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260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1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高速公路第6合同段

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标项目经理部

2018年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省***至***高速公路土建TJ08标段施工合同及附件;

(2)***省***至***高速公路土建TJ08标段施工图及说明;

(3)***省***至***高速公路土建TJ08标段《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B01-2003);

(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1.2.编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我标段内所有隧道防排水工程施工。

1.3.编制原则

本着安全、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以设计图纸及标准化指南为依据,严格执行现有关施工规范,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机械化为主,运用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精细管理、严谨施工,争创精品工程。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至***(***)高速公路第8合同段位于***省***州范围内,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水系发育,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地处***山区低山地貌,沿线主要经过碳酸盐岩分布区。

本标段起讫桩号为K53+482.898~K65+000,路线长11.517km;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km/h,主线分离隧道2座,分别为长塘隧道,老寨湾隧道。

长塘隧道:

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55+535~ZK56+886,长1351m,隧道最大埋深147.4m;右线起讫桩号YK55+535~YK56+878,长1343m,隧道最大埋深约174.4m。

隧道进口高程约764m,隧道出口高程约730.7m。

长塘隧道前期采用进口单向掘进,后期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的方式施工。

老寨湾隧道:

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60+130~ZK60+555,长425m,隧道最大埋深148m;右线起讫桩号YK60+125~YK60+575,长450m,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

隧道进口高程约792.6m,出口高程约797.2m。

老寨湾隧道采用进口单向掘进的方式施工。

我标段共设置2条隧道,分2个工作面2个作业队进行施工。

一个队掘进长塘隧道进口,另一个队掘进老寨湾隧道进口,老寨湾隧道贯通后调到长塘隧道出口掘进。

2.2.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长塘隧道

隧址区位于***县***镇境内,进口为***端,出口为***端。

隧道进出口均有乡村道路,交通条件较好。

根据区域地质勘察资料,长塘隧道区沿线范围内不存在深大活动断裂,隧道入口存在一断裂带,东本西南走向,与隧道在K55+650m附近相交,该断裂带近乎垂直,对本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整体上拟建隧道沿线新构造运动不剧烈,处于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影响相对微弱的地质环境,属于基本稳定区。

隧道通过区地表沟谷均为季节性流水沟,无常流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左右幅隧道涌水量估算为317.8m³/d,为小涌水。

隧道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

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与基岩裂隙中,受裂隙发育及联通情况的影响,无固定水位。

勘察期间钻孔施工过程中大部分钻孔出现漏水现象,且较为严重,说明裂隙连通性较好,富水性相对较差。

岩溶裂隙水:

主要赋存与溶洞内,水量与岩溶发育大小、裂隙发育情况及连通性有较大关系。

地下水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老寨湾隧道

隧址区位于***县***镇境内,进口为***端,出口***端。

隧道进出口均有乡村道路,交通条件较好。

隧址区属于构造-溶蚀峰丛低山地貌,隧址区高程为770m~862m,高差约92m。

隧道进洞口位于一凸出型山体斜坡中部,属直线型坡,自然坡度40°~45°,坡向为300°与隧洞走向基本平齐,坡表植被发育。

隧道出洞口位于谢家坳后山陡坡下部,属直线型坡,自然坡度约45~50°,坡向为110°与隧洞走向基本平齐,坡表植被发育,左侧洞口外侧发育落水洞。

隧道通过区地表沟谷均为季节性流水沟,无常流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隧道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

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与基岩裂隙中,受裂隙发育及连通情况的影响,无固定水位。

2.3.主要技术标准

表3.2-1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规范值

采用值

1

设计速度

80km/h

80

2

平曲线最小半

一般值(m)

400

1100

极限值(m)

250

3

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

2500

2500

4

停车视距(m)

110

110

5

最大纵坡(%)

5

4.0

6

最短坡长(m)

200

520

7

凸型竖曲线

最小半径

一般值(m)

4500

1200

极限值(m)

3000

8

凹型竖曲线

最小半径

一般值(m)

3000

8000

极限值(m)

2000

9

路基宽度(m)

24.5

24.5

3.施工部署

3.1.总体施工部署

1、根据工程布局特点,以有利于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为基本出发点;

2、结合资源存储流向和场内运输条件,避免二次搬运,充分利用场地;

3、以人为本,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及施工地点的布置应便于工人的生产和生活;

4、尽量减小对既有交通运输的影响;

5、要符合主管部分相关规定和建设单位安全保卫、消防、环境保护的原则。

3.2.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根据工程规模、工期、质量等要求,项目部成立了施工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及相关部室人员组成,其施工组织机构图详见图

图3.2-1施工组织机构图

表3.2-1施工管理人员

序号

姓名

职责

备注

1

总负责人

项目经理

2

施工负责人

总工程师

3

技术负责人

4

现场施工负责人

5

现场试验负责人

6

质量检查负责人

7

测量负责人

8

安全负责人

3.3.作业队设置及施工段落划分

表3.3-1工区划分表

工区名称

隧道工程

一工区

负责长塘隧道进口

二工区

负责老寨湾隧道进口、长塘隧道出口

4.施工准备

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完成,认真组织做好下列各项准备工作

4.1.技术准备

1、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研究与现场核对。

要求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全面了解设计意图。

2、认真复核定线测量、准确设置控制网基点,并逐级加以审核复测。

3、制定关键工序的详细施工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

4、认真做好各项试验工作,及时为施工提供技术参数,试验人员深入厂家调查把关,各种材料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4.2.临时设施建设

1、隧道办公及生活驻地在隧道口附近建设,办公区、作业区、生活区划分明确,设备设施齐全,满足标准化要求。

2、选址合理,满足环境保护、周边环境、安全距离要求。

3、占地面积、排水设施布置、水电设施设置、消防设施设置及施工设备等均满足施工安全标准化要求。

4.3.机械设备、人员等准备

根据施工现场需要,做好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以及现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的配备。

4.4.用水、用电等其它准备

隧道就近取用附近河道、泉眼、溶洞内水,同时隧道配备大容量蓄水池,确保工程高峰期正常用水。

项目公司已与当地供电局签订架设高压线合同,项目部自行安装变压器拉支线至各施工点和各驻地。

同时在洞口配备一定功率发电机,应急使用。

5.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

本标段隧道结构防排水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施工,特别要做好结构自身防水,对可能的渗水的位置进行引排和封堵,以达到建成后“洞内无渗漏水,安装孔眼不漏水,洞内路面不冒水、不积水”的标准。

洞内衬砌处防排水结构主要有打孔波纹管防水盲沟、无纺布、EVA复合防水板及止水带、止水条。

在施工中严格按操作规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图5.1-1隧道施工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对岩石渗漏水预先进行有效引排处理

具体做法:

大股水流用插管引导;较弱裂隙股水用塑料网格夹无纺布引导;大面积不严重渗水以PCE膨胀剂防水砂浆抹腻,将渗水集中,然后开槽引排。

2.喷砼是结构防水的一道重要防线,要确保和围岩充分密贴。

采用湿喷砼,坑凹较大处增加铺设钢筋网,小洞穴处采用锚杆吊模模喷技术,保证喷砼质量。

3.按设计施作排水设施

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砼间设置环向排水盲沟,将水引排至边墙脚纵向排水盲管,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入路侧纵向排水管,将水引排至洞外。

路面砼面层和调平层之间设塑料盲管与路侧纵向排水管相连接排水。

管间连接均采用三通。

4.铺挂EVA防水板

图5.1-2防水板铺设示意图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防水隔离层是隧道防水的一道重要防线,是处理大面积渗漏水的最佳途径。

设计采用EVA防水卷材作为防水隔离层。

防水板铺挂样图如上。

施工要点如下:

(1)施作程序:

图5.1-3施工流程图

(2)基层处理

1)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无明水流,否则应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或表面刚性封堵处理,待表面上无明水流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2)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平整,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进行找平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或砂浆抹面的方法,处理后的基面应满足下列条件:

D/L≤1/8(拱部),D/L≤1/6(边墙)

D:

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

L:

相邻两凸面间最短距离。

3)基面上不得有尖锐的毛刺部位,特别是喷射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较大的尖锐石子等硬物,应凿除干净或用1:

2.5的水泥砂浆覆盖处理,避免浇注混凝土时刺破防水板。

4)基面上不得有铁管、钢筋、铁丝等凸出物存在,否则应从根部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水泥砂浆覆盖处理。

图5.1-4凸出物处理

5)变形缝两侧各5cm的范围内基面应全部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找平,便于背贴式止水带的安装以及保证分区效果。

6)当仰拱初衬表面水量较大时,为避免积水将铺设完成的防水板浮起,宜在仰拱初衬表面设置临时排水沟。

(3)铺设缓冲层

1)铺设防水板前应先铺设缓冲层,缓冲层材料采用单位重量为350g/m2的土工布;用水泥钉或膨胀螺栓和与防水板配套的圆垫片将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之间呈正梅花型布设,侧墙固定间距为80~100cm;顶拱上的防水板固定间距为1~1.5m;仰拱与侧墙连接部位的固定间距应适当加密至50cm左右。

在基面凹坑处应加设圆垫片,避免凹坑部位的防水板吊空。

2)缓冲层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10cm。

缓冲层铺设时应尽量与基面密贴,不得拉的过紧或出现过大的皱褶,以免影响防水板的铺设。

图5.1-5无纺土工布施工图

(4)铺设塑料防水板

1)铺设防水板时,仰拱防水板宜采用沿隧道纵向铺设的方法,以减少十字焊缝的数量,减少手工焊接,保证防水效果。

2)防水板采用热熔法手工焊接在圆垫片上,焊接应牢固可靠,避免浇注和振捣混凝土时防水板脱落。

3)防水板固定时应注意不要拉的过紧或出现大的鼓包,铺设好的防水板应与基面凹凸起伏一致,保持自然、平整、伏贴。

以免影响二衬混凝土的厚度或使防水板脱离。

图5.1-6防水板施工图

4)防水板铺设完毕后应对其表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破损部位及时进行补焊。

补丁应剪成圆角,不得有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尖角存在,补丁边缘距破损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7cm。

补丁应满焊,不得有翘边空鼓部位。

5)对防水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6)所有施工缝部位的防水板预留长度均应超过预留钢筋搭接顶端最少20cm,也可将预留部分卷起后固定,并注意后期的保护。

5、施工缝、沉降缝均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图5.1-7沉降缝橡胶止水带安装示意图图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的安装:

采用φ10钢筋卡和定位钢筋固定在定型档头板上,必须保证橡胶止水带质量,不扎孔,居中安装不偏不倒,准确定位,搭接良好。

图5.1-8施工缝橡胶止水带安装示意图

6、本隧道二次衬砌采用防水砼,防水等级不小于S8,一要严格按批准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防水剂的掺量,确保砼品质;二要狠抓砼捣固关,确保其抗渗性能。

7、隧道综合排水

 

 

 

图5.1-9隧道综合排水系统图

隧道综合排水施工注意事项:

(1)隧道路面两侧设置梯形纵向开口式路侧边沟,用于引排运营清洗污水、消防及路面积水;

(2)由环向排水盲沟、墙背排水盲管、横向导水管、路侧暗沟组成的排水系统主要集中引排地下水;

(3)环向排水盲沟采用Φ50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一般情况沿初期支护表面纵向均匀铺设,III级围岩10m设置一道,IV、V级围岩平均8m设置一道,VI级围岩平均6m设置一道,局部水量大时可酌情增加;隧道开挖后有股状渗水部位,沿着岩面铺设1~3根Φ50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进行引排,为使波纹管与岩面密贴,隧道开挖后先喷2~5cm厚混凝土再铺设波纹管;对股状渗水特别严重部位,可采用Φ50PE单壁无孔波纹管直接引排至两侧排水暗沟;

(4)行车方向左侧暗沟埋矩形边沟宽30cm、深55cm,行车方向右侧矩形边沟宽55cm、深h2根据不同路面横坡为22~92cm,横向导水管采用Φ100双壁波纹管,沿隧道纵向每10m设置一道,以连接墙背排水盲管与排水暗沟;

(5)衬砌两侧墙背排水盲管采用Φ100双壁半边打孔波纹管,沿隧道底部通长设置,其坡度与隧道纵坡一致,各横洞与主洞交叉处应断开并设置堵头;

(6)纵、环向排水盲沟以及纵、横向排水暗沟均采用三通连接,环、纵、横向盲沟外均缠绕无纺土工布,以防止水泥或泥土堵塞管道,确保排水畅通;

(7)隧道施工中电缆槽侧壁与排水暗沟沟帮整体现浇,电缆槽盖板采用小型预制构件集中预制,为减小梯形开口式路侧边沟接缝,两侧暗沟矩形盖板采用现浇,每次浇筑长度约为10m,并每间隔250m设置一块预制盖板作为检查井,检查井盖板与沥青混凝土路面顶部齐平,在紧急停车带中部设置一处沉砂井;

(8)路基横向排水盲沟采用MF1435塑料盲沟,无仰拱地段每10m设置一道,有仰拱地段设于施工缝、沉降缝处,地下水丰富地段可适当减小其距离。

6.质量、安全、环境保障措施

6.1.质量保障措施

6.1.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生产副经理、总工为副组长,其他项目领导、

质检部长、技术部长、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作业队队长为成员的质量管理领导小

组,对工程质量负全面领导责任。

具体质量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6.1.2.质量保障措施

本工程实行创优目标管理,全体施工人员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意识,确保优质。

在本工程施工中我公司将实行ISO9002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实行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负责制,施工人员岗位责任制,并严格奖罚制度;实行质量程序控制,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确保达到优良标准,执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质量意识宣传及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本工程全过程开展质量意识宣传,主要采用现场布置质量宣传标语、口号;组织在样板工程施工现场召开现场观摩会;各项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定期对本管段施工技术、质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增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指导、服务和质量意识。

各项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组织本管段施工技术、质检人员对本管段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各岗位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2)开展QC小组科技攻关活动

倡导和鼓励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攻关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学方法,是全员质量意识高低的明显体现。

针对本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质量通病、技术课题、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等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均要积极组织、倡导和鼓励开展专题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攻关活动,并总结成果推广应用。

为确保工程质量创优提供服务,提高工程质量控制能力。

(3)指定内部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对工程质量全过程监控

每一工序或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各管段指定一名施工技术员现场随工跟班作业,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现场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随工形成过程记录(施工日志、现场检查表),确保工程质量具可追溯性。

(4)建立质量奖罚制度,明确奖罚标准,做到奖罚分明,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5)严格施工纪律,把好工序质量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质量问题由下道工序的班组负责。

对工艺流程的每一部工作内容要认真进行检查,使施工规范化。

6.1.3.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隧道防水板破损

形成原因:

①喷混凝土表面或围岩表面显著凹凸不平,防水板铺设过松过紧;

②锚杆头突出喷混凝土表面,防水板直接与之接触,防水板被刺破;

③灌注混凝土时的摩擦力,使防水板过度绷紧,结合部被拉开;

④防水板质量差。

防治措施:

①张挂防水板前,将凹凸不平的围岩表面通过喷混凝土“填平补齐”。

其表面平滑的大致标准是30~40cm间的凹陷深度最好小于5~6cm,即原则上凹部的矢跨比要小于1/6;

②突出喷混凝土面的锚杆头部,是防水板破损的主要原因,应切断或加设帽盖加以处理;

③防水板应从喷混凝土面的下方顺次张挂,张挂时应确保有一定的富余长度。

即板的长度应比围岩或喷混凝土的轮廓线长度大10%以上。

特别是在表面有凹槽的情况时,张挂不要过紧,应考虑灌注时能够有与混凝土密贴的可能。

④要选择质量好的防水板材料,经检验合格后使用。

⑤要严禁电焊焊渣烧坏防水板,或绑扎钢筋操作不当导致浇注砼时将防水板刺破。

2、隧道洞顶截水沟施工不及时,砌筑厚度不足,砂浆不饱满,使洞顶仰坡稳定性受到威胁

形成原因:

①施工队工序安排不当,对洞顶排水重视不够。

②施工班组不按设计要求施工。

防治措施:

①隧道洞顶截水沟都必须先行施工并保证质量。

②洞顶截水沟必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允许隧道主体工程施工。

7.安全保障措施

7.1.一般安全技术措施

(1)任何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和其它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同时加强安全保卫,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2)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登记并接受洞口值班人员检查,经班组长点名,并执行进洞挂牌、出洞摘牌制度。

(3)施工中发现有险情,专职安全员、工班长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或派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若情况严重,要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

(4)在洞口或适当处所,设置急救材料储备库,储备防火、防水、防毒器材,支撑用料,各种适用工具等。

备品要保质保量,并不得随意挪动,使用一次后立即进行补充。

(5)隧道出洞段爆破施工作业时,洞外需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警戒,禁止车辆及人员进入爆破区域。

7.2.隧道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1)隧道队要设一名现场调度员负责本系统的电力调度及对上联系;现场技术员协助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2)电工必须熟悉用电安全规程、规范,认真执行。

并建立临电档案,及时记录有关资料。

电工负责填写检查纪录和维护临电线路及操作开关。

(3)线路开关及设备每月检查一次,包括线路的绝缘测试,接地电阻测试,设备绝缘测试及线路设备的检查等。

(4)配电系统全部采用TN-S系统,所有用电设备的外壳必须与专用的PE线相连通,总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Ω。

(5)手持式用电设备的保护地线应在移动电缆芯内,其截面大于1.5mm2。

(6)维修和操作开关时,电工必须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绝缘工具。

现场及洞内的电力线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严格遵照一机一闸、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

(7)洞内设备移动前进行检查,不得与电力电缆相接触或钩挂。

(8)在主要通道、抽水机站、横通道等重要场所,设置安全照明。

漏水地段照明应采用防水灯头和灯罩,不安全因素较大的地段必须加大照度。

(9)现场配备的灭火工具、器材,要摆放在醒目位置,确保现场电气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安全。

8.隧道施工事故应急预案

8.1..指导思想

隧道施工事故发生以后,为了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项目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做好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8.2.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死亡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8.3.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应急组织按职责权限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应急指挥中心、联络调度组和抢险、医疗、警戒、后勤、调查、善后等功能组。

图10.3-1应急组织体系框图

8.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8.4.1.紧急报告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以最迅捷的方式,立即将所发生的重大事故的情况报告项目部,项目部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初步估计;

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6.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8.4.2.施工安全等级界定及上报程序

(1)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项目经理部负责人报告;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建设主管部门逐级上报事故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8.4.3.启动预案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项目部迅速启动实施本预案,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施救。

8.4.4.现场施救

项目部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和设备开展抢救工作,进行现场保护,组织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撤离,维护治安、交通秩序,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与***县人民医院取得联系。

8.4.5.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组人员从快处理善后事项。

做好死伤者家属的食宿安排等接待工作,并做好思想工作,保持事态稳定。

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积极做好事故处理赔付工作。

8.4.6.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人员迅速地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赶赴事故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实事求是、公正准确的查清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8.4.7.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组人员应当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与有关单位部门保持联系,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人力、物力支援,保证应急救援急需。

8.4.8.稳定秩序

综合协调组人员做好本单位思想稳定工作,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