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950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docx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精品

初中历史高频考点

中国古代史

1.(商)司母戊鼎: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西周)利簋:

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

3.(商周)甲骨文: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战国)商鞅变法: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战国)都江堰:

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成为(“天府之国”)。

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6.(西汉)丝绸之路: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打破了(东西方文明)的隔绝状态,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7.(西汉)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8.东汉蔡伦造纸术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9.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10.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11.西汉司马迁《史记》

12.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3.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14.南北朝祖冲之《缀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大明历》

15.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16.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7.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18.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9.(隋朝)科举制: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0.(唐朝)曲辕犁:

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21.(唐朝)筒车:

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提高了(灌溉)效率。

22.(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3.唐诗: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白居易(山西人)

24.唐朝书法:

颜真卿、柳公权

25.唐朝绘画:

阎立本《步辇图》、《送子天王图》

26.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27.(北宋)宋辽议和:

“澶渊之盟”

28.(南宋)郾城大捷:

岳飞抗金、“岳家军”

29.(元朝)在西藏设置(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0.宋词: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

3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3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3.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4.宋代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5.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6.元朝王祯《农书》

37.(明朝)郑和下西洋: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目的(远扬国威)。

38.(明朝)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39.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40.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1.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42.明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43.明小说: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

44.明戏剧:

汤显祖《牡丹亭》

45.明地理: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46.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47.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48.(清朝对边疆地区的巩固)东北:

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东南:

设置台湾府

西北: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平定葛尔丹叛乱

西南:

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9.清小说:

《红楼梦》曹雪芹

50.清典籍:

《康熙字典》(康熙时期编纂)

《四库全书》(乾隆时期编纂)

 

中国近代史

1.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开端。

5.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6.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运动,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8.1915年,新文化运动,胡适、李大钊、鲁迅,提倡民主与科学,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9.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2.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13.1927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4.1934-1936年,红军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5.1935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6.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7.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8.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0.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21.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8年,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938年,保卫大武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1937年,平型关大捷(山西),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0年,百团大战(山西),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8年,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1948-1949年,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1948-1949年,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中国现代史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1950-1953年,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1950-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1953-1956年,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1956年,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9.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0.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1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12.1978年,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对外开放的特点:

引进来到走出去,主动融入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5.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6.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7.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全方位外交理念: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史

1.四大文明古国:

(地图从西向东)

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象形文字、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梵文、种姓制度、佛教

古代中国文明:

黄河和长江、甲骨文、青铜器

2.西方文明的起源:

希腊雅典(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建筑:

帕特农神庙

古希腊学者:

德谟克里特(原子论)、苏格拉底(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3.西欧庄园:

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4.城市自由和自治的手段: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5.大学: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6.大化改新: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7.欧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农村(租地农场、富裕农民)

城市(手工工程、市民阶层)

8.文艺复兴:

根本原因:

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9.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10.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了君主立宪政体,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11.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787年颁布了1787年宪法

12.1789年,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拿破仑法典》: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3.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蒸汽机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4.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15.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发展:

(亚非拉)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印度民族大起义(亚)

一战后: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亚)、埃及华夫脱运动(非)、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拉)

二战后:

万隆会议(亚非)、非洲独立(利比亚、纳米比亚)、古巴革命(拉)、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拉)

16.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17.1861-1865年,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18.1868年,明治维新,德川幕府推行的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黑船事件加深日本民族危机,面对内忧外患,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19.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爱迪生(白炽灯泡)、本次(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弟(飞机)、诺贝尔(炸药)

21.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物种起源》(严复翻译为《天演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22.一战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4.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稳定,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25.1921年,新经济政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6.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933年,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26.二战历程:

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战的转折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中国主权受到侵犯)

27.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影响: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8.1947-1991年,冷战,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发表)

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华约”的成立

28.世界两大组织:

联合国(政治)、世界贸易组织(经济)

29.世界格局:

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

美苏冷战(雅尔塔体系)

冷战后:

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