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961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docx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复和之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

复和之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

复和之战

广西龙州县水口关当面的中越边境,是沿巴望河由北向南走向。

平江自西向东从高平经复和流至水口关南侧与巴望河相切,然后向东南流入广西左江。

复和县城就位于水口关以西约12公里,向北22公里为广渊,有一条3号公路连接广渊、复和,再经巴望河上的中越边境水口大桥与水口关相通。

另从瞥敦附近分出一条公路向北通向格灵、广渊。

从复和县城有公路向西南行,经靠松山可通东溪,长约19公里。

这条路就是许世友要抓住的战机。

从高平战区的地理上看,从水口关沿3号公路向西北打,过复和、广渊,再转而向西,这才是到高平的主要道路,也是比较适合机械化部队开进的道路。

然而,广州军区对高平战役的设想是大迂回,大穿插的歼灭战,打向广渊等于是向高平地区中间切了一刀,堵不住高平越军的退路。

因此,复和至广渊方向并非是南集团的主攻方向,主要兵器、兵力集中到了布局关一带,要出奇兵穿插东溪迂回高平。

复和方向的进攻起到一个牵制越军兵力的作用,由42军125师配属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从水口关突破,夺取复和县城,再向广渊方向发展进攻。

[转自铁血社区]

水口关与复和交界的地区是亚热带丛林岩溶山地,除哥勘高地是土山,坡街南侧无名高地为土石山外,其余均为石山。

比高150至400米,多为东南、西北走向。

石山的山势陡峭且多岩洞,土山和土石山树木较少而杂草丛生。

山间的深谷、沟溪较多。

平江与3号公路平行,宽30-50米,水深4-5米。

平江与巴望河汇合处附近有一片河谷平地,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

河谷中间有独立石山,可构成火力支撑点。

村庄较多,路边有大片的甘蔗林,也是比较好的隐蔽阵地。

巴望河从北向南纵切中越国界,河宽30-50米,水深3-5米,流速0.7米/秒,两岸较为陡峭,很多地段难以攀登。

巴望河有一座水口大桥连接水口关,载重20吨,长54米,宽3.83米,高12.4米,混凝土桥墩,钢梁桥架,木板桥面,是周边进出越南的唯一通道。

越军将复和东南地区作为重点防御方向,在3号公路沿线地区配置了高平省队567团1营和团直属炮兵分队、复和县独立营、特工队、大弄公安营、青年冲锋队和300余名武装民军把守。

其中在波达、300高地、大弄、糖厂地域为大弄公安营和糖厂民军300余人防守,营指带主力在大弄;419高地东南石山、300高地北侧600米石山、坡街、瞥敦地域为567团1营1个加强连和部分青年冲锋队,主力在瞥敦西北独立石山和坡街南侧无名高地;博贝、班盖、哥勘地域为567团1营主力和部分青年冲锋队,主要兵力在哥勘高地和博德195高地;巴脱为567团直属炮兵分队和部分民军;325高地有特工队1个连和100余名民军;巴脱北侧有107火箭炮阵地,195高地有76野炮阵地,复和县东北附近有榴弹炮阵地。

越军在这一带大修防御工事,在水口关当面依托地形设置了三道防线。

在土山上、村庄里构筑有土木结构工事和A字型掩蔽部,外围有2-4道环形堑壕,以交通壕和地道相连接。

哥勘高地主峰有一条长10米、宽2米的坑道。

在石山利用天然洞穴构筑各种火力点,多数山脚构筑有堑壕,瞥敦西北独立石山和大弄北侧石山均有三层相通的大岩洞。

大弄糖厂和公安屯有地道,并有6个进出口与三面石山洞穴相通。

石山岩洞、公路拐弯处、隘路和山垭口等处设有高射机枪、轻重机枪和反坦克火器。

独立石山、甘蔗林处设有反坦克小组。

在大弄村、公安屯东南构筑有断续防坦克壕,在419高地南侧山垭口构筑有两道长20米、宽1.5米、高2米的石墙。

沿国界的主要道路附近设有反坦克障碍物和反步兵雷区、竹签阵和铁丝网。

越军因为兵力不足,在复和方向的防守并不是沿河设防,也没形成绵亘正面,而是依托能控制3号公路和周边主要道路交叉点的石山、村庄、工厂为支撑点,并以山上的岩洞和村庄、工厂的坑道、地道为骨干,结合野战工事,形成可以互相火力支援的环形防御体系。

进攻复和的42军125师不是42军的老部队,前身是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1968年9月才转隶42军,改称陆军第125师。

战前125师的3个步兵团中,只有373团全训时间较多,374团、375团都搞了8、9年的生产劳动,拿锄头比拿枪熟练,多年没有搞过班、排、连、营的进攻和防御训练。

基层军官大多是靠学政治和搞生产提拔起来的,甚至不熟悉本级指挥,军事素质和训练水平都比较一般。

1979之战时125师的主官是师长李庭阁、政委刘栋,副师长胡英、张全斌、王夫仁、隋宝峰、李新良、杜奉武等,42军副军長杨海水加强到125师实施组织指挥。

125师奉命配属炮兵第1师第209团2营、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还有工兵、汽车、军和126师舟桥各1个连。

在对复和地区的地形、敌情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决心在总攻发起后5-6小时歼灭复和地区越军,然后以一部兵力沿公路向东溪发展进攻,打通公路,主力继续北上直取广渊,歼灭广渊之敌,再向东打向下琅,威胁重庆,横扫高平东北地区之敌。

具体战斗部署是:

[转自铁血社区]

以373团配属375团2营担任穿插迂回任务,在弄温南北地段突破,首先由375团2营夺取谷芳附近各要点,掩护373团沿波安、克达、郭扩路线穿插;373团以3营占领班模,抢占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形成对内对外正面;团主力4-5个小时夺占班占西侧高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一举割裂越军防线,尔后配合师主力围歼复和地区之敌;另以2营5连于攻击发起前一天黄昏,沿杜幅、魁漂路线插至班柏以北、朗怀以南地区,抢占有利地形,积极打击和歼灭该地域之敌,策应团主力的行动。

374团担任正面主攻,配属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师炮兵团(欠85加农炮营部和1、3连)、炮兵第1师第209团2营(130火箭炮),在南起水口大桥,北至419高地间正面突破,夺取大桥,歼灭当面之敌,然后沿3号公路向复和县城实施主要突击。

375团主力为师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125师侦察连配属375团特务连侦察排,向复和县城北侧的323高地进行敌后穿插,争取在24小时内到达指定位置,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配合师主力歼灭复和地区之敌。

巴望河是分隔中越两国边界的天然屏障,水深岸高,难以徒涉。

大部队要想迅速过河,就必须夺取水口关通向复和的唯一一座公路桥水口大桥。

守卫水口大桥的是越军大弄公安营的1个加强排。

桥头西侧放了1个加强班,修筑有7个火力点,前沿筑有堑壕和半覆盖交通壕,与纵深工事相通,构成正面、侧射、倒打的交叉火力网,可控制河面至对岸中国一侧地段;桥头以北约250米处有2个班,配置有轻、重机枪火力;过了桥头检查站向北的公路地段埋设有防坦克地雷,桥头东侧沿岸高草地埋有防步兵绊发地雷;从桥中央到越南一侧桥头,设置了多道各种类型的铁丝网。

越军还做好了炸毁大桥的准备,在桥基埋放了1吨半炸药,分9层安置,每层安置有防步兵、防坦克拉发和压发地雷,共37枚,以及诡计装置,以电线连接电雷管控制,并以一条管道保护电线。

担任正面主攻的374团战前紧急从乙种步兵团扩编为甲种步兵团,补充了1200余名新兵和各种装备。

其时的团主官是团长贾富坤、政委刘庆功,125师副师长李新良、副政委刘文奎下到374团加强指挥。

面对越军如此森严的防守,374团也针锋相对地出招。

考虑到水口大桥可能一时难以夺取,师、团首长决心将主要兵力兵器配置于水口关北侧至419高地东南侧地段,强渡巴望河突破越军防御,沿203高地、大弄公安屯、坡街南侧高地、哥勘高地、195高地地域向复和县城实施主要突击,并夺占水口大桥。

同时以1个加强步兵营沿那立、荣山、谷单插至325高地西北侧,夺占325高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并打通复和至卡林公路。

歼灭复和地区之敌后,转为师预备队。

具体部署是:

[转自铁血社区]

2营(欠5连)配属火焰喷射器3具,在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2连、3连的支援下担任主攻,在311高地南侧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炮火准备时在板棒西侧巴望河架设两座人行浮桥,在24号界碑南北两侧突破越军防御,沿203高地、大弄、哥勘、195高地向复和县城实施主要突击。

3营(欠8连)配属团82无坐力炮连3排、火焰喷射器2具,在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1连支援下担任助攻,在浦皿东北侧无名高地以东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炮火准备时,在浦皿西侧巴望河架设两座人行浮桥,在419高地东南侧地段突破越军防御,首先攻歼马鞍山、300高地和坡街南侧无名高地之敌,控制公路,尔后配合团主力围歼复和之敌。

1营配属师防化连3班1个组、团82无坐力炮连1排、团工兵排3班1个组、15瓦电台1部为穿插营,在总攻发起前一天利用夜暗进至410高地、452高地之间荫蔽,于16日19时开始沿403高地西南侧无名高地、那立、班隆西南侧、荣山西侧、谷单路线穿插。

于17日6时前秘密插至续美附近展开,夺取325高地。

尔后,以1个加强连的兵力坚守325高地,营主力迅速夺取公路两侧有利地形,形成对内对外正面,控制复和至卡林的公路,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配合团主力围歼复和之敌。

5、8连为团、营两级预备队。

5连配置在那蒙东北侧无名高地附近,进攻发起后,随4连后跟进,准备在糖厂或博德附近加入战斗;8连配置在浦皿东北侧无名高地附近,进攻发起后,随7连后跟进,视情况加入战斗。

团特务连侦察排配属工兵排1班、82无坐力炮连2排、2营机枪连3排,组成夺桥突击队,配置在水口新街附近。

炮火准备时夺占水口大桥,捣毁炸桥引爆设施,排除爆炸物,保住桥梁,保障师、团主力按时渡过巴望河。

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配置在314高地东侧附近公路两侧地域,炮火准备时高速进至水口旧街附近泛水,在波达南侧上岸,按任务区分,加入步兵战斗队形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

[转自铁血社区]

团炮兵群由师炮兵团(欠85加农炮营部和1、3连)、炮兵第1师第209团2营编成,在那噤、弄在、哪造地域占领发射阵地,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

团100迫击炮连在那蒙东侧占领发射阵地,首先向兴隆准备火力,支援团侦察排夺桥,尔后向波布、坡街转移火力,支援步兵冲击。

团反坦克预备队由师炮兵团85加农炮营2连编成,配置在那板附近,进攻发起后,视情况向前机动。

团指挥所于2月17日2时前在311高地南侧开设完毕,进攻发起后,向203高地转移。

1979年2月16日3时,374团1营由八角山出发,当日5时进至416高地附近荫蔽待机。

16时,1营开始行动,于18时秘密越过国境线,沿那立、亭分、续美向325高地穿插。

16日19时40分,团侦察排加强1个工兵班由那板出发,经弄在于21时30分隐蔽进至水口镇南侧,并将渡河器材运到距河岸150米处。

22时30分,守桥的边防分队撤离桥头,由侦察排1个班接替,当面越军并未发现中国军队的企图。

[转自铁血社区]

17日6时40分,125师的师、团炮兵群对边境当面的越军15个目标进行了15分钟的火力急袭。

同时工兵出动,分别在马鞍山东侧、300高地东侧越军前沿障碍物中进行“320”抛射爆破开辟通路。

所谓“320”抛射爆破,就是用炸药来抛射炸药包。

具体操作方法是:

在地上挖一个直角斜坑,斜面角度根据抛射距离决定。

将坑挖好后,在坑底挖一条抛射药槽,安置好抛射炸药,然后再在坑里放上待抛射的炸药包。

发射前在安全距离上以起爆器或导火索引爆抛射炸药,直接将威力巨大的炸药包抛到要攻击的越军阵地上。

这种爆破法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创造的。

当时因为解放军装备落后,炮火薄弱,因此创造了这种爆破法以加强攻坚火力。

在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围攻据守双堆集的国民党军黄维兵团时,为弥补攻坚炮火的不足,就大量使用了汽油桶抛射炸药包,打出去漫天飞舞,威力巨大,守军阵地上往往被炸得尸骨无存,因而被国民党军称为“没良心炮”。

“320”爆破法的缺点是抛射距离短,难以隐蔽机动,容易被对方攻击,只能在特定的战场环境下使用。

如今中国军队早已不缺火炮,“320”爆破法主要用来引爆敌方雷区。

使用时将大的炸药包分解成众多的小药包,极大扩展了抛射的散布面。

在炮火准备的同时,374团夺桥突击队分成2组,在桥头东侧乘竹排渡河,7分钟1个排即渡过巴望河。

突击队上岸后,即以工兵爆破开路。

距桥头还有20多米时,因炸药一时送不上来,时间紧迫,突击队投掷手榴弹引爆地雷冲过雷场,向桥头发起冲击。

桥头西侧的越军急忙以火力封锁道路,对岸的374团炮兵群和师炮兵群的152加榴炮营迅速以密集炮火压制越军火力。

突击队前仆后继地突进,很快冲进桥头越方检查站,又以2个班交替掩护,坚决向桥头西侧攻击。

守卫的1个班越军被对岸炮火打得晕头转向,又没想到突击队冲锋如此迅速,来不及出去炸桥即被击溃,部分被打死,其余逃走。

突击队于6时55分夺取了水口大桥,随后剪断了炸桥的引爆电线并排除了地雷。

战后,374团特务连侦察排被广州军区授予“抢占水口大桥英雄排”荣誉称号。

374团的2营、3营出动了4个步兵连,乘着炮火准备,与师运动保障队一起在24号界碑以南、以北的巴望河上15分钟即架设了五座宽0.8米,长约50米的竹木结构人行便桥,同时以“320”爆破和各营、连的迫击炮在岸边的障碍物中开辟出了五条通路。

至6时57分,374团的4连、6连、7连、9连全部渡过巴望河,随后展开向纵深发展进攻,5连、8连为预备队随后跟进。

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原准备在水口关南侧涉水渡河,因巴望河岸石壁陡峭,未能成功。

在水口大桥被迅速夺取后,即改变道路,于7时20分在炮火掩护下高速冲过水口大桥,然后沿公路前出加入步兵战斗队形,以坦克1连支援步兵7连,坦克2连支援步兵4连,坦克3连支援步兵6连进行战斗。

在左翼,2营4连进攻203高地,以3排正面攻击,1排从右侧夹击守敌。

在3排遇到越军火力阻击时,连长命令4连以82无坐力炮和40火箭筒逐个拔点,步兵迭次跃进,仅10分钟就攻上了203高地。

4连继续向大弄方向发展进攻,突然遭到203高地地道中越军残存火力点的倒打火力袭击。

连长命令重机枪压制敌火力点,同时令2排占领203高地南峰,3排从高地两翼进行搜索。

3排搜索至北峰陡壁处发现越军一个暗火力点,即用爆破筒将其炸毁,毙敌3名。

至7时40分,4连全歼了203高地守敌。

[转自铁血社区]

2营6连在4连南侧突破,先是歼灭了水口大桥方向沿公路向203高地逃跑的越军8名,然后于7时53分攻占越军前沿阵地兴隆,继续向那潭、糖厂方向进攻。

在右翼,3营7连在连长张华东、指导员钟六华率领下进攻马鞍山和300高地。

7连是广州军区授予的“硬骨头六连式连队”,是军区的标兵。

7连以1排加强7班攻击马鞍山,2排攻击300高地,3排(欠7班)为连预备队。

炮火准备的效果很好,1排兵分四路交替掩护前进,以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开路,15分钟即攻上马鞍山东南主峰。

7班也迅速前进,消灭了马鞍山南侧农场被炮火炸得七零八落的1个排残敌。

随后又经25分钟战斗,1排攻占了西北次峰表面阵地。

整个战斗中,1排以伤亡8人的代价歼灭守敌约1个排,摧毁越军火力点8个,毙敌23名。

2排采用正面攻击,侧翼迂回的战术,比1排晚3分钟攻占了300高地,歼敌1个班。

8时30分,1排奉命收拢部队向坡街方向进攻。

刚下了马鞍山,即遭到西北次峰半山腰岩洞中的越军火力射击,伤、亡战士各一人。

因越军忽打忽停,很难发现其火力点位置,副连长兰克勤指挥82无坐力炮占据有利发射位置,然后让战士摇动树枝、甘蔗诱敌暴露目标,接着连发2弹,将越军火力点摧毁。

8时40分,7连继续向坡街方向突击前进。

与此同时,营指挥所也到达坡布东北侧地域,距离前沿约800米。

3营9连在副营长黎兆平与连长刘炽芳指挥下,从7连北侧直接向坡街方向穿插。

7时10分,9连攻占419高地东南侧山垭口,歼敌5名,随后继续向坡街东北侧无名高地穿插。

前方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峡谷,地形复杂,最宽处不足400米,窄处只有不到100米,谷内满是高可过人的茅草、灌木,两侧的石山不能攀登,上面有许多天然岩洞,便于越军隐蔽伏击。

因山高、距离远,2瓦和884步谈机均无法与团、营联络,失去了联系。

副营长黎兆平与连长刘炽方,指导员王定南沉着果断,按既定决心带领连队继续攻击前进。

进至山谷中部时突遭越军三面火力袭击,刘炽方连长命令8班和连火力队打掉袭扰之敌,连主力不与越军纠缠,迅速前进。

9连一路消灭小股袭扰越军十余人,于9时50分进至坡街东北侧无名高地。

随后9连以2、3排从南侧和东侧同时发起攻击,迅速冲上高地,用炸药、火焰喷射器攻击坑道、山洞之敌,于10时50分攻占了坡街东北侧无名高地表面阵地,控制了坡街守敌沿公路向北逃跑的道路。

随后各班排转入肃清残敌,战斗于12时结束。

整个穿插战斗中,9连先后攻克7个高地,炸毁屯兵洞3个,不计隐蔽工事内被歼之敌,共歼敌30余人,缴获机枪5挺、40火箭筒2具、冲锋枪4支、步枪及各种弹药一批。

3营指挥所接到战报后,营长胡建军当即命令9连巩固阵地,并以火力对坡街南侧和东南侧无名高地实施佯攻,配合7连从南侧发起进攻。

左翼的2营4连继续向大弄方向进攻。

在进至大弄公安屯东南一线时,遭到越军火力阻击。

坦克2连迅即赶来驰援,以坦克炮和高射机枪开路,4连步兵逐次跃进,至12时10分攻占了大弄表面阵地。

4连以为大弄越军已经跑了,便继续向糖厂推进。

与此同时,2营6连在坦克3连支援下,攻占那潭,也从左翼扑向糖厂。

[转自铁血社区]

坦克2、3连沿公路冲击速度很快,超过了步兵战斗队形,进至糖厂西侧时陷入了越军火力网。

后边的2营4连在推进至大弄北侧与糖厂之间开阔地时,遭到隐藏在大弄地道和暗火力点中的越军返射袭击,一时受阻没有跟上来。

坦克2、3连没有步兵掩护,先后有6辆坦克被击伤。

2连连长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并操炮射击,先后摧毁越军4个火力点。

3连303车在激战中中弹,一、二炮手牺牲,排长胡琪忠多处受伤。

战士劝他下车,他说:

“党把坦克交给我,只要我活着就要继续战斗!

”胡琪忠以惊人的毅力边装弹边射击,先后摧毁越军火力点8个和机枪、火箭筒、无坐力炮一批。

战后,广州军区授予303车“英雄车”荣誉称号,授予胡琪忠“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2时许,坦克2、3连奉命后撤。

团指根据当时的地形、敌情,判断越军利用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固守抵抗,地形对攻击部队不利,必须逐点攻击、逐点肃清。

决心重新调整战斗部署,命4连返回大弄北侧,与6连协同,逐点逐房攻击肃清大弄之敌。

下午,在返回的坦克2、3连支援下,2营4连从大弄北侧和东北侧,6连从大弄西北侧,同时向大弄发动进攻。

这次以坦克炮、82无坐力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开路,打、炸、喷、搜相结合,注意清除地道和暗火力点中的守敌,逐点逐房攻击前进。

至18时,攻占了大弄大部分地区。

在围攻大弄公安屯大院时,守敌退入地道顽抗。

当攻击部队炸开地道并对地道內之敌喊话时,遭到守敌呼唤来的巴脱附近的越军火箭炮袭击,4、6连战斗队形被打乱,遭受了一定伤亡。

鉴于天色已黑,攻击部队伤亡较大,建制已经混乱,团指命2营收拢队伍,补充弹药,准备调整部署再战。

17时,坦克2、3连也撤到了203高地。

右翼3营那边,11时许,坦克1连支援步兵7连沿波布、东连向坡街南侧和东南侧无名高地攻击前进,营指挥所率预备队8连紧随跟进。

7连的尖刀3排进至东连村西北侧开阔地带时,遭到瞥敦西北侧独立石山、甘蔗地和坡街东南侧无名高地越军猛烈射击,同时后方又遭瞥敦越军迂回攻击,东连地区也有部分残敌射来倒打火力,3排当即伤亡8人,前进受阻。

坦克1连向前以火力压制阻击之敌,由于步兵未跟上,东连小股残余越军利用甘蔗地掩护,隐蔽接近以火箭筒发动袭击,坦克1连先后被击毁击伤3辆坦克,只得就地组织防御,等待步兵靠拢。

7连攻击受挫后,连长张华东一面组织连队以班组为单位,互相掩护,搜索歼灭出击之敌,一面将情况向营指报告。

胡建军营长指示7连暂停攻击,以3排监视坡街南侧无名高地之敌,用火力牵制敌人,连主力调整后再行攻击,并组织抢救伤员。

营指随后组织营火力队、炮兵连对越军火力点进行压制,支援7连战斗。

坦克1连也奉团指命令后撤,连长温勇主动指挥坦克以火力掩护步兵先撤,在回撤途中又遭越军反坦克小组伏击,被击伤坦克1辆,温勇连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对于下午的战斗,贾富坤团长命令3营各攻击步坦分队采取逐点攻击、逐点肃清的战术推进,并以部分兵力以小组战术各个歼灭分散游击之敌。

营长胡建军、教导员吴茂填根据团长的命令,决心采取以分散对分散,以小股对小股,用迫击炮、无坐力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武器打、炸、烧,逐点、逐片实施清剿。

首先歼灭甘蔗地里的游击之敌,尔后再逐个夺取坡街南侧诸高地。

[转自铁血社区]

7连奉命立即行动,以1排分成若干战斗小组,逐片清剿甘蔗地之敌;2排配合3排在坦克1连支援下先夺占坡街东南侧无名高地,再攻歼南侧无名高地之敌。

副连长兰克勤和1排长张小波迅速将1排编成9个战斗小组,将火箭筒、轻机枪、82无坐力炮、火焰喷射器分别编配到各战斗小组,然后在团、营火力掩护下,对甘蔗地里之敌进行拉网搜剿。

战士们不留死角地搜索前进,发现地洞即用火焰喷射器、手榴弹进行攻击,将越军闷进去,赶出来,挨个歼灭。

至13时,肃清了甘蔗地里的游击之敌。

13时30分,7连1排、3排从东南侧、2排从东侧,在连火力掩护下采取交替掩护,分组跃进的方法通过了越军火力封锁区,逼近坡街东南侧无名高地。

胡建军营长又命令8连指导员李远乃率领3排加强7连攻击,从东侧实施助攻;9连从东北侧向坡街之敌实施夹击。

因坦克1连先前损失较大,不再担负前进任务,在7连战斗队形之以火力支援步兵进攻。

贾富坤团长也将团100迫击炮连加强给3营,与3营炮兵一起用延伸射击的方法掩护步兵冲击。

战斗打响后,3营各分队坚决攻击前进,小群多路,三面夹攻,很快夺取越军第一道堑壕,并继续向主阵地冲击。

在团、营炮兵和坦克火力支援下,于15时53分攻占了坡街南侧和东南侧无名高地,歼敌约2个排,打开了通向格灵的道路。

随后3营转入肃清残敌,并以9连在坡街东北侧、7连在坡街南侧、8连在坡街东南侧无名高地构筑工事,巩固已得阵地。

在17日的战斗中,3营勇猛攻击,成为全师当天唯一完成攻击任务的步兵营。

共毙敌120余人,缴获步枪和冲锋枪20余支、轻重机枪10挺、火箭筒3具、60炮2门、各种子弹五千余发。

3营也牺牲13人,负伤数十人。

从17日夜至18日拂晓,班盖、哥勘、谷芳的越军先后向3营阵地进行了3次反击和4次炮击,均被3营粉碎。

执行穿插任务的374团1营出境2个小时,到了那立,接到军前指命令,为不使过早暴露全军的进攻意图,又原路返了回来。

17日凌晨2时,374团1营再接军前指命令,按原路线出境穿插,算是折腾了一回。

通过那立以后,配属的15瓦电台发生故障,2瓦电台和炮兵前观电台因山高、距离远也无法沟通,与团指联络中断。

因电台怎么也呼叫不到1营,374团几位领导不知道对报务员发了多少次火,可谁也没有办法。

好在1营兼程前进,于17日晚顺利插至续美附近,没有造成实际上的贻误战机。

担任奇兵穿插任务的是373团,插向复和侧后的班占地区配合师主力歼敌,125师也搞了一个大迂回,要一举吃住复和地区越军。

373团是125师的主力团,其时的团主官是团长马永志、政委刘孝信。

这次进攻作战,团指决心以2营5连为穿插先锋,于17日零时秘密出发,沿杜幅、魁漂插至班柏以北、朗怀以南地区,抢占有利地形并歼灭该地域之敌,保障团主力穿插的侧翼安全;团主力在配属的375团2营配合下,从弄温南北地段突破,沿谷芳、波安、克达向复和县城北侧穿插,配合师主力包围歼灭复和之敌。

[转自铁血社区]

17日6时40分,师炮兵群开始炮火准备,工兵在弄温南侧开辟出三条通路,375团2营利用炮火准备效果,顺利通过巴望河,向守敌发起攻击。

7时30分,5连夺占了弄温西侧山垭口,6连抢占了294高地西北侧鞍部,营主力向357高地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