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594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

《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docx

三厂中学高三语文双休日导学单17学生用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

【知识摘要回顾】(5分钟)

一、边塞诗的产生与发展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

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

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二、鉴赏指导

1.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

一方面包括:

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

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

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

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

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

(2)

(3)

(4)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3.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边塞诗的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5.边塞诗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

从景物看: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景物的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

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三、方法归纳

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2.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3.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例题演绎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典型变式训练】(20分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习题。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错题重练】(10分钟)

边塞征战类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

春夜闻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夜闻笛声。

在两首诗中,笛声各引发了什么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句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理?

(4分)

 

【巩固练习】(55分钟)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诗中“貂锦”指什么?

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

为什么?

(3)就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翘楚/憔悴不堪殷红/情意甚殷稽首/无稽之谈

B.叱咤/姹紫嫣红标识/远见卓识纤维/纤尘不染

C.信笺/明修栈道  慰藉/含蓄蕴藉暴雨/一暴十寒

D.木讷/方枘圆凿数落/数见不鲜咀嚼/咬文嚼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电器集团积极更新技术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恪守创新观念,在竞争中一下子取得了优势地位。

B.为了维持房价数据的“稳定”,部分一线城市对高价房暂停发放预售许可证,使高价房无法入市销售,低价房则大量投放,从而拉低了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

C.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的科技应用力度,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科技含量问题。

D.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有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蚁族”大军。

“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3.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4分)

  贾谊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后代评论家在评论贾谊的散文时多论及其悲剧人生,很多人都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剖析贾谊散文的风格,论述贾谊散文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展示贾谊高峻的人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

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

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

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军节度,命讨之。

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

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

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

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

“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

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

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

工未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

吴兵水陆来援,谷退保正阳,吴人蹑其后。

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

宋初,加兼中书令。

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

酒酣,谓彦超曰:

“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

”彦超降阶顿首曰:

“勺水岂能止神龙耶!

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

”帝大笑。

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

七年,彦超语人曰:

“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

我年六十九,当自知止。

”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

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

太祖从容谓日:

“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

”彦超知旨,即前奏曰:

“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行德等竞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

“此异代事,何足论?

”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超。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傥驱以先登傥:

倘若、假使

B.吴人蹑其后蹑:

追赶、追随

C.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邀击:

半路阻击

D.明年,表求致仕致仕:

做官,任职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超“识时务”的一组是(3分)()

①乘胜拔之②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③奉表待罪  

④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⑤表求致仕⑥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A.②③⑥B.③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重用。

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在进攻汾州、石州时,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

既攻克了城池,又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面对太祖的问题,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

第二天还上表请求太祖处治自己前一天“失言”的罪过。

 

D.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主动请辞,而武行德等人争相自述往日的战功以及经历的辛苦,遭到皇帝的反驳。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

(4分)

 

②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

(3分)

 

③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3分)

【新知预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方法讲解

  

(一)解释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联系语境。

解释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不能“就词解词”,应该联系句子本身及上下文。

  2.分析手法。

命题人常常选择带有比喻、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与象征、对比、讽刺、幽默等表现手法的概念设置考题。

考生可通过分析这些“手法”来解释相关概念的含义。

对比喻,就要找出其本体;对象征,就要找出象征对象;对反语,就要进行褒贬互换。

  3.借助中心。

命题人选做考题的概念常常与文章主旨、文段中心有密切的联系,或呼应标题,或暗示中心,或紧扣文段中心。

分析这类概念的含义,如能借助文章主旨或段落中心就方便得多。

有的概念表达比较隐晦,但无论怎样隐晦,作者总会在文中露出蛛丝马迹,这也是解释相关概念的重要线索。

  4.注意背景。

有些文章有很强的时代感,只有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才能弄懂有关词语的含义。

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开头部分写道: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有一道考题问:

“‘这个特殊的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

”考生如果注意到写作时间为1928年(副标题),又注意了文末注解坟墓主人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就很容易知道“这个特殊的日子”就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

  

(二)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注意位置。

首句,一般领起下文,有时点题明旨;尾句,一般收束前文,有时升华主题;过渡句,自然承上启下。

这些句子的特殊位置,有助于启发考生对句意的理解。

  2.弄清关系。

一个句子在一个具体的段落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几个句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重要的句子与其他句子在逻辑上或情感上总是存在着某些关系。

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该句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3.联系主旨。

命题人选做考题的句子常常与文章主旨、文段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或点击标题,或揭示中心原因或结果。

联系与借助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也有助于解释相关句意。

  4.分析手法。

重要句子中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之类,作者运用这些手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露的意思变得含蓄。

但形象、含蓄的语句却增添了理解的难度,正因为如此,这种句子才倍受命题者青睐。

所以,考生应学会“剥离”艺术手法,还原本意,在分析手法的基础上阐明句意。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划分全篇层次。

全篇层次一般为“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四种。

其中“总分式”是常见层次,“并列式”与“对照式”是主体部分的层次;“层进式”既可以作为全篇的层次,也可以作为主体部分的层次。

只要将层次划分出来,就能弄清文章结构或作者思路。

  2.划分段落层次。

一是句组归纳法,即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

二是标志寻找法,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为并列关系标志;“更”“而且”为递进关系标志;“但是、相反、与此不同”为转折关系标志;“因此、总之、由此可见”为总结上文标志。

找出这些标志,有助于划分层次与归纳段意。

  3.借助句子作用。

首句、尾句、过渡句与转折句、因果句、递进句各有其具体的表达作用,可借助它们的作用分析文章或文段结构。

引用句常常证明观点,可据此分析行文思路。

  4.借助段落作用。

首段常常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尾段一般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插入段一般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分析这些段落的结构作用,有助于把握全文结构与思路。

  (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与态度

  1.既要浏览全文,整体感知;又要带题阅读,抓住重点。

整体感知指大体了解基本观点、重要论据、主体结构、主要风格;带题阅读指根据考题要求框定区域,避免答题偏走方向。

  2.既要注意答案内容的文本所在,又要注意其他有助于解题的相关要素。

论说文的结构一般是总分式,其“总”(往往在文章首尾之处)常常是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所在;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认为”“感到”“觉得”等)与标题等,都能不同程度地表现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注意这些内容,无疑是有助于解题的。

作者身份、写作时间、写作动机等(有时在文下注释中有所提示)背景知识,以及论说文阅读测试中的其他两道题目内容,也是解题的信息要素。

抓住其中的解题要素,也有助于分析与概括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3.既要盯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又要区别其他方面的观点或态度。

分析与概括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之时,若能把“其他方面的观点或态度”——比如作者所引文章的作者或另外群体(“人们”或“有人”)的观点或态度——区别开来,就能准确答题。

反之,就解释不清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还是别人的观点与态度。

  强化集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8分)

圣坛上的鲁迅洪烛

  1936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着鲁迅的遗体。

在剩下的大半个世纪里,他并没有死去,反而获得了新的生命。

他以影子的形式继续存活,以至人们忘却他的真身。

一个完美的鲁迅,如同一尊不会生病的神。

  这完全可以理解。

危急关头的中国,总是需要旗帜、需要偶像的。

“时势造英雄”,用在鲁迅身上颇为合适,他成了首屈一指的文化英雄。

  说鲁迅是英雄,似乎一点不为过。

他本人是想做战士的,眉宇之间也弥漫着硝烟的气息。

而且形容鲁迅的文风,大家也习惯了以投枪、匕首之类比喻。

出于时代的需要,他本身也成了一件带有仪仗性质的兵器,用来在思想领域披荆斩棘或镇妖捉鬼。

  鲁迅仿佛有两个。

一个是作为文学符号的,一个是作为政治符号的。

他的政治色彩经常压倒他的文学色彩。

然而更多的人误解了他。

  作为诗人、小说家的鲁迅,恐怕不愿意自己被误解、被误读;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鲁迅,恐怕也不愿意自己被美化、被神化。

可惜,鲁迅还是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神话。

  其实鲁迅也是有缺点的。

如果我们使劲掩盖或回避他的缺点,反而会模糊了他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

  鲁迅这个人,在任何时代,都不愿意坐在主席台上,更不能接受别人向他进贡或烧香。

鲁迅很平凡,只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半途而废的医生、一个爱国者、一个思想者。

朴素的鲁迅,其实比那些强加于他的华丽的外衣更有魅力。

本色的鲁迅,有什么不好的呢?

干嘛非要镀金呢?

  在我读书的那个时代,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收鲁迅的文章是最多的。

他的人被偶像化了,几乎成了文化的“高大全”。

他的人格魅力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尤其是毛主席说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也就给众生以“铁人”的印象。

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还有个易受伤的脚踵呢,而鲁迅连脚踵都是铁打的,一点破绽都没有。

鲁迅啊,一个时代的变形金刚,在烈火中永生,在花丛中永生。

  鲁迅生前一直呼吁并追求人的平等,死后却被赋予了特权。

只是这种特权绝不是他自己所需要的。

一个影子的特权,滋养了诸多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们把鲁迅当成公开化的遗产,当成一日三餐的饭碗,当成做生意抑或政治赌博的本钱……鲁迅被改造得刀枪不入,鲁迅又被解构得体无完肤。

鲁迅的只言片语,被他们搜寻来作为舍利子,作为镇塔之宝。

于是,鲁迅成了先知、导师、民族的佛陀。

  这不是鲁迅的错,是时代的错。

1.从文中看,鲁迅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神话?

(6分)

 

2.在作者看来,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作简要概括。

(6分)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像鲁迅这样的文化名人?

(6分)

双休日导学单——阅读(17)

美文品读

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反响。

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文化还远不是国际主流文化,文化竞争实力与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很不相称。

有资料表明,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其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其余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

很多国外民众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存在误解,有的国外民众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前甚至是解放前。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有针对性、讲究策略。

要研究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以其他国家民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喜闻乐见的媒介开展文化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文化“走出去”,要与经济“走出去”齐头并进,形成“双轮驱动”、互补互促的良好局面。

要把经济“走出去”的每个企业、每个自然人都视作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把所有国际经贸交往活动、项目都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我国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勇敢地参与国际文化竞争,不断扩大影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选自201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4分)

 

16.为什么说我国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6分)

 

17.联系全文看,作者认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有何现实意义?

应该如何“走出去”?

(8分)

 

主题阅读

幸福公式1

凉月如眉挂柳湾,只等清水风荷共诉衷肠;

当时明月临空照,只盼曾归的彩云回眸笑;

衣带渐宽人憔悴,只看温婉伊人媚眼微微。

旧屋弥漫着奶奶干练的气息,清晨的微光吹开第一缕温热的湿气,熟悉的早饭香活跃了每一寸气息。

“老头子。

”奶奶敲敲碗筷,清脆而默契。

看报的爷爷摘下眼镜,戴上奶奶准备好的假牙,拿起碗筷,叮叮咚咚地一阵。

晨曦的光线送来旧宅最新鲜的空气,家里添置了些家具,但这圆桌前两个佝偻着身的老人,他们丝丝银发中闪烁着的光芒,掩饰不住衰老与迟暮的腰,相对无言,安静地吃饭,仿佛已许多许多年都未曾改变。

也许如此的默契与安宁便是一种幸福,两个老人相依相携,默默地行走在生命的夕阳里,又怎会孤独。

慵懒而令人瞌睡的午后,恰到好处的温度烘暖了整个阳台。

不轻不重,不急不躁,一下一下又一下,奶奶半眯着眼,爷爷正在为她敲背。

温柔的日光像只嗜睡的猫,温柔的前爪触摸每个细腻的角落,明亮而温馨。

一下,两下,三下,静悄悄的敲打如醉人的的安魂曲,让人想就这么永远沉睡下去。

我仿佛看见奶奶的皱纹舒展,我仿佛看见爷爷微动着没有牙的嘴。

夕阳开始放出它的最后一抹色彩,天尽头的彩云浓墨重彩,余晖下的孤鸟扇动翅膀,告别如血的残阳。

晚风微凉。

年前的一场大病打碎了这安宁的旧宅的不紧不慢,那是奶奶的一道坎,也是爷爷的一道坎,压垮了奶奶本已虚弱的身体,也弄丢了爷爷一口不多的牙。

寻觅什么,寻找什么,我要的幸福公式就在自己最近的身边不是吗。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爷爷奶奶告诉我的幸福公式她很简单,依赖加上被依赖,自是一种奢求不来的心安。

幸福公式2

打马而过的时光,总有一种幸福让你泪流满面。

——范佳林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濡以沫,幸福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付出与收获,幸福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相互依托。

对于从小便生活在蜜罐中的我,似乎淡忘了对幸福的含义。

幸福到底是什么?

我还真不清楚。

于是,我便去请教母亲。

母亲正在厨房择菜。

我问她:

“妈,你幸福吗?

”母亲显然是被我问住了,她愣了一会儿,才笑着对我说:

“傻孩子,妈当然是幸福的。

”“可是,您一天干那么多的活,不是很累吗?

”母亲望着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

“我幸福是因为你们快乐。

你不知道每每看到你和你爸吃饭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又多开心呢!

”我有些惊愕,原来这就是母亲幸福的理由。

那天,父亲半夜不知为何,不停地哆嗦,还打着寒颤。

睡在旁边的母亲警觉地发现了。

尽管身体疲倦,但她还是一下子坐起,并将我叫醒。

瘦小的她硬是将父亲搀起。

去医院的路上,我分明看见母亲的眼角有泪痕,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

我以为母亲是不幸福的。

第二天,我去给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