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带答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944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带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针灸带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针灸带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针灸带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针灸带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带答案DOC.docx

《针灸带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带答案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带答案DOC.docx

针灸带答案DOC

内科

1感冒的辨证分型及主方用药?

证型

治方

药物

风寒束表证

荆防达表汤(散寒)

荆防败毒散加减(发汗)

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等解表散寒;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宣通肺气

风热犯表证

银翘散(偏清热解毒)

葱豉桔梗汤加减(偏宣表

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竹叶、芦根清热生津;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气,化痰利咽

暑湿伤表证

新加香薷饮加减

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淸暑泄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

虚体感冒

气虚感冒

参苏饮加减

党参、甘草、茯苓补气扶正以祛邪;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阴虚感冒

加减葳蕤汤化裁

玉竹滋阴,以资汗源;甘草、大枣甘润和中;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疏表散邪;白薇清热和阴

1.藿香正气散、羌活胜湿汤、九味羌活汤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方剂

功效

主治

药物组成

临床应用

藿香正气散

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藿香大腹皮紫苏甘草桔梗陈皮茯苓白术厚朴半夏曲白芷生姜大枣

胃肠型感冒,中暑

羌活胜湿汤

祛风,胜湿,止痛

风湿在表之痹证。

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

痹证,表证可不明显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

外感风寒湿表证,兼有内热

3.痰湿型咳嗽的辩证要点及治法方药是什么?

辨证要点: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

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用方:

二陈平胃散和三子养亲汤

组成:

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临床常用的解表对药?

至少说出5组。

(1)荆芥、防风:

二药伍用,并走于上,发散风寒,祛风胜湿之力增强

(2)葱白、淡豆豉:

二药伍用,一升一降,直通上下左右,通阳发汗,解表散邪,祛风散寒。

二药参合,通阳发汗而不伤阴,更无寒凉遏邪之虑。

(3)银花、连翘:

二药伍用,并走于上,轻清升浮宣散,清气凉血,清热解毒的力量增强。

二药参合,还能流通气血,宣导十二经脉气滞血凝,以消肿散结止痛。

(4)石膏、知母: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清泻肺胃实热之力增强。

然知母退热力缓,但作用持久,石膏退热虽速,但作用短暂,二药参合,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故为退热之佳品。

(5)麻黄、桂枝:

二药伍用,发汗解表,善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之表实证,为辛温解表之重剂。

5.心悸的中成药有哪些?

至少说出5个。

七叶神安片:

益气安神、活血止痛,用于心虚胆怯证

朱砂安神丸:

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用于阴虚火旺证

芪力强心胶囊: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用于心阳不振证

人参归脾丸: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证

稳心颗粒: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于气阴两虚,心脉瘀阻

脑心舒口服液:

滋补强壮、镇静安神,用于心虚胆怯证

天王补心丹: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阴虚火旺证

十全大补丸:

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证

6.王清任五个逐瘀汤的名称,临床如何鉴别使用。

血府逐瘀汤

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强,主治胸中瘀阻之症

少腹逐瘀汤

主治血瘀少腹之积块、月经不调、通经(妇科常用)

通窍活血汤

活血通窍之力强,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膈下逐淤汤

行气止痛之力强,主治瘀血积于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块者

身体逐瘀汤

瘀血痹阻所致的肢体痹通或周身疼痛

7.便秘的辨证分型及主方用药?

老人、产妇、小儿、久坐工作者、青壮年的便秘类型?

孕妇便秘:

以上证型均可见。

老年人便秘:

以虚秘为主,还可见气秘。

青年人便秘:

以气秘,气虚秘为主。

小儿便秘:

以热秘,阴虚秘,食积便秘为主。

实秘

热秘

麻子仁丸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气秘

六磨汤

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

冷秘

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附子大黄人参甘草干姜半夏硫磺

虚秘

气虚秘

黄芪汤

黄芪陈皮火麻仁白蜜

血虚秘

润肠丸

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

阴虚秘

增液汤

玄参麦冬生地

阳虚秘

济川煎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孕妇便秘:

以上证型均可见。

老年人便秘:

以虚秘为主,还可见气秘。

青年人便秘:

以气秘,气虚秘为主。

小儿便秘:

以热秘,阴虚秘,食积便秘为主。

8.头痛的辨证分型及主方用药?

分型

主要症状

处方

主要药物

外感头痛

风寒头痛

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风寒表证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风热头痛

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风热表证

芎芷石膏汤

芎芷石膏汤

菊花藁本羌

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湿邪症状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羌独芎

蔓荆藁本加防风

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

头昏胀痛,两侧为重+肝阳上亢症状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

杜仲牛膝桑寄生

血虚头痛

头痛隐隐,时时昏晕+血虚证

加味四物汤

地芍归芎

蔓草菊芩

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痰浊上泛症状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苓草橘红大枣姜

肾虚头痛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肾虚证

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山药地

参草杜当萸枸杞

瘀血头痛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瘀血舌脉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桃红芎

芍草麝酒枣姜葱

9.试述头痛的引经药。

(1)脑后头痛:

足太阳膀胱经,引经药为羌活、蔓荆子、川芎。

(2)前额头痛:

足阳明胃经,引经药为葛根、白芷、知母。

(3)两侧头痛:

足少阳胆经,引经药是柴胡、黄芩、川芎。

(4)巅顶头痛:

足厥阴肝经,其引经药为吴茱萸、藁本。

(5)偏头痛:

会牵引至眼、齿,引经药为天麻、川芎、全蝎等。

10.郁证的辨证分型及主方用药?

1.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郁化火证丹栀逍遥散加减

3.痰气郁结证半夏厚朴汤加减

4.心神失养证甘麦大枣汤加减

5.心脾两虚证归脾汤加减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11.请叙述六郁包括哪六郁,分别用哪些中药进行治疗?

气郁:

柴胡、川楝子、香附、乌药、木香、青皮、陈皮、香橼、佛手

血郁:

川芎、当归

痰郁:

半夏、陈皮

湿郁:

苍术、厚朴

食郁:

神曲、麦芽

火郁:

栀子、龙胆草

12.郁证的心理疏导?

说出5点。

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心理治疗、集体心理干预、个体化运动疗法、内关疗法、森田疗法

13.腰痛的辨证分型及主方用药?

分型

主要症状

处方

主要药物

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甘姜苓术汤

姜苓术草

湿热腰痛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四妙丸

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

瘀血腰痛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跌仆闪挫病史。

身痛逐瘀汤

桃红四物+秦羌膝龙五香药

肾虚腰痛

肾阴虚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阴虚症状

左归丸

六味地黄去三泻加菟枸牛鹿龟胶

肾阳虚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阳虚症状

右归丸

肾气去三泻

加菟枸杜当鹿胶

14.急性腰扭伤的前期、后期的用药特点?

前期因气滞血瘀,多用活血行气,通络止痛药。

如延胡索,乳香,没药,香附,地龙等。

后期伴有肾虚者,可加用补肾,壮筋骨之品,如熟地、桑寄生、杜仲、续断等。

15.身痛逐瘀汤的组成、功效?

组成:

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功用:

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

瘀血痹阻经络证。

凡身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16.请叙述药物的煎煮方法有哪些?

(1)锅的选择:

多用砂锅,宜可选用不锈钢锅,耐高温玻璃杯

(2)水的选择:

可用纯净水,矿泉水。

忌用沸水煎煮

(3)煎煮前无需清洗。

煎煮前用冷水浸泡:

花,茎,全草类20-30min

根,根茎,种子,果实60min

(4)煎煮水量:

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第二次煎煮时超过1-2cm即可

(5)时间:

一般煮沸后30min毒性大的药物煎煮时间长

芳香类,解表类,清热类10min

滋补类煮沸后用文火40-60min,煎煮搅拌2-3次

(6)沸腾时翻搅一次即可,且加盖煎煮

(7)喝药总量300-500ml每天

(8)解表药应煎多少喝多少

补益药可浓缩给药,变为膏剂

17.请回答孕妇有哪些禁忌药?

(1)慎用:

桂枝、蝉蜕、贯众、大血藤、射干、牡丹皮、郁李仁、伸筋草、厚朴、泽漆、通草、冬葵子、枳实、槟榔、三七、川芎、五灵脂、丹参、王不留行、月季花、刘寄奴、穿山甲、洋金花、华山参、合欢皮、珍珠母、代赭石、刺蒺藜、牛黄、全蝎、冰片、赤石脂、禹余粮

(2)忌服:

重楼、漏芦、锦灯笼、鸦胆子、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川乌、丁公藤、昆明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雷公藤、雪莲花、蝼蛄、滑石、关木通、瞿麦、虎杖、附子、肉桂、阿魏、鹤虱、花蕊石、姜黄、乳香、没药、枫香脂、红花、桃仁、牛膝、凌霄花、土鳖虫、马钱子、苏木、血竭、三棱、莪术、水蛭、虻虫、斑蝥、天南星、禹白附、皂荚、礞石、朱砂、蜈蚣、麝香、海马、常山、瓜蒂、雄黄、硫磺、蟾酥、樟脑、木鳖子、轻粉、砒石

(3)孕妇忌灌肠用:

大蒜

18.请回答哺乳期有哪些禁忌药?

忌服:

大黄、芒硝、番泻叶

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麦芽

18、19不宜用的其他有毒药物:

山豆根、蕲蛇、石楠叶、香加皮、吴茱萸、川楝子、苦楝皮、雷丸、半夏、黄药子、苦杏仁、白果、罗布麻、仙茅、罂粟壳、胆矾、蛇床子、土荆皮、升药、铅丹

19.丸药可分为哪些种类?

请举例说明,并说明各自特点。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滴丸有何不同?

滴丸

浓缩丸

水丸

蜜丸

糊丸

蜡丸

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其稳定性较高

体积缩小,易于服用和吸收,发挥药效好

制作工艺简单但容易霉变

药物稳定性高,滋补作用强

对胃肠道刺激量小

蜡丸可以减轻毒性或刺激性,可通过调节蜂蜡的含量,发挥肠溶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

安神补心丸

防风通圣丸

补中益气丸

西黄丸糊丸

三黄宝蜡丸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软胶囊

藿香正气滴丸

相同

配方基本相同

功效

主治暑湿感冒,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困重,呕吐恶心,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泻泄,便下清稀,肠鸣腹痛,湿滞中阻,胃呆不饥,口中黏腻,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者。

剂型

液体剂

胶囊剂

丸剂

优点

疗效最明显

易服用、吸收快、携带方便,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对于惧怕中药苦味的人来说比较合适。

起效快,口感舒适,对胃肠道无刺激。

多作急救药物使用。

缺点

口感较差,驾车等慎用

疗效一般

20.请辨认出5味先煎的药物有哪些?

磁石、生石膏、石决明、珍珠母、寒水石、龙骨、牡蛎、紫石英、瓦楞子、龟板、鳖甲、代赭石、生铁落、海蛤壳、紫贝齿、礞石

生附子、生半夏、生乌头、马钱子

21.请辨认出5味后下的药物有哪些?

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钩藤、大黄、番泻叶

22.请辨认出5味包煎的药物有哪些?

辛夷、蛤粉、五灵脂、滑石、青黛、旋复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

23.请辨认出4味另煎的药物有哪些?

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

24.请辨认出4味烊化的药物有哪些?

阿胶、蜂蜜、饴糖、鹿角胶

25.请辨认出4味冲服的药物有哪些?

三七粉、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榈炭、蜈蚣、全蝎、僵蚕、地龙、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雷丸、鹤草芽、朱砂、青黛、肉桂粉

 

(二)针灸部分

1.便秘治疗的基本针灸处方,临床如何辨证加减用穴。

基本处方:

大肠俞、天枢、上巨虚、外水道、外归来、维道、支沟、照海、丰隆

气虚秘:

加脾俞、气海

阳虚秘:

加神阙、关元

血虚秘:

加足三里、三阴交

气秘:

加中脘、太冲

热秘:

合谷、内庭

2.郁证治疗的基本针灸处方,临床如何辨证加减用穴。

治则:

调神理气,疏肝解郁

主穴:

水沟百汇,内关,神门,太冲。

辨证加减:

肝气郁结加壇中、期门,

气郁化火加行间、侠隙

痰气郁结加丰隆、廉泉

心神霍乱加通里、心俞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

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

咽部异物梗阻感明显加天突、照海

癔症性失明加四白、光明

癔症性失听加耳门、听宫

癔症性失语加廉泉、通里

癔症性瘫痪上肢加合谷、曲池,下肢加隐白、阳陵泉

癔症性意识障碍加中冲、涌泉

3.头痛治疗的基本针灸处方,临床如何辨证加减用穴。

(1)辨证治疗

外感头痛

主穴:

百会、太阳、风池、列缺

风寒头痛加风门、合谷

风热头痛加大椎、鱼际

风湿头痛加偏历、阴陵泉。

内伤头痛

主穴:

百会、头维、风池

肝阳头痛加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加太阳、中脘、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加阿是穴、内关、血海

血虚头痛加气海、血海、足三里

肾虚头痛加太溪、肾俞、悬钟。

(2)分经治疗

太阳头痛(后枕):

天柱、后顶、风池、后溪、申脉

少阳头痛(侧头):

太阳、率谷、悬颅、外关、侠溪

阳明头痛(前额):

上星、印堂、阳白、合谷、内庭

厥阴头痛(颠顶):

百会、前顶、通天、内关、太冲

全头痛:

印堂、太阳、百会、头维、天柱、风池、合谷、外关、内庭、足临泣

4.腰痛治疗的基本针灸处方,临床如何辨证加减用穴。

处方:

委中肾俞大肠俞阿是穴

寒湿腰痛加腰阳关温阳散寒

瘀血腰痛加膈俞活血化瘀

肾虚腰痛加命门益肾壮腰

5.心悸治疗的基本针灸处方,临床如何辨证加减用穴。

基本处方:

厥阴俞,膻中,内关,郗门,神门。

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

阴虚火旺加肾俞、太溪

水气凌心加三焦俞、水分

心脉瘀阻加心俞、膈俞

善惊加大陵

多汗加膏盲

烦热加劳宫

耳鸣加中渚、太溪

浮肿加水分、阴陵泉

6.感冒治疗的基本针灸处方,临床如何辨证加减用穴。

基本处方:

风池、太阳、合谷、列缺、大椎

风寒感冒加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加曲池、尺泽

体虚感冒加足三里

头痛加印堂、头维

鼻塞加迎香

咽喉疼痛加少商

全身酸楚加身柱

夹湿者加阴陵泉

加暑者加委中。

7.试说出十三鬼穴的腧穴名称及定位。

鬼宫:

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鬼信: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鬼垒:

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鬼心:

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鬼路: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鬼枕:

风府,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鬼床: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鬼市:

承浆,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鬼窟: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鬼堂:

上星,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鬼藏:

阴下缝、玉门头,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鬼腿(鬼臣):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鬼封:

海泉穴,在口腔内,舌下系带中点处

8.试说出急性腰扭伤常用的腧穴名称及定位。

腰部正中疼痛:

龈交(在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的交点)

水沟(在面部,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腰部两侧疼痛:

循经取穴:

攒竹(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委中(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至阴(足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远端取穴:

后溪((可透合谷)手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腰痛点(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及第4、第5掌骨之间,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穴)

养老(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悬钟(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9.试说出醒脑开窍针法的针灸处方组成。

主穴:

人中、内关、三阴交

辅穴:

极泉、尺泽、委中

10.试说出四大补穴是名称、定位及治疗特点。

穴名

定位

主治

气海

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是补气要穴,善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

关元

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培补元气的重要穴位,善于治疗元气虚损,肾阳、肾气不足。

用于腰膝冷痛、不能久立、齿摇发脱,以及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

足三里

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是强身健体保健穴,补脾气,生气血。

善于治疗各种虚证和消化系统病变,另外还是中风要穴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11.试述妇女妊娠期间慎用或禁用的腧穴名称及定位。

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1)近端穴位:

腰阳关:

督脉,身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命门:

督脉,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悬枢:

督脉,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脊中:

督脉,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中枢:

督脉,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会阴:

任脉,男:

阴囊根部和肛门连线的中点

女:

大阴唇后联合和肛门连线的中点

曲骨:

任脉,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脐下5寸

中级:

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关元:

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石门:

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

气海:

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阴交:

任脉,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

天枢:

胃经,脐中旁开2寸

滑肉门:

胃经,当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府舍:

脾经,冲门穴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腹结:

脾经,府舍穴上3寸,大横穴下1.3寸。

(2)远端穴位

隐白:

脾经,在足大趾指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

大都:

脾经,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三阴交:

脾经,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昆仑:

膀胱经:

外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至阴:

膀胱经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缺盆:

胃经,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地仓:

胃经,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缺盆:

胃经,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足三里:

胃经,位于犊鼻穴下3寸

厉兑:

胃经,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列缺:

肺经,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少商:

肺经,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二间:

大肠经,微握拳,食指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合谷:

大肠经,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手三里:

大肠经,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太冲:

肝经,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大敦:

肝经,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肩井:

胆经,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听会:

胆经,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天冲:

胆经,人体的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0.5寸

阳陵泉:

胆经,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涌泉:

肾经,位于足跖屈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然谷:

肾经,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大钟:

肾经,平太溪下0.5寸,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凹陷处取穴。

复溜:

肾经,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支正:

小肠经,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臑俞:

小肠经,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少泽:

小肠经,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内关:

心包经,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劳宫:

心包经,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阳池:

三焦经,在腕背部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处

天井:

三焦经,上臂伸侧面,屈肘时肘尖直上一寸凹陷处,当肱骨鹰嘴窝部

12.请描述百会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督脉,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操作: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13.请描述公孙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太阴脾经,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操作:

直刺0.6-1.2寸。

14.请描述三阴交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太阴脾经,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操作:

直刺1-1.5寸。

孕妇禁针。

15.请描述地机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太阴脾经,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操作:

直刺1-1.5寸。

16.请描述阴陵泉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太阴脾经,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操作:

直刺1-2寸

17.请描述血海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归经:

足太阴脾经,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肱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º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操作:

直刺1-1.5寸

18.请描述委中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太阳膀胱经,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19.请描述承山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太阳膀胱经,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之中点。

操作:

直刺1-2寸。

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20.请描述大肠俞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太阳膀胱经,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

直刺0.8-1.2寸。

21.请描述昆仑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太阳膀胱经,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

直刺0.5-0.8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22.请描述申脉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太阳膀胱经,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操作:

直刺0.3-0.5寸

23.请描述太溪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少阴肾经,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操作:

直刺0.5-0.8寸

24.请描述照海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少阴肾经,:

位于足内侧内踝正下凹陷处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25.请描述复溜的归经、定位、并进行针刺操作。

足少阴肾经,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操作:

直刺0.8-1寸

26.请说出阴陵泉穴的定位、归经,并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