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327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docx

化学试题练习题考试题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化学方程式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不同化学反应的质量测定和实质分析,: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培养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

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

(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决办法

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托盘天平、锥形瓶(铺细沙)、镊子、滤纸、酒精灯、幻灯、白磷、Cu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CaCO3、盐酸。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课本第69页[实验4—11并提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生成的新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目的]启迪思维,激发对新问题的求知兴趣。

2.学生分组测定不同的化学反应

 第一组   第二组第三组

CuS04和NaOHFeCl3和NaOHNaCI和AgNO3

 溶液     溶液溶液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

[目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定量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3.教师提问

为什么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展开讨论。

[目的]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分析的方法,深化学生思维。

4.教师提问

(1)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2)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

[,目的]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如“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等)。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培养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从形象的直观上升到抽象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整体感知

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对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1.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演示课本第69页[实验4-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观察思考]

(1)观察实验现象?

(2)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注意观察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第一组CuS04,溶液和NaOH溶液。

第二组FeCl3溶液和NaOH溶液。

第三组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实验结果,从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推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发生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师活动]提问:

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目的意图]发散思维,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字词(“参加化学反应”和“质量总和”等)的理解和认识。

(四)总结、扩展

           宏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1.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归纳为(四不变)(实质)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律。

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

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五)智能反馈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2.在A+B=C+D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

A.5克B.3克C.6克D.4克

3,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A.Y2Y3B.XY3C.X2Y6D.X2Y4

4.6克KClO3与2克Mn02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一定()

A.大于8克B.小于8克C.等于8克D,无法比较

5.a克KClO3与6克Mn0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中含c克KCl,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o+6—c)克B.(a—c)克

C.(a+b)克D.(a—6—c)克

6.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C02和H20,试推断蜡烛一定由()

A.碳元素组成B.氢元素组成

C.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碳氢元素组成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第70页3-5段。

2.书面作业:

第70页第2题,第76页第2题

(1)

3.预习第二节。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1.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学生分组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总结

1.质量守衡的原因归纳为四不变。

2.理解和应用定律时注意四点。

,.·

九、参考资料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

3.疑点

化学方程式能表示什么含义?

4.解决办法

采用从实验人手的讨论法,加深对化学方程式“质”和“量”含义的理解,讲

练结合,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为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集气瓶,幻灯,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怎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观察该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判断)?

[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客观规律考虑问题,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教师提问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指定学生说出书写原则。

并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说明具体书写步骤。

[目的]使学生明确书写原则及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清书写步骤及配平原则和方法后,组织学生练习,并分析讨论。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的步骤是什么?

(3)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德育目标

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整体感知

本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从实验人手的讨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在进行书写配平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概念: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02======  CO2

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

请看以下反应:

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

催化剂

KClO3==========  KCl+02

    加热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

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72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

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配平、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

·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熟练掌握配平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

KClO3==========  2KCl+  302↑

2(39+35.5+3×16)2(39+35.5)3×16×2

=245=149=96

从质的含义读作: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从量的含义读作:

“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习读法。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配平方法。

[目的意图]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

(四)总结、扩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要标明。

最小公倍数配平法:

步骤1.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

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

2.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3.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五)智能反馈

         点燃

1.化学方程式C+02=======  CO2表示的意义是①②。

此化学方程式可以读作:

[质][量]。

2.配平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前面,配上适当的,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相等。

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02→A1203

(2)Fe+O2→Fe204

点燃

(3)CO+02───→C02

点燃

(4)H2+02───→H20

(5)HgO──→Hg+02

(6)KMn04──→K2Mn04+Mn02+02

(7)Cu2(OH)2C03──→CuO+C02+H20

点燃

(8)CH4+02───→C02+H20

点燃

(9)C2H2+02───→C02+H20

点燃

(10)Fe203+CO───→Fe+C02

点燃

(11)CuS04+NaOH───→Na2S04+Cu(OH)2

点燃

(12)FeS2+02───→Fe02+S02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第71、72页;

2.课本第73页1、2、4题;

3.总结学过的化学方程式,预习第三节。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碳+氧气──→氧化碳

点燃

C+02======  CO2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书写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

以“磷在氧气中燃烧”为例

P+02→P205

                催化剂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KClO3==========  2KCl+  302↑

2(39+35.5+3×16)2(39+35.5)3×16×2

=245=149=96

含义:

[质]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进行的条件。

[量]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读法:

[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量]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氯化钾和%份质量的氧气。

九、参考资料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其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风。

同时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难点

训练生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3.疑点

为什么说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4.解决办法

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习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幻灯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提问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点燃

(2)说出此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05表示的意义。

  

[目的]使学生熟悉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含义。

2.教师分析课本第74页[例题1],并提问。

根据[例题1)你能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可分为哪几步?

[目的]结合实例、给予点拨、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按化学特点去思维的良好习惯。

3.教师提问,学生自学课本第74页[例题2)。

根据例题进一步总结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和方法。

然后相邻座位学生互相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目的]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解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分析

能力。

4.教师给出两道练习题,学生练习并组织讨论指出错误。

(1)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2)根据练习你认为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什么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目的]加深理解,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

5.教师给出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进行练习,并分组讨论。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是什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关键是什么?

[目的]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知识目标

1.明确目标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生成物的质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二)整体感知

在学生熟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人手,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关键。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本节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教师活动]分析、示范、并提问。

[学生思考]根据[例题1)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学生自学课本[例题2]并讨论。

 根据例题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结论: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可分为五步。

(1)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出并配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求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即式量与系数乘积之比),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边,再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

(4)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5)简明地写出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并在黑板上板演。

(1)实验室要制得0.64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

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2)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

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并指错。

(1)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2)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什么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推论]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化学方程

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下列练习题

1.12.25克KCl03和3克Mn0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

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2.把干燥的KCl03和Mn02的混合物15.5克装人大试管加热,当反应不再发生时,冷却、称重,得10.7克固体物质,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3.加热KCl03和Mn02的混合物15.5克,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所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比原混合物减少了4.8克,求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4.加热一定量的KCl03和Mn02混合物制取02,当收集到需要的02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物质质量为4.04克,然后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又收集到0.672升(标准状况)02,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克铜,需要氧化铜多少克?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题组练习。

[教师活动]提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

关键呢?

[目的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解题方法,开拓创造性思路,诱发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扩展

[小结]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式量。

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人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

[目的意图]思维有序、严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智能反馈

1.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02最多的是()

A.FeB.PC.SD.C

2.用6.5克KMn04放在试管里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量为6.3克,那么剩余物为()

A.KMn04B.K2Mn04,Mn02

C.K2Mn04,KMn04D.KMnO4,K2Mn04,02

3.在2A+B=3C+D的反应中,已知60克A和3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5克D,若C的式量为50,则A的式量为()

A.60B.65C.70D.75

4.实验室中某同学用H2还原CuO制取Cu,若要制取64克铜,实际需要的H2的质量为

A.等于2克B.小于2克C.大于2克D.无法确定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第75页2、3题;第76页1题

(2)、(3)题。

2.复习总结本章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一)解:

设分解5.8克KCl03可制得02χg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KClO3==========  2KCl+  302↑

24596

5.8克χ

χ=2.3克

答:

加热分解5.8克KCl03可制得022.3克.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