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420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

《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docx

届浙江学选考物理复习章末质量检测十三

章末质量检测(十二)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

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

解析 电磁波、声波都能够传递信息,A项错误;手机通话时将人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磁波传递,B正确;医院“B超”的超声波属于声波,传播速度远小于光速,C错误;红外线与X射线相比频率低,波长长,D错误。

答案 B

2.(2015·浙江自选,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中蓝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长

B.天空中的彩虹是由光干涉形成的

C.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D.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长保持不变

解析 红光的频率小于蓝光的频率,在真空中红光和蓝光的传播速度相同,由λ=

,得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长,故选项A错误。

天空中的彩虹是水滴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造成的,选项B错误。

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选项C正确。

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频率不变,但传播速度不同,由v=λf知,波长也不同,选项D错误。

答案 C

3.如图,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  )

解析 光从玻璃砖射向空气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发生全反射;如果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在界面处既有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光线,但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时,在界面处既有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光线,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选项B、D错误。

答案 A

4.在LC回路中发生电磁振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的某一极板,从带最多的正电荷放电到这一极板充满负电荷为止,这一段时间为一个周期

B.当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C.提高充电电压,极板上带更多的电荷时,能使振荡周期变大

D.要提高振荡频率,可减小电容器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解析 电容器某一极板从带最多的正电荷到带最多的负电荷这段时间,电容器完成了放电和反向充电过程,时间为半个周期,A错误;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电路中的电场能最小,磁场能最大,故电路中的电流最大,B错误;振荡周期仅由电路本身决定,与充电电压等无关,C错误;提高振荡频率,就是减小振荡周期,可通过减小电容器极板正对面积来减小C,达到增大振荡频率的目的,D正确。

答案 D

5.如图所示为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由图可以推断,振动系统(  )

A.t1和t3时刻具有相等的动能和相同的加速度

B.t3和t4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C.t4和t6时刻具有相同的位移和速度

D.t1和t6时刻具有相等的动能和相反方向的速度

解析 由图象可知,t1、t3两时刻振子位于同一位置(位移相等),t4、t6两时刻振子位于同一位置,并且两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据此可得,t1、t3时刻动能相等,加速度相同,故A正确;t3、t4时刻振子向同一方向振动,其速度相同,B正确;t4、t6时刻速度方向相反,C错误;t1、t6时刻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错误。

答案 AB

6.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

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

C.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的景物,可使景像更清晰

D.透过平行于日光灯的窄缝观察正常发光的日光灯时能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析 根据光的干涉、衍射、偏振、色散各现象的特点分析求解。

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全反射的应用,A错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的结果,B错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的景物,可减弱反射光,从而使景像更清晰,C正确;透过平行于日光灯的窄缝观察正常发光的日光灯时能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D错误。

答案 C

7.(2015·江苏扬州高三5月模拟)关于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沙漠中的“蜃景”现象是光的衍射现象引起的

B.乙图中,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实验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则由图象测得简谐运动的周期较大

C.丙图中,可利用薄膜干涉检查样品的平整度

D.丁图中,由图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f跟固有频率f0相差越大,振幅越大

答案 C

8.周期为2.0s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

A.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20m/s

B.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10m/s

C.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20m/s

D.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10m/s

解析 已知P点的运动方向为沿y轴负方向,可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波的图象可知λ=20m,又T=2.0s,则波速v=

=10m/s。

故B选项正确。

答案 B

9.虹和霓是太阳光在水珠内分别经过一次和两次反射后出射形成的,可用白光照射玻璃球来说明。

两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会形成MN和PQ两条彩色光带,光路如图所示。

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  )

A.紫、红、红、紫B.红、紫、红、紫

C.红、紫、紫、红D.紫、红、紫、红

解析 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由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可知M点为紫色、N点为红色,P点为红色,Q点为紫色,故A项正确。

答案 A

10.(2014·浙江理综,18)关于下列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

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C.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

D.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

解析 蓝光的频率大于红光的频率,所以n蓝>n红,又因v=

,所以v蓝<v红,选项A错;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所以选项B错;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所以C正确;根据Δx=

λ知,同一装置,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故D正确。

答案 CD

11.根据图甲、乙所示,分别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振动图象,乙是波动图象

B.甲是波动图象,乙是振动图象

C.甲中A质点向下振,乙中B时刻质点向下振

D.甲中A质点向上振,乙中B时刻质点向下振

解析 波动图象的横坐标为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振动图象的横坐标为时间,故A错,B对;甲中A质点被其左侧的质点带动向上振,乙中B时刻后位移由零变为负值,故向下振,所以C错,D对。

答案 BD

12.平静湖面传播着一列水面波(横波),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3m的甲、乙两小木块随波上下运动,测得两小木块每分钟都上下30次,甲在波谷时,乙在波峰,且两木块之间有一个波峰。

这列水面波(  )

A.频率是30HzB.波长是3m

C.波速是1m/sD.周期是0.1s

解析 由题意知T=

s=2s,f=

=0.5Hz,A、D错误;

λ=3m,则λ=2m,B错误;由v=

m/s=1m/s,所以C正确。

答案 C

13.(2015·四川理综,3)直线P1P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细光束a、b平行且关于P1P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所示。

a、b光相比(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

B.玻璃对a光的临界角较小

C.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D.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

解析 由题图可知,b折射程度较大,故玻璃对b的折射率较大,A错误;由sinC=

知b的临界角较小,B错误;由v=

知,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C正确;b在玻璃中传播距离大且传播速度小,由t=

知,b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长,D错误。

答案 C

14.(2015·天津理综,3)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b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a=2m和xb=6m,图乙为质点b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x方向传播,波速为1m/s

B.质点a经4s振动的路程为4m

C.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沿+y方向

D.质点a在t=2s时速度为零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为λ=8m,周期T=8s,所以波速为v=

=1m/s,该时刻开始质点b向上运动,所以该波沿-x方向传播,A错误;经过4s(半个周期)质点a振动的路程为2A=1m,B错误;此刻质点a运动方向与质点b相反,沿-y方向,C错误;在t=2s时质点a在波谷处,速度为0,D正确。

答案 D

15.如图,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b,波长分别为λa、λb,该玻璃对单色光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nb,则(  )

A.λa<λb,na>nbB.λa>λb,na<nb

C.λa<λb,na<nbD.λa>λb,na>nb

解析 由题图知,三棱镜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所以na<nb。

又因为光的频率越大,介质对光的折射率就越大,故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又根据c=λν,所以b光的波长小于a光的波长,即λa>λb,所以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

16.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

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b相距为s,a、b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幅波形图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的是(  )

解析 由题图知:

A图对应波长λ1=2s,周期T1=

,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t1=

T1=

;B图对应波长λ2=s,周期T2=

,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t2=

T2=

;C图对应波长λ3=s,周期T3=

,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t3=

T3=

;D图对应波长λ4=

s,周期T4=

,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t4=

T4=

,故t1>t3>t2>t4,选项D正确。

答案 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2分。

17.(4分)

(1)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________。

A.波速变大B.波速不变

C.频率变高D.频率不变

(2)用2×106Hz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和胆汁中的波速分别为2250m/s和1500m/s,则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长是胆汁中的________倍。

用超声波检查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的波长较短,遇到结石时__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发生衍射。

解析 

(1)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频率变高,所以B、C正确。

(2)根据λ=

,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保持不变,所以

=1.5;根据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所以超声波遇到结石时,不容易发生衍射。

答案 

(1)BC 

(2)1.5 不容易

18.(4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他用带有游标尺的测量头(如图乙所示)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将这一条纹确定为第一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再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6条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丁所示,则图丁的示数x2=________mm。

如果实验所用双缝之间的距离d=0.2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cm。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光的波长λ=________nm(保留1位小数)。

解析 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以及干涉条纹与波长的关系分析求解。

x2=8mm+19×0.05mm=8.95mm。

由Δx=

λ,Δx=

,x1=2×0.05mm=0.10mm,所以λ=590.0nm。

答案 8.95 590.0

19.(4分)[2015·天津理综,9

(2)]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①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和直径都较小的摆球

B.组装单摆须选用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

C.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②如图所示,在物理支架的竖直立柱上固定有摆长约1m的单摆。

实验时,由于仅有量程为20cm、精度为1mm的钢板刻度尺,于是他先使摆球自然下垂,在竖直立柱上与摆球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做一标记点,测出单摆的周期T1;然后保持悬点位置不变,设法将摆长缩短一些,再次使摆球自然下垂,用同样方法在竖直立柱上做另一标记点,并测出单摆的周期T2;最后用钢板刻度尺量出竖直立柱上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ΔL。

用上述测量结果,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

解析 ①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须选用密度大、半径小的摆球和不易伸长的细线,摆球须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摆长一定时,振幅尽量小些,以使其满足简谐运动条件,故选B、C。

②设第一次摆长为L,第二次摆长为L-ΔL,则T1=2π

,T2=2π

,联立解得g=

答案 ①BC ②

20.(8分)人造树脂是常用的眼镜镜片材料。

如图所示,光线射在一人造树脂立方体上,经折射后,射在桌面上的P点。

已知光线的入射角为30°,OA=5cm,AB=20cm,BP=12cm,求该人造树脂材料的折射率n。

解析 设折射角为γ,由折射定律n=

,其中i=30°

由几何关系知

sinγ=

,且OP=

代入数据解得n=

(或n≈1.5)

答案 

(或1.5)

21.(8分)[2015·重庆理综,11

(2)]图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质点P的振动周期为0.4s。

求该波的波速并判断P点此时的振动方向。

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1.0m,则波速为v=

=2.5m/s

由波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可知,P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答案 2.5m/s 沿y轴正方向

22.(12分)一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

已知玻璃的全反射临界角γ(γ<

)。

与玻璃砖的底平面成(

-γ)角度、且与玻璃砖横截面平行的平行光射到玻璃砖的半圆柱面上。

经柱面折射后,有部分光(包括与柱面相切的入射光)能直接从玻璃砖底面射出。

若忽略经半圆柱内表面反射后射出的光。

求底面透光部分的宽度。

解析 如图所示,设光线从A沿半径方向进入半圆柱形玻璃砖,恰好与法线重合,折射光线恰好射入圆心O处,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该光线在O点的入射角恰好等于临界角而发生全反射。

由几何光路可知:

部分射入的光线在BO界面发生全反射,无光线射出,从

部分射入的光线在OD界面有光线射出。

由全反射条件知∠OCD=γ

由几何关系,可知∠COD=γ,∠CDO=π-2γ

得OD=

答案 

23.(12分)如图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此波中d质点到达波谷的时间比e质点早0.05s。

(1)求此列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是多大?

(2)Δt=1.5s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画出从图示时刻起x=3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解析 

(1)由题意知,图示时刻质点d向下振动,所以波向右传播。

周期T=4×0.05s=0.2s

波速v=

m/s=20m/s。

(2)Δt=1.5s=7.5T,故在此时间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30A=150cm=1.5m。

(3)图示时刻x=3m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则从图示时刻起x=3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 

(1)沿x轴向右传播 

20m/s 

(2)1.5m 

(3)如解析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