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58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

《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docx

隧道辅助性施工措施施工方案

隧道辅助施工措施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⑵国家和交通部有关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

⑶《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公路仁化至新丰段TJ13标施工招标文件与投标文件》;

⑷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公路仁化至新丰段TJ1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⑸《仁新高速公路桥梁标准化管理手册》(试行稿);

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⑻《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⑼本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

1.2编制原则

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

⑵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交付使用;

⑶根据工程特点部署施工组织机构和优选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从组织机构、施工方案、机械设备配备、工程材料供应等方面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⑷确保施工按期完成的原则。

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行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相配合,交叉组织施工,确保工期,均衡生产。

⑸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倡施工机械化、工厂化、整体化、标准化。

⑹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重视环境保护,做到文明施工。

1.3编制范围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设计为分离式隧道,洞室净空14.75×5.0m,起讫桩号左线ZK340+815~ZK341+032,长217m;右线YK340+763~YK341+994,长231m,呈90°方向展开;进洞口设计标高左线242.34m、右线242.964m,出洞口设计标高左线247.586m、右线249.384m;隧道最大埋深约42.6m,属短隧道。

隧道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洞门长度为22米,隧道进口偏压明洞12m,出口明洞10m(一般明洞5m,偏压明洞5m),隧道内V级围岩长度为102米,Ⅳ级围长度为120米,Ⅲ级围岩长度为226米。

2.2主要技术标准

隧道路面按双向六车道设置,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1级,隧道抗震设防烈度Ⅶ度;防水等级二级,隧道建筑限界14.75m,隧道净高5.0m。

2.3工程地质情况

2.3.1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中低山地貌区,区内最高标高在K340+800,高304m,最低标高在隧道进口,高163m,相对高差141m。

隧道走向与山脊走向大致相交。

隧道出口端山坡坡度较陡,自然坡度一般25°~50°;进口端山坡坡度较陡,自然坡度一般30°~60°;隧道洞身局部地段坡度较陡,一般30°~55°,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较好。

2.3.2地质构造

隧道区大地构造部位处于赣闽隆起去和粤桂湘赣褶皱带的接界处,地质构造复杂,翁源向斜为隧道区主体褶皱,总体构造形迹展布方向为北北东向。

区域内褶皱主要为翁源向斜,轴向北北东向,隧道穿越翁源向斜南东翼。

翁源向斜构造形迹与区域构造一致,出露地层为石灰炭系中统壶天群(C2)灰岩。

隧道穿越地层处于单向斜构造一翼,地层产状较单一,为292°∠81°。

隧道进口段地层与山坡为逆向坡,出口段地层与山坡为顺向坡。

2.3.3主要岩性组成

根据野外调查及钻探、物探资料,隧道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黏土,石灰系中统壶天群(C2)灰岩,溶洞。

第①层,强风化角砾岩:

较为破碎,位于洞顶段落,岩体破碎,岩体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第②层,弱风化灰岩:

该层为主要的隧道围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表2.3.3-1隧道主要岩体组成一览表

里程桩号

围岩

级别

长度(m)

设计主要岩性组成、性质

备注

左线

ZK340+815~ZK340+835

20

隧道进口,上覆可塑状粉质黏土,洞身穿越地层为强风化、中风化灰岩,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呈镶嵌碎裂状结构,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易坍塌、掉块及冒顶,侧壁易滑落,围岩宜加强衬砌、支护;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季节性变幅较大。

隧道开挖以点滴状渗水,雨季可能突水突泥。

ZK340+835~ZK340+865

IV

30

隧道深埋,洞身穿越地层为中风化灰岩,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自稳能力一般,易坍塌、掉块及冒顶,侧壁易滑落,围岩宜加强衬砌、支护;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季节性变幅较大。

隧道开挖以点滴状渗水,雨季可能突水突泥。

ZK340+865~ZK340+972

107

隧道深埋,围岩为中~微风化灰岩,岩体完整,节理裂隙较不发育,呈块状或厚层状结构,围岩自稳能力较好,局部可能掉块,隧道开挖需及时衬砌、支护。

ZK340+972~ZK341+002

IV

30

隧道深埋,洞身穿越地层为中风化灰岩,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自稳能力一般,易坍塌、掉块及冒顶,侧壁易滑落,围岩宜加强衬砌、支护;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季节性变幅较大。

隧道开挖以点滴状渗水,雨季可能突水突泥。

ZK341+002~ZK341+032

V

30

隧道出口,上覆可塑状粉质黏土,洞身穿越地层为强风化、中风化灰岩,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呈镶嵌碎裂状结构,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易坍塌、掉块及冒顶,侧壁易滑落,围岩宜加强衬砌、支护。

右线

YK340+763~YK340+788

V

25

隧道进口,上覆可塑状粉质黏土,洞身穿越地层为强风化、中风化灰岩,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呈镶嵌碎裂状结构,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易坍塌、掉块及冒顶,侧壁易滑落,围岩宜加强衬砌、支护;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季节性变幅较大。

隧道开挖以点滴状渗水,雨季可能突水突泥。

YK340+788~YK340+823

IV

35

隧道深埋,洞身穿越地层为中风化灰岩,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自稳能力一般,易坍塌、掉块及冒顶,侧壁易滑落,围岩宜加强衬砌、支护;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季节性变幅较大。

隧道开挖以点滴状渗水,雨季可能突水突泥。

YK340+823~YK340+942

119

隧道深埋,围岩为中~微风化灰岩,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较不发育,呈块状或厚层状结构,围岩自稳能力较好,局部可能掉块,隧道开挖需及时衬砌、支护。

YK340+942~YK340+967

IV

25

隧道深埋,洞身穿越地层为中风化灰岩,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自稳能力一般,易坍塌、掉块及冒顶,侧壁易滑落,围岩宜加强衬砌、支护;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季节性变幅较大。

隧道开挖以点滴状渗水,雨季可能突水突泥。

YK340+967~YK340+994

V

27

隧道出口,上覆可塑状粉质黏土,洞身穿越地层为强风化、中风化灰岩,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呈镶嵌碎裂状结构,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易坍塌、掉块及冒顶,侧壁易滑落。

2.4水文地质

2.4.1地表水

隧道区地表水系较不发育,隧道进口端和出口端沟谷均发育山间小溪沟,溪沟均与线路近于垂直,常年有流水,由分水岭向进出口两侧坡脚汇入山间小溪流,根据调查统计,隧道区地表水对隧道涌水可能造成影响不大。

地表水主要以气候降水形成为主,且径流条件较好,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现场需做好洞口截水沟、排水沟,确保暴雨暴雨季节的洞口周围的截流、疏排顺畅。

2.4.2地下水

该隧道地下水为表层残坡积、崩坡积碎石土中的孔隙水及基岩风化带内的裂隙水、岩溶水,水量大小、受孔隙率、裂隙发育程度及季节变化影响,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下渗补给,由于洞身较短,穿越地层时代较简单,岩性差异风化不明显,因此隧道区裂隙水渗入较小。

隧道区基岩为灰岩含水层,水量较丰富,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影响一般;但由于受浅埋地段节理裂隙发育的影响,局部形成透水带,在隧道施工时可能产生涌水;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具不利影响,隧道水纹地质条件较简单。

隧道区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水质PH值7.0,侵蚀性CO23.84mg/L,总硬度277.87mg/L,矿化度159.1mg/L,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3型,属微硬弱碱性淡水,地表水、地下水对砼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5不良地质条件

隧道进口处地势陡峭,坡顶为自然陡崖,且岩层倾向与坡向形成顺向坡,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进口段坡上陡崖发育推测平移断层,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隧道施工时将降低其稳定性,影响洞口的稳定,施工时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2.6气象、气候及地震情况

2.6.1气象、气候

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多雨、水系发育,年均气温19.6~21.8℃,年均降雨量1400~2000mm,丰水期4~8月。

2.6.2地震情况

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隧址区未发现新断裂构造和活动断裂;近代无中强震记录,属相对稳定地块。

2.7施工条件

2.7.1沿线交通情况

隧道位于翁源县龙仙镇坪山村附近,交通较为发达,与省道S341交叉,物资、设备可通过县道运往施工场地。

2.7.2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隧道洞口离村庄较远,隧道洞身开挖爆破对村里房屋无震动影响。

种植果树、菜地为主,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居民比较富庶。

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

2.8建设相关单位

本工程项目参建单位见表2.8-1。

表2.8-1各参建单位表

序号

参建方

责任主体单位

备注

1

建设单位

2

设计单位

3

勘察单位

4

监理单位

5

检测单位

6

施工单位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3.1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总工期要求,隧道计划从出口单向进洞后进行掘进。

坪山隧道辅助施工措施施工计划于2016年3月1日开始,2016年9月1日完成。

3.2施工人员计划

根据施工进度及工程量合理安排主要管理人员及各种劳动力。

要求进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表3.2-1主要管理人员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职责

备注

项目经理

高级

项目总体负责

总工

高级

技术总体负责

副总工

高级

现场技术指导

副总工

中级

现场技术指导

现场负责人

高级

现场生产安排

隧道工程师

高级

施工质量控制

质检工程师

中级

施工质量控制

安全负责人

中级

现场施工安全

计划工程师

中级

现场计划安排

测量工程师

中级

现场测量控制

试验工程师

中级

现场检测控制

机械工程师

中级

机械设备组织

表3.2-1施工人员安排表

工班名称

工种

人数

工班名称

工种

人数

管理人员

队长

1

初支班

喷枪手

4

技术人员

2

安钢架、锚杆工

6

试验员

1

配合工

1

工班长

3

衬砌班

挂防水布工

6

开挖班

风镐手

4

立(拆)模工

12

风枪手

2

混凝土地泵司机

2

挖掘机司机

1

配属工班

机电工

1

装载机司机

1

其他

杂工

5

自卸车司机

3

合计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