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506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docx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汇总

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2年3月开封市二模33题)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

“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

其原因有三:

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2012年3月延边市质检33题)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2012年3月黄冈市质检)1921年至1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

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

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

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

这一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

4.(2012年3月淮北市一模题)下表改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

对表中这种经济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年份

小麦产量(单位:

俄亩)

收购价格

农民收入(单位:

俄亩)

1925—1926年

69.9普特

1.15卢布

72卢布

1926—1927年

37.9普特

1.02卢布

32卢布

1927—1928年

29.8普特

24卢布

A.它源于新经济政策的继续推行

B.它牺牲农民利益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C.它是后来农业改革的主要依据

D.它顺应了当时粮食市场的价值规律

5.(2012年3月“江南十校”联考)《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2008年)对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苏维埃社会做出了新的解释:

“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

”改变了过去“(这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独裁、专制体制”的表述。

新解释回答了俄罗斯社会关于

A.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标准问题

B.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渊源问题

C.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是非问题

D.斯大林体制的性质争论问题

6.(2012年3月石家庄二模31题)1982年,里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称,“我现在要叙述的长期计划和希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正如它曾将其他压抑人民自由、禁止人民表现自我的暴政弃置一样。

”l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

“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其标志着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正式实施

B.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同

C.其表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

D.其目的在于推行自由、民主价值观

7.(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23题)下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8.(2012年3月汕头市质检20题)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

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国家

学说内容

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

A.德国、英国、苏联B.苏联、德国、英国

C.英国、德国、苏联D.英国、苏联、德国

9.(2012年3月揭阳一模)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

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

10.(2012年3月邯郸市一模)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11.(2012年3月泰安一模)下列对右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一五”时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没有发展

B.“二五”时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C.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

D.“二五”时期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12.(2012年3月沈阳市质检12题)联共(布)党和共产国际的一位领导人曾在审判的被告席上,把自己的主要贡献概括为:

“在经济方面……善于经营的个体农夫,减少集体农庄,实行对外国的租让制,放宽对外贸易垄断制。

”材料表明该领导人支持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D.“加速发展战略”

13.(2012年3月泰安一模)右表是1926一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

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

③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④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4(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某个国际组织的文件规定: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运输、使用等全部法令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国内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这一规定

A.目的在于减少贸易壁垒B.不利于实现贸易自由化

C.最早是由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的D.对所有的国家都是有利无害的

15.(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据此,对图9的推论正确的是

图9

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90年代,欧元的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16.(2012年3月莆田市质检19题)2011年9月,随着利比亚开始从冲突中复苏,该国请求国际组织在公共开支、基础设施修复等方面提供长期贷款,可以提供该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1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0题)雨果曾说:

“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18.(2012年3月怀化市一模)随着《里斯本条约》的正式实施,欧盟首位总统已

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这标志着欧洲政治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推动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二战后法德的和解B.联合应对苏联的威胁

C.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D.共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19.(2012年3月焦作市质检)2012年2月28日第一财讯:

德国国会投票通过了总额1300亿欧元(约合1740亿美元)的第二项希腊援助计划。

欧洲央行将于29日开始第二轮三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向欧洲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以帮助稳定欧洲国债市场。

日前,二十国集团成员表示,支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注资计划,但前提是欧盟领导人必须采取措施扩大用于建立防止欧元区债务危机扩散的救援资金规模。

这主要是由于

A.欧债危机給希腊造成了重创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C.外汇市场的稳定关系到各国经济稳定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希腊度过危机

20.(2012年3月荆州市质检35题)“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一资本积累、竞争和利润最大化,已经从意识上渗透进世界每一个角落。

甚至于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外围,一切经济活动也都是按这一逻辑来进行的。

”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是

A.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扩张进程

B.国际金融资本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

C.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对非西方世界的影响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法律制度和思想观念的世界蔓延

21.(2012年3月厦门市质检23题)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模式

特点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绀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上海合作组织

22.(2012年3月黄冈市质检)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

“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

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

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这里,龙应台主张

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B.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C.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D.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23.(2012年3月烟台诊断)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

“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

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

这反映了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24.(2012年3月南昌模拟)2011年9月,纪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大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

有人说: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

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付出沉重的代价

D.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25.(2012年3月青岛质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

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④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26.(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3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

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4分),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

(3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类别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资料来源:

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6分)

 

材料三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

(2分)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

(4分)

 

必修二专题七、八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5CABBD6—10BACCB11—15ABCAB16—20AACBD21—25CBD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26.

(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

(4分)

影响:

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

(3分)

(2)变化:

①原料出口比重增加;②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③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6分)

关系:

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②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③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6分)

(3)寓意:

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2分)。

态度: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