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750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

《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docx

财务管理08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财务分析与评价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

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财务信息。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意义。

具体来说,财务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可以判断企业的财务实力。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相关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水平是否合理,从而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获利能力等财务实力,揭示企业在财务状况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2)可以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揭示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指标的计算、分析和比较,能够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周转状况,揭示其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问题,找出差距,得出分析结论。

(3)可以挖掘企业潜力,寻求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

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财务分析,应保持和进一步发挥生产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应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扬长避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4)可以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各种财务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其生产经营的前景及偿债能力,从而为企业领导层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避免因决策错误给其带来重大的损失。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信息的需求者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决策者和政府等。

不同主体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对财务分析信息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1)企业所有者作为投资人,关心其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状况,因此较为重视企业获利能力指标,主要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企业债权人因不能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享,首先关注的是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更重视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主要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同时也关注使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经营决策者必须对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详尽地了解和掌握,主要进行各方面综合分析,并关注企业财务风险和额经营风险。

(4)政府兼具多重身份,既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和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因此政府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关注点因所具身份不同而异。

尽管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规模、经营特点不同,作为运用价值形式进行的财务分析,归纳起来其分析的内容不外乎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分析等五个方面。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动的性质,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比较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会计报表的比较和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三种方式。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指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纵向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定基动态比率,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定基动态比率=

(2)环比动态比率,是以每一分析期的数据与上期数据相比较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动态比率=

2.会计报表的比较

这是指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各指标不同期间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

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和现金流量表比较等。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报表比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采用比较分析法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用于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其计算口径必须保持一致;

(2)应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分析所利用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生产经营状况;(3)应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

比率指标的类型主要有构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三类。

1.构成比率

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是某项财务指标的各组成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百分比,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利用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个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其计算公式为:

构成比率=

比如,企业资产中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资产构成比率),企业负债中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的百分比(负债构成比率)等。

利用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个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2.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某项财务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利用效率比率指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比如,将利润项目与销售成本、销售收入、资本金等项目加以对比,可以计算出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资本金利润率指标,从不同角度观察比较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及其增减变化情况。

3.相关比率

相关比率,是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

利用相关比率指标,可以考察企业相互关联的业务安排得是否合理,以保障经营活动顺畅进行。

比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计算出流动比率,可以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将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进行对比,可以判断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采用比率分析法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具体有两种:

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8-1】某企业20x9年10月某种原材料费用的实际数是4620元,而其计划数是4000元。

实际比计划增加620元。

由于原材料费用是由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三个因素的乘积组成,因此就可以把材料费用这一总指标分解为三个因素,然后逐个来分析它们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

现假设这三个因素的数值如表8-1所示。

表8-1

项目

单位

计划数

实际数

产品产量

100

11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千克

8

7

材料单价

5

6

材料费用总额

4000

4620

根据表8-1中资料,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较计划数增加620元。

运用连环替代法,可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

计划指标:

100×8×5=4000(元)

第一次替代:

110×8×5=4400(元)

第二次替代:

110×7×5=3850(元)

第三次替代:

110×7×6=4620(元)

实际指标:

=4400-4000=400(元)产量增加的影响

=3850-4400=-550(元)材料节约的影响

=4620-3850=770(元)价格提高的影响

400-550+770=620(元)全部因素的影响

2.差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8-2】仍用表8-1中的资料。

可采用差额分析法计算确定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1)由于产量增加对财务费用的影响为:

(110-100)×8×5=400(元)

(2)由于材料消耗节约对材料费用的影响为:

(7-8)×110×5=-550(元)

(3)由于价格提高对材料费用的影响为:

(6-5)×110×7=770(元)

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构成经济指标的因素,必须是客观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要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应用价值。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确定替代因素时,必须根据各因素的依存关系,遵循一定的顺序并依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

(3)顺序替代的顺序性。

因素分析法在计算每一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影响结果。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由于因素分析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数,会因替代顺序不同而有差别,因而计算结果不免带有假定性,即它不可能使每个因素计算的结果,都达到绝对的准确。

为此,分析时应力求使这种假定合乎逻辑,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才不至于妨碍分析的有效性。

三、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的作用。

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分析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分析中,应注意这些局限性的影响,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1.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和总结,用于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只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合理。

2.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问题

在企业形成其财务报表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状况以及对信息的偏好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并尽力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期望。

其结果极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相距甚远,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3.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问题

财务报表虽然是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客观实际。

例如:

报表数据未按通货膨胀进行调整;某些资产以成本计价,并不代表其现在真实价值;许多支出在记账时存在灵活性,既可以作为当期费用,也可以作为资本项目在以后年度摊销;很多资产以估计值入账,但未必正确;偶然事件可能歪曲本期的损益,不能反映盈利的正常水平。

4.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都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使得报表上的数据在企业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对比在很多时候失去意义。

5.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由于报表本身的原因,其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

对报表使用者来说,可能不少需要的信息在报表或附注中根本找不到。

(二)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对于比较分析法来说,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

对于比率分析法来说,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

对于因素分析法来说,在计算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影响额时,主观假定各因素的变化顺序而且规定每次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假定往往与事实不符。

并且,无论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

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而在分析时,分析者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三)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体系不严密

每一个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每一类指标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导致整个指标体系不严密。

2.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

在判断某个具体财务指标是好还是坏,或根据一系列指标形成对企业的综合判断时,必须注意财务指标本身所反映情况的相对性。

因此,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必须掌握好对财务指标的“信任度”。

3.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比如,对流动比率,人们一般认为指标值为2比较合理,速动比率则认为1比较合适,但许多成功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也有很大差别,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

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因此,在不同企业之间用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不同行业间的对比。

4.财务指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比如,对反映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母的计算可用年末数,也可用平均数,而平均数的计算又有不同的方法,这些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一样,不利于评价比较。

四、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的总结、考核和评价。

它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分析资料为依据,注重对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综合考核。

财务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

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主要使用的是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又叫功效函数法,它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

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包括:

选择业绩评价指标,确定各项业绩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确定各项业绩评价指标的权数,计算各类业绩评价指标得分,计算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分数,得出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分级。

在这一过程中,正确选择评价指标特别重要。

一般说来,指标选择要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考虑分析评价的全面性、综合性。

200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

我国企业多数执行或参照执行该操作细则。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中提到的效绩评价体系,既包括财务评价指标,又包括了非财务指标,避免了单纯从财务方面评价绩效的片面性。

运用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手段,实施财务绩效综合评价,不仅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状况,判断企业的财务改日水平,而且有利于适时揭示财务风险,引导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第二节上市公司基本财务分析

一、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

(一)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

【例8-3】某上市公司20x8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

20x7年末的股本为8000万股,20x8年2月8日,经公司20x7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截止20x7年末公司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10股,工商注册登记变更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变为16000万股。

20x8年11月29日发行新股60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

≈1.52(元/股)

在上例计算中,公司20x7年度分配10送10导致股本增加8000万股,由于送红股是将公司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转为普通股,转化与否都一直作为资本使用,因此新增的这8000万股不需要按照实际增加的月份加权计算,可以直接计入分母;而公司发行新股6000万股,这部分股份由于在11月底增加,对全年的利润贡献只有1个月,因此应该按照1/12的权数进行加权计算。

2.稀释每股收益

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

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1)可转换公司债券。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

(2)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作为分子的净利润金额一般不变;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同时还应考虑时间权数。

行权价格和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按照有关认股权证合同和股份期权合约确定。

公式中的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通常按照每周或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计算。

在股票价格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每周或每月股票的收盘价作为代表性价格;在股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每周或每月股票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性价格。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平均市场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原计算方法不再适用。

当期发行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应当自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发行日起计算。

【例8-4】某上市公司20x8年7月1日按面值发行年利率3%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10000万元,期限为5年,利息每年末支付一次,发行结束一年后可以转换股票,转换价格为每股5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元面值的普通股20股。

20x8年该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0万元,20x8年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000万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25%。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的分拆,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则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

=0.75(元)

假设全部转股,所增加的净利润=10000×3%×

×(1-25%)=112.5(万元)

假设全部转股,所增加的年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20×

=1000(万股)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

=0.1125(元)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原每股收益,可转换债券具有稀释作用。

稀释每股收益=

≈0.73(元)

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时,应注意企业利用回购库存股的方式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使每股收益简单增加。

另外,如果企业将盈利用于派发股票股利或配售股票,就会使企业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增加,这样将会大量稀释每股收益。

在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时,投资者应注意区分公布的每股收益是按原始股股数还是按完全稀释后的股份计算规则计算的,以免受到误导。

对投资者来说,每股收益是一个综合性的盈利概念,能比较恰当地说明收益的增长或减少。

人们一般将每股收益视为企业能否成功地达到其利润目标的计量标志,也可以将其看成一家企业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股利来源的标志。

每股收益这一财务指标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可比性,因而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比较中被广泛地加以引用。

此指标越大,盈利能力越好,股利分配来源越充足,资产增值能力越强。

(二)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企业股利总额与企业流通股数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

【例8-5】某上市公司20x8年度发放普通股股利3600万元,年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12000万股。

每股股利计算如下:

每股股利=

=0.3(元)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获取股利的大小。

每股股利越大,则企业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强;每股股利越小,则企业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弱。

但须注意,上市公司每股股利发放多少,除了受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大小影响以外,还取决于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如果企业为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儿增加企业的公积金,则当前的每股股利必然会减少;反之,则当前的每股股利会增加。

反映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股利发放率,即每股股利分配额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比。

借助于该指标,投资者可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

(三)市盈率

市盈率是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

【例8-6】沿用例8-3的资料,同时假定该上市公司20x8年末每股市价30.4元。

则该公司20x8年末市盈率计算如下:

市盈率=

=20(倍)

一方面,市盈率越高,意味着企业未来成长的潜力越大,也即投资者对该股票的评价越高,反之,投资者对该股票评价越低。

另一方面,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于该股票的风险越大,市盈率越低,说明投资于该股票的风险越小。

影响企业股票市盈率的因素有:

第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成长性。

如果上市公司预期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说明企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虽然目前市盈率较高,也值得投资者进行投资。

第二,投资者所获取报酬率的稳定性。

如果上市公司经营效益良好且相对稳定,则投资者获取的收益也较高且稳定,投资者就愿意持有该企业的股票,则该企业的股票市盈率会由于众多投资者的普遍看好而相应提高。

第三,市盈率也受到利率水平变动的影响。

当市场利率水平变化时,市盈率也应作相应的调整。

在股票市场的实务操作中,利率与市盈率之间的关系常用如下公式表示:

市场平均市盈率=

所以,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直是广大股票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的重要决策指标。

对于因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资本、配股造成股本总数比上一年年末数增加的公司,其每股税后利润按变动后的股本总数予以相应的摊簿。

(四)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又称每股账面价值,是指企业净资产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

每股净资产=

【例8-7】某上市公司20x8年年末股东权益为15600万元,全部为普通股,年末普通股股数为12000万股。

则每股净资产计算如下:

每股净资产=

=1.3(元)

每股净资产显示了发行在外的每一普通股股份所能分配的企业账面净资产的价值。

这里所说的账面净资产是指企业账面上的总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股东权益总额。

每股净资产指标反映了在会计期末每一股份在企业账面上到底值多少钱,它与股票面值、发行价值、市场价值乃至清算价值等往往有较大差距。

利用该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可以衡量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

如在企业性质相同、股票市价相近的条件下,某一企业股票的每股净资产越高,则企业发展潜力与其股票的投资价值越大,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越小。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市场投机气氛较浓的情况下,每股净资产指标往往不太受重视。

投资者,特别是短线投资者注重股票市价的变动,有的企业的股票市价低于其账面价值,投资者会认为这个企业没有前景,从而失去对该企业股票的兴趣;如果市价高于其账面价值,而且差距较大,投资者会认为企业前景良好,有潜力,因而甘愿承担较大的风险购进该企业股票。

(五)市净率

市净率是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是投资者用以衡量、分析个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工具之一。

市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市净率=

【例8-8】沿用例8-7资料,同时假定该上市公司20x8年年末每股市价为3.9元,则该公司20x8年年末市净率计算如下:

市净率=

=3(倍)

净资产代表的是全体股东共同享有的权益,是股东拥有公司财产和公司投资价值最基本的体现,它可以用来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

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反之,则投资价值较低。

但有时较低市净率反映的可能是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不良预期,而较高市净率则相反。

因此,在判断某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还要综合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因素。

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管理层对于本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评价分析以及对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