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750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docx

五上多边形的面积1112课时小数的意义12

“相长课堂”教学案

年月日

课题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练习

(2)

教材第2627页练习第6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

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2.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公式推导的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出符合要求的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

备课手册、鼎尖教案

主备人

崔凌云

审核人

李亚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课前热身

570÷3=728-602=12×8=

443+712=437×2=72÷6=

848÷8=967-24=872÷8=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相关的面积知识,并进行练习。

二、练习过程

1.复习面积单位以及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教师提问: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2.学生回答

3.提问一些进率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2.完成书上第六题

3.完成书上第7题

(1)分析第一幅图

(计算面积)

(2)分析第二幅图

(计算面积)

4.完成第8题

(教师巡视学生解法指名学生板演,找出不同的算法)

 

5.完成第9题

(关键让学生明白中间1米宽的小路不铺草坪,就相当于底减少1米)

 

6.交流书本P27第10题

 

三、探索与实践

1.解决11题

默读题目。

让学生了解实践要求

让学生代表用卷尺测量教室长和宽,得出结果;其余学生观察测量方法。

(包括相邻的和不相邻的)

逐一请同学口答

1.这幅图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

2.学生观察,让后汇报交流。

3.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8题

1.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2.师提醒:

单位不统一

3.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9题

教师提示:

把小路平移到边上,平行四边形草坪底会怎样变化?

10题

每个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底和高分别是什么?

有多少个三角形?

11.

(1)先试着估计自己教室地面的面积。

(2)请大家说说测量方法

(3)再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2.解决12题

老师提供20本相同的作业本。

把20本练习本摞成一个长方体,量出前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

 

把这摞练习本均匀地斜放,使前面变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练习本斜放时一定要均匀,形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两次测量前的图形变了,但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度没变,所以面积相等

四、补充练习

1.下面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乙。

 

A大于B小于

C相等D无法确定

这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长与宽的乘积是相等的,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6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扩大6倍B缩小2倍

C面积不变D扩大3倍

可以自己确定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

(1)分组活动,按照第12题

问:

前面是什么形状?

要计算它的面积需要测量什么?

学生量出相关数据,计算面积。

(2)现在老师将他斜放,前面又是什么图形?

请量出必要数据,并计算面积。

学生量出相关数据并计算面积。

(3)小组讨论:

两次测量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为什么?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和高,分别算出变化前、后的面积进行较。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13题

请同学门自己课后准备小动物头像和方格纸,再想办法估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长课堂”教学案

年月日

课题

校园绿地面积

教材第2829页综合与实践“校园绿地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关面积计算的理解。

2.使学生通过参与事前规划、事中合作、事后反思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确定需要测量的具体数据。

教学资源

备课手册、鼎尖教案

主备人

崔凌云

审核人

李亚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课前热身

600÷12=360÷9=210-15=

5×200=250-70=30×70=

720÷12=15×50=234+36=

一、复习铺垫

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也学会了计算土地面积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想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S=a×b

 

学生回顾交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请同学口答:

S=a×b

S=a×a

S=a×h

S=a×h÷2

S=(a+b)×h÷2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S=a×a

S=a×h

S=a×h÷2

S=(a+b)×h÷2

导入:

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来测量计算校园绿地面积。

二、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在校园里我们可以计算哪些地方的面积?

你们想过我们校园里的绿地面积一共是多少吗?

全校人均绿地面积又是多少呢?

追问:

什么叫绿地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

(明确绿地面积包括校园里哪些部分,人均绿地面积是每人平均占有的绿地面积,用绿地的面积÷全校人数)

要知道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数据?

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自己小组测量的绿地的形状,需要测量的数据。

2.教师和学生约定:

成排树木的占地

面积按总长度×2计算,单棵树木的占地面积按每棵2平方米计算。

三、实地测量

1.了解测量方法

介绍测量工具卷尺或测绳

2.明确要求实际测量

明确测量要求:

请各组长负责,带领观察自己小组测量的地块形状,确定测量哪些数据;

制定测量人、记录人等。

测量结束立即回教室填表计算。

 

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思考后小组商讨办法。

 

点拨:

了解校园分布情况,制定测量和统计校园绿地面积的方案,在全班交流。

 

引导:

用卷尺或测绳怎样测量呢?

请看书上的图片。

 

提示:

注意小组分工,把校园绿地面积分配到各个小组。

(1)绿地的分配

(2)小组分工:

测量人、记录人、数据核实人、计算人。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师巡视,解决学生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四、汇总分析

1.分类汇总

提问:

先看看你们小组量的是哪类绿地结果是多少,请代表交流,全班汇总。

2.完成统计表

(1)绿地面积统计表

让学生根据汇总数据填写课本上的绿地面积统计表,算出合计数。

交流:

呈现绿地面积统计表,我们校园里一共有绿地多少平方米?

(2)人均绿地面积统计表

给出全校师生总人数,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人均绿地面积,完成绿地面积统计表。

交流:

表里的总人数和绿地面积各是多少?

人均绿地面积是多少?

(3)分析数据

根据我们今天调查、统计的结果,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五、回顾反思

1.回顾过程。

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提出了什么问题?

是怎么解决的?

提出:

生活里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所以数学知识应用广泛。

一般情况下我们先提出实际问题,再联系数学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理解应该怎样解决,再应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获得结果。

1.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数学书第29页的统计表。

2.交流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在小组里讨论相互说说

知道的数据,绿地有哪几类?

最大最小的是哪类面积?

相差多少?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2.思考、交流收获

引导:

在今天这样的测量、统计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你有哪些获得和体会?

先在小组里讨论,等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

集体交流

师:

大家的收获真多,知道了生活里有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大家能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还要懂得保护环境爱护校园绿地是我们的义务,今后要多保护环境并多宣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长课堂”教学案

年月日

课题

认识小数

(1)

教材第30~3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应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资源

备课手册、鼎尖教案

主备人

崔凌云

审核人

李亚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课前热身

620÷4=250-149=25×48=

39+402=30×55=185÷5=

360÷12=770-180=693÷9=

一、引入课题

1.激活已有认识。

引导:

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小数,请你读一读,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1)单人课桌的长是0.5米,宽是0.4

 

让学生说明这些小数分别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米和十分之几元,各是几分米和几角。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米;

(2)一块橡皮0.3元,一支铅笔0.7元。

2.引入新课。

谈话:

我们以前认识过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小数,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了解更多的小数表示什么意思。

二、认识小数

1.回顾一位小数。

呈现例1填空题。

 

指出:

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叫作一位小数。

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小数。

(1)出示米尺。

说明:

1米等于100厘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是1米的

,也就是

米。

米写成小数是0.01米;这个数读作零点零一。

(让学生一起读一读)

(2)指着米尺上的4厘米和12厘米。

说明:

4厘米是

米,

米写成小数是0.04米;12厘米是

米,

米写成小数是0.12米。

(3)引导:

那你能观察米尺上的厘米数,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多少米吗?

请看第31页上米尺图,1厘米是怎样表示的?

提问:

像0.7这个小数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引导:

请看两道题,1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3分米呢?

和你的同桌说说这里的填空题要怎样想、怎样填,再在课本上填一填。

交流:

你是怎样填写分数和小数的?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

这里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

让学生说说1米是多少厘米?

引导:

请同学们看看米尺想一想,把这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是几分之几米?

谁能告诉大家。

引导:

看米尺想一想,4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

那12厘米又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呢?

让学生一起读一读0.04和0.12。

追问:

这里认识的都是几位小数?

你觉得怎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呢?

大家想一想,自己在()里填一填。

交流:

你是怎样填的?

让学生一起读一读两个小数。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7厘米和11厘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呢?

(4)提问:

从上面这些例子里,你发现什么?

指出:

像这样的小数叫两位小数。

我们发现几厘米就是一百分之几米,一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一百分之几。

3.认识三位小数。

(1)现在我们继续思考:

1毫米是几分之几米?

40毫米、105毫米呢?

启发:

1米等于1000毫米,平均分成1000份,那1毫米就等于

米,40毫米等于

米,105毫米等于

米。

根据上面认识的小数,你觉得这一千分之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

互相讨论讨论。

(2)引导:

你对三位小数有什么认识或体会?

那3毫米、86毫米和160毫米各是几分之几米呢?

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呢?

指出:

我们发现几毫米就是一千分之几米,一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一千分之几?

4.概括小数意义。

我们一起来观察板书,仔细观察分数和对应的小数,找找分数的特点,看看各写成几位小数,想想你对小数有什么认识。

追问:

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什么意思?

两位小数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交流:

1毫米、40毫米、105毫米各是几分之几米?

说说你的想法。

你是交流:

你认为这三个分数表示的米数可以用怎样的小数表示?

让学生读一读三个小数。

 

让学生想一想,在课本上填一填。

交流:

你是怎样填的?

你能说说三位小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追问:

一万分之几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十万分之几呢?

 

和同学讨论、交流:

你对小数有什么认识?

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板书中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三句话。

让学生独立读题,完成填空。

交流结果,由学生说明理由。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5.学生“试一试”。

指出:

只要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就可以写成小数。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

这里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你会用分数和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吗?

2.练习五第1题。

这里每个大正方形都可以表示哪个整数?

 

3.练习五第2题

4.练习五第3题。

5.练习五第5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题和第6题。

按要求完成在课本上。

 

请学生先涂色表示分数,再写出相应的小数。

交流各涂了几份,写出的哪个小数。

让学生读题填空。

交流:

你是怎样填的?

指名学生读小数,说明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把分数和小数相等的连一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长课堂”教学案

年月日

课题

认识小数

(2)

教材第3234页例2、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6页练习五第7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各数位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说明小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使学生通过图形直观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联系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借助图形认识带有整数的小数,培养几何直观,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数感。

3.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等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和转换。

教学资源

备课手册、鼎尖教案

主备人

崔凌云

审核人

李亚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课前热身

380÷20=75÷25=97-58=

10×350=200-133=210×20=

500÷25=35×60=367+63=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出示一组小数。

 

读出下面小数,并说出各表示几分之几。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0.390.450.060.60.205

(2)复习整数数位。

出示一组整数。

67324388530072

 

2.引入新课。

谈话:

我们以前认识过整数的数位顺序,各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现在我们认识了小数,同样也要认识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根据数位和计数单位认识小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数位和计数单位。

(1)出示例2。

谈话:

这里的图形都表示整数“1”。

 

课件呈现涂色图形。

 

指出:

请观察第一个图形,平均分成的每一份是

,也就是0.1;从图上看,0.6里面有6个0.1.第二个图形平均分成的每一份是

,也就是0.01,从图上看,0.06里面有6个0.01.

让学生从右起按顺序说说整数的数位及各数位的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生阅读例题,明确要求。

请大家想想0.6和0.06各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上分别涂色表示这两个小数,并在下面填空。

交流:

你是怎样涂色?

为什么这样涂色?

提问:

0.6里面有几个0.1?

能结合图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0.06里面有几个0.01?

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追问:

想一想,0.3里面有几个0.1?

0.9呢?

0.08里面有几个0.01?

0.15呢?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2)引导:

现在我们看这正方形图,它表示的是整数“1”。

指出:

从图上看,一个图形表示整数“1”,这1里面就有10个0.1;再看0.1里面正好有10个0.01;反过来,10个0.1是1,10个0.01是0.1。

(3)引导:

以前我们在整数里知道,1是个位上的计数单位,而这里认识的0.1、0.01也是小数不同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那么,小数有哪些数位?

它们的顺序和相应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的呢?

指出:

根据小数表示的意义,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十分之一,就是0.1;右边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这一位就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就是0.01;按照这样的规律,小数点右边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几,这一位就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就是0.001……

引导:

刚才我们知道了,1里面有10个0.1,0.1里面有10个0.01,再继续平均分,0.01里面应该有10个0.001……所以这里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也都是10。

2.小数的组成。

出示例3,让学生读一读。

指出:

344.725这个数,整数部分和过去整数一样读,小数部分按顺序读出7、2、5这三个数字。

这个数是由344个一和7个十分之一、2个百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

先看图想一想,1里面有几个0.1?

再从图上找一找,能看出0.1里面有几个0.01吗?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把“1”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要在小数点往右的第几位上表示?

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呢?

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课本第33页上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看看各是怎样的。

追问:

你能说说小数点右边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各是什么吗?

书上为什么要用省略号?

提问:

“神舟”六号最远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这个小数整数部分是多少?

小数部分有几位,是几位小数?

能说说这个数里有哪些数位吗?

其中7、2、5各在哪个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指名学生说说这个小数的组成。

教学环节与内容

引思设计与让学活动

二次备课

3.数位顺序表。

引导:

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的数位和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你能把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吗?

(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先自己想一想,填一填,填完后再交流。

4、完成“试一试”。

三、练习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指出:

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就表示这个数位上有几个单位。

比如,2在百分位,表示有2个百分之一;2在个位,表示有2个一;2在十分位,表示有2个十分之一。

3、练习五第7题。

4、练习五第8题。

5、练习五第9题。

6、练习五第10题。

7、练习五第11题。

三、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小数部分的数位、计数单位。

让学生独立完成两题填空,交流结果。

追问:

18个百分之一是多少?

18个千分之一呢?

让学生观察:

一个正方形表示几?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填写的小数,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追问:

为什么都写成两位小数?

1.04的十分位上为什么是0?

学生独立填空,交流填写结果,说说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