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290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3.明置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

据此可知,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  )

A.实现了司法独立B.有利于整顿吏治

C.加强了地方权力D.实现了权力制衡

【解析】“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可知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并没有实现司法的独立,故A项错误;提刑按察使司掌“刑名”,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身兼多职有利于正风肃纪,澄清吏治,故B项正确;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本质不为加强地方权力,故C项错误;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看不出实现了政治权力的有效制衡,故D项错误。

【答案】B

14.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

A.精耕细作B.奖励耕织C.土地私有D.重农抑商

【解析】根据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可知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才能增加农业产量,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商鞅明确主张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是李悝,故D项错误。

【答案】A

15.“(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

”上述现象有利于(  )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解析】材料“(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

”可知租佃关系下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力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故A项错误;租佃

关系下佃农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力度逐渐降低,故B项错误;减轻对农民的剥削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

”可知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兼并使得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并逐渐依附于佃户,故D项正确。

【答案】D

16.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

【解析】A项不能体现朱熹理学的本质,故A项错误;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四字碑文不能简单的说明儒学的政治化,故B项错误;“忠孝廉节”四字碑文深刻诠释了朱熹理学的本质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被作为后世官方正统儒学思想,但是材料看不出,故D项错误。

【答案】C

17.“辛亥革命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

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②中华民国有名无实

③传统观念的影响④小农经济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辛亥革命由于阶级软弱性不能广泛发动群众,导致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但①从材料中看不出,故①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南京临时政府纪年方式变更,②与材料无关,故②错误;南京临时政府一方面采取民国纪年方式以适应政权需要,另一方面根据传统的小农经济特点保留阴历纪年,故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8.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

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但不是“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A项错误;制定灵活的方针政策是“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一方面,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共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C项正确;建立工农武装是其一方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19.中共中央指出: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全国开始推行(  )

A.农业生产合作社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根据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为此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旨在尽快地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实现工农业产量倍增,不符合“组织起来”,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前农业已经开始合作化,不是分散经营,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实现分离,实行土地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解决人民公社运动平均主义问题,不符合“提倡‘组织起来’”,故D项错误。

【答案】A

20.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仅仅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不符合材料对启蒙运动的进一步阐释,故A项错误;批判宗教神学撕开了封建神学套在人类身上的精神枷锁,不符合“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础之上提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系列构想,实现国家主权在君向主权在民让渡,符合材料“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故C项正确;促进思想解放过于表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21.列宁说:

“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材料中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战争的需要B.恢复发展经济

C.巩固工农联盟D.实现工业化

【解析】“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可知苏俄内战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可知新经济政策推行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内战对经济的巨大创伤,故B项正确;材料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主要强调是为解决经济困难而非政治矛盾,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苏俄政权采取的过渡性行经济政策,不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22.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B.美苏推行霸权主义

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D.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解析】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下的表现,故A项错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说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战时同盟关系结束并不构成“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23.“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解析】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为美国霸权主义服务,与货币体系无关,故A项错误;“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

位,故B项正确;关贸总协定的确立旨在解决国际贸易中诸多不平等,而材料主要涉及的是货币体系的建立,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是材料提及的货币体系的确立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38.(26分)1900年马应彪在香港成立先施公司,主营百货、旅馆、游乐场等业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二价与全球货

1917年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

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

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材料三创伤与新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

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

(6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

(10分)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10分)

【解析】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实现了资本、商品、服务、技术等的全球化流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政策;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赢得了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得出讲究诚信;“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得出涉足多行业;“学习西洋百货业”“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得出善于学习创新公司经营模式。

第二小问特征,从近代中国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角度分析,也就是中西文明的交汇。

第三小问社会思潮,材料一中上海先施公司的发展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潮,材料二新产业与女营业员体现了妇女解放思潮。

(3)侵华战争期间经营环境剧烈变化,公司在夹缝之中艰难发展;抗战胜利之后,美国货大量倾销中国,经营困局没有改变;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社会主义改造,公司性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推行灵活务实的经济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公司面貌发生变化。

【答案】

(1)条件:

世界市场形成;民国建立,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6分)

(2)特点:

重视学习与创新;讲究诚信;促销手段多样;涉足多行业。

时代特征:

中西文明碰撞交汇;

社会思潮:

实业救国,妇女解放。

(10分)

(3)因素:

战争破坏;外商排挤;民族独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10分)

39.(20分)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

……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

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材料二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

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雷颐《清朝灭亡源自对现代性的无知》

材料三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6分)

(2)比较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

(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有哪些?

(6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可知传统儒家思想造就的传统国家观念;据“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可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形成的狭隘国家观念;“而国家……“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知宗法观念下的家长制作风影响;封建自然经济农民对土地依附关系较强,国家观念弱化。

(2)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材料一“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得出材料一主张主权在君,据材料二“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得出材料二主张主权在民;第二小问意义,国家主权由主权在君主向主权在民过渡,“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抛弃旧的传统国家观念,启迪民智。

(3)“直到现在……,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可知日军全面侵华使得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为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

(1)原因:

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制度。

(答出其中三条6分)

(2)区别:

材料一认为国家主权在君,材料二认为国家主权在民。

(4分)

意义: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思想启蒙。

(4分)

(3)原因:

日本侵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6分)

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历史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人士唐才常在1897年写道:

“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

材料二1902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6分)

【解析】

(1)材料一维新人士“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旨在借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为维新变法营造舆论条件;“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

”过分夸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破除天主教会世俗垄断权,启迪民智,解放思想。

【答案】

(1)看待:

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片面扩大了路德改革的作用。

(4分)

(2)说明: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走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6分)

47.(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第六条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概括材料一、二的共同主张。

(6分)

(2)据材料分析洛克思想与法国大革命间的关系。

(4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人们可以利用上帝赋予的权力推翻强暴统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据材料二“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得出自由平等;据“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得出保护私有财产。

(2)根据材料一“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人们可以利用上帝赋予的权力推翻强暴统治,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基础,《人权宣言》使得洛克思想由理论蓝图上升为具体法律。

【答案】

(1)主张: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6分)

(2)关系:

洛克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人权宣言》继承发展了洛克思想。

(4分)

48.(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

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

——摘编自(美)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

(4分)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6分)

【解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激化的产物,1917年美日对德宣战将战争范围扩大到全球,不同地区的国家相继卷入空前惨烈的一战。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列强之间矛盾日益不可调和形成两大尖锐对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因此,作者的观点不够深刻全面。

【答案】

(1)依据:

日本对德国宣战;美国对德宣战。

(4分)

(2)评析:

材料二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其观点是片面的。

作者只看到了一战爆发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但没有看到一战爆发是因为欧洲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世界市场的本质。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