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84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 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第二周周末强化练2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9年4月第二周 周末强化练2 基础练+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并且丢了还往往不知。

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________,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

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

古人说,(    )。

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________;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________。

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________。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告诫说。

即使鲁班那样的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

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关键还在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  归根结底

B.鱼目混珠 海枯石烂 一发不可收  归根结底

C.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拾 追根溯源

D.鱼目混珠 海枯石烂 一发不可收拾 追根溯源

详细分析:

鱼龙混杂:

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强调好坏都有。

鱼目混珠:

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强调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语境强调的是好坏都有,应用“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

时间长。

海枯石烂:

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

应用“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

含褒义,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一发不可收拾:

常含贬义,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应用“一发不可收拾”。

归根结底:

归结到根本上。

追根溯源: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根据横线前的“老到无从”可推知用“追根溯源”。

答案:

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纵恶如弯弓,积善似垒土

B.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

C.积善似弯弓,纵恶如垒土

D.纵恶如垒土,积善似弯弓

详细分析:

这句需要填的是总领句,根据后面的内容对应可知,应该是“积善似垒土”在前,“纵恶如弯弓”在后。

答案:

B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结果,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检验。

B.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C.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D.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磨合,这“老”是文化的检验,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详细分析:

“时间的检验”“文化的磨合”“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才是搭配的,顺序也是合乎逻辑的。

答案:

C

4.下面一段话中有五处存在词语运用不得体的毛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分)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

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

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介绍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喜欢的!

答:

                                    

                                    

答案:

①“笑纳”改为“收到”;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送”。

5.下面是我市一所高中创设的一种课堂教学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

(6分)

答:

                                    

                                    

答案:

(示例)该教学流程分为问题、探究、迁移、拓展和小结五步:

第一步提出问题,包括自主学习、课堂调查、问题界定三个环节;第二步探究学习,按照合作探究、小组汇报、归纳建构进行;第三步知识迁移,包括巩固训练、课堂观察、适时补差三个环节;第四步知识与能力拓展,第五步课堂小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 淲①

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

①韩淲(1159—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

B.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C.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D.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详细分析:

A项,由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可知,不是重阳佳节,而是快到重阳节的时候。

答案:

A

7.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呢?

请联系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详细分析:

明确自己的态度以后,再根据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壮心轩豁”是不可或忘的素志,而“断肠”之苦则是无可排遣的今愁。

今愁正由素志的不能实现而引起,越是写志向远大,不能付诸现实时的愁苦就越大。

所以说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矛盾的。

答案:

不矛盾。

①壮心:

作者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

②断肠:

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

③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

三十多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辞;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先帝”三顾茅庐是为了“_________”,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要坚持理想,即使遭受极刑也不改变的决心。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屣的状态。

答案:

(1)咨臣以当世之事 遂许先帝以驱驰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立足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年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

虽然都是关注“三农”工作,与过去的一号文件多讲当年或近年工作部署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具体部署了2020年、2035年以及2050年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具有管长远的作用。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辅以精准脱贫、体制改革、人才支撑等要点,《意见》从方方面面对乡村振兴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又是一个管全面的“三农”工作部署安排。

(摘录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

(摘录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2017年10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对媒体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时说,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含金量非常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如果单纯地忽视农村,认为通过城市发展就可以把农村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非常天真的。

”韩俊说,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我们改变关于城乡关系的一系列旧认识,树立新观念,首先则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进一步扩大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摘录自《南方周末》)

材料四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

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

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

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收入7573.7万元。

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现在,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

(摘录自《搜狐财经》)

9.下列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B.同是关注“三农”工作,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是部署近期工作,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却是立足长远部署目标任务。

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文化振兴是根本。

D.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到2018年底,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规模将达到1500万人以上。

详细分析:

“五个方面”不是“总体要求”而是“目标任务”,“文化振兴是根本”原文无信息。

答案:

C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二以图表形式概括了关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目标任务的相关情况,用准确的数据反映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基础。

B.材料三指出,城市发展解决不了农村问题,要敢于打破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这也是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