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715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docx

全停产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讲义

在用储气井定期检验施工方案

一.目的

为了保证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特检院)在用储气井定期检验工作的质量,保障储气井运行安全,预防现场事故发生,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储气井现场定期检验及井口装置拆装、储气井清洗等工作;

三.储气井工程概况

1、储气井井口装置的装配工程

(1)法兰式井口装置封头、进出气阀芯、排污口阀芯、排污管的拆卸及装配;

(2)排液管的提取、装配;

2、储气井清洗及水压试验。

3、储气井定期检验。

三.检验前准备工作

检验前,储气井使用单位应做好自检自查和有关的准备工作,并使现场具备以下检验条件:

(1)使用单位应制定好停车迎检方案,并及时和检验人员沟通检验事宜和时间;

(2)使用单位负责被检储气井内部的介质排放、清理干净,并隔断相连的所有气体来源,同时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隔离区内的设备应停机、管路隔断;

(3)使用单位应进行现场易燃易爆气体含量测定和分析,分析结果必须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使用单位应在检验现场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并制定好紧急救援预案;

(4)使用单位应提供检验检测必需的水源、电源和场地;

(5)检验时,使用单位储气井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负责安全监护;

(6)储气井泄压施工

泄压前,应该检查储气井压力表和阀门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及时与使用单位沟通,更换压力表和阀门)。

缓慢打开阀门后,用气体检测仪检测储气井周围浓度,不得高于气体爆炸极限(小于空气中浓度5%)。

四.施工流程图

五.检验工作

储气井定期检验项目以资料审查、宏观检查、井筒壁厚检测、泄漏试验、密封紧固件检查、水压试验为主,必要时还应进行水泥胶结质量检测、材质分析或检查、表面探伤等项目。

5.1资料审查

检验前一般应对以下储气井技术资料进行审查:

(1)设计图样、应力分析报告等;

(2)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竣工资料、制造质量记录等;

(3)制造监督检验证书;

(4)使用登记证;

(5)检验周期内的年度检查报告和上次定期检验报告;

(6)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介质中H2S等杂质含量记录、操作条件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

(7)有关维修或者改造的文件,重大改造维修方案、竣工资料、改造、重大维修改造监督检验证书等。

其中

(1)、

(2)、(3)款的资料在储气井投用后首次检验时应当审查,在以后的检验中可以视需要查阅。

5.2宏观检查

宏观检查主要是采用目视和井下电视结合的方法,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

5.2.1结构检查

应重点检查以下结构形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1)井口装置型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井口装置与井筒的连接形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井口是否可重复拆卸及打开通径是否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4)螺纹连接扣型是否与设计一致。

上述检查项目仅在首次检验时进行,以后的检验仅对发生变化的内容进行复查。

5.2.2外观检查

(1)内、外表面可见部位有无腐蚀、裂纹、机械损伤或热损伤(如焊疤、焊迹、电弧损伤等)等;

(2)井口改造时,检查井管最上螺纹有无机械损伤、热损伤等;

(3)采用井下电视(排空水)辅助,检查井筒、接箍内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如腐蚀、损伤、变形等。

(4)排液管有无腐蚀、损坏、变形等;

(5)防腐漆是否完好。

5.2.3位置检查

(1)储气井上方有无防雨罩棚;

(2)储气井距离民宅、商业楼、除加气站外其它公共场所的最近距离。

5.2.4储气井附近地面检查

检查附近地面是否完好,有无裂缝、破损、鼓起或下陷,与井筒胶结处有无缝隙。

5.2.5压力表检查

检查压力表检定情况,在用储气井所使用的压力表应当在检定有效期内。

压力表的检定应由使用单位负责,检验机构仅现场检查检定报告。

5.3井筒壁厚腐蚀检测

对储气井内部进行井下电视宏观检测无异常情况后,对储气井内注满清水,采用超声波方法对井筒壁厚的腐蚀情况进行全面积扫查检测。

对怀疑有较严重腐蚀的部位应详细记录位置、面积、腐蚀深度等。

(有1米左右的死角)

5.4井筒和紧固螺栓探伤

在储气井制造竣工资料中井筒材质书参数不满足合于使用要求、参数不全或者检验人员对井筒材质书持有怀疑时,应对井筒和井口装置母材进行壁厚抽查、硬度检测、金相组织分析、(光谱)化学元素分析等

对储气井紧固螺栓进行检查,检查螺纹是否存在损伤,是否影响紧固功能,必要时使用磁粉探伤,针对存在缺陷的螺栓及时通知使用单位,进行更换。

5.5水压试验

5.5.1总体要求

水压试验应在全部检验项目合格后(除泄漏试验外)进行。

水压试验一般由辅助施工单位完成,有中国特检院人员现场见证试验结果。

5.5.2水温要求

水压试验时用水的温度应不低于15℃。

5.5.3试验压力和保压时间

水压试验的压力为1.5倍最高工作压力,试验压力下保压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5.5.4水压试验的操作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1)储气井中充满清水,滞留在储气井中的气体必须排净,储气井外表面应当保持干燥;

(2)当储气井壁温与水温接近时才能缓慢升压至最高工作压力,保压足够时间检查(一般不少于10分钟),确认无异常后缓慢升压至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2小时,然后降至最高工作压力,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一般不少于10分钟);

(3)检查期间压力应当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水压试验过程中不得带压向受压元件施加外力;

(4)水压试验完毕后,使用单位应将储气井内部的水排放干净。

5.5.5试验结果

储气井水压试验时,符合以下条件为合格:

(1)可见部位无渗漏;

(2)试验过程中无异常的响声;

(3)无压降。

5.6泄漏试验

储气井泄漏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稳压后保压时间应当不少于24小时。

保压期间检查储气井及连接部位有无泄漏和有无异常现象。

检查泄漏可采用气体泄漏报警仪或对连接部位、密封部位及附近地面涂刷或浇肥皂水的方法。

5.7合于使用评价

所有检验项目完成后,应综合各项检验结果依据《储气井合于使用评价规则》对储气井进行合于使用评价,根据合于使用评价结果确定定期检验结论和下次检验周期。

定期检验结论分为允许使用和停止使用两种。

当储气井不能通过合于使用评价,且无法对发现的缺陷或问题进行修复的,应停止使用。

储气井一般应当于投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

下次定期检验周期应根据合于使用评价结果而定。

六.储气井拆装、清洗等辅助工作

6.1、储气井放空置换

在施工作业前,甲方将施工的3口储气井内的压缩天然气泄压至0Mpa后,现场辅助作业人员打开排液管连接处,将清水用软管通过排液管处注入井筒内(此时打开进气管处阀门),将井筒内的残留气体全部置换出。

6.2、拆卸井口装置

(1)置换完储气井内残留气体后,拆卸进出气、排污装置的阀件、连接件、排污管;

(2)用专用拆装工具拆卸上法兰;

(3)卸掉上法兰后,用汽油将密封处清洗干净,观察密封处是否完好;

(4)清洗紧固螺栓,由中国特检院对紧固螺栓进行检测。

6.3储气井清洗及排水

清洗之前,检查用电线缆合格后,应在使用单位指派人员的协助下在指定地接好380V施工用电。

储气井清洗步骤:

(1)、将清洁的自来水注满井筒,倒入适量专用清洗剂(阿洁利佳新型761,高效清洗剂,生产厂家:

北京嘉利佳工贸有限公司;浓度为2%-6%,常温清洗,60-100℃更佳。

),并浸泡约30分钟。

(2)、将专用潜水泵与铠装电缆可靠连接,通过铠装电缆将潜水泵下放至井内,在下放潜水泵的过程中将排水管连接好,并顺着铠装电缆放入井内,将储气井内的水排出(井筒内留30m深的水)。

(3)、将潜水泵下至井底后用铠装电缆对潜水泵供电,将排水管出水口插入井管内,开启潜水泵进行循环,时间约为半小时。

(4)、停止循环将井内废水排净,排水过程中加入部分清洁水,彻底清洗井壁。

(5)、收起潜水泵及排水管。

6.4、安装井口装置

(1)首先清洗储气井井壁并将井内的水排尽,再进行套管内检测;

(2)经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步工序,安装井口接管和井口堵头;

(3)在上井口接管和井口堵头前,应先将密封处清理干净后再填充套管专用密封脂和润滑油;

(4)安装好井口法兰后,在封头进出气口和排液出口安装试压装置。

6.5、强度试压

对检验完的储气井进行强度试验。

(1)在水压试验前,安装电动试压泵及储气井强度试压装置,在电动试压泵和储气井井口分别安装1只压力表,两只表的精度等级、量程均相同,压力表的刻度范围应为试验压力的1.5~2.0倍,精度不低于1.6级,并经计量检定且在有效期内。

(2)储气井试验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

(3)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高压气地下储气井》要求进行强度试压。

试验介质为清水,试验压力为37.5MPa,先缓慢升压至15MPa,稳压10分钟;确认无泄漏后继续缓慢升压至25MPa,稳压20分钟;确认无泄漏后继续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稳压2小时;确认无泄漏后降至25MPa,稳压20min;确认无泄漏后泄压至0MPa;

(4)无压降、无可见的变形、无异常响声为合格。

(5)强度试压合格后拆卸试压装置。

6.6、安装井口阀件及工艺管线

(1)将原有的排液管下入井底;

(2)用排液接口将原有的排污装置和排污管连接;

(3)用进出气接口将原有的进排气装置连接;

6.7、气密性试压及排液

(1)在试压前,将储气井注满水,关闭出气端阀门;

(2)由用户提供25Mpa天然气气源;

(3)将井内压力升到1~2MPa,先打开排污球阀,再缓慢打开排污针阀进行排污;

(4)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高压气地下储气井》要求,先缓慢升压至2.5MPa,保压10min;无压降继续升压至12.5MPa,保压30min;无异常现象,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至试验压力25MPa,稳压24小时;无泄漏,压降ΔP≤1%为合格。

七.工程进度安排表

序号

项目

施工人数

时间(天)

备注

1

拆卸井口装置、抽取排液管

3

0.5

施工场地水源>3m3/h

2

储气井清洗及排水

3

0.5

3

储气井内部检验

3

0.5

4

储气井井口装置装配

3

0.3

5

储气井水压试验

3

0.2

6

储气井气密性试验及排水置换

3

1

7

总工期

/

3

八.风险控制与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在事故发生后能够有序进行救援工作,降低损失,便于日后的调查取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制定该项工作预案。

8.1风险控制预案:

(1)按消防规定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具;

(2)所有用电设备、电气线路符合电气安装标准,装有过载、短路、触电保护和符合要求的接地装置;

(3)施工现场的施工机具摆放合理,物料要堆放整齐,留有安全通道;

(4)易燃、易爆物品不能随地乱放,设专库存放并符合防火、防爆、防失散的安全要求。

(5)施工现场注明安警示牌,除出施工人员、现场负责人员,其余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施工场地。

8.2.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由于储气井检验及辅助施工属高风险的作业,必须采取有效、完善的安全管理才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8.2.1现场安全要求

·严禁带压状态下的任何施工作业;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作业时,必须穿戴工作服

·必须听从项目负责人的统一指令,以确保整改加固工作能安全、保质的顺利进行;

·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当密切注意正在运行的储气井及其管路,防止触碰发生危及安全的情况发生。

·任何人员不准进行违章操作;

·严禁酒后上岗及工作时间打瞌睡;

·施工前,使用单位安全员与现场施工、检验人员召开一次现场安全教育班会,讲评在非停产情况下施工安全及其注意事项,制定工作计划;

·在施工前到使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填写施工安全、用电、吊装作业书,并办理相关证件。

8.2.2现场环境要求

·保持现场道路畅通无阻,留有施工机具、运输车辆回转及调头的位置,不得自行断路、堆入器材和占用路面从事施工作业;

·施工作业带保持平整、无积水;

·施工现场的施工机具摆放合理,物料要堆放整齐,留有安全通道;

·现场施工废料或废渣集中在指定地方,并及时转运。

 

附件:

检验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文件

(1)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3)TSGR5002-2013《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

(4)SY/T6535-2002《高压气地下储气井》;

(5)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6)SY/T6592-2004《固井质量评价方法》;

(7)SY/T6641-2006《固井水泥胶结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规范》;

(8)APISPEC5CT-2011《套管和油管规范(中文)》;

(9)CSEI/QM-3-B74《在用储气井定期检验规则》

(10)CSEI/QM-3-B72《储气井合于使用评价规则》

(11)CSEI/QM-3-C76《储气井井筒壁厚腐蚀自动超声检测作业指导书》

(12)CSEI/QM-3-C75《储气井固井水泥胶结质量检测与评价作业指导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