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270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

《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docx

工作总结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

关于探索城市精准扶贫新路径的探讨与反思

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提高多元主体合作扶贫的能力,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XX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扶贫政策,坚持把城市精准扶贫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创新社会治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坚持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与增强造血功能相结合,坚持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脱贫的大格局,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背景与起因

XX区是XX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信息中心。

全区下辖14个街道,140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7.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0.17万人,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3975元。

201X年底,该区有低保户7705户、12779人,年人均收入低于580元,他们虽然不是绝对贫困人口,但他们是相对贫困人口,长期生活在城市里,如果不能通过实施综合性脱贫措施帮助其摆脱贫困,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潜在风险。

中国社科院报告分析指出,如果当贫困群体在资源分配过程中长期处于无权无利、被忽视、歧视甚至遗忘时,他们改变现状的办法就可能是采取非正常行为来与其他群体抗争,若贫富矛盾激化必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

最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影响比较大的群体事件除了其他因素之外,还有两个特征:

一是大多发生在城镇,二是参与者中多有与事件本身无直接关系的贫困人群。

这也应证了中国社科院的报告分析。

鉴于此,XX区委、区政府决定对全区处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实施贫困代际阻断为主要手段,创新城市精准扶贫工作举措,补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短板。

我们把城市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红色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包户扶贫,密切党群联系,达到“凝聚群众、巩固基础”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广泛深入调查,明确城市精准扶贫思路

通过对目前城市对困难人群的帮扶救助措施的分析和对困难人群的入户走访,我们发现,目前对城市困难人群的帮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帮扶方式单一,目前对城市困难人群主要是靠发放低保金、救助金等输血式的帮扶,没有着力激发其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二是帮扶主体单一,主要由各级政府负责,使得社会力量难以参与到扶贫当中;三是对因病致贫人群帮扶力量有限,对于因病致贫(返贫)个人需要自费支付大额医疗费用,政府因财力有限爱莫能助;四是对“两劳人员”、吸毒人员因担心影响社会稳定过去大都简单的采取纳入低保范围的方式,没有切实可行的帮扶手段。

我们提出“城市精准扶贫”就是借用农村精准扶贫的“六个精准”的手段,针对城市困难人群采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但由于城市情况与农村不同,我们提出的脱贫路径与农村不完全相同。

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

1.扶贫主攻方向不同。

农村主攻方向是产业扶贫,城市的主攻方向是促进贫困户通过就业(创业)途径增加稳定收入。

2.城市低保人口大部分没有参加城镇居民或职工养老保险,到退休年龄没有退休金,成为新“三无人员”,这类人群必须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其参加养老保险。

3.对于一批因患重病花掉所有积蓄甚至举债治疗的困难人口,经过医保、大病保险、临时救助之后的自付和自费费用,通过采取政府购买大病附加保险的方式,把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通过提高慈善救助,减轻自费费用负担。

4.对流入到城市的农村贫困人口,要逐步让其享受与城市人口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二)强化政府主导机制,明确扶贫主体责任

1.强化主体责任。

区委、区政府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城市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各街道、各部门党组织认真落实精准扶贫主体责任,与包户党员干部签订了责任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城市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根据XX区城市精准扶贫行动方案要求,按照区级领导、处级干部5户,正科级干部2户,党支部2户的要求,将首批3407户扶贫对象分配到全区14个街道、66个区直部门和辖区单位的999名党员、186个党支部。

各街道将城市精准扶贫工作与网格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各社区组建一支由扶贫党员干部、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街道党员干部、社区负责人和网格员等组成的精准扶贫团队,共同推进扶贫工作。

2.落实资金保障。

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积极倡导和利用社会资助、网络众筹等多渠道融资的方式,落实扶贫资金保障,建立管理统一、目标明确、标准严格的救助资金监管。

3.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城市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双责任考核,各区直部门党组织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在职党员、干部的扶贫工作负主体责任,各街道党工委对本辖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负主体责任。

建立以XX区低保户就业新增率、低保人员脱贫率、低保人员对城市扶贫工作满意度等多项内容为主的考核体系,把扶贫工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和党员干部个人年终考核述职重要内容,全面落实城市扶贫工作责任。

(三)精准完善扶贫政策,精准制定脱贫措施

1.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结合省市的帮扶政策,不断扩大临救、医疗、助残、阻断计划等帮扶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特聘请高校专家教授为城市精准扶贫专家顾问,结合入户调查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征求各部门及街道意见,反复商讨修订现有帮扶政策,出台《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意见》文件,涵盖加大困难群众就业创业帮扶、落实助学扶智政策、加强困难群众医疗健康帮扶、关爱高龄及困难老人生活、加大困难残疾人帮扶、完善民政兜底政策、落实困难群众养老医疗统筹政策、加大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力度、加强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营造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精准扶贫等10个方面25条政策,为全区城市扶贫工作提供了“政策工具箱”。

2.突出就业创业重点脱贫路径。

实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增长政策,提升全区城市精准扶贫对象就业创业脱贫。

探索“三方联合”模式,建立城市精准扶贫对象库与岗位库,精准配对就业岗位。

积极搭建求职平台,每季度举办1场“为精准扶贫对象送岗位”活动,成功为200余户困难家庭找到就业岗位。

按照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优先安置扶贫对象参与到社区公益服务队伍中。

实施残疾人淘宝“云客服”工程,为120名残疾人开展培训,探索残疾人居家远程就业新模式。

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实现困难群众应补尽补,鼓励困难群众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脱贫。

3.加大医疗健康帮扶力度。

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困难群众提供预防保健、疾病控制、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每年为辖区所有困难群众免费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并给予健康指导。

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将XX籍低收入困难对象全部纳入武汉市医疗救助实施范围。

对因病致贫家庭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政府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大病附加保险“五道防线”。

投入300万元为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确保困难群众大病患者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减轻其支付压力。

(四)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多元参与扶贫

1.着力激发脱贫对象内生动力。

针对大部分低保户靠发放低保金、救助金等输血式的帮扶,不愿意积极参与就业的生活现状,着力在激发其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上下功夫。

积极调动社区老党员及退休干部参与到精神扶贫工作中来,组建宣讲队伍,加大脱贫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

建立脱贫激励制度,对重点救助对象通过本人或子女就业创业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以户为单位给予连续三年的奖励。

建立脱贫后续扶持机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再就业(创业)实行最低生活保障过渡政策,激发其精神动力。

2.发动多方参与。

在动员辖区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加大购买服务力度,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吸收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有效嵌入城市精准扶贫,解决城市扶贫工作中的诸多问题。

采取扶智助学、帮助就业、创业、捐资捐物等系列精准帮扶措施,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将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纳入到城市扶贫的体系中来,积极探索以坚持政府领导与群众参与的精准扶贫模式。

3.探索“互联网+扶贫”模式。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精确采集、管理和分析贫困对象信息,做到贫困对象底数清楚,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扶贫措施精准有效。

积极发挥互联网优势,搭建连接贫困人口和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网络服务平台,使社会人士、社会资本、社会力量与贫困人口直接对接,更好地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规范化配置。

利用阿里、腾讯等公益网络平台,倡导企业公民责任,集结大众力量,向社会实施慈善救助和开展扶贫活动。

三、工作成效

(一)提升了城市贫困人口的脱贫率

经过前阶段工作,XX区城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止201X年4月底,第一批精准扶贫对象3407户低保家庭中,已有690户因安置就业、替代帮扶、政策帮扶等原因退出低保,脱贫销户,占脱贫对象总数的20.3%。

(二)增加了帮扶对象的内生动力

由于受文化、地域影响,有些扶贫对象身处弱势状态,专业社会工作者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

在自我增能的基础上,提升了城市精准扶贫对象的自我脱贫、自主发展能力。

(三)促进了党员的能动性

通过前期的党员入户调查工作,基层干部的群众意识得到普遍提升。

社区干部组织和发挥辖区内各类资源的能力明显提升;党员干部能够熟练掌握与贫困户沟通的技巧,解决低保户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辖区单位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社区,积极参与城市精准扶贫行动,实现了扶贫党员与困难群众、社区干部与辖区单位干部的双向互动。

(四)形成了政社合作机制

通过全面推进城市精准扶贫工作,让此项目融入了“多元、互联、共治”的治理理念,一方面充分发挥党政主导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引入社会组织作为供给主体,依托专家智力支持和各街道社区资源,进行研究、分析、指导和介入。

此外,积极动员社会大众力量参与到扶贫队伍中,形成“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高校团队、社会力量‘联动’”机制。

四、探讨与反思

(一)创新机制是城市扶贫战略的关键

XX区根据城市精准扶贫发展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积极发展补充性济贫措施。

利用高校专家教授智力支持,协同各部门分管、各街道多次探讨协商修订了现有帮扶政策,探索新型的扶贫制度,将国家、社会、部门和城市扶贫人口一起纳入XX区城市扶贫战略。

将专业社会工作者引入城市精准扶贫工作队伍,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介入扶贫工作,成为城市精准扶贫工作新的突破和创新,也为后续开展城市贫困治理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政策建议。

(二)运用大数据信息管理是城市扶贫必要手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兴起,XX区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构建大数据平台,对贫困对象进行动态化监管,提高系统的精确性、准确性,避免贫困人员认定的滞后性、静态性的缺陷。

推动扶贫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

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海量的扶贫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分析及利用,从而提高扶贫瞄准精度,改变了传统的扶贫管理模式,也为其他地方探索城市扶贫新手段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多元参与是城市扶贫的重要力量

贫困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长期存在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单靠依赖政府和市场的二元思维模式来开展扶贫工作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变“党政主治”为“多元共治”,变“注重消贫”为“预防返贫”,变“消极脱贫”为“主动脱贫”,将政府的部分职能转移给公民及社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也是城市精准扶贫发展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