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400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docx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ANSYS专题课案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2(机设)

——ANSYS专题

题目:

起重臂设计_____

___

院(部):

____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____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

____机械091

姓名:

____李振鹏

学号:

____2009071098

指导教师:

____周海涛沈孝芹

完成日期:

_____2012-12-21

 

一、实验目的:

综合训练和培养学生利用有限元技术进行机械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独立解决本专业方向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设计、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所从事的机械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

1.硬件:

方正计算机1台

2.软件:

CAE软件ANSYS

三、实验内容(任务及要求):

任务:

主要训练学生对机械结构问题分析规划的能力,能正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合理定义单元、分析系统约束环境,正确加载求解,能够提取系统分析结果。

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限元技术辅助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特点,推动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本组数据:

数据项

学生2

a(m)

0.6

P(N)

250

左端集度(N/m)

0

右端集度q0(N/m)

650

弹性模量(GPa)

207

帕松比

0.3

截面积

0.001

抗弯惯性矩

0.020833

截面高度

0.05

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行设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严禁抄袭和投机取巧。

同时,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

1、按照国家标淮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92;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2、进行塔式起重机起重臂的设计,额定起重力矩为630kNm、800kNm、1000kNm、1250kNm分别进行最大幅度为40m、45m、50m、55m、60m的起重臂的设计、计算。

3、综合运用学过的力学知识和有限元理论,设计起重臂的结构及主肢和腹杆的参数,构造起重臂的有限元模型,选择合适的单元,施加合适的载荷和边界条件,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提取结果,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撰写实验报告并总结。

四、实验步骤:

(一)问题分析

设计起重臂的结构及主肢和腹杆的参数,构造起重臂的有限元模型,选择合适的单元,施加合适的载荷和边界条件,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提取结果,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

模型简化如下图所示

(二)实验过程:

1、单元分析(说明单元选择依据)、材料分析

根据塔式起重机选择Q345钢,弹性模量为2.07e11,泊松比0.3,密度7850kg/m³,臂架BEAM188,拉杆LINK10.下弦杆方钢140*140*14,上弦圆钢25*50,缀条50*50*4.拉杆LINK10选择截面1840e-6。

根据起重臂的总长30m,分为6m一个单元。

(1)拾取菜单MainMenu–Preprocessor--ElementType--Add/Edit/Delete。

弹出所示的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弹出对话框,,选择beam188,apply,选择则LINK10,ok,点close关闭。

(2)拾取菜单MainMenu—Preprocessor--MaterialProps--MaterialModels。

弹出的对话框,在右侧列表中依次双击“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弹出对话框,在“EX”和“PRXY”文本框中输入弹性模量2.07e11和泊松比0.3,单击“OK”按钮,选择density添加密度7850kg/m³,单击“Close”按钮.

2、建模

(1)创建关键点拾取菜单Main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InActiveCS。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1(0,0,0,)2(2,0,0)3(4,0,0)4(0,0,2)5(2,0,2)6(4,0,2)7(1,2,1)8(3,2,1)。

然后拾取creat-lines-straightlines,依次连接两点,创建直线。

(2)复制拾取菜单MainMenu-Preprocessor-copy-lines,选择pickall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个数输2,距离2,点击OK.

(3)合并点拾取菜单MainMenu-Preprocessor-Numberingctrls-mergeitems,在弹出的对话框选择ALL,点击OK。

然后拾取compressnumbers,在弹出的对话框选择ALL,点击OK。

(4)定义界面与属性。

取菜单MainMenu-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sections。

依次定义下弦杆方钢140*140*14,上弦圆钢25*50,缀条50*50*4.。

菜单MainMenu-Preprocessor-mesh-meshattributes-pickline。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依次选中上悬杆圆钢2,下悬杆方钢1,斜杆与底杆圆钢3。

点击OK

(5)复制复制拾取菜单MainMenu-Preprocessor-copy-lines,选择pickall,复制10份,输入距离4,ok,合并排列点,连接缺省的直线定义属性。

(6)创建预定义拉杆。

创建节点(0,9,1),在上悬杆上创建节点(29,2,1),然后将杆上的关键点与创建的节点耦合,在两个节点间创建一个element,根据Menu-Preprocessor-mesh-meshattributes-picklin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Link10。

(7)网格划分。

Menu-Preprocessor-mesh-meshtool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lines-set,选择beam188杆划分,距离0.5M,选择MESH,划分网格。

同理划分LINK10拉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1份。

3、加载求解

(8)施加约束。

施加约束拾取菜单MainMenu-Solution-Define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keypoints。

拉杆限制6个自由度,起重臂两个端点限制5个,不限制Z轴转动。

(9)施加风载和重力加速度。

选择MainMenu-Solution-DefineLoads-ApplyStructural-inertia-gravity。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根据所计算的风载加速度加载Z轴,输入值0.618,重力输入9.8,沿Y轴方向。

(10)施加小车与重物集中力。

选择MainMenu-Solution-DefineLoads-ApplyStructural-force/moment-onnodes.选择小车车轮四个点,力为Y轴负方向-16562N。

加载过程

4、后处理

(11)拾取菜单MainMenu-Solution-Solve-CurrentLS。

单击“SolveCurrentLoadStep”对话框的“OK”按钮。

出现“Solutionisdone”提示时,求解结束,即可查看结果

(12)查看结果,显示变形拾取菜单MainMenu-GeneralPostproc-PlotResults-DeformedShape。

弹出的对话框,选中“Def+un-defedge”(变形+未变形的模型边界),单击“OK”按钮。

(13)定义轴力,弯矩,剪力。

MainMenu-elementtable-definetable.依次定义轴力1和2,值为SMISC1、14;依次定义弯矩1和2,值为SMIS,3、16;依次定义剪力1和2,值为SMIS,6、19,点击OK。

(14)查看拾取菜单MainMenu-GeneralPostproc-PlotResults-Contour-lineelemres。

一次求解轴力、弯矩、剪力图,并保存。

(15)依次重新加载小车与重物集中力,测量端部、中部、较近处3点后处理。

端部

变形图

轴力图

弯矩图

剪力图

中部

变形图

轴力图

弯矩图

剪力图

较近处

变形图

轴力图

弯矩图

剪力图

(三)对比结果(误差分析):

根据后处理的结果可以分析得与手计算相比更加准确,其变形量却小于0.5m,轴力,弯矩,剪力都符合刚度和稳度的要求。

其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ANSYS将起重臂处理为桁架结构,用杆单元组成,所有单元均为弹性单元,不计阻尼结构。

因为整个起重臂的的上下杆和斜杆密度都定义一样,忽略了拉杆与附件的重量不同,产生误差。

(2由于计算时的结构下弦杆用的是槽钢不满足要求,这次重新计算选择了方钢,二者截面尺寸存在差异,影响受力状况所以产生误差。

(3)在加载时由于将拉杆约束6个自由度,所以拉杆不能动,为静态分析。

再者关于风载手写是计算的每米上的受力,而此次设计是根据风载的加速度施加的力,所以两者之间存在误差。

(4)手写时由于计算量大,保留小数点位数精度不够或者存在误差,而用ANSYS分析计算准确,精度高,两者产生误差。

五、实验总结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

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

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请保留此标记再学习、再实践。

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

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

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