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494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

《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docx

会计实务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

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

 

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核算,并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重新分类,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笔者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及其混和计量的会计问题、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进行了阐述,以期帮助报表使用者理解对金融资产不同的分类和核算方法对财务报告产生的不同影响。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及其核算原则

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

1、交易性金融资产。

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投资并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包括对债券和股票的投资。

新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持有至到期投资。

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主要指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由于股权投资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仅指对债券的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应使用摊余成本法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

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持有的其他企业的债权(不包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务工具)等,只要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也可以划分为这一类。

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也应使用摊余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1)贷款和应收款项;

(2)持有至到期投资;(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例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要求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但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对可供出售外币股权投资因资产负债表日汇率变动形成的汇兑损益计入所有者权益。

可以看出,对于金融资产的核算,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混合计量的方法,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持有到期投资和贷款与应收款项。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能否避免利润操纵

在新准则实施前,我国没有对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做出明确规定。

企业按照成本法核算金融资产,由于成本法不能反映企业拥有投资的价值变动,企业可以选择适当时机报告盈利而不报告损失,为企业提供了操控利润的空间。

那么按照新的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能否避免企业进行利润操纵呢?

如果企业在对投资进行初始确认时,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公允价值的上升企业将报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当企业试图报告由于公允价值上升而带来的收益时,可以出售部分投资,将原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未实现损益转为实际损益。

因此,通过对金融资产的划分选择,以及选择适当的时机出售投资,企业还是可以影响报告损益。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新会计准则规定:

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

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

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不难看出,不同企业由于应用不同的估值技术,对同一金融资产估计得出的公允价值可能不一致。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可行的估值技术以及适当的管理控制体系,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可以实时反映资产的价值变动,而历史成本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只有在交易发生时才记录损益,因而公允价值能够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决策信息。

但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建立在其可靠的基础上,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可以得到;而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估值技术不同可能导致公允价值不可靠,进而影响其相关性。

第二,金融资产使用的是混合计量模式,对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并不按公允价值计量,如果要使公允价值真正发挥作用,企业还需要披露其他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至少报表使用者需要明白并不是所有资产的价值信息都是“相关的”。

三、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

(一)商业银行对投资的分类及其核算

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分散化,控制经营风险以及满足银行流动性的需要。

新准则实施前,不用对投资分类,银行对投资的会计核算与投资决策的关联性不强。

而新准则实施后,银行如何划分其为满足流动性需要而持有的投资呢?

对于银行持有的短期投资,如果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尽管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会带来未实现损益的波动,但是由于短期投资将在一年内出售,那么分期确认损益和到期一次性确认损益对报表的总体影响不会很大。

对于银行持有的中长期投资,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还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对银行报表的影响是不同的。

首先,对投资的划分应取决于银行持有投资的目的。

上面讲到,银行持有投资主要是出于满足流动性的考虑,同时赚取一部分利息收入。

银行为了满足流动性的需要,可能会将原本想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提前出售,这在新准则实施前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而新准则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提前出售给予了重分类的限制。

新准则规定,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而且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处置或重分类的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能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新准则也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比如:

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根据合同约定的偿付方式,企业已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本金;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所引起。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为满足流动性需要而提前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出售并不符合新准则规定的例外情况。

另外,尽管新准则没有规定处置或重分类持有至到期投资比例为多少时属于“总额较大”的情况,但是如果商业银行将其部分持有至到期资产重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恐怕很难说服审计师并证明其有能力和意图将剩余的投资持有至到期。

这也就意味着,为避免重分类的问题,商业银行可能将其持有的部分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保有对投资进行处置的灵活性。

那么对同一投资而言,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对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举例说明。

20×7年1月1日,甲商业银行支付价款10000元购入某公司发行的3年期公司债券,该公司债券的票面总金额为10000元,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利率为5%。

利息每年末支付,本金到期支付。

20×7年12月31日,市场利率降低为4%,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为10188.61元(假设公允价值变动仅受市场利率影响),20×8年12月31日和20×9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分别是10096.15元和10000元。

那么甲商业银行在这三年间确认的有关此债券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和损益表项目如下表:

表1 将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

资产的期

初余额

公允价

值变动

可供出售资产的期末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变动

投资

收益

20×7年

10000

188.61

10188.61

188.61

500

20×8年

10188.61

-92.46

10096.15

-92.46

500

20×9年

10096.15

-96.15

10000

-96.15

500

表2将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不报告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持有至到

期投资的

期初余额

持有至到

期投资的

期末余额

投资

收益

20×7年

10000

10000

500

20×8年

10000

10000

500

20×9年

10000

10000

500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论银行将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收益都是按照投资摊余成本(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说,摊余成本不包括公允价值变动)乘以实际利率来确定的,在整个持有投资期间投资收益是不变的。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仅有在到期前将其出售的情况下,才确认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将两者的差异一次性计入损益表。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要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每一年都会带来所有者权益的波动。

随着投资持有期间的延长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波动性可能会增加。

要想避免报告权益的波动性,银行应尽可能地将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而这样的划分又使银行面临着在到期前不能灵活处置投资的风险。

为了保持流动性的需要,银行又不得不将部分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由此带来所有者权益波动将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而这种波动是由于市场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商业银行无法控制。

出于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不能“达标”的忧虑,银行可能会调整投资业务以避免未来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影响

为了减少报告权益波动性,银行经理们有可能将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或改变投资组合以减少对报告权益的影响。

第二个选择可以通过减少全部资产中投资的比例,或减少那些对利率变动敏感的投资而达到,由于证券价值的敏感性随持有期限而增加,缩短投资组合的持有期限会减少可供出售债券价值变动带来的权益波动性。

那么商业银行的这种投资行为的改变会有什么影响呢?

缩短投资的到期日会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或增加利率风险,减少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出售弹性可能会增加管理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的成本,流动性的降低可能使银行不能满足增加的贷款需要,进而降低其信用。

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而言,除上述可能存在的后果以外,减少投资比例、缩短到期期限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并使资产管理风险最小化的银行资产业务拓展总体思路不一致,银行将大量的资产从事信贷业务,会增加经营风险。

本文仅在理论上指出了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对我国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而在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主要由投资业务部门和高层管理人员作出,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投资决策和会计政策相关性作出反应,对投资引起的报告权益变动在多大程度上能引起他们的顾虑,以及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占其全部资产的比重大小,这些因素可能都会影响前面述及的理论能否通过实证检验。

但是应该注意到,随着银行进行投资业务比例的加大,市场利率的波动带来更多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波动,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在投资时应考虑相关的会计决策,进而作出投资决策。

小编寄语:

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