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535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6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多套单元检测题.docx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多套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水                                     B. 铁                                     C. 二氧化碳                                     D. 氢气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 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 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3.你能闻到苹果散发出的香味,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4.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34,n=6                                                    

B. 属于金属元素

C. 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D. 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易失去电子

5.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这里“铁”一般是指(  )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6.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                  

B. Cl与Cl﹣可以相互转化

C.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D.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7.下列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O                                          B. Cu                                          C. N                                          D. Cl

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将壶盖顶开,是由于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

B. 元素种类不同,是由于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其酸根离子不同

9.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在很多场合往往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分之间有间隔                                                     

B.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B.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1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B. 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 氢氧化钠固体由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构成           

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12.现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 ②③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D. ①④表示的是原子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 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14.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15.某种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其核电荷数为77,则这种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 38                                       

B. 77                                       

C. 115                                       

D. 192

二、填空题

16.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联系是________

17.写出以下元素的符号:

锰________;铁________;氦________;锌________

18.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__ .

(2)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___ .

(3)锶原子最外层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或“失”)

19.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t贫铀弹,不少人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为________ ,质子数为________ ,电子数为________ .

20.观察下表,找出规律填入空白处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

1

0

________

________

碳原子

________

6

6

________

铝原子

________

________

13

27

2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________ 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22.根据下列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钙元素的信息,回答问题

(1)B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_;

(2)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3)A、B、C、D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

23.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填序号)。

24.如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

(3)A和B两种粒子的最为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________;

(4)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C4.A5.B6.D7.B8.B9.C

10.A11.B12.A13.C14.B15.B

二、填空题

16.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构成分子

17.

18.38;5;失

19.146;92;92

20.1;1;6;12;13;14

21.小于;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三、综合题

22.

(1)8

(2)40.08(3)CD

23.

(1)9;40.08

(2)BC(3)B

24.

(1)11;

(2)BC

(3)化学性质

(4)三;得到

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2分)

1、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

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个数增多

2、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干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如图为原子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

”、“

”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4、150年前,门捷列夫依据相对原子质量排出元素周期表。

现依据原子中质子数排列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  )

A.相对原子质量B.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D.中子数

5、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晾干

分子不断运动

B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

温度升高,分子增大

D

氢气燃烧生成水

分子种类改变

A、AB、BC、CD、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8、图为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该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35B.溴化钙的化学式是CaBr

C.溴属于非金属元素D.该溴原子的中子数是45

9、下列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C.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D.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

10、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拟于2007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11、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

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

D.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FeCl3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保持氧气性质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13、如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14、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

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信息,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是碳元素

B.②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C.③元素与氮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元素②和④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MgCl

16、化学兴趣小组在收集的一塑料瓶氧气中插入氧气传感器探头对微粒的运动进行探究(如图1)。

实验步骤为: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实时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MN段最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NP段和MN段相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Q点氧气浓度最低说明氧分子静止不动

D.PQ段变化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

二、填空题:

(共68分)

17、在下面

(1)~(5)事实后的横线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停运动;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C;

(2)如图所示,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

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C;

(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B;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

(5)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B。

18、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2cm处滴一小滴酚酞溶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塞好后放在实验桌上(如图所示),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15滴.(提示:

氨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1)观察到的现象是滴加酚酞试液的点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小强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团上,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氨水具有挥发性.

(3)湿衣服在阳光照射下更容易变干:

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1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一个三原子分子且含有10个电子俗称生命之源的物质的化学式H2O。

(2)写出一个四原子分子,且一个分子内有10个电子,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的气体的化学式NH3。

(3)写出三种第一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HCl、H2SO4、NaOH。

(4)写出16号元素的离子符号S2-。

(5)一种金属氧化物当含少量Fe3+的杂质时,叫红宝石,当含少量Fe2+的杂质时,叫绿宝石,写出这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Al₂O₃。

2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

(1)X的位置应填上N,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2)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④(填数字序号)。

(3)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该化合物中②处元素的化合价为+3。

(4)已知:

原子的质量数在数值上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某氖原子的质量数为22,则该氖原子的中子数为12。

21、卢瑟福用a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如图),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现象1:

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

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

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现象1的原因:

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

②现象2的原因:

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2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甲、乙、丙三个化学实验:

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明显变化,该实验证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乙实验可证明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丙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的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酚酞试液变红色。

(4)由实验乙、丙(填实验序号)可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5)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

①其中C试管的作用是对比。

②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装置是密封的,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6)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事项是密封于阴凉处保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C

A

C

A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D

D

D

A

D

C

二、填空题:

(共68分)

17、解:

(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的缘故,故填:

C。

(2)由于分子的运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进入对方故原来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

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C。

(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故填:

B;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填:

D;

(5)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

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

故填:

B。

18、解:

(1)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具有挥发性,运动速度加快,运动到与酚酞试液接触,由于氨水属于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滤纸条上滴加酚酞试液的点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2)由于氨水属于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化,而试管口塞的脂棉花却变成红色说明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团上.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氨水具有挥发性.

(3)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温度高运动的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照射下更容易变干.

案为:

(1)滴加酚酞试液的点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2)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团上.(3)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会加快.

19、解:

(1)水是生命之源,并且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且和10个电子,化学式为:

H2O;

(2)初中学习的气体中能溶于水呈碱性的物质是氨气,并且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四个原子和10个电子,化学式为:

NH3;

(3)因为氢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有:

HCl、H2SO4、NaOH;

(4)16号元素是硫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符号为:

S2-;

(5)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化学式为:

Al₂O₃。

故答案为:

(1)H2O;

(2)NH3;

(3)HCl、H2SO4、NaOH;

(4)S2-;

(5)Al₂O₃。

20、解:

(1)X的位置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应填上N,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2)17号元素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④。

(3)①处元素是氧元素,②处元素是铝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中铝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

3,可以表示为Al2O3。

(4)已知:

原子的质量数在数值上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某氖原子的质量数为22,则该氖原子的中子数为22-10=12。

故填:

N;1.008;④;Al2O3;+3;12。

21、解:

(1)①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

②有少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是因为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

(2)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质子和1个电子,最终发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在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故填:

2;质子;

答案:

(1)①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②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

(2)2;质子.

22、解:

(1)甲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发生,这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填:

无明显变化;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乙实验中,酚酞试液变红色,证明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

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丙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的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

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的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酚酞试液变红色;

(4)由实验乙和丙对比可证明分子不断运动;故填:

乙、丙;

(5)①其中C试管的作用是对比;故填:

对比;

②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装置是密封的,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填:

装置是密封的,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6)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事项是密封于阴凉处保存;故填:

密封于阴凉处保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5分)

1、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四位同学对它们的区别作了如下发言:

小倩说“区别在于是否在不停地运动”;小丹说“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构成物质”小鑫说“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小娜说“区别在于分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