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723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

《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docx

方剂和古方中医药数理防治网

第四章方剂十条基本法则

药物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配伍组成方剂,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药物酌定必要的用量,按一定的方剂法则。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

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

祖国传统医学方剂有七方十剂之说,所谓七方,指大、小、缓、急、奇、偶、复。

十剂即药是有:

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张仲景对理、法、方、药的运用,在方剂中表现出严谨的态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给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千多年中医药发展,在方剂配伍方面始终遵循古代优良品质和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数字化时代,传承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思想和中医药理论,运用数术方法破译历代医家方剂,研究分析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判断量化方剂的优劣之品,进行组方分类分型解读,有利于在组方上体现精深、精简、精确、完整的药物配伍对疾病治疗能够产生特效性,提高组方质量,升华方剂数字理念,创新构建方剂基本法则

方剂十条基本法则:

1:

气质法。

2:

方数法。

3:

药类法。

4:

归经法。

5:

数值法。

6:

气味法。

7:

层次法。

8:

关系法。

9:

结构法。

10:

剂量法。

(一)气质法

气质,或者叫体质、素质。

现代研究者认为:

体质的概念是指人群中的个体在代谢,机能与结构方面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产生某些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中医气质论者认为:

外邪侵入人体后,由此引起的新病理反应,常随人体气质的阴阳虚盛而发生种种证候类型。

因此,历代医家在诊疗时,都十分重视气质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临床诊疗除辨外因引起的证候以外,还应辨内因质的阴阳偏颇,若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在临床医疗中同一致病因子侵犯人体,有人感而即病,有人安然无恙,同时患感冒,有人见风寒表证,有人见风热表证,伤寒虽多始于太阳,有人即直中三阴,邪入少阴,有人从寒化见四逆汤证,有人从热化见黄连阿胶汤证。

究其原因,除外在致病因子的性质不同之外,就是由于受病者的气质有差异,外邪随着患者气质类型的不同而转化,因而出现证候上的千差万别。

由此可见,探讨人体气质类型的差异性,对于临床诊疗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历代医家对气质的分类和认识

古代医家在黄帝内经气质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临床实践。

如宋代·庞安时将气质划分为:

素有寒者和素有热者二型,清朝·吴谦所说的:

脏有寒热。

徐大椿所说的:

质性有阴阳。

明代·张景岳将气质分为:

阴脏、阳脏二型。

他们的分型都比较简明扼要易于掌握。

中医病机学说认为人体气质是产生疾病易感性和倾向性的内在根源,如清代·吴德汉说:

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弱,易伤劳者,中气必损,须知发病之日即正气不足之时,进一步确认疾病之所以发生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类型也是由气质的阴阳派生的。

明代·张景岳指出:

当辨因人因证之别,盖人者,本也,证者,标也。

证随人见成败所由,故因人所先,因证次之。

说明治病求本,就是首先辨气质,其次才是辨证候。

张氏指出:

阳脏者偏宜于凉,阴脏者偏宜于热。

阴脏喜温暖,宜姜桂之辛热,阳脏喜生冷,宜苓连之苦寒,说明了用药的寒凉和温热要视人体气质的阴阳而定论。

(二)方数法

方数法主要是指在临床诊疗之后,处方需要多少味数药物组成为最佳适宜标准而论。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多则九之,少则二之”。

也就是说,组方味数多则九味药数,少则二味药数。

提出了方剂药数的法则,以数归脏,以五行论脏理论。

方剂药物组成是根据病气传导而构成的,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

五行:

木火土水金

生成数:

3:

82:

75:

101:

64:

9

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

火土金木水

2:

75:

104:

93:

81:

6

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

土金水火木

5:

104:

91:

62:

73:

8

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

金水木土火

4:

91:

63:

85:

102:

7

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

水木火金土

1:

63:

82:

74:

95:

10

脏腑病气发展确定了方剂药数法则,遵照黄帝内经脏腑五行属性和数理概念,以数为法,以数归脏,以数定方,以数治病,构建方剂整体框架结构方式。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数八,……。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数七,……。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数五,……。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数九,……。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数六,……。

(河图)中生、成之数与五行、五方、五数关系:

“北方以生数一,成数六,叫作(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东方以生数三、成数八,叫作(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南方以生数二,成数七,叫作(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西方以生数四,成数九,叫作(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中央以生数五,成数十,叫作(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

观乎张仲景系列方剂药味数组成基本在十味药数之内,以生数一至五较为少些,以成数六至十较为普适。

历代著名医家组方也基本用药在十味数之内,对某种疾病选药味数在于精简,针对性极强,主病明确,疗效颇佳之特点。

药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而少,复杂源于简单,简单育于复杂之理。

宋代钱乙(六味地黄丸)是在东汉时期张仲景(金匮肾气丸)八味药数组成基础上减去肉桂和附子两味药,形成六味方药,达到精益求精思想境界,值得后人学习。

(三)药类法

药类法是指药物类型:

如:

补气药、补血药、理气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泻下药、滋阴药、补阳药等等类型。

应用不同类型药物进行组方,强调药物类型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挥各种药物个性功能。

由于方剂药物味数至精至简,药类的选择尽量做到无重复性。

张仲景方剂在药物类型方面有重复性和无重复性。

张仲景方剂无重复性药物类型:

小半夏汤:

半夏生姜

化痰药,辛温解表药

茵陈蒿汤:

茵陈大黄栀子

清热通淋药,润下药,清热泻火药

四逆散:

柴胡白芍积实甘草。

辛凉解表药补血药理气药补气药。

酸枣仁汤:

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

养心安神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泻火药补气药

大柴胡汤:

大黄积实柴胡黄芩半夏

润下药,理气药,辛凉解表药,清热燥湿药,化痰药,

生姜白芍大枣

辛温解表药,补血药,补气药

张仲景无重复性药物类型方剂有许多,在这里只能举例作为依据而论。

方剂药物类型无重复性是体现药性功能在多维空间作用。

(四)归经法

归经法是根据古代医学归经理论和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经验过程中认识到药物归经性能得到了尝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起来的,对病因引起某一脏腑治疗方面能够产生良好效果。

从点到面,从脏腑病因到整体调控,形象地反映方剂归经核心思想。

如张仲景、钱乙、严用和、朱丹溪、张景岳、吴谦等众多著名医家都十分重视归经理论和临床应用。

历代医家归(肾经)方剂

张仲景:

金匮肾气丸:

熟地怀山药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肉桂附子

钱乙:

六味地黄丸:

熟地怀山药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

严用和:

十补丸:

熟地怀山药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肉桂附子五味子鹿茸

朱丹溪:

加减肾气丸:

熟地怀山药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肉桂沉香五味子鹿茸

张景岳:

右归丸:

熟地怀山药山茱萸肉桂附子枸杞杜仲当归莬丝子鹿胶

吴谦:

加味地黄丸:

熟地怀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五加皮鹿茸麝香

上述所例方剂每味药物都有归肾脏之经,充分强调归经重要性,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确性,体现组方核心思想。

组方药物归经多与少,直接影响到治疗疾病,脏腑恢复功能作用。

相对而言,归经多必然带来药到病除的效应,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辨证分析古代组方优劣之处。

(五)数值法

数值法是根据破译中医脏腑十二经脉数字在药物归经中所属多少经,数字相加累计数值,中草药数字目录标明每味药物数值,组方中药物以数值来量化,通过数学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表达方剂药物配伍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以数的语言描述组方药物之间结合与统一,数的统一性则反映客观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加法应用:

药物归经数值各不相等,组方药物归经以数值为法则,通过加法运算得出药物配伍的合理性。

以古代经典方剂为例,进行加法运算分析。

张仲景:

金匮肾气丸中:

熟地泽泻肉桂

90+65=155

黄连汤中:

桂枝大枣黄连

105+155=260

严用和:

十补丸中:

山茱萸鹿茸茯苓附子

75+115+200=390

加法应用是在特定基础和条件具备下构建的,组方中有一味药物数值是最大的,如严用和十补丸中附子数值是390,首先就得考虑如何将其他的药物归经数值各不相等进行加法运算,所得数值必须同附子390数值相等,加法的概念是将组方中药物归经数值以小归大合理配伍为基本法则。

减法应用:

药物归经有相等数值,运用减法得出两味药物之间为零状态,归零表示两者之间结合完整性和可行性。

以古代经典方剂为例,进行减法运算分析。

张仲景小半夏汤中:

半夏生姜

120—120

二至丸:

女贞子旱莲草

75—75

张景岳右归饮中:

熟地怀山药山茱萸枸杞附子炙甘草

90—9075—75390一390

(1)减法应用建立在药物归经有相等数值状态下进行采用减法为零,是在不同的药物类型进行配伍,如:

半夏(120)属温化寒痰药类型,生姜(120)属辛温解表药类型,虽然归经相同、数值相等,但药物类型不等同,这种状态下是可以采用减法。

如:

女贞子(75)属滋阴药类型,旱莲草(75)属止血药类型,归经相同,数值相等,但药物类型不同,这种状态下是可以采用减法。

(2)减法应用建立在药物归经数值相等状态下进行采用减法运算为零,是在不同的药物归经进行配伍。

如:

金匮肾气丸中熟地(90)归心肾肝经,怀山药(90)归脾肾肺经,数值相等,在归经不同的状态下可以采用减法。

加减混合应用:

药物归经有相等和不相等数值,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得出最终归零结果,表示方剂药物配伍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以古代经典方剂为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分析。

张仲景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65一195+260=390

七味都气丸:

熟地怀山药泽泻山茱萸丹皮五味子茯苓

90—9065—75+90+100=200

加减混合应用是建立在组方中药物归经数值以小归大为原则,通过加、减混合运算求得方剂药物配伍完整牲。

如葛根(65)与黄芩(195)两位数值相加正好是260同黄连的数值相等,但甘草(390)数值就无法运算。

通过加减混合运算就完成了四位药物归经数值最终归零效果,(195一65=130+260=390一390=0)这就是组方在特定框架内所需要加减混合运算方法而决定。

数值法是通过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得出方剂完整性,是根据组方中药物归经数值相等与不相等进行运算分析,是通过数值来判断量化方剂结构是否完整性,选择药物是否合理性。

组方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展示出数术理念,以数的语言来表达方剂中药物文字语言。

根据临床疾病表现症状,辨证组方配伍药物可能有千变万化,对判断病因选药角度各不相同,组方药物归经数值应用主要是提高配伍的合理性产生治病特效性。

不能单纯地运用加减或加减混合运算来作为依据可循的,数值法是建立在十条基本法则中一种与其他法则科学有机地综合性和灵活性结合应用,才能体现数值法的精确性。

(六)气味法

药物具有:

四气、五味之性能,中药学已详尽阐述,这里主要讲四气五味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字语言来表示其内涵,以二进制0和1来表示四气五味中阴阳关系,体现在药物之中,中草药数字目录己标明。

在临床应用药物配伍选择适宜的四气五味对治疗病气能够产生良好的效应。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宣也”。

钱乙六味地黄丸在四气五味方面的应用,

熟地怀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

温1温1寒0寒0

甘1甘1酸0辛1苦0甘1甘1

六味地黄丸中有两温两寒两平阴阳二气,有四甘一酸一辛一苦构成组方。

从四气角度来分析,阴阳寒温均衡,具有寒泻温补之特性。

从五味角度来分析,阳甘为主,酸、苦、辛为次之特味。

从组方药物四气五味配伍整体结构研究来讲:

可称之为经典方剂,无可非议。

张景岳左归饮在四气五味方面的应用

熟地怀山药山茱萸枸杞茯苓灸甘草

温1温1

甘1甘1酸0甘1甘1甘1

左归饮选择药物在四气五味方面,以温阳之气为主,以甘味为核心思想,强调肾脏阳气的补养,甘缓酸涩之味,以阳祛寒,扶正祛邪治肾之本。

钱乙六味地黄丸与张景岳左归饮在四气五味方面的应用,站在治疗肾脏病气角度方面认识各不相同,所选择药物气味也不相同。

气味法主要是将四气五味应用数来表示量度,通过数字量度研究分析药物性能对疾病疗效成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七)层次法

层次法主要是指方剂药物归多少经而言,药物归经有

1、二、三、四、五、六、七、八、十二经不等。

应用不同的归经数量在组方中表现出来,层次法其实质就是归经数量法,呈“金字塔”式结构。

其含义是强调方剂中药物之间性能互补关系,也就是说,有单一性能,又有多面性能,少与多,小与大,弱与强相配伍方剂。

张仲景金匮肾气丸药物归经数量分析:

熟地怀山药丹皮山茱萸泽泻肉桂茯苓附子

3经3经3经2经2经5经6经12经

0

00一一一一一一一山茱萸、泽泻

000一一一一一熟地、怀山药、丹皮

0000

00000一一一一肉桂

000000一一一一茯苓

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0

000000000000一一附子

“金字塔”式方剂层次结构是从几何学的点、线、面、方、圆乃至极限概念,这里所讲的“点”是针对药物归经而言,如桔梗归肺一经,天麻归肝一经,“点”表示归一经而论的。

“线”表示归二、三、四经而论的,如熟地归心肾肝三经,三者属协同关系。

如怀山药归脾肾肺三经,三者属间接关系。

“面”表示归五、六、七、八经而论的,如茯苓归脾心肾膀胱肺胃六经,六者存在着“点、线”关系呈“面”的层次结构状态。

“方、圆”表示归十二经而论的,如附子归十二经,构成了“方、圆”整体层次结构。

可以从(六十四卦象结构脏腑生理功能关系图表)了解其内涵之义。

在组方中应用药物归经配伍时,注意层次结构有机地结合。

张仲景系列方剂和历代医家方剂都存在着药物归经数量少与多、小与大、强与弱药物性能互补共进关系,其目的是在方剂中提升层次结构理念。

(八)关系法

关系法主要是指脏腑十二经脉在六十四卦象结构中的所属位置,生理、药理、病理有着对称、直接、间接、协同、循环关系。

认识了解深刻领悟对组方药物配伍应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关系法帮助选择适宜的药物组方。

在生理关系方面已经详尽阐述,在药理关系方面分析,

对称关系:

药物有泽泻、葛根、龙胆草、夏枯草、苍术、草果等等。

直接关系:

药物有三棱、莪术、姜黄、马钱子、白芍等等。

间接关系:

药物有怀山药、黄精、甘遂、大戟、芫花等等。

协同关系:

药物有肉桂、大枣、熟地、丹皮、当归等等。

循环关系:

药物有人参、甘草、附子、威灵仙、灵芝、乌头、天雄、连翘等等。

(九)结构法

结构法指的是每味药物归经在六十四结构图表中所展示,以便直观形象化表达淋漓尽致清晰的一目了然,所表现归经结构不相同。

在临床方剂过程中自然会产生误解,正确掌握每味药物归经结构和归经数值有机结合,对组方应用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将药物归经结构与数值分析。

茵陈归脾、胃、肝、胆、四经,数值130。

柴胡归心包、三焦、肝、胆、四经,数值130。

金钱草归肾、膀胱、肝、胆、四经,数值130。

垂盆草归心、小肠、肝、胆、四经,数值130。

四味药物归经结构有不相同之处,又有相同之理,在数值方面则是相等的。

在方剂过程中,结合临床症状选择适宜的药物归经结构,应用相同与不同归经特性和相等数值进行组方。

如在病理方面患有肝病和胃病症状选择茵陈较为适宜,如患有肝病和心病选择垂盆草较为适宜,如患有肝病与肾病选择金钱草较为适宜。

在临床组方中常常见到对肝脏疾病选择药物较为随意习惯经验应用,选药合理性不够,考虑药物归经结构不足,必然会带来方剂整体效应。

(十)剂量法

古代与现代方剂药物用量注重于某一药物为君药,某一药物为臣药,某些药物为佐药,某些药物为使药,传承发展构成君、臣、佐、使,剂量法度。

剂量法是根据组方中药物归经少与多来确定君、臣、佐、使的,准确地讲,是根据药物归经数值量度来评定剂量的,药物归经越少数值相对越小,药物归经越多数值相对越大。

如桔梗归一经,数值55,肺经,如甘草归十二经,数值390。

桔梗与甘草在剂量上配分,桔梗用量大于甘草的用量,这样就可以通过归经数值量度构成君臣佐使。

张仲景金匮肾气丸药物归经数值剂量分析:

熟地怀山药丹皮山茱萸泽泻茯苓肉桂附子

剂量24克12克9克12克9克9克3克3克

经数3经3经3经2经2经6经5经12经

数值9090907565200155390

君臣佐臣佐佐使使

熟地数值小于附子数值,熟地剂量多而附子剂量小,充分证明剂量是根据归经数值而确定的法则。

 

第五章张仲景方剂分解

第一节五脏、五行和五数方剂

遵照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数八。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数七。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数五。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数九。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数六。

天地、奇偶、五行、生成之数的关系。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

分析张仲景方剂在五脏、五行、五数方面的应用,了解认识药物配伍组成方剂在深层面上蕴藏着立体结构系统,通过研究分析从中寻求方剂精华与糟粕之处,尽可能做到方剂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便以更好地提高方剂的质量,对治疗疾病产生特效性,现将张仲景治疗五脏方剂具有代表性来进行分析解读。

厚朴人参汤(张仲景)

(组方)五味

厚朴12克、半夏6克、生姜9克、人参3克、炙甘草6克。

130120120390390

(功效)腹部胀满,食欲不佳,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苔白、脉缓。

(临床主治)本方主证,因太阳病过汗,或误用清下,或素有脾阳不足,致脾运失司,胃失降和,气机不畅,故壅而胀满;水谷受纳减少,化源不足,则精神疲倦,四肢无力。

苔白,脉缓,皆为脾阳不足,运化失司之象。

故方用厚朴、半夏、生姜辛开降逆,宽中除满;人参、炙甘草补益脾气,以助运化,两相配合,则消补兼施,脾虚气滞者宜之。

半夏泻心汤(张仲景)

〖歌决〗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组方)七味

半夏9克、干姜6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黄芩6克、黄连3克、枣4枚。

120120390390195260155

(功效)泻热散痞,调和寒热,健脾益气。

(方解)方中半夏行散止湿,黄苓、黄连清热燥湿,干姜辛温散痞,人参、炙甘草、大枣补益脾胃。

(临床主治)寒热互结于心下之痞证,呕恶吐利,饮食不下,肠鸣下痢,苔黄腻脉弦数,心下痞硬。

 

六味地黄丸(钱乙)

〖歌诀〗

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大有余。

(组方)六味

熟地黄24克、怀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丹皮9克、泽泻9克、茯苓9克

9090759065200

(功效)滋阴补血

(临床主治)小儿先天阴虚,真阴亏损,精血枯竭,形体消瘦,自汗盗汗,耳鸣咽干,发热咳嗽,也可用于视神经炎,中心视网膜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等。

茵陈蒿汤(张仲景)

〖歌诀〗

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同茵陈者,仲景柏皮栀子汤。

(组方)三味

茵陈18克、栀子9克、大黄6克

130200160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除湿。

(方解)方中茵陈、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以退黄;大奉通利大便,泻热逐瘀,三药相合,使湿热之邪从二便解,小便通利,黄疸自消。

(临床主治)阳黄。

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腹微满,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

也可用于属湿热引起的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引起黄疸者,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麻黄汤(张仲景)

〖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味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外感风寒服之适。

(组方)四味

麻黄9克、杏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9065105390

(功效)宣肺解表,发汗平喘。

(方解)本方以外感风寒为主症。

因风寒外侵,汗孔收引,肺失宣降。

方中麻黄辛温发汗,开宣肺气,桂枝调和营卫,解肌发汗,助麻黄发汗之作用,使之成为发汗之剂,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宣降并用,以增平喘之效,灸甘草即可调和诸药,又可防止麻、桂发汗,以损正气。

(临床主治)太阳伤寒表实症。

恶寒发热,无汗而咳喘,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冬季因受寒感冒,流行性感冒,引发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第二节药物归经阴阳五行

药物归经阴阳五行是指某种药物中归哪些脏腑多少经而言,它们之间在阴阳五行方面是什么关系?

认识每种药物归经有助于在组方中发挥其效能,对方剂的质量,把握灵活性和可塑性具有应用价值。

将张仲景五种不同的方剂进行分析。

(1)厚朴人参汤:

五味药物组成。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脾脏之经,(土)。

1.厚朴:

归脾(阴土)、胃(阳土)、肺(阴金)、大肠(阳金)四经。

2.半夏:

归脾(阴土)、胃(阳土)、肺(阴金)三经。

3.生姜:

归脾(阴土)、胃(阳土)、肺(阴金)三经。

4.人参:

归十二经,(六阴、六阳,金、木、水、火、土)。

5.炙甘草:

归十二经,(六阴、六阳,金、木、水、火、土)。

(2)半夏泻心汤:

七味药物组成。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心脏之经,(火)。

1.半夏:

归脾(阴土)、胃(阳土)、肺(阴金)三经。

2.生姜:

归脾(阴土)、胃(阳土)、肺(阴金)三经。

3.人参:

归十二经,(六阴、六阳,金、木、水、火、土)。

4.炙甘草:

归十二经,(六阴、六阳,金、木、水、火、土)。

5.黄连:

归脾、胃(阴阳之土)、心、小肠(阴阳之火)、肝、胆(阴阳之木)、肺、大肠(阴阳之金)八经。

6.黄芩:

归脾、胃(阴阳之土)、心、小肠(阴阳之火)、肺、大肠(阴阳之金)六经

7.大枣:

归脾、胃(阴阳之土)、心(阴火)、肾(阴水)、肝(阴木)五经。

(3)六味地黄丸:

六味药物组成。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肾脏之经(水)。

1.熟地黄:

归心(阴火)、肾(阴水)、肝(阴木)三经。

2.怀山药:

归脾(阴土)、肾(阴水)、肺(阴金)三经。

3.丹皮:

归心(阴火)、肾(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