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545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学年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二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5月份考试高一历史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

A.先进的政治制度

B.先进的通讯手段

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D.价格低廉的商品

3.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4.马克思在分析英国打败荷兰原因时指出:

“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

”下列最能论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

A.1588年,英国凭借先进的炮火技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C.17世纪,荷兰商船数欧洲第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D.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5.“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冶炼工艺技术产生于()

A.夏商周B.春秋战国

C.魏晋南北朝D.宋元时期

6.1999年在印尼海域“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7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北方白瓷等,其中有近6万件是唐代长沙窑的瓷器,内有3件完好的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

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

这一考古发现

①说明唐代青花瓷技术已经成熟

②印证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③说明唐代官营瓷窑主要为海外市场而生产

④为研究我国古代瓷器生产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④

7.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总装机容量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

这预示人类进入到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智能时代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

“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9.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

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混合经济”D.发展新经济

10.“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

”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B.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1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促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逐渐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D.有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

12.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通过哪些方式吞噬民族企业()

①直接投资②加入官股③收买、敲诈④没收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八十年代最强

C.高收入国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D.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

14.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出了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一次深刻的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最能体现这种深刻变革的是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B.放弃金本位货币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扩大公共设施的建设

15.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16.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不包括

A.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B.市场萧条,生产下降

C.失业增多,生活水平下降

D.农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

17.“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

”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四川省

D.安徽省

18.197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以“散件加工”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

某领导则批示:

“看来,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

”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B.引进国外技术造成竞争加剧

C.对外开放政策尚未真正执行

D.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

1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到:

“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

……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

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

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

B.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

20.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

这一措施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C.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21.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

“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

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权。

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变化”实际上是基于港口管理体制突破了

A.“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模式

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模式

C.“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

D.“自主经营,简政放权”的模式

22.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23.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宜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

这项政策

A.保证了农民收人逐年提高

B.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

D.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共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

1956年,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

“价值规律将始终存在着而且作用着,所不同的只是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另一位经济学家顾准提出,“让市场的力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他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批拓荒者。

但遗憾的是,对这些真知灼见,当时既未能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理解和关注,也未能被政府的决策者所采纳。

只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始被全党重视,下列体现中共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是

A.A

B.B

C.C

D.D

25.1941年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内容之一是“表决权取决于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各会员国在基金组织里的发言权与投票权同其缴纳的基金份额成正比”。

根据这一计划,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拥有最大发言权和投票权的将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意大利

26.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至今,贸易量翻了三翻。

但进入2021年以来,美国不断声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企业从美国向墨西哥迁移更加容易,导致美国工人失业而威胁退出。

下面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美、加、墨三国完全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B.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国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面临挑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27.对如图反映的主题解读最恰当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外贸发展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

C.世界银行大力支持中国经济发展

D.中国大力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28.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条件是

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③日本实力的增强

④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9.英国于2021年6月23日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9%,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盟,英国“脱欧”说明了

A.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

B.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存在利益冲突

C.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

D.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0.202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将在越南召开。

下列有关该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了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

B.1991年韩国汉城首届会议上成立

C.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D.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历史的差异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自由主义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与三股进步潮流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二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以及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

“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

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

……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进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二“……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

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材料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了“生产-研发-销售”的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

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能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什么?

你认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是什么?

(4)自四五百年前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A

【解析】依据材料中“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和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下降”的信息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引起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没有体现出价格革命的信息和技术革新的问题,故B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点睛:

材料中“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和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下降”是关键点。

2.D

【解析】

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商品输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所以基本媒介是廉价的商品,故选D;AB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D

【解析】

清初的山西人口结构中,从多到少依次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了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两项错误;当时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当时在山西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

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描述的就是英国因为工业资本强大打败了商业资本繁荣的荷兰,B项正确,A、C、D都不是英国和荷兰之间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对抗。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英荷战争。

【名师点睛】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荷兰殖民扩张:

(1)对外贸易发达。

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在亚洲-----摩鹿加群岛、爪哇、台湾,美洲------建“新荷兰”(即新尼德兰)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相关内容——冶铁炼钢业。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其余ABD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冶铁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冶铁炼钢业

6.C

【解析】

青花瓷出现于元朝,排除①;官窑属于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官府使用,不在市场流通,排除③;材料从海上丝绸之路阐述唐朝对外贸易,因为是当时留下遗迹,说明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古代瓷器生产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选择C项正确。

7.B

【解析】

根据“发电厂”“电动机”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故B正确。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发电厂”“电动机”即可。

8.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从材料中“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等信息可知,作者强调用全球性观点去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故应选D。

考点: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史观

9.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大灾难’时期后”,即1945年以后,本题实际上考查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项明显不符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史实,排除;CD两项的表述,不符合题干“共同之处”要求。

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奉行凯恩斯主义

10.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到农村出租土地”“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种身份”可以看出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和封建势力彻底决裂,故C正确。

从第一句话“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可以看出民族资本家并不能两头通吃,A错误;民族资本家是用所获得的利润去购买土地,不能说他们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B错误;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是封建地租,D错误。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ABC都是其带来的影响;D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中国棉纺手工业的破产,不是促进手工纺织发展。

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列强侵略的影响

12.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收买、敲诈和没收这些方式都属于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吞噬民族企业的方式,所以排除ABC,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原因

13.D

【解析】“20世纪后半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表格中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持续下降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故C项正确;低收入国家不一定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错误;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减少对于经济干预,B错误;C中已经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显然不符合事实。

14.C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是美国经济能够逐步恢复的重要原因,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正确;A、B、D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体现,C是A、B、D的概括,故C最好,故选C。

15.C

【解析】试题分析:

生产过剩,物价就会下跌,“购买并屠宰大量牲畜”是为了解决生产过剩,稳定物价。

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关于农业政策的目的是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A项错误,经济危机时时生产过剩;B项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增加农业津贴;D项与罗斯福新政无关。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危机

16.D

【分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由于商品过剩,农产品价格较低,D错误,符合题意;A、B和C三项均是从金融、市场以及失业率说明经济危机的表现,排除。

【详解】

 

1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开放首先设立的是4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占了3个,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广东,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8.D

【解析】

据所学可以知道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时间不合,故A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对竞争加剧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对外开放,故C项排除。

据材料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完全放开对外开放,意味着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故D项正确。

19.A

【解析】

由“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

”结合所学知识农民分到土地,大力支持新生政权,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与土地改革无关;C项错误,新生的政权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不是社会主义性质;D项不选,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经济领域的不是政治上的成就。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

”和限制词“政治上的成就”。

20.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在农业上的改革措施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这有利于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

赫鲁晓夫改革只是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故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排除A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自发的制度创新,并未借鉴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学生需要结合改革的特点及结果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21.C

【解析】

【详解】

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即A、B、D三项与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定相符,排除。

而“突破了”这一关键词要求所选项应是港口既往管理体制模式的表述,改革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以政代企,政企不分”,故C项正确。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三大改造时期和大跃进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情况,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很大的失误,反映了探索时期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符合第二幅图;C项错误,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D项不符合第三幅图。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3.C

【解析】

据材料“1985年……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政策打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