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0259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语文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单位:

南菁中学命题人:

梅田华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笑靥(yè)剌谬(là)栏楯(shǔn)白芨浆(jí)

B.鲑鱼(guī)菲薄(fěi)玉醅(pēi)长歌当哭(dàng)

C.鼓枻(yì)谂知(shěn)扃牗(jiǒng)呱呱而泣(gū)

D.龟裂(jūn)船坞(wū)挣揣(chuài)叨陪鲤对(tāo)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托绯红幅员辽阔桀骜不驯

B.鹰隼青睐陨身不恤珊珊可爱

C.噩耗老趼茕茕独立孰视无睹

D.提炼萌蘖营头微利因地制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②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③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航行,这是的。

A.骇人听闻未雨绸缪无可厚非

B.耸人听闻防患未然无可非议

C.骇人听闻防患未然无可厚非

D.耸人听闻未雨绸缪无可非议

4.下列是一段散文,依文意恰当排列顺序(2分)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侯吉谅《纸上太极》)

5.请适当调整下列短语的结构和语序,将其组合为一副对联。

(4分)

一炉香都于无字句处晓露花求真仙道何必向尘寰外江月夜寓大文章书万卷

上联:

下联: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太史公(司马谈)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

“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夫!

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

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

迁报之曰: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6.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天官事主管

B.退而深惟曰思考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

D.故略陈固陋闭塞浅陋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毋忘吾所欲论著矣及其所之既倦

B.尔其念哉奚以知其然也

C.乃喟然而叹客逾庖而宴

D.仆以口语遇遭此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8.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重为乡党所笑

A.圣人不凝滞于物

B.慈父见背

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D.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9.翻译(10分)

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4分)

⑵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

(3分)

⑶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3分)

10.结合选文,概括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原因。

(3分)

 

三、古诗词鉴赏(7分)

11.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问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

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

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1)两首元曲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3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2.请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⑵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逍遥游》

⑶?

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⑷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报任安书》

⑸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⑹,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长亭送别》

⑺但以刘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

⑻,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13—16题

说书人

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一张断腿板桌,几条板凳,一块惊堂木,一把折扇,一个收钱的小笸箩,便是他的一切。

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干净的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

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

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

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

而我却被迷住了。

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

庙里安静下来,黑暗中似乎只剩下十字坡①和小商河②在远方的暗雾中浮沉。

这时候,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

当一切曾使我欢喜和苦痛的全随了岁月暗淡了,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还在我昏暗的记忆中出现。

跟这些人物一起出现的,还有玉墀四周的石栏,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

时光悄悄地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惊堂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

我每次到这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

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

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

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

“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

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

”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

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

最近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

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此荒凉。

“说书的还没有来吗?

”我忍不住问。

卖汤的说:

“他正害病,好几天没有来了。

第二天,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

他们是两个扛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

“你们抬的是谁?

“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

“说书的死了?

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

“他怎么死的?

”因此我接着问。

“吐血。

“吐血还说书吗?

“可不,让他别说了,他硬去,还要穿着那件长衫,要脸啊。

“他家里人呢?

“他压根儿没有家。

大家集了一点铜元,好歹听了他这么多年书。

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

我跟在他们后面。

这所谓灵框,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扛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我们全不说话。

埋葬的人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

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

”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的说。

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

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

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这是怎么回事?

十字坡现在在哪里?

小商河在哪里?

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注】:

十字坡:

《水浒传》中的地名。

张青和孙二娘在此开店,遇见武松。

小商河:

评书《岳飞传》中的地名,岳飞手下大将杨再兴在此遇难。

13.如何理解小说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4.小说中多次写到说书人的长衫有什么作用?

(4分)

15.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说书人形象特点。

(6分)

16.有人评价师陀的小说“贯穿着‘爱乡心’和‘厌恶乡土’的矛盾纠结”,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这句话的含意。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心不厌细: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

杨葵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

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

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

这又分虚实两面。

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

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

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

我们这辈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

从这一点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

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

这是虚的层面。

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

这与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来说细的。

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

单说文房用具,也就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人呢?

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

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吞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

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

“舌尖”以其细,征服了平日里吞食牛饮的普通人。

物质世界越浑浊不堪,人就对心灵世界的清净越渴盼,而吃之一项,由最物质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探掘,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在满足陈晓卿反对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民族骄傲心理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食色之欲,不红说不过去。

返回来再啰嗦几句——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

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

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

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7.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6分)

18.文章在阐述文化角度的“细”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19.文章结尾提出的“入心的味道”包含哪些深意?

(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

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④不得抄袭、套作。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

余剧皆然,不能悉指。

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

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2.《西厢记》是    (朝代)    (作者)的剧作。

(2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观点。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4.下列各项中与《三国演义》原著相符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

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B.董卓战败,火烧洛阳,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

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归江东,另谋大事。

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

他离开洛阳,袁绍还写信给荆州刘备,让他拦截孙坚讨玉玺。

C.《三国演义》中,为避曹操追兵,刘备携新野十多万百姓逃奔江陵,关羽护着刘备且战且走,赵云保护刘备的家小。

混乱中,有人称赵云投奔曹操了,但刘备并不信。

D.《三国演义》中,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但孙权见庞统容貌丑陋弃而不用。

庞统投奔刘备,刘备大喜,直接任命他为副军师。

E.《三国演义》里有个著名的章节“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赴宴,关羽单刀赴会,最终安全脱身。

5.简答题(10分)

(1)请简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原委。

(5分)

 

(2)“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一诗赞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位人物?

请简述诗中相关情节。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

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

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

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

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 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 古意”,甚至还利用“ 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

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

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6.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请加以概括。

(6分)

 

7.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

(3分)

 

8.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

(6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答案

一、语言基础运用(15分)

1.(3分)B解析:

A白芨浆jīC扃牗jiōngD船坞wù

2.(3分)A解析:

B殒身不恤C熟视无睹D蝇头微利

3.(3分)B解析:

A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B未雨绸缪:

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

在事故或灾害还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C无可厚非:

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4.(2分)④⑤①③②

5.(4分)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道;晓露花,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排序2分,“书万卷”“江月夜”结构调整2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6.(3分)D解析:

“固陋”作宾语,形容词用作名词,鄙陋之见。

7.(3分)A解析:

A两句中都是所字结构,“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B副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祈使语气/代词,它。

C表修饰/表承接.D介词,因为/连词,因为。

8.(3分)B解析:

例句为被动句。

B项不是被动句。

“见”在这里指我。

9.⑴(4分)儿子虽然愚笨,请让我详细记述前任整理积存的史实资料,不敢有所缺漏。

(要点:

不敏,悉论,所次旧闻,阙)

⑵(3分)他的旧友益州刺史任安给司马迁写信,用古代贤臣的道义要求(他)。

(要点:

故人,介词结构后置,责)

⑶(3分)如今少卿却拿推举贤能之士教导我,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要点:

乃,无乃……乎,剌谬)

10.(3分)完成父亲的遗愿;要成一家之言;借书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1点1分)

三、诗歌鉴赏(7分)

11.(4分)

(1)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和孤独之情。

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2分);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

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

(2分)  

(3分)

(2)都是以乐景衬悲情(反衬)(1分)。

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1分);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

(1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2.⑴落霞与孤鹜齐飞⑵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⑶晓来谁染霜林醉⑷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⑸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⑹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⑺气息奄奄,人命危浅⑻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3.(4分)说是撒谎家,很形象,是因为说书的内容多为被演绎过的历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是被吹嘘夸大的,或者根本就不曾存在过。

(2分)世人特准,是因为人们爱听那些侠义勇敢的故事,并沉迷其中。

(2分)

14.(4分)

(1)符合说书人的身份;

(2)坚持穿长衫也体现了说书人对传统艺术的执着;(3)长衫的变化也暗示了说书人生活境况每况愈下;(4)推动情节的发展。

(1点1分)

15.(6分)

(1)说书人技艺高超,让听众沉迷其中,并带来美好回忆;

(2)身份低贱,生活落魄,他讲述一个生动的侠义故事常换不来一个馒头钱;(3)对说书艺术执着,生命垂危时还坚持说书。

(每点2分)

16.(6分)爱乡心:

作者极力赞美故乡小城的说书人的执着的精神,对他展示给人们的美好的狭义天地表现出无限地眷恋;小城中人们对说书人的遭遇也留存着同情,知道他生病也多给他一些钱,最后筹钱埋葬他。

(2分)

厌恶乡土:

说书人创造的美好世界被故乡的人们渐渐遗忘,连他自己也渐渐被遗忘;传统的文化精神失去了活力,显得荒凉破败。

(2分)

爱乡是爱过去的故乡,爱的是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

厌恶乡土是厌恶现实的乡土,厌恶它目前的荒凉、衰败。

因为爱得深,才厌恶得深。

(2分)

六、论述类文本(18分)

17.(6分)该片遵循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务实低调的内在风格;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总结和考证,符合时代节拍;它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的静心、细心、耐心;满足了大众的食色之欲和民族骄傲心理。

(答任意3点,每点2分)

18.(6分)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分)文中列举清代文震亨《长物记》中文房用具论述曾经中国人的细,使说理更加真实具体,使读者更容易接受(2分);正反对比论证指出今人不善咀嚼的现象,论述了古人心不厌细的心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

19.(6分)心不厌细,每一项往细处深掘,会让人生境界更宽阔;要重拾我们的静心、细心、耐心,从而拥有美妙的心灵体验;物质世界浑浊不堪,心灵世界更需清静,进而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

(每点2分)

文言翻译:

太史公司马谈有个儿子叫司马迁。

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

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

二十岁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遗迹,泛舟沅、湘水间。

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还在邹峰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

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略定了邛、榨、昆明之后,回到长安向朝廷覆命。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

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在这时出使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

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

 “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

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

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裹吗?

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

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啊。

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间经过事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的。

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

”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

“儿子虽然不聪明,请让我详细记述前人整理积存的史实资料,不敢有所缺漏.”太史公死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

写作的第十年,遭受李陵之祸,被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长叹道:

“这是我的罪过啊!

身体残废没有用了。

”事后仔细思量道:

“《诗》、《书》的文义之所以义深言简,是作者藉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