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3044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 

说明:

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或按所在学校要求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答案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实行分封制,微子被封于宋地。

微子代表的是

A.王室子弟B.伐商功臣

C.周王姻亲D.亲周旧贵族

2.《史记》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

诸此国颇置吏焉”。

记载描述的是秦朝治理

A.北方地区B.岭南地区

C.西南夷地区D.百越地区

3.元大都周围地区由于地位重要,不属于任何行省,由中书省直辖,被称为“腹里”。

下列地区属于“腹里”的是

A.西藏B.内蒙古南部

C.四川D.青海部分地区

4.下列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是

①秦朝的道②汉代的州③宋朝的枢密院④元代的宣政院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5.梁启超把中国古代某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A.汉朝刺史        B.宋朝三司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6.以下为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

其中遭到北洋水师英勇抵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右图是清道光帝给谈判大臣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对这一谕旨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C.谈判结果导致香港完全沦为殖民地

D.内容中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8.1937年8月13日东京通讯称:

“上海局势之展开……给中国政府一个机会去搅乱日本在华北的战略”。

能够体现通讯中“日本华北战略”的战事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9.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的军队,占其损失总数的65%。

这说明抗日战争

A.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B.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10.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南京临时政府采用的国旗是

 

ABCD

11.毛泽东说:

“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

12.1925年,苏联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大学命名为莫斯科中山大学。

这一命名的背景包括

①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②国民党一大召开

③北伐战争顺利进行④中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1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而作出的努力有

①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④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谈判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6.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二十六届联大D.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17.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一公报的发表直接推动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18.对右图所示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五个成员国组成

B.正式建立于2001年

C.成员国结成紧密同盟

D.缘起于区域经济合作

19.《民主新论》中说: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

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直接民主                  D.法律至上

20.西塞罗说:

“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

对“大写的法”理解错误的是

A.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B.认为人人生而平等

C.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D.万民法的具体实践

21.有学者认为,“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

这次“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A.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B.建立起典型的君主立宪制

C.“君权神授”变为“君权议会授”D.形成了完善的责任内阁制

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这一规定主要有利于调和

A.大州与小州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南方与北方的矛盾D.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23.1824年,一位欧洲思想家自费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

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

这位思想家的行为

①反映出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及思考

②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④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4.右图是1947年苏联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作者创作该漫画的意图是揭示美国

A.拉开对苏冷战的序幕

B.极力推动欧洲一体化

C.援助推动西欧经济复苏

D.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25.“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难的唯一的办法。

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

上述宣言来自于

A.中印就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B.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D.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

26.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加快了联合的步伐。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②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③“欧洲议会”成立④“马约”签订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D.③④①②

27.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

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28.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其原料是家蚕丝。

这一发现可以证明

A.纺织原料最初使用麻和丝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

C.当时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D.纺织业在当时地位很重要

29.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见唐代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30.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政策的是

A.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B.汉武帝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C.唐代规定一入市籍不得为官

D.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31.抗战胜利后,美国等国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而中国面粉业、制药业、火柴业等民族企业基本使用美国原料。

这一状况的直接影响是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民族轻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C.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资本市场

D.中国外贸大量入超

3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

下列对于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地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央肯定

B.采取了“分田单干”的责任制

C.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在全国被废除

D.发展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道路

33.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次大会

A.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使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4.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

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时期

35.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诞生。

这些交通事业的进步主要由于

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B.洋务运动的推动

C.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收回路权运动的开展

 

试卷Ⅱ: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2分,第38题8分,共30分)

36.(10分)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

“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量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

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4分)

37.(12分)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

地点

资本

雇工

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南海

1万元

700人

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

天津

7万元

10人

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

宁波

5万两

400人

新式轧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

广州

15万两

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

上海

5万两

800人

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

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

“工业化不外三条路:

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4分)

(3)综合以上信息,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角度,概括新中国初期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原因。

(4分)

38.(8分)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大国都在努力地发展自己,要使自己成为世界大国以至世界的一极。

还有一些地区的国家集团随着其成员的扩大、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安全、外交等领域的协调加强,也完全可能由一个地区因素上升为一个世界因素成为未来世界格局中的一极。

——冯特君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读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格局?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国际格局形成的标志。

(3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简述这一趋势逐渐加强的意义。

(5分)

 

 

高一历史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D

C

D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D

B

B

C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A

D

B

A

B

C

D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B

B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2分,第38题8分,共30分)

36.

(1)战国时期(2分);主要职权:

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

(4分)

(2)变化:

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2分)

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

(2分)

37.

(1)特点:

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地区;投资较少,力量薄弱。

(任意两点4分)

(2)规划:

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4分,如回答“一五计划”也可酌情给分)

(3)原因:

国内—近代中国始终未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国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孤立封锁中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4分)

38.

(1)格局:

两极对峙。

(1分)标志:

华约与北约的建立。

(2分)

(2)趋势:

多极化趋势加强。

(1分)

意义: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任意两点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