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423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docx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

《全唐诗》中的食盐文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食盐作为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作为调味品的食盐,在唐人那里与作为食物的粮米相提并论。

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琐事经常被唐人付之于诗歌吟咏,如白居易诗云:

“门庭多草厨少烟。

庖童朝告盐米尽”(《达哉乐天行》);元稹诗曰:

“思拙惭圭璧,词烦杂米盐”(《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韩愈亦曰:

“为生鄙计算,盐米告屡罄”(《东都遇春》)。

考稽文献,学界对唐代食盐经济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这些成果多从史料学、政治学或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开展研究。

目前,从诗文创作的文化视角研究唐代食盐文化的成果尚不多见,有待于学人在这方面不断开拓深入研究。

本文尝试以《全唐诗》为语料库,对唐代食盐经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行探究式的研讨与考释。

  一、《全唐诗》中的食盐种类产地考

  翻检《全唐诗》可知,唐代食盐从颜色的种类上可分为白盐和红盐两大类,从产地的种类上可分为海盐、池盐和井盐三大类。

从颜色上看,白盐或水晶盐是唐代社会百姓日用所最为常见的食盐种类。

  唐代文人作品中关涉白盐的篇章吟咏很多,如吕渭《状江南·仲冬》诗云:

“江南仲冬天,紫蔗节如鞭。

海将盐作雪,出用火耕田。

”诗中描写江南水乡特有的物产风物之美,皮鞭状的紫色甘蔗节节登高,洁白如雪的海盐铺满在沙滩上。

李白《题东溪公幽居》诗云: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诗中的“东溪公”在当涂县隐居多年,当涂县属淮盐产区,诗中所涉及的招待客人的“水晶盐”属于洁白如雪、质量上乘的淮盐自然无疑。

又,晚唐诗人顾云《苔歌》诗云:

“琼苏玉盐烂漫煮,咽入丹田续灵液。

会待功成插翅飞,蓬莱顶上寻仙客。

”诗中的“琼苏玉盐”所关涉的食盐颜色,自然为颗粒饱满、镂玉雕琼般的白盐或水晶盐。

红盐为食盐颜色种类中的一种,红盐与白盐相比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和人类所需更为丰富的微量元素。

红盐主要出产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在唐代属于吐蕃领地,唐代文人对毗邻吐蕃的西部边州地区称为蕃地。

如唐末诗僧贯休《送僧之灵夏》诗云:

“旧识为边帅,师游胜事兼。

连天唯白草,野饼有红盐。

蕃近风多勃,河浑碛半淹。

因知心似月,处处有人瞻。

”诗中的“蕃近风多勃”意指毗邻吐蕃的西部边州气候恶劣、冷冷凛冽,“野饼有红盐”中的红盐自然为当地人们日常食用的紫红色的食盐。

关于红盐,宋文人陈鹄在其《西塘集耆旧续闻》一书中亦有论及,该书云:

“世只疑红盐二字,以为别有故事,不知此即《本草》论盐有数种:

北海青,南海赤。

橄榄生于南海,故用红盐也。

”藏秘红盐在唐人眼中除了可供居人百姓的日常食用外,还兼具神奇的药用功效。

如晚唐诗人皮日休《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诗云:

“药囊除紫蠹,丹灶拂红盐。

与物深无竞,于生亦太廉。

”皮日休《太湖诗·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亦曰:

“赤盐扑红雾,白华飞素烟。

服之生羽翼,倏尔冲玄天。

  唐人诗歌作品的食盐,在产地的种类上主要分为两淮地区的海盐、河东关中地区的池盐,以及剑南东西两川地区的井盐。

两淮沿海地区的食盐之利起源于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故两淮食盐又称为“吴盐”。

西汉时期吴国刘濞在发动“七国之乱”前曾在此地铲山铸钱和煎海煮盐。

唐人许棠在诗歌作品中涉及吴王刘濞铸钱煮盐之事典,其《送李员外知扬子州留务》诗云:

“冶例开山铸,民多酌海煎。

”《全唐诗》语料库中关涉两淮地区海滨食盐的篇章吟咏很多,诸如章孝标“人衣披蜃气,马迹印盐花”(《归海上旧居》);韦应物“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送唐明府赴溧水》);皎然“海岛无邻里,盐居少物华”(《送卢仲舒移家海陵》)等。

又,中唐诗人刘长卿曾在东吴地区担任地方官,他对两淮地区的食盐生产印象深刻,当他夜宿怀仁县面对浩渺苍茫的滨海盐田时思绪万千、飞驰华章,其《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诗云:

“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

时复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诗中的寒塘夜色、孤雁翻飞,月光映照下接壤成片的盐田美景直令作者沉醉魂迷、流连忘返。

  唐代的池盐产区以河东的两池和塞上五原的盐州为代表。

在唐代,河东两池的池盐主要供应关中地区,关系着首都长安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唐末“黄巢之乱”平定銮舆返回长安惊魂未定之际,藩镇势力的代表河东节度使王重荣与朝中权阉势力的代表田令孜,二者为争夺河东地区的两池盐利兵戎相见,最后致使僖宗皇帝再次逃离长安播迁避难的严重政局动荡。

唐代另一个重要的池盐产区在塞上的五原池州。

唐代文人创作一些关涉塞上池州盐池的诗歌作品,如白居易《城盐州》诗云:

“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

”按,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池州的池盐产地在州治的五原县北,此地共有乌池、白池、细项池、瓦窑池四所重要的盐池。

又,中唐诗人李益写有诗歌作品《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全唐诗》在该诗的诗题下又注曰“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据此亦间接可印证《旧唐书》所云唐代塞北的池盐产地在“盐州”或州治“五原”之说。

  唐代的井盐数量巨大,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

“唐有盐池十八,井六百四十,皆隶度支。

”唐代井盐的生产规模,以剑南道地区的东、西两川为重心。

唐代政府为控制剑南地区的盐井和盐利,在产盐区设置了许多盐监机构,诸如夔州的大昌监、云安监,万州的涣阳监、涂塗监,泸州的富义监等。

唐代剑南地区泸州富义县的盐井,在当时出产“井盐”数量巨大,据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富义监)月出盐三千六百六十石,剑南盐井,唯此最大。

”剑南地区的井盐夜以继日地生产,杜甫的诗歌作品《盐井》中有云: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

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

”诗中描写煮盐人从盐井中用“大车”“小车”向外汲取卤水的劳碌场景。

又,诗人杜甫晚年客居夔州时写有作品《负薪行》诗云: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该诗描写了“安史之乱”丧乱之余,夔州当地贫家女子负薪拾柴、汲井煮盐、年老不嫁的劳碌生活和心酸命运。

  二、《全唐诗》中的食盐制作加工考

  在食盐的制作加工方面,池盐的制作最为简便,它主要依靠自然界的风力和阳光晒制而成。

池盐的制作工序十分简单,在盐池大渠两旁垦田为畦,夜晚将盐水注入盐畦,通过白天阳光暴晒结晶成盐。

唐人柳宗元《晋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盐卤入畦的壮观场景:

“俄然决源酾流,交灌互澍,若枝若股,委屈延布。

脉泻膏浸,潗湿滑汩,弥高掩庳,墁垅冒块。

决决没没,远近混会,抵值堤防,瀴瀛霈涉。

偃然成渊,漭然成川,观之者徒见浩浩之水,而莫知其以及。

”又,唐人崔敖在《大唐河东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碑》中描述了当时河东池盐生成的空前盛况:

“是时也,春光夺,炎气兴,洪沟浚,白波腾,或滀或汨,以泙以漰。

状云泄而雨骇,或花明而雪凝。

京坻蕴崇,豆区嘉量。

  唐代海盐的加工与井盐制作相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均需提取卤水作为制作原料,通过对卤水的煎煮最终获得食盐。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海盐的卤水提取是通过对海滨盐或咸沙人工浇灌或潮汐浇灌获得的,而井盐的卤水提取则是直接通过凿井汲取。

史书记载,人工浇灌盐土获得卤水的工序为:

“凡取卤煮盐,以雨晴为度,亭地干爽。

先用人牛牵挟,刺刀取土,经宿铺草藉地,复牵爬车,聚所刺土于草上成溜,大者高二尺,方一丈以上。

锹作卤井于溜侧、多以妇人,小丁执芦箕,名之为黄头,舀水灌浇,盖从其轻便。

食顷,则卤流入井。

”唐人又有关于通过海水的潮汐运动获得盐卤的记载,如刘恂《岭表录异》云:

“将人力收聚咸池沙,掘地为坑,坑口稀布竹木,铺蓬簟于其上,堆沙,潮来投沙,咸卤淋在坑内。

”根据文意可知,海水的潮汐运动可以巧妙地把咸池沙中的盐分离出来。

海盐的卤水提取工序,在唐人诗歌作品中有着生动的描写。

如卢纶《送王录事赴任苏州》诗云:

“古堤迎拜路,万里一帆前。

潮作浇田雨,云成煮海烟。

”诗中“潮作浇田雨”意指海盐制作的第一道工序,即人工浇灌海水盐土或潮汐冲刷咸沙获得盐卤;诗中的“云成煮海烟”意指众多的锅灶一起煮盐烟炎张天,这里涉及到了海盐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煎盐”。

  唐代海盐或井盐加工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为“煎盐”或“煮盐”,《全唐诗》语料库中记载唐人烟熏火燎“煮盐”劳动场景的诗歌作品很多。

如白居易诗歌: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杜甫诗歌:

“煮井为盐速,烧畬度地偏”(《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又,杜甫《出郭》诗云: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清人仇兆鳌在注解该诗时曰:

“蜀有火井煮盐者,初以柴火引发,后火起井中,连日不断。

远烟,即煮盐之烟也。

”按,诗中的“火井”指盐井中蕴含丰富的天然气,通过点燃天然气煎盐可以节省大量的木材燃料。

唐代诗歌作品关涉剑南两川“火井”的记载不少,比如:

钱起“路极巴水长,……火井蒸云热”(《送薛判官赴蜀》);杜甫“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西山三首》)。

唐人诗歌作品中,有许多关涉“煮盐”工具灶台、牢盆的记载。

如唐人殷尧藩《送客游吴》诗云:

“海戍通盐灶,山村带蜜房。

欲知苏小小,君试到钱塘。

”诗中“海戍通盐灶”关涉煎煮海盐的灶台“盐灶”。

又,罗隐《淮南送卢端公归台》诗云:

“道从上国曾匡济,才向牢盆始重难。

应笑张纲谩生事,埋轮不得在长安。

”诗人将海盐或井盐煎煮的基本生产工具“牢盆”写进了作品中。

又,唐代宗著名的盐政专家刘晏,曾在兼领天下盐铁使职务时“广牢盆以徕商贾”。

此外,晚唐吴融的诗歌作品《绵竹山四十韵》中有云:

“又如煮吴盐,万万盆初熟”。

关于盐灶、牢盆在食盐煎煮最后一道工序的使用情况,《太平寰宇记》中有着精彩的描写:

“(卤)可用者,始贮于卤漕,载入灶屋,……旋以石灰封盘角,散皁角,于盘内起火煮卤。

一溜之卤,分三盘至五盘,每盘成盐三石至五石。

既成,人户疾着水履上盘,冒热收取,稍迟则不及收讫。

接续添卤,一昼夜可成五盘。

住火而别户继之。

  三、《全唐诗》中的食盐运营销售考

  在唐代社会,食盐有着很大的供需市场,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日用消费品。

唐代诗人在作品中不仅生动展示了当时食盐的运营、销售及市场交易的繁荣场景,而且还形象描绘出了一夜暴富起来的盐商生活情状。

  唐代统治者对食盐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控制政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唐代初期对食盐监管政策宽松,实行自由营销。

“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央朝廷的财政状况极端恶化,开始加大对食盐的监管力度,财政大臣第五琦推行食盐“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专卖政策。

日本和尚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记》中描写当时官船运销食盐的场景,其中有云:

“盐官船积盐,或三四船,或四五船,双结续编,不绝数十里,相随而行。

乍见难记,甚为大奇。

”刘晏担任盐铁使后改变了第五琦食盐的“官运、官销”做法,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专营政策。

唐代朝廷将食盐的运输和销售环节交给了商人自主营销,加快了食盐的流通速度,便利了民间百姓的食盐消费。

  奔流不息的长江水道,在唐代诗人的眼中是食盐运销往返舟航的经济大动脉。

翻检唐人诗歌作品,可以看到满载两淮吴盐和西川桑麻的大小船只在长江水道上日夜穿梭。

如杜甫《夔州歌十绝句》诗云: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诗中“万斛之舟行若风”意指江面上千帆竞发、水运繁忙,“白昼摊钱高浪中”指操纵万斛之舟的船家和盐商熟悉水路,在船行过程中很悠闲地压钱聚赌。

商人将质量上乘的东吴海盐溯江而上贩运入川,同时将西蜀桑麻顺流而下转运出峡。

此外,杜甫诗歌《柴门》中有云“巨渠决太古,众水为长蛇。

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杜甫作品《客居》亦曰:

“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

西南失大将,商旅自星奔。

”由上引诗歌作品可知,长江水道足以堪称是唐代食盐贩运销售的经济大动脉。

商人为利所驱不仅热衷于船行水路贩运食盐,而且还不辞辛苦地行走陆路深入穷乡僻壤与山民交易。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云:

“臣今通计所在百姓,贫多富少,除城郭外,有见钱籴盐者,十无二三。

多用杂物及米谷博易。

盐商利归于己,无物不取,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可见,盐商的交易形式非常灵活,他们允许山民赊欠食盐在谷物成熟时折价偿还。

又,韦处厚《驳张平叔粜盐法议》记载当时山南道的食盐交易场景为:

“山谷贫人随土交易,布帛既少,食物随时。

市盐者或一斤麻,或一两丝,或蜡、或漆,或鱼,或鸡,琐细丛杂者,皆因所便。

”唐代盐商运销食盐的陆路十分畅通,即使穷乡僻壤的边远居民亦可随时从盐商那里买到食盐。

如柳宗元《柳州峒氓》诗云: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唐代的柳州远在大唐疆土的西南边陲,根据诗意此地山民购买食盐时用“青箬”包裹,一方面说明百姓的食盐消耗量不大,另一方面间接暗示当时商旅陆路贩运食盐畅通无阻,用不着大量购置。

  唐人诗歌作品的食盐经济,不仅表现在行商的贩运销售方面,亦在坐贾的市场交易方面有着精彩的呈现。

翻检《全唐诗》,有关食盐市易场景的生动描写不绝于笔。

如李白“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耿湋“野市鱼盐隘,江村竹苇深”(《登钟山馆》);温庭筠“鱼盐桥上市,灯火雨中船”(《送淮阴孙令之官》);白居易“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东楼南望八韵》)等。

在唐代的城乡社会,各类商品的市场交易行为每隔一日进行一次,即使居人百姓日常消耗的食盐商品也概莫能外。

中唐文人白居易在诗歌作品中生动记述了当时的市场交易行为,其《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中有云:

“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

壶浆椒叶气,歌曲竹枝声。

”诗中的“亥市”,即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

按,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云:

“蜀有亥市,而间日一集,如痎疟之一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

”又,明人方以智《通雅·天文》曰:

“亥音皆,言如痎疟,间日一发也。

讳痎,故曰亥市。

  唐代的盐商“不属州县属天子”,受到朝廷保护,他们迅速崛起并很快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唐人从事食盐运营贩卖的热情高涨,如杜甫《滟滪》诗云:

“寄语舟航恶年少,休翻盐井横黄金。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亦曰: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又,盐商龚播家境贫困,起初以贩卖果蔬为业,自从“榷盐”后“经营贩鬻,动获厚利,不十余年间,积财巨万,竟为三蜀大贾”。

中唐文人元稹在《估客乐》一诗中,不仅记述了估客自身发迹变泰的非凡经历,而且他的儿子在家庭环境熏陶下积极投身于木材加工和盐卤贩运的滚滚商潮中,所谓:

“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

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

”又,白居易著名诗歌《盐商妇》以辛辣的笔触批判了盐商暴富后室妇人奢靡无度的生活场景,诗云:

“饱食浓妆倚柁楼,两朵红腮花欲绽。

盐商妇,有幸嫁盐商。

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

”白居易在描写完盐商妇的奢靡生活后,进一步深刻揭示出盐商的巨额财富及妇人奢靡生活产生根源在于:

“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该诗中“不属州县属天子”暗指盐商深受政府保护,“少入官家多入私”意指盐商与盐官巧妙周旋、中饱私囊。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