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700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战教案.docx

《一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战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战教案.docx

一战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严重后果,萨拉热窝事件的过程,凡尔登战役,一战的灾难等基础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一战的爆发原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阅读资料,创设情景,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推动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了解一战的灾难是空前的,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基本人生观;

通过挖掘帝国主义的本性,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性;通过讲述和讨论萨拉热窝事件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主义观点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一战的影响     难点:

一战的原因

教学方式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图示法等结合多媒体进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在上个世纪前半期,我们人类历史上曾发生了两次空前规模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知道是什么战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

不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空前灾难,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大家共同学习、了解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最初是在欧洲爆发的,那么,在一战爆发前,欧洲的局势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3页,一位美国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来朗读一下。

(学生朗读)

从这位历史学家所讲的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战前的欧洲局势非常紧张,那么,欧洲是如何变成一只火药桶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把课本“帝国主义争霸世界”这一节内容认真、快速阅读一下,等一下,我要请一位同学来简要叙述一下“欧洲火药桶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指点:

火药桶的形成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来简要叙述一下欧洲火药桶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注意听,作好补充准备。

(学生叙述)

(其他学生作补充)

教师点评:

大家说得都很好,说明同学们看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

师生共同分析:

下面让我们共同分析欧洲火药桶的形成过程,并从中找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板书:

一战的根本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副板书:

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但相比较而言,这种经济发展是齐头并进(或均衡)的吗?

(学生答:

不是)

(副板书:

经济——不平衡)

正是因为这种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变得十分尖锐。

(副板书: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

同学们知道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哪两国之吗?

(学生答:

英德)

不错,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我们书上有一幅漫画,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矛盾,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后起之秀的德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强烈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讲话中看出,请同学们将这段朗读一下。

(学生朗读)

请问:

皮洛夫的这段话暴露出德国的什么野心?

(学生答:

“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不错,这段话极其露骨的反映出德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争霸世界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分别是什么?

(学生答: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副板书: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板书: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请问:

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分别由哪些帝国主义国家组成?

核心国分别是哪两国?

(学生答:

德、奥、意;英、法、俄)

在课本P132小字部分简要介绍了这两大军事侵略的形成过程,请同学们在课后结合课本地图阅读了解。

为了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据优势,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造成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危机频频发生,一战一触即发,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

(副板书:

扩军备战——一战一触即发)

小结归纳:

那么,哪两个国家发展的速度较快?

(学生答:

美、德),不错,正是美国和德国。

这一点我们在上一课中已作了介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就欧洲而言,这一时期,经济实力最强国家是谁?

(学生答:

德国)对,德国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

(副板书:

德国)

由此可见,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旧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

经济实力的变化,反映在政治上,那就是要求改变原有的政治状况,这里主要是指要求改变原先的殖民地占有的状况,那么在当时国家中占有殖民地最多的是谁?

(英),作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的德国占有的海外殖民地与英、法、俄相比是最少。

这种状况表明:

欧洲资本主义大国政治发展平衡吗?

(学生答:

不平衡)。

这一时期的欧洲政治大国仍然是英、法等国。

(副板书:

政治——不平衡 英)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板书)

刚才我们讲到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将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现在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将它引爆(板书:

大战的爆发)

请问:

这一粒火星是什么呢?

(学生答:

萨拉热窝事件)

知道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吗?

它有何重要影响呢?

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再次复述一下这一著名事件。

(注意交待时、人、过程、影响)

(学生复述:

教师点评并强调:

“导火线”

(板书:

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将它看成是争霸世界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决心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

奥向塞发出最后通牒,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请同学们看P133小字部分内容。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一战由此爆发。

(板书: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随后,欧洲主要国家德、俄、英、法相继卷入战争,我们来看一看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一方以德、奥为主,称为同盟国;另一方则以英、法、俄为主,称为协约国。

(板书:

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奥)——协约国(英、法、俄))

强调:

意大利见风使舵,参加协约国作战,同盟国出师不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搏杀,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首先,战场空前广阔,涉及到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广大地区。

其次,参与这场战争的国家众多,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这场战争,空前的战争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板书:

三、空前的灾难)

请问:

一战中曾发生一场空前激烈战役,造成七十多万人的伤亡,是什么战役?

(学生答:

凡尔登战役)

(板书:

1916年凡尔登战役)

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描绘一下这场战役异常激烈,极其残酷的战斗场面。

(学生朗读)

请同学们注意看课本P134插图《轰炸之后的凡尔登》,结合刚才同学们的描绘,我们作何感想啊?

(学生回答)

由此,我们应确立什么意识呢?

小结:

很好,我们应有这样的意识,现在,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世界总体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世界各国人民还面临着争取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啊!

讲述:

到1916年底,战争进行了两年多,胜负仍不见分晓,但此时双方都已元气大伤,再想继续厮杀下去,已经有心无力了。

就在双方均已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一支生力军加入到协约国对德宣战,是哪个国家?

(学生答:

美或美、中)

(板书:

1917年美对德宣战)

关于美国对德宣战一事,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讲时,讲了这样一段话:

(投影:

威尔逊在国会上发表的演讲)

请问:

美国参战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和平、自由”吗?

请你们结合当今时代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种种行径,想一想:

它参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对,为了争霸世界,捞取战利品。

不过美国的参战对局势确实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都使协约国受益极大,在客观上加快了战争的结束,同盟国逐渐支撑不住,先后投降。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这标志着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板书:

1918 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一战结束)

那么,这场历史4年多的战争,究竟是何性质的战争呢?

(板书:

一战性质)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P134“动脑筋”

教师小结:

(略)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板书:

影响:

我们课本的两个数据很说明问题,那就是,给人类带来深重的苦难,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当然,一战的影响是深远的,绝不仅于此,我们在下一节继续探讨。

全文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为争夺世界霸权,逐渐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使欧洲成为一只火药桶。

而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这只火药桶,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课堂练习

展示:

多媒体课件

作业布置

制作本课大事年表

板书设计: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一战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德、奥、意)   (英、法、俄)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爆发的标志: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3、交战双方:

同盟国——————协约国

(德、奥)       (英、法、俄、意)

三、空前的灾难

1、1916       凡尔登战役

2、1917 美对德宣战

3、1918       德国投降——一战结束,同盟国失败

4、一战性质:

5、影响:

 

副板书:

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矛盾尖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扩军备战——一战一触即发(火药桶)

 

经济——不平衡:

德   主要

政治——不平衡:

英   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案例

一、.课题信息:

1.课题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2.授课类型:

新授课

3.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

(一)挖掘课题价值:

本课分三部分:

萨拉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几次重大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分析学生兴趣此次学情分析采用了事先预习,征集学生对本课感兴趣和困惑的问题的方式。

结果发现,学生还是对重大的战役及战争中出现的新式武器感兴趣,再次就是对一战认识,此外,同学们的提问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历史细节,这是值得呵护的对历史的天然兴致。

学生兴趣一方面需要重视、照顾,另一方面又需要引导。

如他们对重大的战役感兴趣,但若教师用较大篇幅讲述战役经过及战争的残酷学生兴趣往往调动不起来,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收不到预期

的效果。

(三)提炼影视资源我校具备多媒体影视设备,学生也对影视多媒体进入课堂表示了强烈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适当引入影视资源,事实证明教学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就本课来分析,课程标准强调了战争中的几次重大

战役,。

但是,如何使未经历过战争的青年学生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这同样是一个情感体验的难点。

(四)确定教学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了解欧洲的三条战线,复述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3)了解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析一战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课件、播放视频资料,学生讨论探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结果、性质及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斗争是世界战争的根源,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从而加速了战争的结束,树立热爱和平抵制战争的观念。

2.教学重点:

认识帝国主义是战争之源;认识战争给人类发展与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从小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3.教学难点:

大战的性质、注意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搞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对战争的评价

4.教学策略:

引入视频资源,营造历史氛围,创设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使学生神入历史来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战争的残酷,得出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有关一战损失及20世纪战争的幻灯片:

,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启激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二)探究过程:

环节一,探究战争爆发的原因,认识一战的性质。

1、爆发的原因讨论:

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说它们的形成,使战争一触即发?

(教师出示幻灯片《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年)》、《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三国同盟和

三国协约》及《两大军事集团军费增长图》,学生看图分析回答,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是战争之源。

)说明: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还是较高的,以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每组都得出结论:

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矛盾,最后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教师先出示问题,然后播放《一战风云》的视频资料片断。

问题:

(1)巴尔干为什么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和火药桶?

(2)斐迪南大公为什么被刺杀?

结果如何?

(3)你如何评价塞族青年的行动?

(可分为正反方讨论,阐明理由)

(4)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战争会不会发生?

意图:

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调动视觉听觉。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塞尔维亚抵抗奥匈的战争是捍卫主权和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来达到正义事业的目的;认识萨拉热窝事件只是战争的导火线。

说明:

关于巴尔干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和火药桶,学生分析不够准确,为此,我出示了巴尔干地图,使学生认识到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还有关于塞族青年的举动,有的学生说,他的举动是爱国的,他的牺牲是值得的;有的学生说,他太傻了,他的行动带有冒险行为,死的不值得的;还有地说,他的举动是以暗杀为主要形式的恐怖活动,这种方式的爱国是不值得称道的。

随后我说,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很好!

但是我们说,他这种爱国的方式可取吗?

就是他的这一举动改变了人类历史,把人类推向了战争。

那我们采取何种方式才能达到正义事业的目的呢?

(学生答:

和平方式即非暴力方式)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认识到采取这种带有恐怖主义的方式来爱国是不可取的,应该采取非暴力方式达到正义事业的目的。

环节二:

再现历史过程,强化知识目标讨论:

作为同盟国的意大利为什么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2.观察《欧洲三条战线》图,分析:

作为同盟国核心的德其地理位置有何不利?

假如你作为德国的最高军事参谋长,那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那他们的作战计划实现了吗?

为什么?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3.在凡

尔登和索姆河两次战役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

结果如何?

观看完录像,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可再具体点如新式武器出现的感受、应用到战争后的感受、如果用于民用的设想,如战士的伤亡情况的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等,战略战术的感受等体验:

体会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通过出示伊拉克战争图片,特别是平民伤亡、孤儿无助的表情照片、美国士兵伤亡数字、美国母亲绝望的表情等图片,让学生体验感受战争的残酷。

意图:

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利用《一战风云》视频资源和演示和引导学生查阅网络资料库中的照片、形势图、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将一战的史实活化,让学生体验历史过程。

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感受战争的残酷,尤其认识到坦克、飞机、毒气这些新式武器首先出现在战场上,一方面加剧了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认识到战争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并使学生树立远离战争,维护和平的思想。

说明:

关于德军的作战计划,我将学生分为两组,其中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德国的最高军事参谋,其他同学作为最高军事参谋部集团的成员,两组在最高参谋的带领下,研究《欧洲战线形势图》,其中乙组一名学生说:

“我认为,由于我们准备充分,可以东西同时出击,俄国和英法,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是甲组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参谋长,我认为,他这个方案不可行,这有可能导致我军全军覆没。

”参谋长同学说:

“说说你的理由。

”“我认为应该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因为我国的地理位置对于我们赢得战争很不利,”“为什么?

”然后他指着图说:

“你看我们西部有法国和英国,东部有俄国,我们正处在中间,如果不采取各个击破,我们很容易处在东西夹击之中,我们必败无疑。

”参谋长和其他军事成员连连点头,并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乙组一名学生说:

“刚才,甲组这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我认为我们不仅一个个解决,还应该速战速决”“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军事实力远不如协约国集团,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只有这样才有胜利的希望。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认识到德国的地理位置对于他赢得战争很不利,只能速战速决,一个一个解决,对于学生这种表现我非常高兴,并及时给予了鼓励。

随后我说“德国最高军事参谋不也像同学们一样,制定了速战速决各个击破的作战计划。

”接下来的情况如何呢?

他们的作战计划实现了吗?

那德军为什么又陷入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境地了呢?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除了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还应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同时也引发了一部分学生对军事的爱好。

环节三:

探究难点,综合信息,迁移思维讨论:

1假如你是美国领导人,是否要参战?

你认为美国应加入哪一方作战,理由是什么?

你认为美国的参战会对战争产生什么影响?

2.结合1917年发生的大事,讨论这些事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提示思考这些国家属于哪一战略集团)

3.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4.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你怎样评价战争?

(战争对各国人民、各国经济、战争领导人的影响)意图:

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多角度论证、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旧的平衡被

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并明确一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外,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说明:

在这一环节,我出示了《美国中立》的漫画,让学生去分析漫画的含义,甲同学说:

这幅漫画中是鹰在衔着橄榄枝,我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但不知道鹰代表了什么?

这时学生乙在那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说:

“老师,我知道,鹰的本性是凶狠、好战。

我认为这幅漫画的意图是在用鹰映射美国,无论他把鹰打扮得多么温顺,但也改变不了鹰的本性。

”接着,学生丙说:

“我记得《圣经》中有一个诺亚方舟的传说,在里面就提到了橄榄枝与鸽子,把它们作为了和平和灾难已过的象征。

这幅漫画用鹰衔橄榄枝我认为是有意在说明美国中立的虚伪。

”随后,同学们都为这三名学生的发言,鼓起了掌,我也给了他们表扬与鼓励。

通过以上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美国中立的虚伪性及参战是从本国利益为出发点的。

关于对战争的评价,多数学生只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为此我又加以引导,一战给国人民、各国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

一战中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很快,有一个学生就说:

“我打一个比方,不知恰不恰当,我认

为,战争犹如一把双剑。

”教师问:

“为什么?

”他接着说:

“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战争破坏了经济,同时它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新式武器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及时肯定并给予了表扬。

通过讨论,学生对战争有了更深

的认识,同时我对学生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环节四:

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启示?

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图:

1.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及网络资源,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

说明: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是战争之源,人类需携手合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因为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和平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战争基础之上。

环节六:

反馈练习:

1.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是武力统一好还是和平统一好?

请结合一战中有关内容说明理由。

意图:

让学生真正明白党中央的意图,战争的危害。

四.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利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器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深化了学生的认识,触动了他们的情感,活化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学效果明显。

在新课改前,我通常采用传统式教学,绝对是不敢做这样的尝试的,一是怕课堂乱了,二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三怕领导批评。

自从学习了新课改的理念,并作了初步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在本课关于德军作战计划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地图和分组讨论、分析,在讨论中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得出德军只有速战速决,各个击破,才能有取胜的可能。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男生的兴趣,使我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要相信学生,敢于大胆尝试。

今后,我会继续深入学习

新课改的精神,并且不断在自己教学中去探索和实践。

历史教学中的反思

历史教学中的反思

周立新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然后进入到反思环节。

接着是观察分析阶段。

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身教学活动的信息,以判断的眼光反观自身。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

有一次,我在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王江和易浪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

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

“哪位同学帮老师把投影准备好?

”王江和易浪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他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

他们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

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

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

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