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docx
《德育课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课本.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课本
序 言
《德育故事》原名为《八德须知全集》,系民初湖州蔡振绅先生所编辑。
蔡先生在自序中,道编
此书缘起,读之感人肺腑,启发人心于无形。
其父因晚年得子,为能躬亲教诲,遂辞去公职,返乡教育其兄弟二人。
四歳始,蔡先生父亲即开
始教他读诵孝经,每夜必口授一则古人嘉言懿行,所讲之故事内容均不离「八德」的范畴。
一年当中,惟除夕、元旦二日辍读之外,余均未中断。
因小即接受圣贤教育,虽至年长,亦不忘父亲讲授之感人
故事,遵奉为一生的圭臬。
的确德行教化力量,不仅启廸自性的本善,自幼所涵养的德行基础,更是
奠定一生成败的关键。
晚年,行至福建,偶见有二十四孝之例编旧本,披覧之余,触动了幼时父亲讲授故事的情景,往
事历历,无限的感怀,父亲的谆谆教诲,常绕于心,于是将童年所铭记的八德故事,着手重新会集,
并考证于史实,让故事更具事实,不令有所偏差。
当时编辑此书主要为便利儿童诵读,每则故事仅八十字,小注亦不超过八十字,整篇故事不过一
百六十字,言简意赅,内容简要。
然因故事所述极短,恐非一般人所能体会理解,故为丰富其内容,
本网另予重新改编《德育故事》白话解,俾共大家参考。
本书共有四集,搜集了768个故事,篇篇感人,读之不觉而热泪盈眶。
因蔡老师在《幸福人生》讲
座中屡屡提此《德育故事》,因此来函求书或打听何处有卖者众,由于本网为公益性网站,不作任何
经营事业。
按本书在海外流通者多,在国内则少见。
鍳此,我们重校输入本书内容,并附加彩页(原
图为黑白线画),期能增进看图说故事之效外,俾供大家下载,一起学习感受圣贤的德范懿行。
大方广编辑部 谨识
《德育课本》初集自序
吾家历世祖宗崇尚德行,迭见县志。
先曾祖介眉公,讳祺昌,勤俭治家。
娶先曾祖妣倪太夫人、林太夫人,均不寿。
续娶先曾祖妣朱太夫人,生先祖而即寡,青年守节,养亲抚孤,克享大年,钦旌节孝,赐褒题焉。
先祖班薰公,讳思襄,幼承母教,以「恕」字为传家至宝。
娶先祖妣吴太夫人,夙娴闺范,尤善诗词,生五子,先考其季也。
先祖殁,吴太夫人遂绝吟咏,而茹素诵经,寿至九十一岁。
先考紫岑公,讳丕著,庠名璜,别号趣园老人。
娶先嫡妣顾太夫人,生先兄振藩而殁,先兄亦继殇。
乃续娶先妣庞太夫人,年三十八始生振绅,越三年又生弟振纲。
先妣躬自鞠育,未尝假手于乳保。
先考晚年得子,遂致仕归林,躬亲训诲。
振绅四岁即教读《孝经》。
每夜必口授古人之嘉言懿行一则,辄以四字为题,如「虞舜耕田」、「姜肱大被」、「缇萦上书」、「木兰从军」等,均系「八德」中事,昼夜课读。
一岁之中,惟除夕、元旦二日辍读。
至七岁《四书》读毕,十龄《五经》读毕,十一岁复读《廿一史》,及《尔雅》诸书,皆先考所亲课也。
游庠后出就外傅,弟振纲亦外读焉。
先考著作宏富,久已付梓行世,寿六十九而终。
先妣五十六岁弃养,自此抱恨终天,不复得闻训诲矣。
每念髫龄时,先考夜授古典,辄欲忆述之,而未果行。
今福建黄继谷先生本旧有「二十四孝」之例,编为《八德须知》。
披览之余,触动悲感,犹存口泽,风木徒伤。
爰将童年受教于先考者,循例分编,不足则依史传补之,非敢效颦,聊志先人德意。
深望年长者日为其子女讲一、二则,以立基础,则振绅愿以父执视之;年幼者能敬受体行,振绅愿以弟妹视之。
夫古人嘉言懿行,简册甚繁,不仅二十四则。
恭逢我师述古老人三期普度,大道宏开,将来八德之人不可胜数。
尤冀同志续编三集、四集、五六七八集,以奇数属乾,偶数属坤,而至于无穷尽也。
其篇中误记之处,尚祈诸大君子予以纠正,尤深幸焉。
岁在上章敦牂阳月湖州蔡振绅谨识
蔡振绅印
《德育课本》初集题辞八首(有序)
湖州蔡六龙先生著《八德须知》初集,将次出版。
余昨过吴淞,与之快晤,承属仿朱文公晦菴诗题辞八首,因作此奉寄。
孝万善求根本,从来孝最先。
良知心上地,顺德性中天。
养志能为子,通神即是仙。
亲亲推爱物,反哺为鸦怜。
弟惟孝斯能弟,诗歌赋棣华。
二难修士室,百忍好人家。
勿听莺声巧,须防雁序差。
古来多瑞应,重艳紫荆花。
忠千秋青史在,往往吊忠魂。
涅背先垂训,披肝直报恩。
精诚光日月,正气塞乾坤。
一事天然好,求之孝子门。
信信德真诚耳,前修事不忘。
奉姑生践诺,期友死临丧。
更约逢车下,偏能挂剑长。
权奸传徙木,却不取商鞅。
礼今将行大道,齐礼抉经心。
本以和为贵,须知逸则淫。
风诗讥相鼠,天理辨人禽。
国是如新定,飞鸮听好音。
义大义垂天壤,惟精乃入神。
理通刚者贵,气配浩然真。
莘野尊先觉,桃园慕古春。
读书学何事,莫作负心人。
廉黄金新世界,孰解饬廉隅。
汉吏风斯邈,周官计亦无。
贪婪犹盗盗,清介自夫夫。
譬印寒泉月,冰心在玉壶。
耻一洗神州辱,端须耻德知。
淫仍诛首恶,利总病心私。
勿使夷齐笑,奚将孔孟疑。
人天无愧怍,即此殿新诗。
右诗书上六龙先生大吟坛政之
滇南郭燮熙理初初稿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
孝感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
只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则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若。
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
姓姚。
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
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
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
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屡次用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
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
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
常食藜藿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藜藿。
为亲负米。
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
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
承颜日短。
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
方乐负米之欢。
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
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
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
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
有个贤人。
姓仲。
名叫由。
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
天天所吃的。
都是些藜呀、藿呀。
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
常常出去。
到百里以外。
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
他就往南方游历。
游到楚国地方。
楚王就聘他做了官。
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
他积聚的谷米。
有一万钟的富。
坐的时候。
便茵褥重叠。
吃的时候。
便鼎食满前。
他就叹气着说。
我现在虽然富贵。
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
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
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
叫我怎不伤心呢。
孔子说道。
仲由的服事爷娘。
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
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
衣芦御车。
感父救母。
千古令誉。
【原文】
周闵损、字子骞。
早丧母。
父娶后妻。
生二子。
母恶损。
所生子衣绵絮。
而衣损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
体寒失靷。
父察知之。
欲逐后妻。
损启父曰。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
父善其言而止。
母亦感悔。
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
凄然蔼然。
从肺腑中酝酿而出。
虽使铁石人闻之。
亦为恻恻心动。
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
卒之全母全弟全父。
一家太和之气。
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
为子者其三复之。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
有个孝子。
姓闵名叫损的。
表字叫做子骞。
生他的母亲。
早已亡过了。
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
生了两个儿子。
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
冬天的时候。
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
穿了棉呀、絮呀、做的衣裳。
给闵损穿的衣裳。
里面却是装着芦花的。
有一次、他的父亲叫闵损推车子出外。
可是因为衣裳单薄。
身体寒冷。
一个不小心。
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
他的父亲起初很生气。
后来觉察了儿子是穿了芦花缘故。
便要赶出那个后妻。
闵损却对父亲说。
母亲在此。
无非我一个儿子受着寒冷。
倘若母亲去了。
可怜三个儿子都要受着孤单了。
他的父亲觉得闵损的说话不错。
也就罢了。
他的后母。
从此也感悟懊悔了。
以后看待闵损。
就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四、【曾参养志】
曾子养志。
请与有余。
母啮其指。
负薪归庐。
【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
善养父志。
每食。
必有酒肉。
将彻。
必请所与。
父嗜羊枣。
既没。
参不忍食。
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
母无措。
啮指以悟之。
参忽心痛。
负薪归。
妻为母蒸梨。
不熟。
出之。
过胜母。
避其名。
不入。
学于孔子。
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
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
成立于功名者小。
成立于道德者大。
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
必学曾子之志于道。
悟彻一贯。
三省其身。
不然。
虽多备酒肉。
曲承欢笑。
异于徒养口腹几何。
【白话解释】
周朝的曾参夫子。
表字叫子舆。
他的奉养爷娘。
和别人不同。
最能够养他父亲母亲的志向。
每逢吃饭的时候。
必定有酒有肉。
将要收去的时候。
一定问过他父亲。
这个余下来的酒肉。
送给那个。
他的父亲生平喜欢吃那羊枣子。
后来他的父亲死了。
曾参就终身不吃羊枣子了。
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
不料家里忽然有客人来了。
他的母亲因为曾参不在家里。
又没有钱可以备办供客的东西。
弄得没有办法。
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指头。
好叫曾参觉悟。
果然曾参在山里。
忽然心头像小鹿撞的痛了一阵。
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里来。
有一次。
他的妻子替曾参的母亲蒸一只梨子。
没有蒸得熟透。
曾参就把妻子赶出去。
不要他做妻子了。
后来曾参走过胜母的地方。
因为这个地方的名称不好。
就不肯走进胜母的里门。
曾参在孔夫子门下受学。
孔夫子很看得起他。
传了他一部孝经。
内容共总有十八章。
五、【老莱斑衣】
老莱七十。
戏彩娱亲。
作婴儿状。
烂漫天真。
【原文】
周老莱子、姓莱。
佚其名。
楚人。
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
言不称老。
尝着五彩斑斓之衣。
为婴儿状。
戏舞于亲侧。
并在双亲前弄雏。
欲亲之喜。
又尝取水上堂。
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
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
恒言不称老一语。
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
得莱子之斑衣弄雏。
乃发挥尽致矣。
以舜之孺慕。
参之养志。
合为一人。
其真爱流溢处。
令人神往不尽。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
有个老莱子。
他姓莱。
遗失了他的名字。
只晓得他是楚国的人氏。
生性非常孝顺。
奉养他的父亲母亲。
凡是吃的喝的。
总是用着很甘甜很柔脆的物品。
自然不必说了。
最难得他自己的年纪。
也已经到了七十岁。
但是他平常所说的话。
总没有一句说出自己的老字来。
真合着礼记里父母在。
恒言不称老。
的那句话了。
他又常常穿着了五色灿烂齐整的衣裳。
故意装作小孩子的形状。
在父亲母亲旁边戏着舞着。
并且在双亲面前戏弄小鸟。
做出孩儿顽耍的样子。
要博得爷娘的欢喜。
有时候又取了两桶水挑到堂上来。
故意跌倒在地上。
连那两桶水也倒翻下来。
那衣服都弄得水淋淋的。
他就做出小孩儿哇哇的啼哭声音来。
他的父亲母亲。
这时候那里忍得住。
便哈哈大笑。
快活极了。
六、【郯子鹿乳】
郯子亲老。
双目皆瞽。
入鹿群中。
为取鹿乳。
【原文】
周郯子、鲁人。
史佚其名。
天性至孝。
父母年老。
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而不得。
郯子顺承亲意。
乃衣鹿皮。
去之深山中。
入鹿群之内。
取鹿乳以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
乃得免。
王应照曰。
孝子事亲。
必养其心志。
而不徒养其口体。
鹿乳异味。
因老人偶然思食。
蒙皮入山。
本一片诚孝之心。
发为机智。
得乳归奉。
父母之心顺。
孝子之心安矣。
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
不亦然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
有一个贤人。
叫做郯子。
是鲁国里的人。
历史上遗失了他的名字。
他的天性非常孝顺。
父亲母亲年纪老了。
两个人的眼珠子里都有些病。
所以心里常常想吃鹿的乳。
可是一时办不到。
那郯子知道他的双亲有这个意思。
他就打定主意。
穿着了鹿皮的衣服。
扮着鹿、走到深山里。
夹在群鹿的里面。
找些鹿的奶来。
预备做医治双亲眼睛的物品。
不料有几个猎人见了他披着鹿皮。
当他真个是只鹿。
就左手拿着弓。
右手抽着箭。
想射中了这只鹿。
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
赶忙尽情的告诉猎人道。
我不是鹿。
原来我是穿着鹿皮。
到这里找些鹿的奶乳。
去医治父亲母亲眼睛的。
你千万不要错认我作鹿呀。
猎人听到这话。
方才晓到是个孝子。
就放着弓箭不射了。
于是郯子才得免了。
七、【汉文尝药】
汉孝文帝。
母病在床。
三载侍疾。
汤药亲尝。
【原文】
汉文帝、姓刘、名恒。
高祖第三子也。
初封于外为代王。
生母薄太后。
帝朝夕奉养无倦怠。
太后病三年之久。
帝侍疾。
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
所用汤药。
必先亲尝之而后进。
仁孝之名。
闻于天下。
王应照谓三年之病久矣。
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
历三年如一日。
仁孝至矣。
夫太后役使满前。
文帝贵为天子。
以天下养。
犹必躬尽子职。
况平人父母。
非子媳谁为服事乎。
事亲之道。
自尽其心而已。
【白话解释】
汉朝的文帝。
姓刘。
名字叫做恒。
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
他没有做皇帝的时候。
高祖已经封他在代州地方。
所以又叫代王了。
他原来是庶出的。
养身娘就是薄姬。
后来才称薄太后。
但是文帝的天性。
生成是很孝顺的。
朝朝夜夜。
奉养这位母亲。
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
薄太后曾经生病。
足足生了三个年头的长久。
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
总是殷殷勤勤。
看护得很周到。
夜间睡的时候。
眼睛也没有闭好。
衣带并没有解开过。
所煎的汤药。
必定先要自己亲自尝过了。
才进到薄太后面前、叫母后吃的。
因为他有了这样情形。
所以仁孝的名声。
就传遍了天下。
人人都晓得了。
八、【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
雷震儿活。
天赐黄金。
官不得夺。
【原文】
汉郭巨、字文举。
家贫。
子尚幼。
母减食与之。
巨因贫难供母。
子又分甘。
乃乘子出。
进食。
一日、子溺毙。
妻惶泣。
巨曰。
毋惊母。
子可再有。
母不可复得。
盍埋之。
妻不敢违。
遂掘坑三尺。
雷震子苏。
见黄金一釜。
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
埋儿事。
诸儒皆非之。
得林县人所传。
始知子可再有。
母不可复得之言。
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
所以惊天地。
泣鬼神。
一釜黄金。
得自凄怆之顷。
而雷苏其子。
破涕为笑。
孰谓皇天无眼耶。
【白话解释】
汉朝的时候。
有个姓郭名巨的人。
表字文举。
家里穷苦得很。
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
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
分给孙儿吃。
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
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
如何是好呢。
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
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
有一天。
儿子跌在水里死了。
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
哭着。
郭巨说。
你不要惊动了母亲。
儿子可以再有的。
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
何不把儿子埋葬了。
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
就在地上掘坑。
掘到三尺多深。
忽然一个霹雳。
把儿子震活了。
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
上面有字写着。
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九、【江革负母】
江革避难。
负母保身。
乱平贫苦。
行佣供亲。
【原文】
汉江革、字次翁。
少失父。
独与母居。
遭世乱。
负母逃难。
数遇贼。
欲劫去。
革辄泣告有老母在。
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
行佣以供母。
凡母便身之物。
未尝稍缺。
母终。
哀泣庐墓。
寝不除服。
后举孝廉。
迁谏议大夫。
李文耕曰。
次翁之孝。
于险阻艰难中。
全人所不能全。
然在次翁。
初不敢料其必全。
只尽其心力。
而造次颠沛。
必于是耳。
孔明鞠躬尽瘁。
宁俞薄鸩橐饘。
正同此一副心事。
忠臣孝子。
所以争光于日月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
有个姓江名革的。
表字叫做次翁。
从小就没有了父亲。
单单剩着江革和他的母亲同住着。
那时候天下不太平了。
盗贼很多。
江革就背了母亲逃难去。
他在路上。
时时碰着这班作乱的盗贼。
要把江革掳去。
和他们一同去做盗贼。
江革总是流着两行眼泪哭诉着说。
我有老母在这里。
要人供养。
我怎么可以和你们一同去呢。
强盗听到这话。
就发了慈悲念头。
也不忍杀他了。
后来江革辗转在下邳地方作客。
穷得连衣裳鞋子也不完全了。
江革就忙忙碌碌的替人家作工。
赚些工钱来供养母亲。
凡是母亲身边要使用的东西。
没有缺少一点。
后来他的母亲死了。
江革哭得很悲哀。
住在母亲的坟旁。
就是睡的时候。
丧服也不除去。
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品行不错。
就举他做了孝廉。
最后迁到谏议大夫的官。
十、【蔡顺拾椹】
蔡顺丧父。
世乱岁荒。
拾椹奉母。
赤黑分筐。
【原文】
汉蔡顺、少孤。
事母孝。
遭王莽乱。
拾桑椹。
盛以异器。
赤眉贼问其故。
顺曰。
黑者奉母。
赤者自食。
贼悯之。
赠牛米不受。
母丧。
未及葬。
里中灾。
火逼其舍。
顺抱柩号哭。
火遂越烧他室。
母生平畏雷。
每雷震。
顺必圜冢泣呼。
姜书鉴曰。
人子于丁艰之际。
躬当大事。
处常且难。
不幸遇卒变。
惟有出万死一生之计耳。
君仲母柩逼于火。
抱而号哭。
辟患不为。
非天性激发乎。
至諴感神。
火越他宅。
所全者大。
拾椹犹其余事耳。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蔡顺。
从小就没有了父亲。
他服事母亲。
非常孝顺。
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
年岁又荒。
没有饭吃了。
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
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
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子。
赤眉贼见了很奇怪。
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
蔡顺说。
黑的奉养母亲。
红的自己吃。
赤眉贼听了。
也很可怜他的孝顺。
就送他牛蹄和白米。
蔡顺不肯受。
后来母亲死了。
还没有安葬。
忽然那个地方起了火。
火势直逼到他家里来。
蔡顺就抱住了母亲的灵柩大哭。
果然奇怪。
火就跳过蔡家。
烧到别人家去了。
他又因为母亲生平最怕天雷的声音。
所以每逢着有雷声的时候。
蔡顺必定绕着坟、哭着喊着。
十一、【姜诗出妇】
姜诗夫妻。
孝奉甘旨。
舍侧涌泉。
日跃双鲤。
【原文】
汉姜诗事母孝。
妻庞氏尤孝。
母嗜鱼脍。
又好饮江水。
去舍六七里。
妻往汲之。
值风归迟。
母渴。
诗责遣之。
妻寄止邻舍。
纺绩市珍羞。
使邻母往遗。
久之。
姑遂召还。
舍侧忽涌泉。
味如江水。
每日跃出双鲤。
取以供膳。
子之孝。
不如率妇以为孝。
妇能养者也。
故堂前得一孝妇。
胜得一孝子。
范书录诗妻。
旨深哉。
其言赤眉贼经诗里。
弛兵而过。
曰、惊大孝不祥。
遗以米与肉。
受而埋之。
诗亦卓行君子也。
泉鱼之瑞、宜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
有个姓姜单名叫诗的。
很孝顺他的母亲。
他的妻子庞氏。
孝顺他的婆婆。
比他儿子还要好些。
真是个能尽妇道的。
姜诗的母亲。
喜欢吃鱼脍。
又喜欢喝大江里的水。
可是那江水离他的家里有六七里路。
亏得庞氏不怕劳苦。
每每提了汲桶去汲那江水。
挑回家里。
供给他婆婆喝。
有一回。
碰着了大风。
回来得迟了些。
母亲渴了。
姜诗就责着妻子。
把他赶出了。
庞氏就住在邻舍那儿。
用了纺织得来的钱。
买了好的饭菜来。
叫邻舍的妈妈送去给他婆婆吃。
过了好久。
他婆婆仍旧叫媳妇回家了。
后来姜诗房屋的旁边。
忽然涌出了泉水。
水的滋味。
竟和江水一样。
并且泉里每天有两条鲤鱼跳出来。
他们便可拿来做鱼脍。
供给母亲做下饭吃。
十二、【黄香温凊】
黄香九岁。
母丧父存。
温衾扇枕。
奉侍晨昏。
【原文】
汉黄香、字文强。
江夏人。
年九岁丧母。
哀毁逾礼。
乡人称其孝。
家贫。
躬执勤苦。
事父尽孝。
夏天暑热。
扇凉其枕簟。
冬日寒冷。
以身温其被席。
父疾。
侍奉尤极其诚。
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后举孝廉。
官至尚书令。
王应照谓九龄幼童耳。
以常情论。
则扇枕温衾诸事。
犹是父母爱子之所为。
若子于父母。
焉知此哉。
卓哉文强。
既知思母。
又能孝父。
九龄人能恪供子职。
凡老大而不知孝。
与孝而不尽力者。
胥愧死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
有个孝子。
姓黄名叫香的。
表字文强。
是江夏地方的人。
他年纪才九岁的时候。
便死掉了母亲。
黄香却哀毁过礼。
所以一乡里的人。
没有一个不称赞他孝顺的。
他的家里又很穷。
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
一心服事他的父亲。
尽他的子职。
到了夏天的时候。
天气很热。
黄香就把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
到了冬天的时候。
天气很冷。
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
父亲有了疾病。
黄香的事奉。
格外的诚心。
当时江夏的知府官叫做刘护的。
听到有这样的孩子。
非常赞美他的孝顺。
便替他表奏上去。
请朝廷里旌扬他的孝行。
后来黄香举了孝廉。
官做到尚书令。
十三、【董永卖身】
董永家贫。
卖身葬亲。
天遣仙女。
织缣完缗。
【原文】
汉董永、性至孝。
家贫。
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
及往偿工。
途遇一妇。
求为永妻。
同至主家。
令织缣三百疋、乃回。
一月完成。
主大惊。
听永归。
至槐阴会所。
妇辞永曰。
吾织女也。
天帝感君之孝。
令我相助耳。
言讫。
凌空而去。
王应照谓父死则葬。
理之常也。
孝子当贫乏无措时。
卖身为之。
亦求心之安而已。
偿工之日。
仙女忽逢。
织缣一月。
已清债累。
此时卖身穷人。
债主不得役之。
且不能学之。
于以知久停亲柩者之罪大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
有个姓董名叫永的。
天性非常孝顺。
家里很穷苦。
他的父亲死了。
没有钱筹办丧葬。
董永就出卖自己的身子。
把卖得的钱。
葬他父亲。
等到葬了父亲以后。
便去偿还卖身钱的工价。
走到路上。
忽然逢着了一个女子。
他说自己情愿和董永结为夫妻。
便一同到了债主家里去做工。
债主吩咐他织本色的重绢。
满了三百疋。
抵过了卖身的钱。
方才准他回家。
那里晓得董永得了女子的帮助。
不消一个月工夫。
就统统织成功了。
债主非常奇怪。
就准董永回去。
到了那槐树下。
就是从前和女子相会的地方。
那个女子就辞别了董永说道。
我就是天上的织女。
天帝为了你的孝顺感动了他。
所以叫我来帮助你的。
说完话。
就腾上天空去了。
十四、【丁兰刻木】
丁兰丧亲。
刻木奉养。
张叔击之。
像亦悒怏。
【原文】
汉丁兰、河内人。
早丧父母。
刻木像。
事之若生。
邺人张叔假物。
兰妻卜筶。
木像不许。
叔醉詈木像。
且击之。
兰归。
见木像色不怿。
询知之。
即奋击张叔。
吏至。
捕兰。
木像为之流涕。
郡嘉其孝通神明。
奏之。
诏图其形。
思亲不见。
而刻木事之。
此不得已之极思也。
而思慕之诚。
木亦通神。
忽而不怿。
忽而流涕。
非孝子精诚所致乎。
至于为亲像被击。
而奋击张叔。
只知有亲。
而不惜以身犯法。
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
有个姓丁的人。
单名叫做兰。
是河内地方的人。
他的父亲母亲早已亡过了。
丁兰就把一块木头。
雕刻着他父亲母亲的形像。
供在堂上。
早晚敬奉他。
和生前一样。
有一天。
邺的地方。
有个叫张叔的。
来向丁家里借东西。
这时候。
却巧丁兰不在家里。
丁兰的妻子。
就向着木像面前问筶。
木像不肯允许。
张叔刚刚是吃酒醉了。
就生了气。
骂着木像。
并且又打了木像好几下。
等到丁兰回到家里。
看见了木像的脸色。
似乎很不高兴的样子。
问他妻子。
才晓得这个缘故。
丁兰就用力去打张叔。
衙门里的差人来捉丁兰了。
木像的眼睛里。
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泪来。
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感神明。
就奏明皇上。
皇上下诏。
叫把丁兰的形像画上去。
十五、【陆绩怀橘】
陆绩六岁。
作客归来。
母性所爱。
怀橘三枚。
【原文】
汉陆绩、字公纪。
吴郡人。
其父康。
曾为庐江太守。
与袁术交好。
绩六岁时。
于九江见术。
术出橘待之。
绩怀其三枚。
及归拜辞。
橘堕地。
术笑曰。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
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
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
小节亦关至行。
况六岁之儿。
一橘不忘母乎。
真千古美谈也。
今人席间怀果。
欲娱其儿。
夫一样怀归。
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
怀物与儿。
识者贱之。
怀物奉亲。
人皆敬之。
奇哉陆郎。
可以为法矣。
【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间时候。
有个姓陆名绩的。
表字公纪。
是吴郡地方的人。
他的父亲。
名叫陆康。
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
和袁术很要好。
陆绩年纪还只有六岁的时候。
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
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
给陆绩吃。
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
等到告别的时候。
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
不料这三个橘子。
扑陆的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
陆郎呀。
你来做了小客人。
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
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
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
回答道。
我母亲的性子。
很喜欢吃这些东西。
因为这个缘故。
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
给母亲吃。
袁术听了这一番话。
觉得大大的希奇。
十六、【孟宗哭竹】
东吴孟宗。
抱竹而哭。
冬月笋生。
母疾平复。
【原文】
吴孟宗、字恭武。
江夏人。
少丧父。
母老疾笃。
思笋煮羹食。
时冬节将至。
笋尚未生。
宗无计可得。
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
孝感天地。
须臾、地裂。
出笋数茎。
持归作羹以奉母。
母食之而病愈。
人皆以为至孝所感。
脾胃既衰。
饮食无