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343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备人:

白霞

单元主题:

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

第三学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一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是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

在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前提下安排了一次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发现、积累、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还安排了五下教材中唯一的一次“展示台”,它是作为展示小综合的学习成果而安排的。

   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如:

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

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

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课文多为新体裁,且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会有较强的新奇感。

这为教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提供了契机。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2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侮辱、威风、规矩,柑橘,盗贼,安居乐业”等词语,理解“敝国,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会读“聪惠,家禽,解释,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2、背诵《杨氏之子》、

3、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丰富语言的积累。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

3.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单元教学策略:

1、通过在语言环境中看图片,有感情朗读等方式理解““敝国,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通过老师范写,听写,纠错等方式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规矩,柑橘,盗贼,安居乐业”等词语,通过课件出示指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方式会读““聪惠,家禽,解释,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21个词语。

2、《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3、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

还有“未”、“闻”、“示”等,那么我想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习惯。

先举出注释中有的“诣”,再去研读。

4、拓展学习《世说新语》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5、《晏子使楚》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启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阅读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自己的看法;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6、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

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

7《晏子使楚》课适合分角色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重点朗读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要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要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语气虽然变化较多,这些多变的语气,却充满了他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五.本单元的读写点

读点: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教师加以点拨,如:

“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

“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

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4)《晏子使楚>>一课适合分角色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重点朗读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要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要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语气虽然变化较多,这些多变的语气,却充满了他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写点:

1、学习《杨氏之子》的写法,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2、学习《晏子使楚》的写法

(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2)把本课改成课本剧。

3、学习与收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完成习作----发言稿

六、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10、《杨氏之子》1-2课时

11、《晏子使楚》2-3课时

12*《半截蜡烛》2课时

13*《打电话》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4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

展示台1课时。

10.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指导书写:

梁、惠、曰、乃

初步感知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

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

(大屏幕)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

“你能保密吗?

”他的朋友回答:

“能保密。

”罗斯福接着说:

“我也能。

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

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

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

3、请大家齐读课题。

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

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二、初读了解

1、古人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

老师最喜欢读书姿势标准的同学。

开始读吧。

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

生畅谈。

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

先听老师读好吗?

谁愿意给老师点评。

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理解学文

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课文改变的动画片好吗?

看完动画片,觉得怎样?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聪慧的杨氏之子交朋友吧!

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大屏幕)这句话讲的是?

师:

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

(甚)

师:

你怎么知道的?

师:

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真会学习。

2、请同学们用看注释的办法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比比哪对同桌的学习效率最高,开始。

3、哪对同桌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适当给予点评、表扬。

重点指导谁为谁设果?

生:

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

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

师:

对,孔君平是客人。

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板书 联系上下文)

4、热情好客的杨氏之子为了招待孔君平,是怎么做的?

请大家看(大屏幕)细心的你发现了吗,桌子上摆放了新鲜的水果,文中第三句话为什么单说“果有杨梅呢?

5、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文中最后一句话,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①请同学们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给的提示自学最后一句话行吗?

(大屏幕出示)

你们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什么对杨氏之子说:

“此是君家果。

”你认为他为什么这么说?

杨氏之子怎么应答的?

他为何这么应答?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②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

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

“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

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相机板书:

孔雀   孔君平)

生:

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相机 杨梅 杨氏之子)

生:

我觉得是孔君平在考考杨家小儿是不是传说的那么聪明。

师:

这样说有道理。

生:

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

体会得真好!

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

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

还可以说——

生:

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

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3、师:

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师: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

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

这孩子真聪明。

生:

孔君平无言以对。

师:

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

聪惠

师:

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

智慧

师:

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通过大家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7、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8、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9、比赛背诵课文。

四、升华感悟

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

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禁止践踏草坪!

”(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

生:

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师:

充满关怀!

生:

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生:

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

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

(看大屏幕)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

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五、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六、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           杨梅     

                          奇妙

孔君平            孔雀

教学反思:

 

11、晏子使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指读齐读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侮、辱、谎、敝、矩、囚、嘻、臣、淮、柑橘、枳、贼、赔”,运用师重点指导,生自学的方法会写14个生字,指导书写“谎、敝、臣、橘、贼”。

2、课件显示,生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侮辱、威风、规矩、柑橘、盗贼、安居乐业、

侮辱、面不改色、并理解后三个词语。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初步体会晏子委婉表达。

解决第一个问题: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初步体会晏子委婉表达。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初步体会晏子委婉表达。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

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侮、辱、谎、敝、矩、囚、嘻、臣、淮、柑、橘、枳、贼、赔”并用生字组词。

师重点指导书写“谎、敝、臣、橘、贼”。

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4.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安居乐业、侮辱、面不改色、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读文,质疑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3.晏子怎样反驳?

四、解决第一个问题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自己读文解决。

(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

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五、作业

看关于晏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进城门

见楚王

赴酒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写:

侮辱、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3、能复述课文内容。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

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听写:

侮辱、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二、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课文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

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

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

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

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先肯定两点:

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

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

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

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

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

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

水土不同,结果不同。

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

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3.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5.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

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7.小结:

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8.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五、作业

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进城门——推理——狗国

见楚王——夸张——下等国

赴酒宴——打比方——风气不好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0分)

一、 我能拼读拼音写词语。

(6分)

 guī jǔ          dàozéi       qiú fàn zhāo dài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4分)

粱(       )  距(        )   禽(        )  脂(       )

梁(       )  矩(        )   离(      ) 诣(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6分)

安(   )(   )业  (   )肩接(   ) 实(   )(   )说

若无(   )(   )  不惜(  )(  ) (  )如(  )掌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

   使:

①用   ②派遣、访问   ③让、令、叫    ④假若、假使

   晏子使楚(   )   使劲(    )  使人高兴(    )  即使(    )

五、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6分)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字了。

(改为肯定句)

                                                                       

  2、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改为陈述句) 

                                                                        

  3、伯诺徳夫人说:

“为了有一天能把徳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

”(改为转述句)

                                                                        

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8分)

 1、“小明好像他的妈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2、“多读课外书,能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这句子在表达上没毛病。

(    )

 3、“我难道没吃早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