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764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docx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

官员博客的双面判断

博客,这个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正在迅速地延伸到政治生活领域。

日前,郑州市物价局局长、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都以自己的实名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

尽管官员博客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但其关注度之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鲜明反对者有之,赞同支持者有之。

浮出水面

  在国外,官员开博客已屡见不鲜。

美国布什、英国布莱尔、韩国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

在美国,博客介入选举已是司空见惯;总统候选人没有博客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已经成为他们问鼎白宫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我国,官员尤其是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开设博客,还是一件新鲜事。

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

2006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两会博客”,被认为起到“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与参与政治决策”的良性作用,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一些厅局级官员博客也纷纷亮相。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开博客的官员大多集中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卫生、教育、物价等领域。

客观来看,这些领域争论最多,官员表态往往动辄得咎,陷入口水战中,这些官员在加强官民交流的同时,无疑也面临着挑战。

  “医生哥波子”,是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自称,也是他的博客名。

“医生哥”,指较年长的医生;波子,则是廖新波的粤语昵称。

自从2006年4月份正式推出博客以来,廖新波的网上人气可谓直线攀升,目前居人民网第七,在新浪广东博客网排第六。

在网络海洋中,被淹没的博客以百万计,而“医生哥波子”能脱颖而出,博客主人的官员身份自然起了很大作用。

廖新波坦言:

在博客中,自己千方百计淡化“官”的身份,尤其是杜绝官腔,从不回避诸如“

医疗体制改革基本失败”、“医院不应该反哺政府”等一系列尖锐话题。

  和卫生系统一样,物价系统的一举一动也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

2006年4月初,郑州市2005年度市直机关民主行风评议结果出炉,郑州市物价局在51家市直单位中排名倒数第一。

怎样取得市民理解?

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想到了开博客。

4月26日上午10时,陈军安的博客正式开通。

陈军安表示,开博是因为意识到了物价局工作在公众形象中改善的重要性。

陈军安的博客刚开通,就被网友称为“涨价局局长”。

与“医生哥波子”定性私人博客不同,陈军安表明自己的博客是工作博客,是代表物价局的博客。

现在,物价局职工经常上博客与市民沟通和交流。

根据博客留言整理出群众意见,物价局对出租车的价格调整、油价运价联动、教育、医疗卫生和

房地产等收费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

  无独有偶,2006年4月,新浪名人博客频道出现一个新面孔———“中国第一公安博客”。

据称,模板的底色是警徽蓝,麦穗环绕的警徽寓意警民同心,太行山代表河北,华表象征中华民族,背景音乐则是《人民警察之歌》。

“中国第一公安博客”的称呼,源于网友的提议。

两个月后其点击量达100万,曾跃居新浪博客排行榜第18位。

此后,青岛、贵州等全国各地政府部门或官员陆续跟风,争先恐后开通网上博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博客正在成为官员与民众联系的新途径。

  正面判断

  从最初的人大代表公开邮箱、官员上网答网民问、到今天官员开博客,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网络行政悄然前进的脚步,官员博客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行政模式,是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与时俱进的体现,从这一角度来说,无疑值得鼓励和提倡。

  官员博客有利于表达民间诉求。

一方面,官员博客绕过了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抛弃了陈规陋习、繁文缛节与公文“旅行”,成为一个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最为直接的民情官意的互动站,让民间的诉求及时传递到政府各级部门。

另一方面,民情也可以通过官员博客平台直达,那些可能在各级行政部门中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扣留和拖延的信息,得以完整地呈现在当地最高决策者面前,从而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保障官员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

官员通过疏理与过滤,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渐进式地推动政治文明发展。

  官员博客有利于建立官民互信关系。

与明星相比,官员更需要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与其他交流方式相比,博客具有无可替代的公开、透明、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

网上的零距离接触,消除了时空的障碍,消解了身份的差异,消融了官员的神秘感,有利于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官员博客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奇,更多的是施政新理念。

作为

公务员,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依靠博客这个手段,将会是倾听群众呼声、加大施政广度的新尝试。

  官员博客有利于实现网络民主。

网络民主是实现草根民主的一种新途径,网络中尽管有时也会宣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观点,但这是草根民主无法避免的,只要加强网络管理,“官员博客”将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政议政的良好平台,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进程。

同时,官员的心声诉诸博客,通过博客向社会大众展示自己的才华,加强对本职工作的研究,既能增加亲和力和感染力,又不会构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网民发表了什么看法,官员回不回应,何时回应,怎样回应,都一一呈现在公众眼前。

  三大疑问

  官员博客会不会成为政治秀?

官员博客能否真正解决问题?

官员博客一直无法摆脱这样那样的质疑。

  官员博客能否承担公众期待之重?

官员博客可以了解一定的民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如果以为一个博客就真的能有多大的效用,无疑有拔高之嫌。

其实,官员博客和市长热线、局长电话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在现实中的好官,才可能成为网络上的好官。

很难想象,一个官员在现实中漠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现实途径都不用好用足,在博客上又能有多么积极而见实效的举动。

更好地完善已经普遍建立的政府网站,让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充分发挥沟通网友的作用,才是一个更具有制度意义的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博客只是起补充作用,而不是起代替作用。

如果政府真的把民意当回事,不必强求开不开博客,而应该从方便民众与政府沟通出发,不拘形式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并且对民意诉求真听真信真办,只有把心交给了民众,才能让民众感到可信实在。

  官员开博热会不会昙花一现?

前几年,政府部门开办网站,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渠道,但建成后如果不能很好管理,仍然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官员博客是否也会这样,目前尚难预料。

一位资深人士在浏览这些政府博客后笑言:

“我们的政府博客完全没有个性,都是官样文章。

”同时,在博客上写作,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长期把博客做好,很有困难。

去年“两会”后,不少代表委员停止更新自己的博客,还有一些即将准备息博,就很能说明问题。

其实,我们要让政府更加接近民众,更好地接触民意,体现民主精神,完全可以去努力完善我们的民主制度,而不必依靠私人性很强的博客。

  如何规避官员博客公私不分?

官员通过博客取得网友信任,是基于其博客的私人性。

在私人性的博客空间里,讨论公共问题,往往导致公中有私,私中有公,最后导致公私难分,让很多公共问题更加复杂。

公私不分容易打破正常的秩序,出现公权私用、以公谋私。

因为在我国的政治框架内,政府官员的发言并非个人的、随意的,如此背景下的博客,将必然引发“身份”的矛盾和冲突。

“你的发言是代表了普通博客还是政府官员呢?

是个人的看法还是集体的看法呢?

”如果是官员个人的话,而且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反映出来的话,那才是真正的博客。

但他能坚持多久呢?

因为博客的维护是很麻烦的,除非有专人给他做。

这样,那味道就又变了,又变成新闻发布了。

这跟博客的原创性、个人性和草根性相违背了。

而且,有的官员借助博客做一些给自己个人形象加分的“出位”事情,平时也只关注自己的点击率,因刻意迎合网民而本末倒置,可能导致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为经常上博客的网友左右,从而偏离其公共性。

  多年前,我们还不知博客为何物,今天也还看不出博客在将来会有怎样的空间,它在政府架构中的角色也还有待探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官员博客采用的是新技术,暴露出来的是新问题,解决的却是官民关系的老问题。

  博客正年轻,官员博客更是。

官员“空壳博客”何去何从

江西文明网在全国首开了一个特殊的官员博客群,江西99个县(市、区)已有66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在此实名开通了“民生博客”。

网上66位县级领导名字与照片一目了然,点击即可进入其个人博客。

但有一部分没有原创博文,全是会议讲话、致辞等,对百姓反映的问题无回应,有的是做秀应景跟风博客,有的半年不更新,甚至是“空壳博客”,这些博客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不满。

江西文明网在全国首开了一个特殊的官员博客群,江西99个县(市、区)已有66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在此实名开通了“民生博客”。

网上66位县级领导名字与照片一目了然,点击即可进入其个人博客。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先后开设的这些“官员博客”,博客质量参差不齐,有不少开得有声有色,一天发3篇博文,有本土介绍、时事思考,有回应网友…甚至部分博客被网友戏称为“第二信访局”。

但也有一部分没有原创博文,全是会议讲话、致辞等,对百姓反映的问题无回应,有的是做秀应景跟风博客,有的半年不更新,甚至是“空壳博客”,这些博客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不满。

网友热捧,空博也夺数百点击

从去年8月2日开博至今,南丰县委书记傅清每个月都会发表文章,至今已有17篇日志,其点击量以76969人次位居“民生博客点击排行榜”榜首。

相比傅清,东乡县县长胡领高的博客人气虽稍逊一筹,点击量位居第五,但文章数量位居榜首。

从今年5月31日开博至今,已发表29篇文章,一日发表2文的现象频繁出现。

然而66个“民生博客”中,像胡、傅这等勤奋的“写手”却相对较少。

截至昨日发稿时,仅10个博客的文章数量超过10篇,其中仅发表了1篇文章的博客高达10个,而空博则有2个。

尽管如此,这些博客还是博得百姓热捧,即使空博也不乏光顾者。

如宜丰县县长邓伟的博客点击量高达505次,横峰县县长何金铭的博客点击量也达到309次。

“空博并不奇怪,因为有的官员写博客态度积极,但也有人感觉不适应或没有时间”,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自己去年也曾在孩子的指导下开过博客,但由于业务繁忙,自己也从未发表过文章,也鲜少登录。

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既然开通了博客就要好好经营,频繁刊登文章,空白博客有损政府形象”,因此他表示自己也准备在江西文明网重新开设一个博客。

针对此,中组部某官员在谈到个人对此事的看法时也认为,“空白博客影响政府形象,领导干部要注意此问题,既然开设了博客就一定要及时更新”。

“不排除少数官员做秀”,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官员博客蔚然成风,难以避免部分官员“形式大于内容”的空洞做秀成分,“这样的官员,即使写文章也不一定能发挥实质作用”。

但他同时认为,随着网络影响日益扩大,空博现象会越来越少。

此点目前已得以证明。

10月11日晚,芦溪县委书记吴运波与湘东区委书记曹光亮的博客还是空白,但昨日上午两人都发表了1-2篇文章。

对于空博,陈东有的态度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江西省并未强制要求地方官员开设博客,所有博客均为个人自觉自愿开设”,陈东有透露说,尽管“民生博客”最近被宣传得沸沸扬扬,但江西省并不会将其作为年度考评标准,“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讲话稿成博文,个人思考缺失

在南丰县委书记傅清的博客中,推销本地蜜桔、公布政府督办情况,元旦写《元旦致辞》、五一劳动节发表《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我感动》,去年10月更是以《南丰蜜桔“安全、有机、健康”》、《请大家放心食用南丰蜜桔》等博文帮助南丰蜜桔畅销。

内容与实际天衣无缝的契合,也使其博客以高人气位居民生博客点击量之首。

但与傅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官员的博客成了会议讲话稿、媒体采访报道的“资料库”。

截至记者发稿时,66个博客中,明确表明“某某会议讲话”的讲话稿多达67篇。

讲话稿、致辞甚至成了部分官员博客的主流文章。

如武宁县县长沈阳的博客,从今年6月22日开通至9月10日最近一次更新,5篇文章均为各类会议的讲话与致辞。

点击安福县委书记刘永杰的博客,3篇博文分别为新华社、香港商报等媒体的个人专访。

同时地方介绍、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了部分博客的“家常菜”。

如共青城管委会主任夏兴唯一的博文便是今年1月15日发表的《共青城———鄱阳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介绍当地面貌。

个人思考的缺失,以至于网友“四海漂客”10月6日在南昌县委书记汤成奇的博客中评论道:

“当书记要有点自己的思想,大话空话就不要写了,唱高调到电视台、报纸就可以了,多讲些民生就好了”。

“让官员能够将其所思所想写出来与民众进行交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汪玉凯对此现象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官员博客不同于以往普通民众的个人博客,明确身份的官员代表政府形象,言论稍有不适将影响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

中组部某官员对此也深表赞同,指出应当以辩证观点看待讲话稿成为博文一现象,因为“领导干部的言论并不仅仅代表个人,而直接关乎政府决策”,而经过集体研究讨论的会议讲话稿从某种程度上则能够代表一级组织的决定,由此他建议官员博客要“谨言慎行”。

如何在保持正确决策高度的前提下,又使得博文内容丰富可读?

汪玉凯给予了建议———将官员个人博客与政务博客相结合。

网络问政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

“分宜一中附近五楼以上楼层这段时间都没水,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请县领导赶快想办法。

”网友simon9月18日在分宜县县长姚灵目的博客中如此留言。

安福县委书记刘永杰的博客中,网友ANFURENMIN于10月8日留言:

“文苑路上的垃圾站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建议调整工作时间……”类似此类的留言,几乎打开每个官员的博客均可看到,以至于部分博客被网友戏称为“第二信访局”。

此类留言,在汪玉凯看来,正是印证了官员博客是一条“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有力渠道”。

他认为,官员开通博客,表明网络民主、网络解读已作为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中国社会崛起,百姓通过网络与官员实时沟通,已成为目前百姓参与政治的一条重要路径;政府借助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能够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成为与民众沟通的有力渠道。

然而民众在网络上的呼声是否能够得到重视或有求必应?

东乡县县长胡领高的博客中,几乎每一篇博文后面都有大量网友评论,而胡领高本人也间或给予回应。

几日不回,还特意于9月28日发表文章《未能及时回复,见谅!

》予以声明。

但与胡领高相似的官员却少之又少。

记者调查发现,针对网友评论予以回复的博客不足三分之一。

官员以政府人员身份开通博客,是否一定要回复网友问题?

陈东有表示,“目前江西省委并没有对博客进行统一管理,博主是否回复要尊重个人意愿”。

而中组部某官员谈到个人看法时认为,“既然开通了博客,就要及时回复,与网友沟通,以展现政府形象”。

汪玉凯也深表赞同,认为“所有官员都不能忽视网络言论”,因为网络已成为中国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官员博客是否造成资源浪费?

早在2008年上半年,江西省就开通了问计网,通过此征求群众对于政府决策的意见建议。

江西省内的四大新闻网站江西文明网、大江网、今视网和中国江西网都不定期邀请各级领导做客与网民对话。

网络已成为江西政府政务办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在中国目前,领导与网友进行网友对话也已屡见不鲜,江西官员的实名开博再次拓展了官员网络问政渠道。

官员的实名博客究竟作用何在?

“形式大于内容”的博客存在是否说明官员开博只是一场形式秀?

公务繁忙的官员经营博客是否会耽误精力发展当地建设?

一连串的疑问随即在网络上展开。

“坚决反对大面积做秀”,汪玉凯对此态度鲜明,他认为,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已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与网络发言人,在网络发言人已存在的现实条件下,“官员就不必再以个人身份开设博客与民众进行网上交流”。

因为官员本身也是作为社会个体存在,在不影响政务的情况下,发表对社会的个人看法固然存在价值,但言论过多则会影响其真实表达,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物力、财力的浪费。

因此他认为:

“如果官员博客能作为政府网络发言人的补充,则有存在价值;如果两者不能有效结合,官员博客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官员博客是否能长期存在尚未知晓,但江西目前对此仍积极支持,陈东有表示,下一步,江西省委将就官员博客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大力支持,为网友和官员提供更好渠道以方便沟通。

官员博客助推政治文明?

 博客,这个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正在迅速发展,已经延伸到政治生活领域。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程贻举在网上开博,一时广受舆论关注。

“两会”之后,代表博客纷纷息博。

与此同时,一些厅局级官员博客纷纷亮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开博客的官员大多集中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卫生、教育、物价等敏感领域。

    客观来看,这些领域争论最大,官员表态往往动辄得咎,陷入口水战中,这些以负责任的形象勇敢站出来的官员在加强干群沟通、官民交流的同时,无疑也面临挑战。

    官员开博客者尽管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但其受关注度之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涨价局”局长的博客

    和卫生系统一样,物价系统的一举一动也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

陈军安表示,开博是因为意识到了物价局工作在公众形象中改善的重要性。

    与博客名为“医生哥波子”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定性自己的博客是私人博客不同,陈军安表明自己的博客是工作博客,是代表物价局的博客。

相同的是,在网络上,两位官员博客都受到了网民的追捧。

群众纷纷在网上热情留言,对政府或官员增多交流平台表示欢迎。

    4月26日,陈军安正式开博,开宗明义:

广大市民朋友你们好,我叫陈军安,郑州市物价局局长,希望能通过BLOG这个网络平台,和大家进行更多的交流,欢迎大家给我市的价格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建议,希望我们的工作能获得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我们将会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4月初,郑州市社会各界民主评议市直机关单位和行业作风工作中,郑州市物价局在51家市直单位中叨陪末座,当上了“副班长”。

    群众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收费上涨;二是医疗、教育、热力等收费不合理;三是存在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效率不高;四是农资价格不断上涨。

行风评议中,群众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去年调价项目过于集中,包括省调整的水、电等价格。

    作为局长,陈军安在感觉尴尬的同时也在思考:

物价局什么工作没有做好,以至于这么不受市民待见?

一位年轻的同事给他出了个主意,在网上开个博客吧。

    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他申请了BLOG,想通过这一平台,与关心、支持物价事业的各位朋友进行交流。

    除了搜集意见,向市民解释宣传物价局工作也是一大目的。

陈军安告诉记者,“行风评议这一块,倒数第一的原因,是群众对去年物价上涨的不满潜伏在这次评议中,物价局也有很多在全国都很优秀的成绩,很多工作受到省市的表彰,但群众对结果不满意,就说你不好。

群众的评议是最直接的,谁增加了我的消费支出,我就对谁不满意,我们很理解群众的心理。

    陈军安说,以前物价部门在宣传上做得比较差,群众不太了解,有的近两年放开的商品服务价格的上涨都算到物价局身上,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做起,改变行政作风。

    “这个事情两面看,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尤其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确实有限,开座谈会,基层调查,这些渠道作为主要负责同志来讲,要掌握基层群众意见,确确实实环节太多;同时,市里要求一把手必须有扎实的工作作风,现在郑州市长办公会议都不能带副手。

所以,通过博客这个渠道也能帮助我的工作。

    陈军安表示这的确是为自己增加麻烦和工作量,但是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博客的确有助于自己了解方方面面的情况和解决一些容易激化的矛盾。

    “群众对我们哪个部门有意见,以前反映到我这里的渠道非常少,现在有了博客,能够及时去监督。

反过来,这也是群众对我们物价部门决策的一种监督。

比如,在博客上,上访信息只要及时得到处理,就不存在当面闹得很僵的情况,而通过正常渠道的话,现在我们机关的程序确实比较复杂,从处室到分管领导再到我,太过漫长。

    官员开设博客,最担心的可能是会有一些情绪激烈、见解偏颇的留言。

陈军安的博客刚开通,他就看到网友称他为“涨价局局长”。

    陈军安不但不生气,还对网友的看法表示理解。

他说,违法的留言肯定要删,但是所有尖锐的批评都会保留,“忠言逆耳利于行,既然是主动向市民学习求教的,就不能怕批评”。

    维护人员也表示,不会随意删除留言,希望网友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来留言,谩骂和攻击无法促进物价局改进工作。

    “说听证会是涨价会,其实我们去年治理乱收费查了7000多万,我是纪委书记出身,对群众受害的领域非常敏感,这些群众都不清楚,以后要更好地沟通,把群众安抚下来。

物价局掌握时机和幅度非常重要,一些刚性的上涨,只能延迟,如何掌握好解释和说服工作,这些是我们要提高的地方。

”陈军安向记者表述他的体会。

    陈军安告诉记者,从4月26日开通博客到现在,群众提了不少建议,尤其是对目前出租车的价格调整,油价运价联动提了不少好的意见。

博客的作用日益明显,特别是马上就要进入新一轮的调价高峰期,资源型商品的价格上浮。

今年年底明年初水价等又要上调,要让群众参与到讨论中来。

    “博客拉近物价局与市民的距离,真是一件愉快的事。

”陈军安说,“有了博客,互动就方便了,市民的支持,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官员博客切忌形式主义

    “两会”期间,也有不少各地的代表委员开设了自己的博客,但在两会之后,或者由于公务繁忙,他们中很多人停止更新了自己的博客,还有一些即将准备息博。

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些厅局长的博客呢?

记者采访了他们中的一些代表。

    广州市政府特约教育督导员、市教育局教研室研究员李伟成说:

“我觉得我们现在面临一个上下政情不易沟通的困难,现在很多高官对民意实际是不了解的。

所以,很多政策出台,很多群众并不了解。

如果一个政界官员,他有时间开博客应该支持。

    李伟成认为,只要官员能保证自己政务工作不受影响,言论又不超出国家允许的范围,那高官博客肯定是要支持的。

    “现在我们的官员是否足够成熟到能开博客了呢?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成熟的官员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我们对这个问题,不必过多替他们担心。

随着社会进步、执政为民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还会陆续有一些相当级别的干部开博。

他们开博的政治环境也比以前更成熟了,很多官员都很开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不少人应该能接受博客这样的方式。

假设,我仅仅是以假设来打个比方,我也做到了很高的职位,如果是需要,我也会用这样的形式和市民交流。

”他说。

    广州市人大代表杨承华认为,官员博客能够帮助政府占领网络正面言论基地。

对博客应该有一种随意的心态,官员开博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现在网络特别是博客言论很活跃,正面的不去占领,负面的就来了,通过官员博客,可以发出政府较正面的声音。

    “博客是一个比较随意的发言系统,今年两会期间,我也开了个博客,但因为没时间,最近更新的不多。

不过,博客上发表意见也会受到限制,比如医改,上上下下可能会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谈医改可能会得罪人,但群众应该是欢迎高官博客的。

我自己也有博客,虽然我不是高官,但偶尔我也会去更新一下,看看网友留言,对自己的工作也有帮助。

”杨承华说

    深圳市罗湖区消费者协会干部杨剑昌则认为,高官博客切忌形式主义。

高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情况,博客为他们提供一个了解市情民意的平台,但问题的真正解决并不能依靠博客。

网络上有很多东西真真假假,要靠实实在在的调研才能真正了解。

博客可以开,但一定不能走形式主义。

    深圳市人大代表于秀峰认为开博有利于开明执政。

高官博客是一个好的新的现象,能更好地打开政府与公众交流的渠道,能够使领导更方便地了解民意。

应该肯定官员博客是一个好的交流平台。

■博客是一个挑战

    博客的主要特征是个人言说。

博客并不像稿笺与信封一样,打着单位级别的烙印。

但是,每个人的社会身份不可避免地投射到他的所有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