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743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8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

《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册数学 全册教案.docx

四册数学全册教案

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预设”即老师根据教材与假定学生情况预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程序、环节等,它对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顺畅开展,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切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由于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二、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下现象:

现在我们有些优质课、公开课、看上去简直完美的无可挑剔,教师集编、导演于一身。

这样的课,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演练才搬上课堂的,师生一唱一和,看似精彩纷呈,其实效果如何实在不敢探究,这样的课,注重的是“花样”,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

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

过分强调预设的,则把生成推向绝路,使课堂陷入僵硬、困顿的状态。

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成内容缺乏价值判断。

在运用新理念、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虽合理、精美的预设,但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诸多的即时生成的经验与问题、需要与体验、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发展落差和发展空间缺乏自觉关注,为此不能及时的回应,不能有效回应,不少教师对发生在课堂上的生成点和生成内容的潜在价值孰视无睹,对学生即发的需要与问题缺乏敏感度,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育、教学契机得以流失。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生成内容及生成与预设的矛盾缺乏对策。

“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叶澜语)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由于教师缺乏对于学生诸多生成的经验价值判断能力,缺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与经验积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生成内容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的探索研究,许多教师在实施新教材、运用新理念过程中感到了困惑: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生成学习难以应对,难以将有潜在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课程中生成与预设教学难以进行融合。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味地追求生成的结果,却使不少教师简单地、机械地解读了"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摒弃,不能做出相应的、合理的回应,使课堂成一盘散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有的教师作为引导者,有些迷失,过于注重生成性的教育目标,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而真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真正的教学结果也一定是预设的目标,(也有可能改变)加上生成的目标。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这一矛盾呢?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策略又是如何呢?

进而解决这一矛盾又应遵循那些原则呢?

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这一矛盾,精心预设,灵活调整,促使动态生成。

找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策略,即应遵循的原则。

使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通过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智慧,使教学中出现“无法预约的”的精彩,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三、文献综述

预设是前提,否则就是打无准备之仗。

预设,要尽可能符合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

但是,预设再周全,也仅仅是预设。

课堂是师生用武之地,生成是关键。

生成性教学体现教与学的过程,体现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

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

那么是照本宣科走教案,还是顺学而导注重生成呢,当二者发生一定的矛盾冲突时,是舍“预设”取“生成”?

还是舍“生成”取“预设”?

还是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

再或者是多一些“预设”,少一些生成?

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就是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

这不但要求老师具有更新的教学理念,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夫与高超的驾驭艺术。

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勇气,而且还应落实到行动上去。

为了深入开展正确处理“预与设生成”的矛盾的研究,我对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查阅与梳理。

旨在获取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现将,所见的各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对预设与生成的理论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明确指出: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的那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的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验稿)》指出;教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理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的实施更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之一便是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这一矛盾的统一体。

(二)、关于“预设与生成”运用实践的的研究

吴建国认为: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形成了新的预设与生成关系,一方面生成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对生成来说,预设意味着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设置了固定程序和目标,两者存在着一定距离;另一方面对一定的生成(结果)来说,一定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成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师核验反馈信息和促进学生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

因此,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对立统一的发展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就是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

根据认知学原理,在当前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注重教学预设中内隐因素的呈现,处理好目标与学生的关系;二、及时了解学习中生成的小目标,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过程的关系;三、重视教与学的过程性,处理好教学过程与学生认识过程的关系。

衬衫阐述:

我们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更多地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提升教学理念,确立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生成与建构的基础。

2、重塑师生关系,唤醒主体意识——课堂教学生成与建构的前提。

3、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课堂教学生成与建构的保证。

4、驾驭实施过程,培养自主能力——课堂教学生成与建构的关键。

蔡宏圣认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理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揭示了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执行的过程,而是持续生成课程内容、不断提升课程意义的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使教学更具有体验性;二、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使教学更具有发展性;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使教学更具有教育性;四、关注学生间的交往状况,使教学更具有合作性 ;五、关注学生间的学习差别,使教学更具有共享性。

彩云追月认为:

布卢姆说过: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点睛之作。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一、预以成规,为动态生成而教 ;二、生而创新,为课堂创新而教 。

沈大安指出:

一、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把人——特别是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

课堂教学有一些“生长点”。

把握好这些“生长点”,有可能成为一节充分生成的课。

 三、为生成而预设“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

中庸》)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

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

正如叶澜所说:

“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牛献礼指出: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

一、教材与课程:

依托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二、教学与生活:

教学回归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三、数学与活动:

明确活动目标,为数学思维发展服务。

四、预设与生成:

精心预设,灵活调整、促使动态生成。

Cgrzll指出:

课堂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有趣的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老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了课堂的生命体,没有教师的精彩教学,没有学生的活跃表现课堂就会黯然无彩,失去生命力。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在千变万化地情景中,总会出现许多我们课前意想不到的,预设不到的东西,或许很多时候教师可能会不知所措,不了了事,而事实上,很多的东西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把她们当作合适的教学契机,及时进行捕捉,合理地进行应用。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

二、精心预设,促动生成。

三、 给学生机会,得到生成。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无论哪个学科的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要精心预设,灵活调整,促使动态生成,在教学中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有的教师已在数学、地理、语文等方面对于设与生成的关系有了很好的研究,数学方面有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研究,但其成果主要是一些相关的经验、案例和例文。

课堂生成资源中如何辨别是有效的和无效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的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的研究寥寥无几,为了使该课题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我对本课题的众多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与思考。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相通的,都有着教学的共性。

结束语:

以上研究在预设与生成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所有学科的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的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的研究很有借鉴价值。

但是由于此方面的研究才刚起步,这些成果还不成熟,只是些零零散散的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

所见的文章只有几篇发表,其余的都是自己发布在网上,此项研究尚属薄弱,大多数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没有依据有关的理论,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此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的实证研究,几乎为空白的领域,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值得研究探讨。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假设

研究的目的、意义:

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这一矛盾,精心预设,灵活调整,促使动态生成。

找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策略,及应遵循的原则。

使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通过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智慧,使教学中出现“无法预约的”的精彩,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此课题的研究还可以为其他教师、其他学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和策略。

研究假设:

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归纳、总结,探索出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于生成””这一矛盾的方法和策略,就能够使教学中出现“无法预约的”的精彩,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体现“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智慧。

五、研究内容、范围:

研究内容:

1.预设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2.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的策略与方法。

3.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的方法与策略应遵循哪些原则。

研究范围:

学校:

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

班级:

三至六年级的四个自然班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一)行动研究法

 提出问题——实践反思——改进方法,调整行为,归纳总结。

(二)观察法

  教师更有效地组织和发现生成问题;教师更有效地回应和指导。

采取叙述性描述记录法,用文字方式将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记录下来。

(三)文献研究法

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结合本课题研究加以创新、发展。

七、研究步骤

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的准备阶段(2005、9—2006、1)

1、成立课题小组,培养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学习“预设与生成”的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①组织研究人员查阅有关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②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步骤和措施,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③与上级科研部门专家一起,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6、3—2007、7

(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预设与生成的最新理论和资料。

(2)、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各类实验课,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完善处理与预设生成的矛盾的方法和策略。

(3)、课题组成员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即时形成有关本课题的论文。

(4)加强与外校、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联系,及时交流研讨,不断合作,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

(5)、强化成果的整理、积累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2007、7—2007、9)

课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

(2)、课题组对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作出全面总结,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3)将研究成果在全校各学科推广,报请上级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结题,供他人借鉴。

研究措施:

1、加强此课题研究的领导,成立课题小组,保证此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小组组长:

曹艳红

成员:

魏华、王飞、程彩霞。

2、课题组成员一至两个月进行一次研讨,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和问题,通过总结研讨,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3、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课观摩研讨活动。

4、要求教师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相应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加强个案的研究。

八、经费安排:

自筹经费

九、结题时间及成果形式

此课题研究计划2007年9月结题。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教师论文;案例;专题论文集。

十、参考文献

崔峦: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衬衫: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2005-3-31

蔡宏圣: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的动态生成2005-4-7

沈大安: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2004-6-1 

王丽娜 :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2005-5-8 

吴建国:

论地理新课程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005-8-21

cgrzll:

课堂上的生成和预设2005-10-27

彩云追月:

预以成规,生而创新——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2005-11-8

李明高:

课堂不是完美无缺的圆。

小学教学参考2005.7-8

牛献礼: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小学教学参考2005.7-8

郁侃蓉 :

《预设目标与生成情境随机融合的案例研究》

动态生成和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2005-11-3

 

第四册数学全册备课

对新课标的理解:

新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感受数的意义。

数学的兴趣花,《课标》中提出“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问题化,《课标》注重了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猜想、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创赵兴的说明,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维;另一方面围绕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和重新组织已有经验,有效的进行问题的解决。

数学的生活化。

《课标》中另外基本特点还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教学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2、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4、实践活动

(1)

5、万以内数的认识6、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7、实际问题8、千克与克的认识

9、实践活动

(2)10、时、分、秒的认识

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方面:

1、使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初步学习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乘加减、除加减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3、引导学生从土同角度观察物体,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识别东、南、西、北方向,并能够初步根据方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4、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向与位置的有关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5、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比一百大的数,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能够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一千一千地数万以内的数。

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在数数以及数的大小的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几千几百加、减整千或整百的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的数(不进位、不退位)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的加、减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7、让学生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验算的意义,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8、从生活实际引出连加、连减,会用竖式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发现用凑十的方法进行连加比较简单;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9、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并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10、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并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11、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这些时间单位的进率并使学生学会看钟面,能准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12、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填一填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快乐。

13、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14、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

渗透其特点。

能根据其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并能够简单分析。

15、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初步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方面:

1、为学生提供操作、比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建立“余数”的概念;体会、感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结合实际,探索估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通过估数、猜数的游戏,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数能力。

3、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的习惯,在生活中建立时间观念,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各种活动技能,从而帮助解决课上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方面:

●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皮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掌握两步试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掌握两步应用问题的正确列式。

●引导学生会数万以内的数,会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数的组成,计算单位以及计算单位的进率。

●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千几百或几百几十加、减整千或整百的数和几百几十几加、减整十的加减口算,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方法。

●结合实际,探索估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通过估数、猜数的游戏,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数能力。

●从不同的方向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培养空间观念;识别东、南、西、北不同方向。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看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初步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

●解决应用问题列综合算式中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生只要掌握列分步或综合算式中的一种即可。

●确定立体图形的侧面图;识别方向。

●一个一个的数,“拐弯”的地方怎样数。

如一个一个地数,399后面是多少?

1099后面是多少?

等等;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比较准确的估出数目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