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031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蛇者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捕蛇者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捕蛇者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捕蛇者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捕蛇者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捕蛇者说.docx

《捕蛇者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蛇者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捕蛇者说.docx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学常识、字词疏通、文章大意等预习文言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掌握文中第一段重点文言词语并学会翻译。

4、能理解第一段中“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第一段重点文言词语并学会翻译。

2、能理解第一段中“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2、关于“蛇”的故事和成语有哪些?

杯弓蛇影画蛇添足打草惊蛇龙蛇混杂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二、检查预习

1、本文的作者是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

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

在刺史任上,他取得显著政绩。

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近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3、正音:

啮()腊()挛()踠()瘘()疠() 

当()其租入 嗣() 几()死者数 ()矣莅()  

蹙() 殚()踣()  死者相藉()曩() 

隳() 恂()  缶() 谨食()之  熙() 以俟()夫

4、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读音正确,停顿准确。

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3.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第一节,疏通段意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第一段,理解文意。

①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②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③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④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附重点词语解释

产:

产出,天然生长。

  异:

奇特    黑质而白章:

表并列。

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如果。

啮,咬。

御,抵御。

之,代蛇毒。

者,指办法。

尽:

全部,都。

   然:

然而。

 得:

得到,这里指捉到。

以为饵:

把……制成。

可以:

可以用来。

  已:

这里意为治好。

      其始:

起初,其,助词,不译。

太医以王命聚之:

用;征集;代这种蛇。

     岁:

每年,名词作状语。

募:

招募。

      当其租入:

抵;代词,他的;交纳。

永之人争奔走焉:

助词,的;忙着做某件事;指捕蛇这个差事,有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

五、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中作者用一个字突出了蛇的特点,是哪一个字呢?

(“异”)文中提到的毒蛇主要异在何处?

色彩异:

“黑质而百章”

毒性异: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用途异:

“可以……”是极珍贵的药材

2、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呢?

它给我们暗示了什么?

蛇可以“当其租入”。

它暗示租税比蛇还要毒。

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

3、小结:

本段主要说明了蛇的剧毒及其特殊医疗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六、课堂检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更若役(gēng)

(2)挛踠、瘘、疠(luánwǎnlòulì)

(3)死者数矣(shuò)(4)隳突(huī)(5)日蹙(cù)

(6)殚其地之出(dān)(7)死者相藉(jiè)(8)转徙(xǐ)(9)顿踣(bó)

2.解释下列加粗字

黑质而白章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岁赋其二

3.翻译

以啮人,无御之者。

永之人争奔走焉。

4.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当其租入。

七、布置作业

1、翻译第一段。

2、预习2-4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测上节课第一段重点词语意思。

2、掌握文中第二、三段重点文言词语并翻译第二、三段。

3、理解“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的含义以及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第二、三段重点文言词语并翻译第二、三段。

2、理解“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的含义以及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黑质而白章:

                

以为饵:

          

以啮人,无御之者:

              

太医以王命聚之:

           

岁赋其二:

             

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本段主要说明了蛇的剧毒及其特殊医疗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二、情境导入:

当“永之人”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时,“好运”会降临在谁的身上?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捕蛇者说》这篇文章,去看看这样的毒蛇到底会给那些人怎样的“好运”。

三、读课文第二、三段,疏通段意

①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②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③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④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附重点词语解释

专:

独占其:

这种利:

好处于:

在是:

这件事上

嗣:

继承为之:

干这件事几:

几乎数:

多次之:

这句话

若:

好像戚:

忧伤

悲之:

同情他且:

并且若:

你毒:

怨恨之:

代这件事

于:

向莅:

统治,管理更:

更换役:

差事复:

恢复

赋:

赋税何如:

如何,怎么样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第2段中蒋氏自述了什么内容?

一家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2、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

他自述中三个“死”充分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的深重灾难。

“专其利三世”,其实是受害三世。

“利”字的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

“貌若甚戚者”的神情,表现了蒋氏难以抑制的悲痛。

告诉我们“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

“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的生命和自己九死一生换来的。

3、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写作者向蒋氏提出“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

它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听了蒋氏此时的叙述之后,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

对蒋氏不幸遭遇的关心与同情。

五、课堂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嗣几死者数矣更若役

2、解释加粗的字

死于是貌若甚戚者余悲之若毒之乎

3、翻译: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六、布置作业

预习第四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测上节课第二、三段重点词语意思。

2、掌握文中第四段重点文言词语并会翻译第四段。

3、理解本文对比及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第四段重点文言词语并会翻译第四段。

2、理解本文对比及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解释加粗的字

几死者数矣莅事者更若役

2、翻译:

言之,貌若甚戚者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三段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

作者说想要更换蒋氏的差事,恢复他的赋役,那蒋氏同意吗?

为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从中找出答案。

三、读课文第四段,疏通段意

①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②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③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④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附重点词语解释:

(略)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作者说想要更换他的差事,恢复他的赋役,那蒋氏同意吗?

为什么?

不同意。

因为蒋氏认为“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第4段主要写什么?

从蒋氏的话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文章通过什么样的写法来展现这种社会现实的?

试举例说明。

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苛捐杂税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对比手法:

            蒋氏                   乡邻

生存状况     以捕蛇独存          非死则徙 十室九空

生活情况     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悍吏之来吾乡,乡邻鸡犬不宁

一年危险次数 一岁犯死者二焉      旦旦有是

死亡先后     后                  先

五、拓展延伸

文中有许多捕蛇者自述的文字,请展开你的想象,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他的神态和动作。

六、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②殚其地之出(用完)

③犯寒暑(冒着)④又安敢毒耶(怨恨)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4.用原文填空:

(1)文中是怎样描写悍吏来乡索租的:

_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___。

(2)本段内容的中心句是_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这段中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____驰然而卧____”作对比,突出了文章主旨。

5.“斯役”和“吾赋”分别指什么?

蒋氏不愿更役复赋的原因是什么?

斯役:

捕蛇吾赋:

同样缴税

原因:

赋税重于捕蛇(或赋比役更为不幸)

6.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

原句:

蒋氏

乡邻

作用:

第一组:

蒋氏:

吾以捕蛇独存乡邻:

非死则徙而第二组:

蒋氏:

弛然而卧乡邻:

岁鸡狗不得宁焉第三组:

蒋氏:

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作用:

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③衬托赋敛之毒。

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七、课后作业:

对照注释翻译今天所学内容。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测上节课重点词语意思。

2、掌握理解第五段内容。

3、理解作者“苛政猛于虎也”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理解第五段内容。

2、理解作者“苛政猛于虎也”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③又安敢毒耶()④曩与吾祖居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3.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4.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答:

对比句:

作用:

1.使……活下去一天天地怎么从前

2.(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3.C

4.选段中有三处对比:

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

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

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

作用:

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二、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捕蛇者说》的第五段,进一步体会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也”的深刻含义。

三、读课文第五段,疏通段意

①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②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③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④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附重点词语解释

余:

我愈:

更加苛政:

苛酷的统治于:

比尝:

曾经

乎:

“于”,对于是:

代孔子的话以:

根据观:

孰:

谁毒:

毒害甚:

超过是:

乎:

语气词,呢故:

因此为:

替之:

这件事

说:

写这篇文章以:

“来”俟:

等待夫:

那些

观:

考察者:

……的人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

苛政猛于虎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之乎

2、文中的“苛政“指什么?

《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话,其中“苛政”又指什么?

柳宗元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话?

繁重的赋税;残酷的统治。

是为了说明当时情况的现实,并以此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五、拓展延伸:

对于作者的期望——“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进步性和局限性)

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现。

但作者对于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

六、归纳总结:

1、写作特点

①写作手法之一:

反衬以_毒蛇之害___反衬___赋税之害_____。

②写作手法之二:

对比

            蒋氏      ( 对比 )   乡邻

生存状况     以捕蛇独存          非死则徙 十室九空

生活情况     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悍吏之来吾乡,乡邻鸡犬不宁

一年危险次数 一岁犯死者二焉      旦旦有是

死亡先后     后                  先

通过对比揭露“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2、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实,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七、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片段,回答下列各题。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会以蒋氏观之,犹信。

鸣呼!

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中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余:

(2)于:

(3)尝:

(4)是:

(5)以:

(6)信:

(7)孰:

(8)为:

2、给下列字注音。

(1)孰 

(2)敛 (3)俟 (4)夫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4分):

(1)苛政猛于虎也。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作者听了蒋氏的话后更加悲伤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

5、作者写《捕蛇者说》的目的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

6、作者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什么?

答:

7、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

8、你想想,如果考察民情的高官或皇帝看到《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会不会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

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

(1)余:

(2)于:

比(3)尝:

曾经(4)是:

这句话

(5)以:

从(6)(6)信:

真实可信(7)孰:

谁(8)为:

写作

2、

(1)孰Shú

(2)敛liǎn(3)俟Sì(4)夫fú

3、

(1)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

 

(2)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4、苛政猛于虎也。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露当时统治者加在百姓头上的赋税比毒蛇还毒的黑暗现实。

7、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8、不可能找到解决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当时政治腐败,战乱不绝,统治者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他们所关心的只是权力和财富,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不会发善心减轻人民的负担。

(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