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850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

《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概论第三次.docx

金融学概论第三次

《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

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

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货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程度,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即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持有货币的要求程度)较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2、基础货币:

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3、货币乘数:

所谓货币乘数也称之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4、通货膨胀:

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二、简答题:

(一)如何理解货币需求?

答:

(1)货币经济学中研究的货币需求是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在货币经济下,由于货币是一种财富的代表,如果没有限制条件,人们持有它的意愿或欲望可能是无限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①人们需要货币,首先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它具有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个人生活,都需要一定的货币作为支付准备。

此外,货币本身又是财富的代表,人们可用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财富或资产。

因此,可将货币需求分为两大类, —是对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二是对作为财富贮藏手段的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持有多少货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财富总量以及人们对货币和其他资产,包括股票、债券等金融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的收益、成本作比较后来决定的,也即人们持有多少货币,取决于人们对各种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比较分析的结果,以使自己的资产组合达到最佳。

 

②对一个国家来说,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需求则要受到国民生产总值、财富总量及制  度因素加信用制度、支付制度等制约。

 

(2) 因此,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货币需求涵义。

从宏观层面上讲,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资源约束和制度约束下,整个社会应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职能。

从微观层面上讲,货币需求是指有行为能力的经济主体在一定的财务约束下,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行为,是经济主体在进行资产选择后,在其认为的资产组合最佳水平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与行为。

货币需求理论就是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决定经济主体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这些因素和货币需求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如何转变?

货币供给问题,历来受到各国中央银行和货币管理当局高度重视,也是各国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重大课题。

其原因皆在于货币供给是否适当会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货币供给过多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不足又容易引起通货紧缩。

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追求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时期,讨论货币供给的适度增长问题,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争论目前已有比较明确的看法,就一个经济体的运转起点而言,需要货币管理当局或政府投入一定的货币,发挥货币的第一推动力作用,而在现存的信用货币体制下,一旦经济运转起来,大量的内生性需求必然导致大量的内生性货币供给。

这种货币供给过程.究竟如何发生发展的,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理论建设意义。

 

 

(三)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对比关系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对象,而对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对比关系的调控又主要是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来实现的。

其间的因果关联主要是:

在短期(如一个以年度为单位的考察期)内,总供给主要是由资源投入数量与投入构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艺上的进步,以及组织制度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但这三个因素在短期内都具有稳定性,其变动幅度甚微。

因此,对总需求与总供给对比关系的调控不宜着眼于总供给的变动,而应立足于总需求的变动。

而总需求本身,从存量上看,是由各种具体形态的货币供应量所体现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构成;从流量上看,又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总支出流量,等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这样,在一个考察期内,如果以总供给为一定,那么总需求调控实际上就是货币供应量的调控。

货币供应量的形成和变动是调控总需求与总供给对比关系的着力点。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关系,这是短期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

 

(四)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各是什么?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货币失衡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不一致的状态,要么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要么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注意: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教置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货币均衡不是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需求量一致,而是货币供给量与适度货币需要量基本一致。

货币均衡的标志:

(1)商品市场物价稳定。

(2)商品供求平衡。

社会上既没有商品供给过多引起的积压,也没有商品供给不知道引起的短缺。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

社会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货币购买力既非过多,也非不足。

 

(五)通货膨胀的分类有哪些?

分类:

  我们常用的是按照通胀的成因来分类,大致可以分成四类,需求拉动型通胀,成本推

  动型通胀,结构型通胀,输入型通胀。

  另外其他的分类还有,

  1)按照是否可预期可以分为,可预期通胀,不可预期通胀两类。

  2)按照价格上涨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通胀,隐形通胀。

其中,显性通胀以价格水

  平的公开上涨表现出来,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通胀都是显性的。

而隐

  性通胀一般都是由政府强制的强制价格管制造成的。

  3)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分为,温和型通胀,奔腾型通胀,超级通胀三类。

 

(六)我国通货紧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通货紧缩是其相反的概念。

我国现在处于通货膨胀期,通货膨胀率在5.5%,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外国热钱的流入。

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在通胀不严重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严重通胀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时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严重的通货紧缩就会造成大萧条的局面.造成大萧条的原因很复杂.大体上说,由于产品严重过剩,投资者因没有利润空间而不再投资,工厂因此停工.工人因失业而购买力不足,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却无人问津.

 

(七)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制度性约束有哪些?

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之分。

货币政策的工具可分为三大类: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较常用的是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八)金融监管的原因是什么?

1.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看,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源于一般管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现实经济运作中,由于存在垄断,价格粘性,市场信息不对称,外部负效应等情况,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各种条件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经常性的市场失效。

因此,完全的自由放任并不能使市场运行实现规范合理和效率最优,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从市场外部通过法令,政策和各种措施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惊醒必要的管制,以弥补市场缺陷。

2.金融业得特殊性。

(1)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2)金融业的内在风险。

(3)金融业的公共性。

(4)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九)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依法管理原则。

各国金融管理体制不同,但是依法管理上是一致的。

包含2个方面,一金融机构是必须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监督管理,有法保证。

二是实施监管也必须依法。

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一贯性,有效性。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竞争和优胜劣汰是一种有效机制。

但是金融管理的重心应该在创造适度竞争上,既要避免金融高度垄断,排斥竞争从而丧失效率和活力,又要防止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从而波及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引起经常性的银行破产以及剧烈的社会动荡。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既不能完全依靠外部强制管理,如果金融机构不配合,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也不能寄希望于金融机构自身自觉的自我约束来避免冒险经营和大的风险,必须2个方面结合。

4.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

这历来是金融监管的中心目的,为此所设的一系列金融法规和指标体系都是着眼于金融业的安全稳健和风险防范。

但是金融业的发展毕竟在于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要讲求效益,所以金融监管要切实把风险防范和促进效益协调起来。

三、论述题:

 

(1)货币供给过程中的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哪些?

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

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行为主体。

其中在货币供给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银行体系。

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供给的,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活动密切相关

3.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金融体制下,货币供应量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的。

这一供应过程具有三个特点:

①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②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

即中央银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③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

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经济体系以外的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2)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实证分析表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效应总是弊大于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事实上,由于国内原因形成的温和的通货膨胀——象50—60年代的美国那样,并未多大地减少经济体系的真实收入,它只能是把某一集团的收入重新分配到另一个集团。

理由很简单,一个人的成本正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但奔腾式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后果就严重得多。

1923年德国的通货膨胀,人们在排队购买的商品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队刚排到半途而价格已上涨了一倍,临到他们可能买到时价格已涨了四倍,在这种的气氛下货币不再执行它作为财富贮藏的重要职能。

一个有理性的人也将少费精力去从事财货的生产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尽快花钱上。

毫无疑问,奔腾式的通货膨胀或超级通货膨胀会伤害经济的士气和生命力。

而温和的通货膨胀也许在收入和财产分配上只有较少的影响。

不仅如此,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和可以预期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完全不同。

如果通货膨胀是可以预期的,则政府、企业和居民可以(根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在价格、收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大大减弱它的影响。

如果通货膨胀是不可预期的,则它对一国经济会产生多种影响。

通货膨胀的代价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个平衡的通货膨胀吗?

第二,它是预期到的吗?

如果对两个问题都回答“是”那么我们就处于表的左上部分,而代价就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造成相对价格严重失调,而且它是未预期到的,那么就可能是效率损失严重和大量的再分配。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当发生未预期通货膨胀时,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以及债权人遭受损失。

相反,对于非固定收入者及债务人都是受益者。

在现代社会中主要包括股票持有者、企业和国家。

2.对财产分配的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侵蚀着货币购买力,使任何以固定货币数量计算的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受到影响。

对于持有不变价格财产的人来说其拥有的债券、银行存款的票面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实际价值将随物价上涨而下降。

对于持有可变价值财产的人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会因通货膨胀而受益。

3.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通货膨胀造成人们对货币贬值的预期,导致流通中的囤积居奇,出现“投资不如投机,生产不如囤积,存钱不如存货“现象。

导致生产下降,通货膨胀恶化,企业不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乘通货膨胀之机,抬高物价,粗制滥造,结果形成资源浪费,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4.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短期看,当有效需求不足而且社会存在闲置生产能力时,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扩大总需求,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

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经营成本,使生产投资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5.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国家,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也上涨,从而影响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减少。

而本国货币贬值,必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致使国际收支恶化。

======通货膨胀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效应,各种商品价格的不同上涨,实际上是对现有社会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在有效需求不足时,通过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扩大,从而扩大生产和就业。

======对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能够改变不同人收入与财富的实际价值,使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与财富增长,而另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与财富减少,即使社会总收入和总财富在不同的集团之间进行再调整,形成再分配效应。

例如,对于那些主要依赖固定收入生活的人,如领取退休金和社会保险金的退休人员、政府雇员等等,其收入的增长速度一般要慢于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发生会使其实际收入减少,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

相反,对于那些弹性收入者,即能够根据通胀率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收人者,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要小的多,甚至是有益。

再如,通货膨胀也会对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私人部门。

例如,在累进税率和税率固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引起名义收入增加,从而使纳税人更易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私人部门的实际税后收入减少。

这种由于通货膨胀而增加的税收被称为“通货膨胀税”。

===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一般地,通货膨胀会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导致价格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因为若市场上各类商品的价格保持一种正常升降状态,则生产者和消费者可据此清楚地判断它们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化及其目前的供求状况,从而正确作出购买或售出商品的决策,而当高通货膨胀率发生时,人们很难区分相对的价格变化与整体的价格变化,对是否继续进行某种商品交易变得难以适从。

通货膨胀同样会扭曲货币的使用。

流通中的现金是名义利率为零的货币,若年利率从0上升至10%,则现金的实际利率就从每年的零降为一10%。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急于将现金脱手,或频繁地去银行提取,并迅速将现金换成实物或其他的硬通货,减少手持现金,增加存货,这不仅磨光了鞋底,浪费了时光,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甚至会迫使人们回到物物交换的低效率形式去。

通货膨胀还会增加企业的菜单成本,即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企业需为频繁地调整自己产品的价格而支付很多成本,如印刷新价格清单和目录的成本、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重新定价的成本、处理顾客对新价格变动的纠纷的成本等。

.===对产出的影响。

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但在短期内,这种影响很大,且不具有确定性。

在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社会产出还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时,如果发生了人们未曾预期到的轻微通货膨胀,则名义工资会上升,而实际工资下降,进而促进厂商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进而导致就业和产量的增加。

当然,当工人们意识到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时,很难长期对此容忍,会要求提高工资,而一旦工资提高,这种效应就会消失。

在总需求水平不变时,如果发生了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就会减少,即当成本推进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一个既定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

因此,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当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时,会极度扭曲市场价格体系,引起生产和失业的剧烈调整,人们丧失对货币的信心,经济状况出现异常不稳定甚至崩溃的局面。

 

(三)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

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主要研究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其核心是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和失业效应。

  1.通赁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

  这里所谓的“财富”,是指全社会的财富总量而言,财富“缩水”即全社会财富的减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1998)在分析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区别的时候,认为通货膨胀的财富再分配就其总额而言是上升的,而通货紧缩却意味着财富总额打了一个折扣。

言下之意很明确,即通货紧缩将使全社会的财富“缩水”。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牵头的一个课题组的研究也认为,在通货紧缩的宏观环境下,财富“缩水”将是中国面临的更深层次问题。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社会财富可视为居民财富,企业财富和政府财富的加总。

在不考虑财富在国际间转移的条件下,如果能够证明居民,企业及政府的财富都因通货紧缩而减少,那么通货紧缩使社会财富“缩水”的结论无疑是成立的。

  企业财富的缩水

  企业是社会的生产者,其财富主要以企业资产的形式体现。

因此,企业财富的缩水,也就是企业资产价格的下降。

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资产价格一般来说都是下降的,其推理过程如下:

  通货紧缩使得全社会物价水平普遍下降,其中自然包括企业产品价格的下跌。

产品价格下跌使得企业盈利减少,这就意味着企业赢利能力的减退。

而市场对企业资产的定价一般是以它的赢利能力为标准制定的,因此盈利能力降低,其资产价格就要相应降低。

  通货紧缩使企业资产价格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负债率上升。

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大多利润降低且产品销售不畅,在此条件下,企业的债务率一般是上升的;此与同时,在名义利率下降的程度不及物价的下降程度时(名义利率一般是保持不变或下降的程度小于物价下降的程度),企业惜人的每一笔债务,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实际将不得不偿还更多的钱(里面含有“通货紧缩税”),这样就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

加重的债务负担一方面直接削减了企业的净资产,另一方面又使企业陷入债务的泥潭。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温·费雪所说的:

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负债人越是还债,他们的债就越多。

  2)居民财富的缩水

  收入是居民财富的源泉。

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下岗失业者较多,劳动力市场是明显供过于求的,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工资将会降低。

考虑到工资本身的刚性或粘性,即便工资没有降低或小有上升,那也因下岗失业者的收入绝对减少,居民整体的收入雄以达到正常的增长。

近年来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的明显放慢可以支持这一结论。

  居民的已有资产也将缩水。

居民所拥有的资产,大多为消费用的资产。

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消费者资产的价格也是大幅降低的,无论是彩电、冰箱等老的“三大件”,还是目前的住房、汽车等新的“三大件”,以普通型桑塔纳轿车为例,其1996年的市场价格尚在16万元左右,1997年降到了14万元左右,到了1999年已经降到了11万元;这就是说,如果某个家庭在1996年购入一辆桑塔纳轿车,标志着这个家庭拥有16万元原值的资产,而到了1999年,剔除折旧的因素,这辆车可用于抵押的价值已经只剩下11万元。

由于这些消费用资产占居民家庭财富主要部分,其货币价格的降低,自然也就意味着居民财富缩水。

  3)政府财富的缩水

  政府的财富,可以分为存量和流量两个部分。

其存量部分,如属生产性的资产,可视同前面所分析的企业资产,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是收缩的;如属消费性资产,则可视同居民的消费品,其价值随着消费品价格的降低而缩水。

政府财富的流量部分,为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集中反映政府收支状况的指标,自然是非“政府赤字”这一指标莫属了。

自1998年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有了明显的增长。

赤字的增加即意味着政府对社会负债的增加,同时也是财富的缩水。

  2.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经济衰退属于通货紧缩的表象之一,经济衰退应包含于通货紧缩之中,因而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也就无从谈起。

但考虑到通货紧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价格水平物价持续与普遍的下跌,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可以理解为物价的持续与普遍下跌对于经济的促退作用。

  物价的普遍下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经济产生促退作用:

  物价的持续与普遍下跌使得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价格降低,从而使其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严重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这将使生产者减少生产或停产,进而使全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抑制

  物价持续与普遍下跌将使实际利率上升,这是一种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制度安排。

因为债务人在向债权人偿还债务的时候,由于物价一直是下跌,偿还同样的货币,实际上包含了更多的价值,债务人越是还债,其债务就越重。

必须承认的是,社会上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加重,无疑会使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物价下跌使生产者的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降低,这又将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就状况。

居民收入水平的降低意味着消费需求减少,加重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状况;非自愿失业增多,标志着社会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实际经济增长低于自然增长。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指标看,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基本是同步的。

  3.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

  如果说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就业效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对于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从理论上讲,通货紧缩只有加重失业的可能而没有促进就业的可能:

  通货紧缩意味着投资机会的锐减,亦即可能容纳就业的机会的锐减;

  通货紧缩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企业减产甚至停产的增多,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下,企业下岗人员自然增多。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且近几年已经到了新增劳动力进入社会的高潮,每年新增劳动人口在1000万以上。

在通货紧缩使投资与消费需求普遍不振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矛盾十分尖锐。

  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

  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即社会财富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以及社会财富在政:

府与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

从总体而言,经济中的债务:

人一般为企业,而债权人一般为居民,因此社会财富在债“权人与债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