸至螺山一带新建外排流量为160立方米/秒的外排泵站,同时在监利县螺山排区增建外排流量60立方米/秒的外排泵站,结合引江济汉工程,在荆州区长湖增建外排流量80立方米/秒的外排泵站。

七是长湖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仅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城市防洪建设资金投资整治了部分堤段,现状防洪标准约20年一遇,远远达不到50年一遇的防洪目标,必须对其进行治理。

本次规划针对长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保护和综合治理。

包括防洪除涝工程、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工程、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管理能力建设。

八是三峡补偿工程,包括河势及岸坡影响处理,沿江及荆南四河灌溉问题处理,供水补偿工程,荆南四河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等,工程概算总投资35.06亿元。

九是荆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去年,我市制定荆州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经过调查,我市农村及乡镇还有265万饮水不安全人口。

目前,我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已上报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待批,我们将积极争取,力争在五至十年内全部解决26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